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介绍文件系统的管理
- 了解什么是文件系统
- 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操作
- 挂载分区
- 查找文件
在Windows系统中,买了一块新的硬盘加到电脑之后,需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才能使 用,Linux系统中也是一样,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文件系统。
了解文件系统
分区很复杂,但是为了好理解不妨先简化介绍。首先来看下图,记住这是一个分区。
图1
当对一个分区格式化时,分区被分成两部分。
- 右侧部分被划分成很多小格子,每个小格子称为block,默认大小为4KB。
- 左侧部分为inode,用于记录文件的属性,每个文件都会占用一个 inode。
每个block中只能存储一个文件,假设一个文件aa只有 1KB存放在2号block中,则2号block还剩余3KB的空间,但 是这3KB的空间也不会存储其他数据了。所以,此文件大小为1KB,占用空间为4KB
在Windows中会见到下图所示的情况。可以看到,文件大小跟实际占用空间是不一样的
图2
如果一个文件的值大于4KB,一个block存放不下,则会占用多个 block。例如,某文件大小为9KB,则需要占用3个block。
当要读取某个文件时,如果系统不知道此文件在哪个block中,则要读取所有的 block(这个过程称为“遍历”),这样效率是极其低下的。所以,每个文件的属性都有对 应的inode条目来记录,例如,图1中的aa文件由10号inode记录,在inode中记录了aa 文件的属性,如大小、权限等,以及此文件占用了哪些block,inode相当于书的目录。当需要读取文件时。在inode中可以快速找到此文件,从而快速定位此文件所在的block。
总之,创建文件系统的过程就理解为创建图1中小格子的过程。不同的内核所使用的 文件系统不一样,例如,Windows 中常见的文件系统包括FAT、NTFS等,Linux中常见的文件系统包括EXT3、EXT4、XFS等。这些不同的文件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所支持的单个文件最大能有多大,整个文件系统最大能有多大,RHEL8/CentOS8中默认的文件系统是 XFS。
了解硬链接
前面讲了inode记录的是某文件的属性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3
10号 inode记录了aa文件的属性,包括aa文件的名称、大小、权限等,及其所在的 block,可以在10号inode中给aa文件再起一个名称bb,如下图所示。
图4
此时对10号inode来说,用两个名称aa和 bb来记录2号block中的文件,所以 aa和 bb对 应的是同一个文件,那么aa和 bb就是硬链接关系。
练习:先拷贝一个测试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cp /etc/hosts aa
[root@rhel03 ~]#
查看aa的属性,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s -lh aa
-rw-r--r--. 1 root root 185 12月 5 06:54 aa
[root@rhel03 ~]#
此处的加粗字1,指的是aa文件只有一个硬链接,即存储在 block中的文件只有一个名称 aa。下面对aa做硬链接,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n aa bb
[root@rhel03 ~]#
查看aa和bb的属性,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s -lh aa bb
-rw-r--r--. 2 root root 185 12月 5 06:54 aa
-rw-r--r--. 2 root root 185 12月 5 06:54 bb
[root@rhel03 ~]#
硬链接数显示为2,说明存储在 block中的那个文件有两个名称aa和 bb。aa和 bb是在同 一个inode上记录的两个名称,通过ls -i可以查看aa和 bb分别是在哪个inode上记录的,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s -i aa; ls -i bb
135292105 aa
135292105 bb
[root@rhel03 ~]#
可以看到, inode值是--样的。即在同一个inode上用两个名称来记录 block中的那个文 件。换言之就是aa和bb对应的是同一个文件,修改aa之后会发现.bb的内容也做了相同的修改,修改bb之后会发现aa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因为block中的文件现在有两个名称,所以删除任意一个之后,block中的数据是不会跟着删除的。所以,删除aa是不会影响bb的,或者删除bb也不会影响aa。但是aa和bb两个同 时删除,则block中的文件就没有名称了,则此文件会从 block中删除。
block中的文件只要还有一个名称,那么数据就不会删除。如果所有名称都没有了,则此数据会从 block中删除。
同一个分区的inode只能记录同一个分区 block中的数据,不能在第二个分区中产生一个 inode来记录第一个分区中的文件,所以硬链接不能跨分区。
创建文件系统
再看看前面已经在/dev/sda 上创建过的分区,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fdisk -l /dev/sda
Disk /dev/sda:60 GiB,64424509440 字节,125829120 个扇区
单元:扇区 / 1 * 512 = 512 字节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2831c07e设备 启动 起点 末尾 扇区 大小 Id 类型
/dev/sda1 2048 10487807 10485760 5G 83 Linux
/dev/sda2 10487808 20973567 10485760 5G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4 20973568 125829119 104855552 50G 5 扩展
/dev/sda5 20975616 41947135 20971520 10G 8e Linux LVM
/dev/sda6 41949184 62920703 20971520 10G 8e Linux LVM
/dev/sda7 62922752 83894271 20971520 10G 8e Linux LVM
[root@rhel03 ~]#
下面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格式化的语法如下。
- mkfs ‐f 文件系统 ‐选项 /dev/分区
或者
- mkfs.文件系统 ‐选项 /dev/分区
练习:把/dev/sda1格式化为XFS文件系统,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kfs.xfs /dev/sda1
meta-data=/dev/sda1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327680 blks=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crc=1 finobt=1, sparse=1, rmapbt=0= reflink=1
data = bsize=4096 blocks=1310720, imaxpct=25=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2560, version=2=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root@rhel03 ~]#
从上面的 bsize=4096可以看到,block的大小默认设置为了4KB,如果指定为1KB,需要 加上-b size=1024选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kfs.xfs -b size=1024 /dev/sda1
mkfs.xfs: /dev/sda1 appears to contain an existing filesystem (xfs).
mkfs.xfs: Use the -f option to force overwrite.
[root@rhel03 ~]#
再次格式化时,因为/dev/sda1已经存在文件系统了,所以再次格式化失败,需要加上-f 选项表示强制格式化,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kfs.xfs -f -b size=1024 /dev/sda1
meta-data=/dev/sda1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1310720 blks=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crc=1 finobt=1, sparse=1, rmapbt=0= reflink=1
data = bsize=1024 blocks=5242880, imaxpct=25=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1024 blocks=10240, version=2=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root@rhel03 ~]#
可以看到,现在bsize即 block size的大小已经是1024了。这里输出的属性是刚格式化后输出的,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想再次查看/dev/sda1文件系统的属性,可以通过xfs_info 来查看,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xfs_info /dev/sda1
meta-data=/dev/sda1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1310720 blks=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crc=1 finobt=1, sparse=1, rmapbt=0= reflink=1
data = bsize=1024 blocks=5242880, imaxpct=25=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1024 blocks=10240, version=2=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root@rhel03 ~]#
记住,block size的大小只能在格式化时指定,不可以后期修改。
每个文件系统都会有唯一的一个UUID来记录,查看系统中所有的UUID,可以通过如下命令.
[root@rhel03 ~]# blkid
/dev/nvme0n1: PTUUID="c3814681" PTTYPE="dos"
/dev/nvme0n1p1: UUID="75d3e2b6-ef2a-413a-88d2-dc22330c8325" BLOCK_SIZE="512" TYPE="xfs" PARTUUID="c3814681-01"
/dev/nvme0n1p2: UUID="d803fc6c-7e3f-4066-99b5-8bc150fa62dd" TYPE="swap" PARTUUID="c3814681-02"
/dev/nvme0n1p3: UUID="490dd874-5d96-4069-8682-71e6bf96ede7" BLOCK_SIZE="512" TYPE="xfs" PARTUUID="c3814681-03"
/dev/sr0: BLOCK_SIZE="2048" UUID="2021-10-13-03-57-25-00" LABEL="RHEL-8-5-0-BaseOS-x86_64" TYPE="iso9660" PTUUID="4d694e6c" PTTYPE="dos"
/dev/sda1: UUID="3fe3b1e5-84d2-4c68-9c69-ff810e09aaaa" BLOCK_SIZE="512" TYPE="xfs" PARTUUID="2831c07e-01"
/dev/sda2: UUID="6da76aa9-c726-4e3b-90f9-1f9f450142b4" TYPE="swap" PARTUUID="2831c07e-02"
/dev/sda5: PARTUUID="2831c07e-05"
/dev/sda6: PARTUUID="2831c07e-06"
/dev/sda7: PARTUUID="2831c07e-07"
[root@rhel03 ~]#
如果想单独查看某个XFS格式的文件系统的UUID,可以通过“xfs admin -u 分区名”来 查看,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xfs_admin -u /dev/sda1
UUID = 3fe3b1e5-84d2-4c68-9c69-ff810e09aaaa
[root@rhel03 ~]#
可以看到,/dev/sda1文件系统的UUID是3fe3b1e5-84d2-4c68-9c69-ff810e09aaaa。 这个UUID也是可以切换成其他值的。
通过uuidgen命令手动生成一个新的UUID,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uuidgen
78dec0e2-b76e-4156-a9a9-721a41b45bf7
[root@rhel03 ~]#
把/dev/sda1的UUID切换成新生成的UUID,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xfs_admin -U 78dec0e2-b76e-4156-a9a9-721a41b45bf7 /dev/sda1
Clearing log and setting UUID
writing all SBs
new UUID = 78dec0e2-b76e-4156-a9a9-721a41b45bf7
[root@rhel03 ~]#
再次查看/dev/sda1的UUID,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xfs_admin -u /dev/sda1
UUID = 78dec0e2-b76e-4156-a9a9-721a41b45bf7
[root@rhel03 ~]#
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是新的UUID 了。
挂载文件系统
分区格式化好了之后是不可以直接访问的,要想访问此分区,必须把它挂载到某个目录上才行,如同在 Windows中创建一个分区,必须给它一个盘符或装在某个NTFS文件夹中。
要查看哪些分区已经挂载及分区的使用情况,可以使用df命令,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df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tmpfs 970300 0 970300 0% /dev
tmpfs 998520 0 998520 0% /dev/shm
tmpfs 998520 9388 989132 1% /run
tmpfs 998520 0 998520 0% /sys/fs/cgroup
/dev/nvme0n1p3 102709252 6171144 96538108 7% /
/dev/nvme0n1p1 1038336 229552 808784 23% /boot
tmpfs 199704 12 199692 1% /run/user/42
tmpfs 199704 0 199704 0% /run/user/0
[root@rhel03 ~]#
这里文件系统为tmpfs的是临时文件系统,可以忽略不管,上面结果中的分区大小都是以 K为单位,看起来不方便,可以加上-Th选项,-T会显示文件系统,-h会以合适的单位显示,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df -Th | grep -v tmpfs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nvme0n1p3 xfs 98G 5.9G 93G 7% /
/dev/nvme0n1p1 xfs 1014M 225M 790M 23% /boot
挂载语法的命令如下。
- mount ‐o optl,opt2,... /dev/设备/目录
首先创建一个目录/xx,并拷贝进去几个测试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kdir /xx
[root@rhel03 ~]# cp /etc/hosts /etc/services /xx/
[root@rhel03 ~]# ls /xx
hosts services
[root@rhel03 ~]#
下面把/dev/sda1挂载到/xx 上,注意/xx中内容的变化,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ount /dev/sda1 /xx
[root@rhel03 ~]#
以后访问/xx就是访问/dev/sda1中的内容了,现在查看/xx中的内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s /xx/
[root@rhel03 ~]#
此时发现/xx中的内容看不到了,原因是如果某个目录挂载了一个分区,则这个目录中原有的内容就会被隐藏。
例如,有一个碗把/xx中原有的内容盖住了,现在看到的是上层碗中的内容, 即/dev/sda1中的内容。只有卸载掉才能再次看到,卸载的命令是umount,用法如下。
- umount /挂载点
或者
- umount /dev/设备
现在把/dev/sda1卸载掉,然后查看/xx中的内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umount /dev/sda1
[root@rhel03 ~]# ls /xx
hosts services
[root@rhel03 ~]#
卸载后又能看到/xx中的内容了,就相当于又把盖在/xx上面的那个“碗”拿掉了,所以能 看到/xx中的内容了。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假设在/xx没有挂载之前,往里面写了一个200GB 的文件file,然后又把/dev/sda1挂载到/xx上,这时的file会被隐藏。有一天发现少了200GB 的空间,然后到每个目录中找/xx,怎么都找不到这200GB。此时要想到哪些目录是挂载 点,这些目录在挂载分区之前,里面是不是存在文件。
第二个问题是有时卸载时可能无法正常卸载,类似于在 Windows中卸载U盘时,提示进程正在占用。先模拟一下这个文件,再次把/dev/sda1挂载到/xx上,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ount /dev/sda1 /xx
[root@rhel03 ~]#
打开第二个终端执行如下命令。
[root@rhel03 ~]# cd /xx
[root@rhel03 xx]#
这样cd /xx之后,bash进程会一直占用/xx。
再回到第一个终端,卸载/xx,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umount /dev/sda1
umount: /xx: target is busy.
[root@rhel03 ~]# umount /xx
umount: /xx: target is busy.
[root@rhel03 ~]#
发现根本卸载不了,说明/xx现在正在被某个进程占用。那如何查看是哪个进程占用的呢? 可以使用fuser命令,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fuser -mv /xx用户 进程号 权限 命令
/xx: root kernel mount /xxroot 3130 ..c.. bash
[root@rhel03 ~]#
可以看到,有一个进程号为3130的进程正在占用,就是第二个终端中运行的cd命令。 利用kill命令杀死进程号为3130的进程,然后再次卸载,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kill -9 3130
[root@rhel03 ~]# umount /dev/sda1
[root@rhel03 ~]#
此时可以正常卸载了。这里kill -9 3130的意思是强制杀死进程号为3130的进程,-9表示 强制的意思。
挂载时还可以指定一些选项,先看一下默认的选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ount /dev/sda1 /xx
[root@rhel03 ~]# mount | grep /xx
/dev/sda1 on /xx type xfs (rw,relatime,seclabel,attr2,inode64,logbufs=8,logbsize=32k,noquota)
[root@rhel03 ~]#
通过执行mount命今可以看到所有已经挂裁了的设备,地可以看到/dev/sda1的默认挂载选项。其中rw的意思是可读可写,测试往/xx中写入内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s /xx
[root@rhel03 ~]# cp /etc/services /xx
[root@rhel03 ~]# ls /xx
services
[root@rhel03 ~]#
现在是可以正常写进去的,然后卸载并重新以ro的方式挂载,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umount /dev/sda1
[root@rhel03 ~]# mount -o ro /dev/sda1 /xx
[root@rhel03 ~]#
查看挂载选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ount | grep /xx
/dev/sda1 on /xx type xfs (ro,relatime,seclabel,attr2,inode64,logbufs=8,logbsize=32k,noquota)
[root@rhel03 ~]#
现在是以ro的方式挂载的,测试往/xx中写入内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cp /etc/issue /xx/
cp: 无法创建普通文件'/xx/issue': 只读文件系统
[root@rhel03 ~]#
此时就写不进去了。
如果想换选项也不用每次都卸载然后再挂载,可以用如下命令。
- mount ‐o remount,新选项/挂载点
现在把/dev/sda1 以 rw的方式挂载,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ount -o remount,rw /xx/
[root@rhel03 ~]# mount | grep /xx
/dev/sda1 on /xx type xfs (rw,relatime,seclabel,attr2,inode64,logbufs=8,logbsize=32k,noquota)
[root@rhel03 ~]#
然后再次拷贝测试文件进去,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cp /etc/issue /xx/
[root@rhel03 ~]# ls /xx/
issue services
[root@rhel03 ~]#
可以看到,已经可以正常拷贝过去了。
设置永久挂载
前面使用mount挂载设备也只是临时生效,重启系统之后此设备不会自动挂载。如果希望重启之后能自动挂载,需要写入/etc/fstab中,格式如下。
- 设备 挂载点 文件系统 挂载选项 dump值 fsck值
或者
- 设备UUID 挂载点 文件系统 挂载选项 dump值 fsck值
最后两列的意义如下。
- dump值:意思是能否被dump备份命令作用,dump是一个用来作为备份的命令,通常这个参数的值为0或1。
- fsck值:是否检验扇区,开机的过程中,系统默认会以fsck检验系统是否完整(clean)。 这两列值建议写0,不要写其他值。
现在希望/dev/sda1在重启之后能自动挂载到/xx 上,/etc/fstab的写法如下。
[root@rhel03 ~]# grep /xx /etc/fstab
/dev/sda1 /xx xfs defaults 0 0
[root@rhel03 ~]#
这样开机就会自动挂载,当然这里也可以写/dev/sda1的 UUID。先获取/dev/sda1的 UUID,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xfs_admin -u /dev/sda1
UUID = 78dec0e2-b76e-4156-a9a9-721a41b45bf7
[root@rhel03 ~]#
修改/etc/fstab的内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grep /xx /etc/fstab
#/dev/sda1 /xx xfs defaults 0 0
UUID=78dec0e2-b76e-4156-a9a9-721a41b45bf7 /xx xfs defaults 0 0
[root@rhel03 ~]#
需要注意的是,UUID后面的“=”两边不要有空格,挂载选项使用默认选项,所以关键字defaults,记住是defaults而不是default。如果要加上其他选项就用逗号隔开,例如,以 ro 的方式挂载,修改如下。
[root@rhel03 ~]# grep /xx /etc/fstab
#/dev/sda1 /xx xfs defaults 0 0
UUID=78dec0e2-b76e-4156-a9a9-721a41b45bf7 /xx xfs defaults,ro 0 0
[root@rhel03 ~]#
选项分隔符逗号两边不要有空格。
在写人/etc/fstab之后,如果/dev/sda1当前没有挂载,执行mouont -a命令可以自动挂载。
查找文件
有时我们需要在系统中查找一些文件,Windows 中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Everything, 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5
Everything 可以帮助快速找到想要的文件,Linux中也有这样出较方便的工具,如 which、locate、find等。
which一般用于查询可执行的路径,例如,要查询vim所在路径,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which vim
/usr/bin/vim
[root@rhel03 ~]#
locate用于查询文件名或路径中含有特定关键字的文件,locate基于数据库文件 var/lib/mlocate/mlocate.db 进行查询。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ocate aa.zip
/root/test/aa.zip
这个数据文件默认每天更新一次,所以如果现在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touch blabxxx
[root@rhel03 ~]# locate blabxxx
[root@rhel03 ~]#
此文件在mlocate.db更新之后创建,也就是文件 lduanxxx还没有出现在此数据库文件中,所以查询不到。此时只要更新一下数据库即可,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updatedb
[root@rhel03 ~]# locate blabxxx
/root/blabxxx
[root@rhel03 ~]#
locale命令是用于设置编码的,因为与locate比较像,所以这里提一下。在命令行中直接输入“locale”,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ocale
LANG=zh_CN.UTF-8
LC_CTYPE="zh_CN.UTF-8"
LC_NUMERIC="zh_CN.UTF-8"
LC_TIME="zh_CN.UTF-8"
LC_COLLATE="zh_CN.UTF-8"
LC_MONETARY="zh_CN.UTF-8"
LC_MESSAGES="zh_CN.UTF-8"
LC_PAPER="zh_CN.UTF-8"
LC_NAME="zh_CN.UTF-8"
LC_ADDRESS="zh_CN.UTF-8"
LC_TELEPHONE="zh_CN.UTF-8"
LC_MEASUREMENT="zh_CN.UTF-8"
LC_IDENTIFICATION="zh_CN.UTF-8"
LC_ALL=
[root@rhel03 ~]#
这里显示了当前系统正在使用的编码为zh CN.UTF-8,即显示为中文UTF-8编码。查看, 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s -l /opt/
总用量 0
[root@rhel03 ~]#
可以看到,这里会以中文显示,如果想设置为英文UTF-8编码,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ANG=en_US.UTF-8
[root@rhel03 ~]# locale
LANG=en_US.UTF-8
LC_CTYPE="en_US.UTF-8"
LC_NUMERIC="en_US.UTF-8"
LC_TIME="en_US.UTF-8"
LC_COLLATE="en_US.UTF-8"
LC_MONETARY="en_US.UTF-8"
LC_MESSAGES="en_US.UTF-8"
LC_PAPER="en_US.UTF-8"
LC_NAME="en_US.UTF-8"
LC_ADDRESS="en_US.UTF-8"
LC_TELEPHONE="en_US.UTF-8"
LC_MEASUREMENT="en_US.UTF-8"
LC_IDENTIFICATION="en_US.UTF-8"
LC_ALL=
[root@rhel03 ~]#
再次查看,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s -l /opt/
total 0
[root@rhel03 ~]#
再次改为zh_CN.UTF-8,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ANG=zh_CN.UTF-8
[root@rhel03 ~]#
这种修改编码的方式只是临时生效,重启之后就不再生效了,如果希望能永久生效,需要修改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cat /etc/locale.conf
LANG="zh_CN.UTF-8"
[root@rhel03 ~]#
如果只是想执行命令时用指定的编码打开,可以在此命令前加上“LANG-编码”,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LANG=en_US.UTF-8 ls -l /opt/
total 0
[root@rhel03 ~]# ls -l /opt/
总用量 0
[root@rhel03 ~]#
LANG-en_US.UTF-8 可以用LANG-C替代。
find的用法
find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工具,可以基于文件名、创建及修改时间、所有者、大小、权限等进行查询,语法如下。
- find 目录 ‐属性 值
- 目录:指的是限定在哪个目录下查询,如果不指定则是在当前目录下查询。
- 属性:指的是基于什么查询,可以根据name、size、user、perm 等进行查询。
- 值:依赖于前面的属性,例如,-name lduanxx,这里根据名称进行查询,查询名称为1duanxx的文件。
也可以表示否定的意思,在属性前面加上叹号“!”,语法如下。
- find 目录 ! ‐属性 值
这里的意思是查找属性不是这个值的文件。
例如,!-name lduanxx,这里根据名称进行查询,查询名称不是 lduanxx的文件。 下面的演示都在新创建的目录11下进行查询,命令如下。
[root@rhel03 ~]# mkdir 11 ; cd 11
[root@rhel03 11]#
在此目录下创建几个测试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touch Blab001 blab001
[root@rhel03 11]# dd if=/dev/zero of=file1 bs=1M count=1
记录了1+0 的读入
记录了1+0 的写出
1048576 bytes (1.0 MB, 1.0 MiB) copied, 0.00186052 s, 564 MB/s
[root@rhel03 11]# dd if=/dev/zero of=file2 bs=1M count=2
记录了2+0 的读入
记录了2+0 的写出
2097152 bytes (2.1 MB, 2.0 MiB) copied, 0.00398172 s, 527 MB/s
[root@rhel03 11]# dd if=/dev/zero of=file3 bs=1M count=3
记录了3+0 的读入
记录了3+0 的写出
3145728 bytes (3.1 MB, 3.0 MiB) copied, 0.00324813 s, 968 MB/s
[root@rhel03 11]# dd if=/dev/zero of=file4 bs=1M count=4
记录了4+0 的读入
记录了4+0 的写出
4194304 bytes (4.2 MB, 4.0 MiB) copied, 0.00493858 s, 849 MB/s
[root@rhel03 11]# dd if=/dev/zero of=file5 bs=1M count=5
记录了5+0 的读入
记录了5+0 的写出
5242880 bytes (5.2 MB, 5.0 MiB) copied, 0.0414986 s, 126 MB/s
[root@rhel03 11]#
这里file1到file5的大小如下。
[root@rhel03 11]# du -sh file*
1.0M file1
2.0M file2
3.0M file3
4.0M file4
5.0M file5
[root@rhel03 11]#
为了测试方便,按下面的命令修改文件的权限、所有者和所属组,注意文件名的大小写, 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chown blab.blab Blab001 ; chgrp blab blab001
[root@rhel03 11]# chown 888 file1 ; chgrp 888 file2 ; chown 888.888 file3
[root@rhel03 11]# chmod 326 file1 ; chmod 226 file2 ; chmod 327 file3
[root@rhel03 11]# chmod 441 file4
[root@rhel03 11]#
下面查看所有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ls -lh
总用量 15M
-rw-r--r--. 1 root blab 0 12月 5 11:29 blab001
-rw-r--r--. 1 blab blab 0 12月 5 11:29 Blab001
--wx-w-rw-. 1 888 root 1.0M 12月 5 11:30 file1
--w--w-rw-. 1 root 888 2.0M 12月 5 11:31 file2
--wx-w-rwx. 1 888 888 3.0M 12月 5 11:31 file3
-r--r----x. 1 root root 4.0M 12月 5 11:31 file4
-rw-r--r--. 1 root root 5.0M 12月 5 11:31 file5
[root@rhel03 11]#
(1)基于名称的查询
根据名称进行查询,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name blab001
./blab001
[root@rhel03 11]#
这里只显示了blab001,并没有显示Blab001,因为 Linux中是严格区分大小写的。如果 要忽略大小写,可以使用-iname选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iname blab001
./Blab001
./blab001
[root@rhel03 11]#
这样不管是大写还是小写都能够查询出来。
在使用find命令时,还是可以使用通配符的,记得要用双引号引起来,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name "file*"
./file1
./file2
./file3
./file4
./file5
[root@rhel03 11]#
这里查询的是文件名以file开头的那些文件。
(2)基于文件所有者和所属组的查询
根据文件的所有者进行查询,用-user选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user blab
./Blab001
[root@rhel03 11]#
这里查询的是所有者为blab的那些文件。
在查询时,还可以用连接符连接多个查询条件。
- -a:表示“和”的关系,两边的条件都要满足。
- -o:表示“或”的关系,两边的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下面查询所有者为blab且所属组也为blab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user blab -o -group blab
./Blab001
./blab001
[root@rhel03 11]#
还可以根据uid进行查询,用-uid选项。下面查询文件所有者的uid为1003的那些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uid 1003
./Blab001
[root@rhel03 11]#
[root@rhel03 11]# id blab
uid=1003(blab) gid=1003(blab) 组=1003(blab)
[root@rhel03 11]#
因为blab用户的uid是1003,所以本质上这里查询的就是所有者为blab的那些文件。 如果文件的所有者或所属组是数字,可以根据-nouser 或-nogroup进行查询。
下面查询没有所有者和所属组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nouser
./file1
./file3
[root@rhel03 11]# find -nogroup
./file2
./file3
[root@rhel03 11]#
(3)基于文件大小的查询
根据文件的大小进行查询,用-size选项。查询文件大小等于2M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size 2M
./file2
[root@rhel03 11]#
查询文件大小大于3M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size +3M
./file4
./file5
[root@rhel03 11]#
如果大小前面加上加号“+”,表示大于:如果大小前面加上减号“-”,表示小于.
(4)基于文件时间的查询
根据文件的时间进行查询,用-mtime选项,单位是天,这里天的表示如下。
- 24小时以内,即一天以内,用-1表示。
- 24~48小时,算1天,用1表示。
- 超过48小时,算超过1天,用+1表示。
查询创建时间为1天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mtime 1
[root@rhel03 11]#
查询创建时间超过1天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mtime +1
[root@rhel03 11]#
查询创建时间低于1天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mtime -1
.
./Blab001
./blab001
./file1
./file2
./file3
./file4
./file5
[root@rhel03 11]#
还可以用-mmin选项,单位是分钟。查找创建时间低于50分钟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mmin -50
.
./Blab001
./blab001
./file1
./file2
./file3
./file4
./file5
[root@rhel03 11]#
这里查询多少分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替换。
(5)基于文件类型的查询
根据文件的类型进行查询,用-type选项。常见的文件类型包括以下4种。
- d:表示目录(文件夹)。
- f:表示普通文件。
- l:表示软链接(快捷方式)。
- b:可用于存储数据的设备文件,如硬盘、光盘等。
在当前目录中找出所有的文件夹,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type d
.
[root@rhel03 11]#
这里只找到表示当前目录的点“.”。
在当前目录中找出所有的普通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type f
./Blab001
./blab001
./file1
./file2
./file3
./file4
./file5
[root@rhel03 11]#
(6)基于文件权限的查询
根据文件的权限进行查询,用-perm选项。例如,我们要查找权限 为326的文件,查询时有3种用法。如图所示。
- 326:必须完全匹配326,权限不能多也不能少,方块位置的 权限都必须有,圆圈的位置不能有权限。
- /326:文件的权限只要配置326中的一个权限即可,如图所示,只要具备方跌中 的一个权限就可以查询到。
- -326:可以比326权限多,但是不能少,如图所示,在方块位置的权限都满E的 情况下,圆圈的位置可以多。
通过326来查询,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perm 326
./file1
这里只有一个文件的权限完全满足326。
通过/326来查询,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perm /326
.
./Blab001
./blab001
./file1
./file2
./file3
./file5
[root@rhel03 11]#
这里file4没有查询到,因为file4 的权限中没有一个上图方块中的权限。
通过-326来查询,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perm -326
./file1
./file3
[root@rhel03 11]#
只要上图中方块位置的权限都满足,具备右圆圈中的权限就可以不符,这里找到file1和 file3。
(7)find查找含有特殊权限位的文件
查找suid、sgid和粘贴位这些特殊权限位,suid指的是在所有者的位置上有s位,sgid指的 是在所属组的位置上有s位,粘贴位指的是 other位置有 t 位。
查询特殊权限位的语法如下。
- find /目录 ‐perm /N000
这里N是4、2、1中的某个数字或某几个数字的和,后面3个0表示忽略普通权限。
N=4:查找含有suid的文件。
N=2:查找含有sgid的文件。
N=1:查找含有粘贴位的文件。
N=6 6=4+2:查找含有suid或sgid的文件。以此类推。
给file1所有者位置添加s位,给file2所属组位置添加s位,给other位置添加 t 位。
[root@rhel03 11]# chmod u+s file1
[root@rhel03 11]# chmod g+s file2
[root@rhel03 11]# chmod o+t file3
[root@rhel03 11]#
查看含有suid的文件。
[root@rhel03 11]# find -perm /4000
./file1
只有 file1 满足条件。
查找含有 sgid 的文件。
[root@rhel03 11]# find -perm /2000
./file2
[root@rhel03 11]#
只有file2满足条件。
查找含有粘贴位的文件。
[root@rhel03 11]# find -perm /1000
./file3
[root@rhel03 11]#
只有file3满足条件。
查找含有特殊权限位的文件,不管是 suid、sgid还是粘贴位。
[root@rhel03 11]# find -perm /7000
./file1
./file2
./file3
[root@rhel03 11]#
file1、file2、file3都满足条件。
(8)find组合查询
find可以支持组合查询,语法如下。
- find /目录 \( 条件1 ‐○ 条件2 \) ‐a \( 条件3 ‐○ 条件4 \)
注意
这里“\(”后要有空格,“\)”前也要有空格。
\( 条件 1-o 条件2 \)是一个整体,条件1和条件2是“或”的关系,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可。条件\( 条件 3-o 条件4 \) 也是一个整体,条件3和条件4也是“或”的关系,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可。
这两个整体之间又是“和”的关系,这两个整体都要满足才行。
看下面的例子,在当前目录中找出文件大于或等于3M,且没有所有者或所属组的文件。 分析:
第一个条件是,文件的大小要大于3M或等于3M,这两个是“或”的关系,应该写作-size3M-o-size +3M,这是一个整体。
第二个条件是,没有所有者或所属组,这两个也是“或”的关系,应该写作-nouser -o-nogroup,这也是一个整体。
这两个整体之间是“和”的关系,即这两个整体都要满足,所以最终写成如下样子。
[root@rhel03 11]# find \( -size 3M -o -size +3M \) -a \( -nouser -o -nogroup \)
./file3
[root@rhel03 11]#
这里找到只有file3是满足条件的,查看这些文件的属性。
[root@rhel03 11]# ls -lh
总用量 15M
-rw-r--r--. 1 root blab 0 12月 5 11:29 blab001
-rw-r--r--. 1 blab blab 0 12月 5 11:29 Blab001
--ws-w-rw-. 1 888 root 1.0M 12月 5 11:30 file1
--w--wSrw-. 1 root 888 2.0M 12月 5 11:31 file2
--wx-w-rwt. 1 888 888 3.0M 12月 5 11:31 file3
-r--r----x. 1 root root 4.0M 12月 5 11:31 file4
-rw-r--r--. 1 root root 5.0M 12月 5 11:31 file5
[root@rhel03 11]#
(9)对查询结果进行操作
对find 找出来的文件进行相关操作。例如,找到以 file开头的文件并删除,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find -name "file*" -exec rm -rf {} \;
[root@rhel03 11]#
再次查看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命令如下。
[root@rhel03 11]# ls
blab001 Blab001
[root@rhel03 11]#
可以看到,所有以file开头的文件都已经被删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