LiCSBAS(Large-scale InSAR Time-Series Analysis using SBAS)是一种用于处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它旨在监测地球表面的地质变化,如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以下是LiCSBAS的主要特点和介绍:
-
时间序列分析:LiCSBAS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它能够处理多个InSAR观测时刻的数据,以检测和分析地表位移的长期和短期变化。
-
大范围监测:LiCSBAS适用于大范围地区的监测,可以覆盖广泛的地理区域,从城市到国家甚至全球尺度。
-
累积位移:LiCSBAS计算并可视化地表的累积位移,这是地表变化的积累效应,通常用于研究地壳运动和地震。
-
速度场估计:LiCSBAS能够估计地表的速度场,揭示了地表不同区域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
噪音过滤:LiCSBAS包括对InSAR数据的噪音过滤步骤,以提高位移估计的准确性。
-
掩模处理:它支持掩模处理,可以排除不相关的地表区域,以聚焦在感兴趣的地区进行分析。
-
图形化界面:通常,LiCSBAS工具具有用户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允许用户交互式地选择分析区域、绘制速度场、累积位移图和时间序列等。
-
科学研究和应用:LiCSBAS广泛应用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和环境变化。
总之,LiCSBAS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处理和分析InSAR数据,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运动。它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监测地质灾害和研究地壳运动方面。
形变结果导出需要用到脚本LiCSBAS_plot_ts.py,这个脚本显示了速度、累积位移和噪音指标,并绘制了位移的时间序列图。您可以交互式地更改显示的图像/区域,并选择一个点进行时间序列图的绘制。还可以通过右键拖动来更改参考区域,用法如下。
命令解释:
LiCSBAS_plot_ts.py [-i cum[_filt].h5] [--i2 cum*.h5] [-m yyyymmdd] [-d results_dir][-u U.geo] [-r x1:x2/y1:y2] [--ref_geo lon1/lon2/lat1/lat2] [-p x/y][--p_geo lon/lat] [-c cmap] [--nomask] [--vmin float] [--vmax float][--auto_crange float] [--dmin float] [--dmax float] [--ylen float][--ts_png pngfile]-i Input cum hdf5 file (Default: ./cum_filt.h5 or ./cum.h5)--i2 Input 2nd cum hdf5 file(Default: cum.h5 if -i cum_filt.h5, otherwise none)-m Refereference (master) date for time series (Default: first date)-d Directory containing noise indices (e.g., mask, coh_avg, etc.)(Default: "results" at the same dir as cum[_filt].h5)-u Input U.geo file to show incidence angle (Default: ../GEOCml*/U.geo)-r Initial reference area (Default: same as info/*ref.txt)0 for x2/y2 means all. (i.e., 0:0/0:0 means whole area).--ref_geo Initial reference area in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p Initial selected point for time series plot (Default: ref point)--p_geo Initial selected point in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c Color map for velocity and cumulative displacement.See help of LiCSBAS_disp_img.py.(Default: SCM.roma_r, reverse of SCM.roma)--nomask Not use mask (Default: use mask)--vmin|vmax Min|max values of color for velocity map (Default: auto)--dmin|dmax Min|max values of color for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map(Default: auto)--auto_crange Percentage of color range used for automatic determination(Default: 99 %)--ylen Y Length of time series plot in mm (Default: auto)--ts_png Output png file of time series plot (not display interactive viewers)
命令翻译:
-i:输入的累积位移数据的HDF5文件。默认情况下,如果存在cum_filt.h5则使用它,否则使用cum.h5。--i2:第二个输入的累积位移数据的HDF5文件(可选)。默认情况下,如果使用了-i参数指定了cum_filt.h5,则默认不使用第二个输入文件。-m:用于时间序列的参考(主)日期,以便在时间序列中进行相对分析。默认情况下使用第一个日期。-d:包含噪音指标数据(如掩模、相干度等)的目录路径。默认情况下,这些数据应该位于与cum[_filt].h5相同的目录下的results目录中。-u:输入的U.geo文件路径,用于显示入射角度信息。默认情况下,该文件应该位于../GEOCml*/U.geo路径下。-r:初始的参考区域的定义。默认情况下,使用info/*ref.txt中定义的区域。-r参数的格式是x1:x2/y1:y2,其中0表示整个区域(例如,0:0/0:0表示整个区域)。--ref_geo:初始参考区域的地理坐标定义。-p:初始选择的用于时间序列绘制的点。默认情况下,使用参考点。--p_geo:初始选择的时间序列绘制点的地理坐标。-c:用于速度和累积位移地图的颜色映射。可以参考LiCSBAS_disp_img.py的帮助文档以了解可用的选项。默认使用SCM.roma_r颜色映射。--nomask:不使用掩模。默认情况下,会使用掩模来排除无效数据。--vmin和--vmax:速度地图的颜色映射的最小和最大值。默认情况下,自动确定。--dmin和--dmax:累积位移地图的颜色映射的最小和最大值。默认情况下,自动确定。--auto_crange:自动确定颜色范围的百分比。默认为99%。--ylen:时间序列绘制的Y轴长度(以毫米为单位)。默认情况下,自动确定。--ts_png:时间序列绘制的输出PNG文件的路径。如果指定此参数,将生成PNG文件,否则将在交互式查看器中显示。
实例操作:
命令:LiCSBAS_plot_ts.py -i TS_GEOCml1maskclip/cum_filt.h5 -r 480:489/400:411 --ts_png TS_GEOCml1maskclip
生成结果:
提醒一点:
原始输出的结果分辨率较低,需要修改如下目录文件,
LiCSBAS/bin/LiCSBAS_plot_ts.py
在代码的最后面添加dpi=600,数字为导出的图片分辨率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