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在前面的话
说实话,重试java开发工作时间也不短了,对于spring框架,也是天天用,这期间也碰到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可是,总感觉对spring还是一知半解,不能有个更加全面的理解。既然这样,我就想,那就单独抽出一段时间,来重新回炉一下springk框架,这样也能在以后的学习拓宽一下解决问题的思路。
那怎么回炉了,我打算以spring的源码为依据,从面到点的,慢慢扣一下它的细节,这就不得不涉及spring框架的源码阅读环境的搭建,这并不是一个特别简单的过程。为此,我在春节前根据自己的搭建过程,专门写了一篇spring框的源码搭建过程,供大家审阅。源码地址如下:
https://blog.csdn.net/lvxinchun/article/details/135972648
2. IoC理论
2.1 IoC的概念
IoC,英文全程为Inversion of Control,中文一般翻译为 “控制反转”,就是由 Spring IoC 容器来负责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它并不是特指某个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
2.2 诠释IoC的概念
IoC,被称为控制反转,好,这里就从“控制反转”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来扣一下它更深的含义,来加深对IoC的理解。
首先我们说“控制”,这是一个动词,那它就要有主语和宾语,那主语就是谁控制,宾语就是控制了什么,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的就是谁来控制,控制了什么?
然后我们再说“反转”,“反转”这个词,本身就是有一种打破常规的意思,也就是不再墨守常规,而是反过来。那我们就要研究下怎么反转的,反转了什么东西?
所以,诠释IoC的概念,就变成了我们要探寻的下面两个问题:
- 谁来控制,控制了什么?
- 怎么反转的,反转了什么东西?
2.2.1 谁来控制,控制了什么?
通过图1我们看到,在传统方式下,是由客户端类或者启动类主动创建对象,即当前对象或者类来控制依赖对象(创建、销毁等);而在IoC方式下,是由IoC容器来主动创建对象,即IoC容器来控制依赖对象(创建、销毁等)。
2.2.2 怎么反转的,反转了什么东西?
通过图3和图4,结合图1和图2我们看到,相比于传统方式,反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反转了对象的创建方式(由客户端类编程了IoC容器);
第二,反转了对象的组装(其实是对象之前的关系维护)方式(由客户端类组装改为了IoC容器的自动注入);
但不论是对象的创建还是组装,都是一种对象的控制权,所以,反转的其实就是对象的控制权(生命周期的管理)。
2.2.3 小结
所以,IoC对编程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从思想上,发生了“主从换位”的变化。应用程序需要任何对象(资源),都要主动的去创建对象,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对象的组装),而现在只需要从IoC容器中拿所需要的对象就可以了,拿到的对象也不需要亲自组装了(IoC已经把依赖的对象注入进去了)。
3. DI依赖注入
3.1 依赖注入的概念
DI,英文全程Dependency Injection,中文翻译为依赖注入,很多人说依赖注入就是控制反转,是IoC的另外一种理解,我觉得这么说是有些牵强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在传统方式下,如果我们创建的对象还需要其他外部资源(对象、常量数据等等),那么我们不仅仅要创建当前对象,还要创建当前对象所依赖的对象,创建完成所依赖的对象,还要在将所依赖的对象设置到当前对象中,如下面代码: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Dateail detail= new UserDetail();
user.setUserDetail(detail);
而使用IoC容器,我们只需要在xml中定义好对象的关系,由IoC来自动创建好各个对象,并且会自动将当前对象所依赖的对象注入进来。User对象需要UserDetail对象,我们就只需要告诉IoC容器(XML的配置),User对象中需要一个UserDetail对象,至于这个UserDetail对象怎么创建,什么时候创建,User对象不需要知道。只要在在系统运行时,IoC会在适当的时候制造一个UserDetail对象,然后像打针一样,注射到User对象当中,这样就完成了对各个对象之间关系的控制。User对象需要依赖UserDetail对象才能正常运行,而这个UserDetail对象是由IoC注入到User对象中的,依赖注入的名字就这么来的。
3.2 小结
我认为,所谓依赖注入,就是由IOC容器在运行期间,动态地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之中。所以依赖注入主要体现的是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的自动维护和管理,而没有更好的体现对象创建权的转变。
4. 对Spring Framework的整体理解
Spring Framework是一个框架,在我们使用Spring整个开源体系开发流程中,所有的框架几乎都依赖于Spring Framework。Spring Framework帮我们起到了一个IOC容器的作用,用来承载我们整体的bean对象,它帮我们进行了整个对象从创建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我们使用Spring Framework的时候,可以使用配置文件,也可以使用注解的方式进行相关实现,当我们程序启动开始的时候,我们把配置文件或者注解定义好的那些bean对象转换成一个beanDefition,然后完成整个beanDefition的解析和加载过程。当我们获取到这些完整的beanDefition对象之后,对整个beanDefintion进行实例化操作,在进行实例化的时候,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反射的方式来创建对象bean(只是在堆里开辟了一个内存),但这没有完成后续一系列初始化操作,还会在后面实现awre接口的操作、包括实现一些初始化操作,包括我要实现AOP的操作的话,可能要执行一些beanPostProcessor操作。当然,在beanDefition的环节,也会执行一系列beanfactoryPostProcessor的操作来实现相关的扩展操作。当我们整体对象都创建完成之后,对象就可以直接调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