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四、层次软件体系结构
- 简介
- 代码
- 两种方式的区别
- 双向分层
- 分层风格 VS 主程序-子过程风格:二者的不同
- 层次软件体系结构的优点
- 层次软件体系结构的缺点
- 课程作业
四、层次软件体系结构
层次之间存在接口,通过接口形成call/return的关系,上层是下层的客户端
层次系统的基本构件:
各层次内部包含的构件
连接件:
层间的交互协议
拓扑结构:
分层
拓扑约束:
对相邻层间交互的约束
简介
层次软件体系结构(Layered 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种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分解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和责任,层与层之间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和交互。每个层次都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垂直的层次结构。
在层次软件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职责,这些层次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从底层到高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常见层次: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处理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它包括用户接口、业务流程和应用逻辑等。应用层与用户直接交互,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并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相应的处理。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显示和用户界面的呈现。它将数据从应用层获取,并将其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给用户,例如图形界面、网页、移动应用等。表示层还可以处理用户的输入和事件,将其传递给应用层进行处理。
-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包含系统的业务规则和逻辑。它负责处理来自表示层的请求,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并与数据访问层进行交互以获取或更新数据。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协调不同模块之间的操作和数据流动。
-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源进行交互,例如数据库、文件系统或外部服务。它提供了对数据的读取、写入和更新等操作,并将数据传递给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数据访问层还可以处理数据的验证、转换和持久化等。
层次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原则是将系统按照功能和职责进行分层,使得每个层次都专注于特定的任务,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通过良好定义的接口,各层之间的通信和交互变得清晰和可控,使得不同层次的组件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
总结起来,层次软件体系结构通过分层设计和明确定义的接口,实现了系统的模块化和解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复杂的软件系统。它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在众多应用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代码
层次软件体系结构(Layered 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种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式,它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或称为层),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责任和功能。每个层次只依赖于位于下方的层次,从而实现了模块化和松耦合的设计。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展示了一个三层软件体系结构的实现:
# 第一层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class PresentationLayer:def __init__(self):self.business_layer = BusinessLayer()def display_data(self):data = self.business_layer.get_data()print("Displaying data:", data)# 第二层 -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ayer)
class BusinessLayer:def __init__(self):self.data_access_layer = DataAccessLayer()def get_data(self):data = self.data_access_layer.fetch_data()processed_data = self.process_data(data)return processed_datadef process_data(self, data):# 处理数据的逻辑processed_data = data.upper()return processed_data# 第三层 -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class DataAccessLayer:def fetch_data(self):# 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源获取数据的逻辑data = "Hello, World!"return data# 客户端代码
presentation_layer = PresentationLayer()
presentation_layer.display_data()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有三个层次: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与用户界面交互,接收用户输入并显示数据。它依赖于业务逻辑层。
-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ayer):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和业务规则的实现。它依赖于数据访问层。
-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负责从数据源(如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它独立于其他层,只与数据源进行交互。
这个层次软件体系结构的好处在于,每个层次都有明确定义的责任和功能,并且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了解耦和模块化的设计。例如,在上述示例中,如果要更改数据访问层的实现,只需更改DataAccessLayer
类的代码,而不需要修改表示层或业务逻辑层的代码。
层次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势包括:
- 可维护性:每个层次都可以独立进行修改和测试,而不会对其他层次产生影响,从而简化了系统的维护和演化。
- 可扩展性:可以通过添加新的层次来扩展系统的功能,或者通过替换现有层次来改进系统的性能或特性。
- 可复用性:由于每个层次都具有明确定义的职责,可以更轻松地重用某个层次的代码,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总之,层次软件体系结构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并定义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和责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模式,使得软件系统更易于维护、扩展和复用。它在许多软件开发项目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大型和复杂的系统设计。
两种方式的区别
双向分层
分层风格 VS 主程序-子过程风格:二者的不同
层次软件体系结构的优点
1.支持逐层抽象的系统设计
2.支持更新
3.支持复用
4.支持测试
层次软件体系结构的缺点
1.并不是每个系统都可以很容易地划分为分层的模式
2.效率降低
3.很难找到合适的、正确的层次抽象方法
课程作业
指出层次软件体系结构的三个典型应用。
- 网络体系结构
- 操作系统
- 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