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训练day02Leetcode977有序数组平方209长度最小的字数组59螺旋问题

今日学习的文章链接和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B4y1D7ep/?vd_source=8272bd48fee17396a4a1746c256ab0a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Z4y1q7XE/?vd_source=8272bd48fee17396a4a1746c256ab0ae

https://programmercarl.com/0059.%E8%9E%BA%E6%97%8B%E7%9F%A9%E9%98%B5II.html

977.有序数组的平方

给你一个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的整数数组 nums,返回 每个数字的平方 组成的新数组,要求也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

示例 1:

输入:nums = [-4,-1,0,3,10]
输出:[0,1,9,16,100]
解释:平方后,数组变为 [16,1,0,9,100]
排序后,数组变为 [0,1,9,16,100]

示例 2:

输入:nums = [-7,-3,2,3,11]
输出:[4,9,9,49,121]

提示:

1 <= nums.length <= 104
-104 <= nums[i] <= 104
nums 已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

进阶:

请你设计时间复杂度为 O(n) 的算法解决本问题

自己看到题目的第一想法

直接将所有数字平方,再排一个序(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是O(nlogn),但是不满足要求

解题思路

暴力排序

最直观的想法,莫过于:每个数平方之后,排个序,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vector<int> sortedSquares(vector<int>& A) {for (int i = 0; i < A.size(); i++) {A[i] *= A[i];}sort(A.begin(), A.end()); // 快速排序return A;}
};

在 C++ 中,sort(A.begin(), A.end()); 这行代码使用的是标准库中的 std::sort 函数来对数组或向量 A 进行排序。std::sort 的实现并不是纯粹的快速排序(Quick Sort),而是一种结合多种排序算法的混合排序。

C++ 标准库中的 std::sort 通常实现为introsort,这是一种结合了快速排序、堆排序(Heapsort)和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的混合排序算法。Introsort 开始时使用快速排序,当递归深度过大时切换到堆排序,对较小的数组子集使用插入排序。这种混合方法旨在提供快速排序的高效性,同时避免其在最坏情况下的性能下降。

时间复杂度方面,std::sort 的平均和最佳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其中 n 是数组或向量 A 中元素的数量。而在最坏的情况下(例如,当快速排序的划分始终很不平衡时),introsort 由于切换到堆排序,保持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避免了快速排序最坏情况下的 O(n²) 时间复杂度。

因此,尽管 std::sort 在某些实现中起初使用快速排序,但它通过结合其他排序算法确保了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整体性能。

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由托尼·霍尔(Tony Hoare)在1960年代初期发明。它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策略进行排序,其基本思想是:

  1. 选择基准值(Pivot):从数组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值。
  2. 分区操作:重新排列数组,所有比基准值小的元素都移到基准值的前面,所有比基准值大的元素都移到基准值的后面。这个操作完成后,基准值所在的位置就是其最终位置。
  3. 递归排序子数组:递归地将小于基准值和大于基准值的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平均和最好情况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但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²)。最坏情况通常发生在每次分区时,都得到了极不平衡的子数组。

快速排序的实现

以下是快速排序的一个基本实现示例(使用 C++):

#include <vector>void quickSort(std::vector<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if (low < high) {int pivot = partition(arr, low, high); // 执行分区操作quickSort(arr, low, pivot - 1);  // 递归排序左子数组quickSort(arr, pivot + 1, high); // 递归排序右子数组}
}int partition(std::vector<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int pivot = arr[high];    // 选择最后一个元素作为基准int i = low - 1;for (int j = low; j < high; j++) {if (arr[j] < pivot) {i++;std::swap(arr[i], arr[j]);}}std::swap(arr[i + 1], arr[high]);return i + 1;
}int main() {std::vector<int> array = {10, 7, 8, 9, 1, 5};quickSort(array, 0, array.size() - 1);// 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

在这个实现中,partition 函数是核心,它负责对数组进行分区,并返回基准值的正确位置。quickSort 函数则递归地调用自身来对分区后的子数组进行排序。这个实现中使用了最后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值,但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不同的基准值策略(如随机选择、取中值等)可以帮助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算法的平均性能。

双指针法

数组其实是有序的, 只不过负数平方之后可能成为最大数了。

那么数组平方的最大值就在数组的两端,不是最左边就是最右边,不可能是中间。

此时可以考虑双指针法了,i指向起始位置,j指向终止位置。

定义一个新数组result,和A数组一样的大小,让k指向result数组终止位置。

如果A[i] * A[i] < A[j] * A[j] 那么result[k–] = A[j] * A[j]; 。

如果A[i] * A[i] >= A[j] * A[j] 那么result[k–] = A[i] * A[i]; 。

不难写出如下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vector<int> sortedSquares(vector<int>& A) {int k = A.size() - 1;vector<int> result(A.size(), 0);for (int i = 0, j = A.size() - 1; i <= j;) { // 注意这里要i <= j,因为最后要处理两个元素if (A[i] * A[i] < A[j] * A[j])  {result[k--] = A[j] * A[j];j--;}else {result[k--] = A[i] * A[i];i++;}}return result;}
};

此时的时间复杂度为O(n),相对于暴力排序的解法O(n + nlog n)还是提升不少的。

遇到的困难

    vector<int> result(A.size(), 0);

我初始化定义的是

vector<int> result;

导致初始化报错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是在 UNIX 或类 UNIX 系统中运行程序时可能遇到的错误消息,表示程序试图访问它无权访问的内存区域。这通常是由于以下几种常见原因之一造成的:

无效或未初始化的指针:试图解引用空指针(指向 NULL 或 nullptr 的指针)或未初始化的指针。数组越界:访问数组或向量之外的内存,如访问数组的负索引或超过其大小的索引。堆栈溢出:通常由于递归调用过深导致。释放已释放的内存:试图释放已经释放的内存块,通常发生在使用 delete 或 free 时。内存损坏:破坏内存管理结构,如通过指针写入越过分配给变量的内存。

在 C++ 中,vector<int> result(A.size(), 0); 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名为 result 的整数向量(std::vector<int>),并具有特定的初始化特性。这行代码可以拆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1. A.size(): 这是获取另一个向量 A 的大小(即它包含的元素数量)。

  2. vector<int> result(..., 0): 这是创建一个整数向量 result。向量的大小被设置为与 A 相同,而每个元素的初始值被设置为 0

综合来看,这行代码的作用是创建一个大小等于向量 A 的新向量 result,并将 result 中的每个元素初始化为 0。例如,如果向量 A 包含 5 个元素,那么 result 将是一个包含 5 个元素的向量,每个元素都是 0。这种初始化方法在需要一个与另一个向量大小相同、但所有元素都设定为特定值的新向量时非常有用。

209 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给定一个含有 n 个正整数的数组和一个正整数 target 。

找出该数组中满足其总和大于等于 target 的长度最小的 连续子数组 [numsl, numsl+1, …, numsr-1, numsr] ,并返回其长度。如果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子数组,返回 0 。

示例 1:

输入:target = 7, nums = [2,3,1,2,4,3]
输出:2
解释:子数组 [4,3] 是该条件下的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示例 2:

输入:target = 4, nums = [1,4,4]
输出:1
示例 3:

输入:target = 11, nums = [1,1,1,1,1,1,1,1]
输出:0

提示:

1 <= target <= 109
1 <= nums.length <= 105
1 <= nums[i] <= 105

进阶:

如果你已经实现 O(n) 时间复杂度的解法, 请尝试设计一个 O(n log(n)) 时间复杂度的解法。

自己看到题目的第一想法

两个循环,一个控制起始位置,另一个控制终止位置

判断大于等于s的最小长度

解题思路

滑动窗口,类似于双指针,最重要的思路是如何移动起始位置

首先移动终止位置,当集合里的所有元素和target,开始移动起始位置

暴力解法

这道题目暴力解法当然是 两个for循环,然后不断的寻找符合条件的子序列,时间复杂度很明显是O(n^2)。

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int minSubArrayLen(int s, vector<int>& nums) {int result = INT32_MAX; // 最终的结果int sum = 0; // 子序列的数值之和int subLength = 0; // 子序列的长度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 设置子序列起点为isum = 0;for (int j = i; j < nums.size(); j++) { // 设置子序列终止位置为jsum += nums[j];if (sum >= s) { // 一旦发现子序列和超过了s,更新resultsubLength = j - i + 1; // 取子序列的长度result = result < subLength ? result : subLength;break; // 因为我们是找符合条件最短的子序列,所以一旦符合条件就break}}}// 如果result没有被赋值的话,就返回0,说明没有符合条件的子序列return result == INT32_MAX ? 0 : result;}
};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后面力扣更新了数据,暴力解法已经超时了。

这段代码的目的是找出数组 nums 中长度最小的子数组,使得子数组中的元素之和至少为 target。它使用了两层嵌套循环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来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1. 外层循环:外层循环遍历整个数组,因此它的时间复杂度是 O(n),其中 n 是数组 nums 的长度。

  2. 内层循环:对于外层循环中的每个元素,内层循环从当前元素开始,一直遍历到数组的末尾。在最坏的情况下,内层循环对于每个外层的迭代也需要 O(n) 次迭代。

由于内层循环嵌套在外层循环内部,总的迭代次数大致是 n + (n-1) + (n-2) + … + 1,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其总和为 (\frac{n(n+1)}{2})。

因此,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²),即平方阶时间复杂度。

此外,空间复杂度为 O(1),因为除了给定的数组外,只使用了固定数量的额外空间(如 sumresultsubL 变量)。

滑动窗口法

滑动窗口也可以理解为双指针法的一种!只不过这种解法更像是一个窗口的移动,所以叫做滑动窗口更适合一些。

在本题中实现滑动窗口,主要确定如下三点:

窗口内是什么?
如何移动窗口的起始位置?
如何移动窗口的结束位置?
窗口就是 满足其和 ≥ s 的长度最小的 连续 子数组。

窗口的起始位置如何移动:如果当前窗口的值大于s了,窗口就要向前移动了(也就是该缩小了)。

窗口的结束位置如何移动:窗口的结束位置就是遍历数组的指针,也就是for循环里的索引。

解题的关键在于 窗口的起始位置如何移动,如图所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可以发现滑动窗口的精妙之处在于根据当前子序列和大小的情况,不断调节子序列的起始位置。从而将O(n^2)暴力解法降为O(n)

class Solution {
public:int minSubArrayLen(int s, vector<int>& nums) {int result = INT32_MAX;int sum = 0; // 滑动窗口数值之和int i = 0; // 滑动窗口起始位置int subLength = 0; // 滑动窗口的长度for (int j = 0; j < nums.size(); j++) {sum += nums[j];// 注意这里使用while,每次更新 i(起始位置),并不断比较子序列是否符合条件while (sum >= s) {subLength = (j - i + 1); // 取子序列的长度result = result < subLength ? result : subLength;sum -= nums[i++]; // 这里体现出滑动窗口的精髓之处,不断变更i(子序列的起始位置)}}// 如果result没有被赋值的话,就返回0,说明没有符合条件的子序列return result == INT32_MAX ? 0 : result;}
};

这段代码是一个更高效的解法,用于找出数组 nums 中的最小长度子数组,其元素之和至少为 s。这个解法使用了滑动窗口的方法。让我们分析它的时间复杂度:

  1. 外层循环:外层循环遍历整个数组一次。在每次迭代中,它将当前元素加到 sum 中。这个循环的时间复杂度是 O(n),其中 n 是数组 nums 的长度。

  2. 内层循环(While循环):这个循环减小滑动窗口的大小,直到窗口内的元素和小于 s。关键是,这个循环不是嵌套的。每个元素最多被加入和移出 sum 一次。这意味着,尽管它在外层循环的内部,但是整个数组在整个算法过程中只被遍历了两次:一次是加入窗口(外层循环),另一次是离开窗口(内层循环)。因此,这个循环的时间复杂度也是 O(n)。

由于内层循环和外层循环都是线性的,并且它们不是严格的嵌套关系(即,内层循环不会对于外层循环的每次迭代都执行n次),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这种滑动窗口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特别是对于长数组,因为它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计算,每个元素只被处理一次。

至于空间复杂度,它是 O(1),因为算法的空间消耗不随输入数组 nums 的大小而变化,只使用了固定数量的额外空间(如 sumresultisubLength 变量)。

59 螺旋矩阵

给你一个正整数 n ,生成一个包含 1 到 n2 所有元素,且元素按顺时针顺序螺旋排列的 n x n 正方形矩阵 matrix 。

示例 1: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输入:n = 3
输出:[[1,2,3],[8,9,4],[7,6,5]]
示例 2:

输入:n = 1
输出:[[1]]

提示:

1 <= n <= 20

我的想法

脑袋空空

题目解析

循环不变量,确定区间规则

day01 中二分法一定要坚持循环不变量原则

模拟顺时针画矩阵的过程:

填充上行从左到右
填充右列从上到下
填充下行从右到左
填充左列从下到上

由外向内一圈一圈这么画下去。

可以发现这里的边界条件非常多,在一个循环中,如此多的边界条件,如果不按照固定规则来遍历,那就是一进循环深似海,从此offer是路人。

这里一圈下来,我们要画每四条边,这四条边怎么画,每画一条边都要坚持一致的左闭右开,或者左开右闭的原则,这样这一圈才能按照统一的规则画下来。

每一个拐角处的处理规则,拐角处让给新的一条边来继续画。

因为我是先在空白cpp上编写,就涉及到遍历二维vector,下面对几种遍历方法做一个记录。

在 C++ 中遍历一个二维 vector(即 vectorvector)可以通过两层嵌套循环完成。这里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这一过程:

1. 使用传统的索引循环: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int main() {std::vector<std::vector<int>> vec2d = {{1, 2, 3}, {4, 5, 6}, {7, 8, 9}};for (size_t i = 0; i < vec2d.size(); ++i) {for (size_t j = 0; j < vec2d[i].size(); ++j) {std::cout << vec2d[i][j] << ' ';}std::cout << std::endl;}return 0;
}

2. 使用范围基于的 for 循环(C++11 及以后):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int main() {std::vector<std::vector<int>> vec2d = {{1, 2, 3}, {4, 5, 6}, {7, 8, 9}};for (const auto& row : vec2d) {for (int elem : row) {std::cout << elem << ' ';}std::cout << std::endl;}return 0;
}

3. 使用迭代器: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int main() {std::vector<std::vector<int>> vec2d = {{1, 2, 3}, {4, 5, 6}, {7, 8, 9}};for (auto it = vec2d.begin(); it != vec2d.end(); ++it) {for (auto jt = it->begin(); jt != it->end(); ++jt) {std::cout << *jt << ' ';}std::cout << std::endl;}return 0;
}

在所有这些方法中,外层循环遍历二维向量的每一行(或子向量),而内层循环遍历该行(子向量)中的每个元素。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您的用例的方法。范围基于的 for 循环(自 C++11 起)因其简洁性和清晰性而特别受欢迎。

整体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vector<vector<int>> generateMatrix(int n) {vector<vector<int>> res(n, vector<int>(n, 0)); // 使用vector定义一个二维数组int startx = 0, starty = 0; // 定义每循环一个圈的起始位置int loop = n / 2; // 每个圈循环几次,例如n为奇数3,那么loop = 1 只是循环一圈,矩阵中间的值需要单独处理int mid = n / 2; // 矩阵中间的位置,例如:n为3, 中间的位置就是(1,1),n为5,中间位置为(2, 2)int count = 1; // 用来给矩阵中每一个空格赋值int offset = 1; // 需要控制每一条边遍历的长度,每次循环右边界收缩一位int i,j;while (loop --) {i = startx;j = starty;// 下面开始的四个for就是模拟转了一圈// 模拟填充上行从左到右(左闭右开)for (j = starty; j < n - offset; j++) {res[startx][j] = count++;}// 模拟填充右列从上到下(左闭右开)for (i = startx; i < n - offset; i++) {res[i][j] = count++;}// 模拟填充下行从右到左(左闭右开)for (; j > starty; j--) {res[i][j] = count++;}// 模拟填充左列从下到上(左闭右开)for (; i > startx; i--) {res[i][j] = count++;}// 第二圈开始的时候,起始位置要各自加1, 例如:第一圈起始位置是(0, 0),第二圈起始位置是(1, 1)startx++;starty++;// offset 控制每一圈里每一条边遍历的长度offset += 1;}// 如果n为奇数的话,需要单独给矩阵最中间的位置赋值if (n % 2) {res[mid][mid] = count;}return res;}
};
时间复杂度 O(n^2): 模拟遍历二维矩阵的时间
空间复杂度 O(1)

要分析这个 generateMatrix 函数的时间复杂度,我们需要考虑循环的次数和每次循环内发生的操作。

该函数生成一个 n x n 的螺旋矩阵。主循环(while 循环)的次数由 loop 变量控制,它是 n / 2。在每次循环中,有四个 for 循环,分别填充矩阵的上边、右边、下边和左边。每个 for 循环遍历的长度随着循环的进行逐渐减少,但总的来说,每个循环都会访问 n 个元素,因为矩阵的每一边长度都是 n(减去逐渐增加的 offset)。

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估计这个函数的时间复杂度:

  • 每次主循环中,四个 for 循环总共访问接近 4n 个元素(因为每条边大约有 n 个元素)。

  • 主循环执行 n / 2 次。

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大致是 O(4n * n/2),即 O(2n^2)。在大 O 记号中,常数因子是不考虑的,所以最终的时间复杂度是 O(n^2)

这意味着,该函数的时间复杂度与矩阵中元素的总数成平方关系,这对于这类问题来说是相当高效的,因为你必须至少访问一次矩阵中的每个元素。

遇到的问题

我在自己写的过程中,在for循环里面写上了int,导致i和j重新初始化,无法完成循环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32122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HttpRunner自动化之响应中文乱码处理

响应中文乱码&#xff1a; 当调用接口&#xff0c;响应正文返回的中文是乱码时&#xff0c;一般是响应正文的编码格式不为 utf-8 导致&#xff0c;此时需要根据实际的编码格式处理 示例&#xff1a; 图1中 extract 提取title标题&#xff0c;output 输出 title 变量值&#x…

Proxy 与 defineProperty 的理解、区别、优势、劣势

一、Object.defineProperty() 文档&#xff1a;Object.defineProperty() - JavaScript | MDN 作用&#xff1a;对一个对象进行操作的方法。可以为一个对象增加一个属性&#xff0c;同时也可以对一个属性进行修改和删除。 它是在 ES5 中引入的&#xff0c;使用了 getter 和 s…

OV8856 帧同步功能说明分享

OV8856支持帧同步功能&#xff0c;用于同步两个传感器的输出时序。同步是通过配置OV8856的一个(从设备)FSIN作为输入引脚来接受另一个主传感器设备(也可能是另一个OV8856) VSYNC作为触发信号来实现的。 1.OV8856有专用的GPIO引脚(FSIN)用于帧同步功能。 该引脚可配置为接收外…

[计算机提升] Windows系统软件:管理类

3.6 系统软件&#xff1a;管理类 3.6.1 运行 通过运行程序&#xff0c;在打开输入框中输入名称&#xff0c;按下回车后可以打开相应的程序、文件夹、文档或Internet资源&#xff1a; 3.6.2 命令提示符&#xff1a;cmd 在Windows系统中&#xff0c;cmd是指"命令提示符…

Java 泛型深入解析

Java 中的泛型是一种强大的编程特性&#xff0c;允许我们编写更加通用和类型安全的代码。本篇博客将深入探讨 Java 泛型的各个方面&#xff0c;包括泛型类、泛型方法、泛型接口以及泛型通配符。 1. 泛型类 首先&#xff0c;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泛型类的例子。在下面的代码中&a…

SpringBoot全局Controller返回值格式统一处理

一、Controller返回值格式统一 1、WebResult类 在 Controller对外提供服务的时候&#xff0c;我们都需要统一返回值格式。一般定义一个 WebResult类。 统一返回值&#xff08;WebResult类&#xff09;格式如下&#xff1a; {"success": true,"code": 2…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n皇后问题(C++_回溯法)

文章目录 题目描述测试样例算法原理算法实现参考资料 题目描述 在nxn格的棋盘上放置彼此不受攻击的n格皇后。按照国际象棋的规则&#xff0c;皇后可以攻击与之处在同一行或同一列或同一斜线上的棋子。n后问题等价于在nxn格的棋盘上放置n个皇后&#xff0c;任何2个皇后不放在同…

jmeter关联依赖---三种

1.正则表达式提取器 2.xpath取样器 3.json提取器

java练习题之String方法运用

应用知识点&#xff1a;​​​​​​String类 1&#xff1a;(String 类)仔细阅读以下代码段&#xff1a; String s "hello"; String t"hello"; char[] c {h,e,l,l,o}; 2&#xff1a;下列选项输出结果为false 的语句是() System.out.println( s.euqals( t…

鸿蒙4.0开发实战(ArkTS)-闹钟制作

闹钟功能要求 展示指针表盘或数字时间。添加、修改和删除闹钟。展示闹钟列表&#xff0c;并可打开和关闭单个闹钟。闹钟到设定的时间后弹出提醒。将闹钟的定时数据保存到轻量级数据库。 闹钟主界面 闹钟界面包括当前时间、闹钟列表、添加闹钟子组件&#xff0c;具体包括以下…

网站迁移和SEO:损害排名的常见错误

正在规划站点迁移&#xff1f; 迁移是更困难的 - 通常是可怕的 - SEO任务之一。 为了让它发挥作用&#xff0c;你需要避免常见的陷阱&#xff0c;这些陷阱可能会影响你的知名度&#xff0c;并导致流量和收入的损失。 8 月 11 日&#xff0c;我主持了一场赞助的搜索引擎杂志网…

【Nginx】在线安装与离线安装

目录 1、下载nginx news 1.2、 安装包 2、 在线安装 第一步&#xff0c;安装pcre 第二步&#xff0c;安装openssl 、zlib 、 gcc 依赖 第三步&#xff0c;安装nginx 第四步&#xff0c;关闭防火墙&#xff0c;访问nginx ​编辑 3、 离线安装 第一步 安装pcre 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