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识,也许会成为进步的阻碍

我在很多场合,都会谈到一个词,叫做「终身学习者」。

包括我自己,也一直把它挂在个人介绍里。

有朋友问过我:这个介绍一点也不厉害,也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机会,为什么一直挂着它?

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个头衔,不如说是一个鞭策。

因为,要做到「终身学习」,实在太难了。

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从学习的本质聊起。

先思考一下:7 x 6 等于多少?

这完全不用思考,每个人都知道,等于 42 。

为什么你会下意识地知道答案是 42?因为我们从小就背过九九乘法表,七六四十二,非常简单。

但如果现在告诉你:我们修改定义了,7 x 6 不再等于 42,而是 84 —— 你会是什么感觉?

从「七六四十二」到「七六八十四」,你需要多久才能将思维转变过来?

几天时间?恐怕不行。我保证,至少在几个月之内,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时,依然会时不时弄错。

为什么呢?这要涉及到生理结构。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聊过:学习的本质,是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当说到「鸟」时,我们立刻想到「飞」,就是因为,储存「鸟」的神经元,和储存「飞」的神经元,之间被一条通路联系了起来。

这就是学习的模式:通过不断地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更多、更复杂的联系,将我们散落的概念和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我们的知识网络。

这些都很好理解,但你有没有想过:两个神经元一旦建立了足够强的联系,要如何才能把它拆开?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引入第三个神经元。

通过强化前一对神经元与它之间的联系,来弱化前一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具体来说,就像前面的例子:

通过告诉你,7 x 6 不等于42,而是84,慢慢的,让你在「7 x 6」与「84」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拆开「7 x 6」与「42」之间的联系。

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

改变一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与从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前者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和时间,比后者多得多。

道理也很简单:后者只需要「强化」这一个操作,而前者需要「强化」和「弱化」两个操作。

并且,如果这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在生活中用得非常多,那么,它就会被不断强化。这时,我们拆开它所需要的难度,又会不断增大。

所以,学习最大的障碍,不是接受新知识,而是改变固有的认知。

图片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很有意思:

任何在我15岁以前诞生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常识;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改变人类未来的壮举;

而在我35岁以后诞生的科技,都是骗子。

这句话很有趣,它点出了一个事实: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我们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在下降的。

这个事实众所周知,并不新奇。

但看完上面的分析,你会知道,严格来说,不是年龄增长,而是「我们具备的知识量」的增长。

正是我们现有的知识,成为了我们继续向上进步的障碍。

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生理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心理性的问题。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有一个明确的规律: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学起相关的知识,也就越快。

这一点是对的,但并不全面。严格来说,知识量与知识接受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向上 —— 它更接近一条抛物线的形状。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知识量达到某个峰值时,我们会下意识地排斥新知识。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拆开」旧联系的资源耗用过多,甚至超过了建立新联系带来的效用。

这就导致了,我们会下意识地怀疑、拒绝和排斥新事物,以维护我们心中的「稳态」。

只不过,这个稳态所形成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致是30-40岁。

这个阶段,不仅仅是心智上、性格上的成熟,也包括大脑的成熟 —— 大脑建立新联系的动机和能力减弱,维持现在状态的倾向变强。

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

我们越来越不会思考了,我们只是遵循着大脑的习惯、反射和经验行事。

图片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回到前面的分析。

一对神经元联系的强度,主要跟两个因素挂钩:一是这对联系所形成的时间,二是它们被日常提取和调用的频率。

也就是说,一对概念,一句命题,一个知识点,日常生活中,它出现得越多,你用得越频繁,它的联系也就越强,越接近于一个整体。

当这个「联系」强到一定程度,强到你不会去怀疑和思考,而是下意识地将其作为问题的「根基」时,它就形成了一个框架。

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框架。

我强调过很多次,不要陷入框架。框架是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

比如:

  • 男主外,女主内。

  • 工作最首要的条件是稳定。

  • 择偶的第一标准是贤惠勤劳能干。

  • ……

你会发现,生活环境越封闭,日常接触到的事物中,熟悉的比例越大,越容易形成这种固化的思维框架。

久而久之,我们的整个思考过程,都会建立在这些框架之上 —— 我们会下意识地将它们看作「公理」,用它们来进行思考。

比如:你怎么可以挑这份工作呢?它一点都不稳定嘛,要是被辞退了怎么办?

——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将「稳定」,作为衡量一项工作「好不好」的标准。我们很难去思考:也许现在择业,已经不太需要考虑「稳定」了呢?

觉得这种现象很少见?其实,在公众号的读者中,以及我身边的职场新人里,我就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话:

工作不就是出卖自己的时间吗,为什么要卖力?

老板又不给加班费,凭什么要加班?

哪有什么理想、事业,都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用的。

……

这样的思维,其实就还停留在「体力劳动」的范畴 —— 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报酬。出卖得越多,得到的越多。价格不合理,我就不干。

如果你停留在这样的思维,将其当成真理,那只会制约自己的发展。

图片

所以,我常常说,深度思考很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模式的怀疑。

  • 当我思考时,我默认了哪些条件为真?

  • 我为什么相信它们?它们一定是真的吗?

  • 如果忽略它们,我能得到什么新的结论?

你看,深度思考跟终身学习,其实本质上是相通的。

深度思考,要求我们关注本质,反思自身,排除各种外在和内在框架的影响,尽量让我们的思考更加贴近客观真实。

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质疑、完善和更新知识节点的联系。

终身学习为深度思考提供养料,而深度思考为终身学习提供动力。

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完善我们自身,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掌控。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我们落入「固化思维」呢?

1. 接触新信息

信息是一切思考和学习的原料。前面已经讲过,如果我们日常的生活范围,局限在很小的一片天地里,那我们就会不断加强自己固有的认知。

久而久之,后果就是,我们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会慢慢觉得它「变得陌生」,陌生得不敢认识,不敢打破自己的稳态。

很多人有一种心态,就是觉得研究工具和渠道是一种「折腾」。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手段、方式,「够用就好」,有什么好折腾的?

但对我来说,打磨出最适合自己的工具流,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渠道,接触不同的信息,可以让自己每一天都比其他人多知道一点东西。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提升,日积月累,也许就是巨大的优势。

所以,读书,学习,获取信息 —— 不要把它们当成每天要完成的计划,而是要跟吃饭一样,当成一种习惯。

尤其,不要太重视「热点」,而是要关心「前沿」。

什么是热点?众所周知的东西,就是热点。而一个信息如果已经众所周知,那它也就没有了价值。

我们真正要去做的,是追逐「前沿」:不断地拓展我们对某个领域的认知边界。这才是有价值的。

如何更新自己的信息渠道?同样,还是这几句话:英语,谷歌,靠谱的信息源。

为大脑注入活水,才能不断保持它的活力。

2. 接触相反观点

人总是有一种心态:证明自己是对的。

因此,我们会下意识地接受相同立场的论点、证据,忽视立场相悖的材料。简而言之:我们只想看到自己愿意看的东西。

长此以往,我们的神经元回路会被不断强化,乃至固化。慢慢的,我们就真的再也听不进其他观点了。

到那时,我们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是基于我们前二三十年的经验和积累。

我们只是活了三十年,然后重复了几万天。

如果你不想陷入这样的状态,一个行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去接受双面的信息,然后对它们进行整合,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也就是说:不要追求思维的「完美平衡」,而是去追求「动态平衡」。

还是引用查理·芒格的名言:我觉得我不配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地反驳它。

3. 保持开放心态

前面说过,当我们将某个知识「内化」成思维框架时,我们的一切思考,都会基于这个框架。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会先默认它为真,再基于这一点进行思考。

这导致什么后果呢?如果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抵触,我们的接收就会非常困难 —— 因为它影响到了「思维系统」的稳定性。

比如,许多人经常问我:某某工具和某某工具究竟有哪里不一样?能不能合并起来?—— 明明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扯到一起呢?

(第一期训练营的学员应该深有体会)

前几天和圈圈聊天,也一起吐槽过这个问题:要告诉别人一个新的知识点,很容易;但要改变他先入为主的认知,非常非常难 —— 因为他总是会用旧的认知,去理解和思考新知识。

这就导致了,他接受到的东西,总是有偏差的。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

面对一个新事物,多去研究「它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出现」「它可以怎么用」,而不是急着寻找熟悉的方式来解读它。

甚至,有机会的话,去试着接触一下,用它的思维,体验一下,改变自己的习惯。

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我们的大脑,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47597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JVM--- 垃圾收集器详细整理

目录 一、垃圾收集需要考虑的三个事情: 二、垃圾回收针对的区域 三、如何判断对象已死 1.引用计数算法: 2.可达性分析算法 四、引用 五、生存还是死亡? 六、回收方法区 七、垃圾收集算法 1.分代收集理论 2.标记-清除算法 3.标记-复制算…

【COMP337 LEC 5-6】

LEC 5 Perceptron &#xff1a; Binary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8 感应器是 单个神经元的模型 突触连接的强度取决于接受外部刺激的反应 X input W weights a x1*w1x2*w2....... > / < threshold Bias MaxIter is a hyperparameter 超参数 which has to be chosen…

2024年开工,煮熟的鸭子飞了咋办

去年是我居家创业的第一个年头&#xff0c;业绩总体来说不及预期&#xff08;上班的收入&#xff09;&#xff0c;仅仅满足日常开支&#xff0c;没有任何的盈余。 去年有点项目没完成收尾&#xff0c;所以初四我就选择开工了&#xff0c;就图一个大吉大利。年前积压的客户需求…

嵌入式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角色与挑战

&#xff08;本文为简单介绍&#xff0c;观点源于网络&#xff09; 智慧城市的概念&#xff0c;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而不断深化。它利用各种信息传感器&#xff0c;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xff0c;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在这一过程中&#xff0…

Arduino的PWM功能应用:会呼吸的灯

目录 概述 1 认识PWM 1.1 PWM原理 1.2 PWM的应用 1.3 在Arduino中使用PWM 2.硬件 2.1 硬件结构 2.2 线路连接 3 软件 3.1 编译和下载代码 3.2 详细代码 4 测试 4.1 灯的变化测试 4.2 使用逻辑分析仪看波形 概述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xff0c;介绍Arduino中P…

基于Springboot的新能源充电系统(有报告)。Javaee项目,springboot项目。

演示视频&#xff1a; 基于Springboot的新能源充电系统&#xff08;有报告&#xff09;。Javaee项目&#xff0c;springboot项目。 项目介绍&#xff1a; 采用M&#xff08;model&#xff09;V&#xff08;view&#xff09;C&#xff08;controller&#xff09;三层体系结构&a…

2.18作业

通过字符设备驱动分步注册过程实现LED驱动的编写&#xff0c;编写应用程序测试 头文件 #ifndef __HEAD_H__ #define __HEAD_H__ typedef struct{unsigned int MODER;unsigned int OTYPER;unsigned int OSPEEDR;unsigned int PUPDR;unsigned int IDR;unsigned int ODR; }gpio…

《隐私计算简易速速上手小册》第3章:隐私计算的法律与伦理(2024 最新版)

文章目录 3.1 数据保护法规概览3.1.1 基础知识3.1.2 重点案例:企业适应 GDPR3.1.3 拓展案例 1:国际公司处理多地法规3.1.4 拓展案例 2:小型创业公司的数据保护实践3.2 隐私计算与伦理考量3.2.1 基础知识3.2.2 重点案例:数据隐私与公共卫生研究3.2.3 拓展案例 1:个性化推荐…

java.sql.SQLException: No operations allowed after statement closed.

背景 某天下午&#xff0c;客服反馈线上服务出现问题&#xff0c;不能分配了。于是我登录到系统上&#xff0c;进行同样的操作发现也不行。当然同时我已经登录到服务器打开了日志&#xff0c;发现报错了&#xff0c;下面就是日志的错误信息&#xff1a; java.sql.SQLExceptio…

五、Mybatis复杂映射开发

1.一对一查询 1.1 一对一查询的模型 用户表和订单表的关系为&#xff0c;一个用户有多个订单&#xff0c;一个订单只从属于一个用户一对一查询的需求&#xff1a;查询一个订单&#xff0c;与此同时查询出该订单所属的用户SQL: DROP TABLE IF EXISTS user; CREATE TABLE user …

网络模型及传输基本流程

1.OSI 七层模型 OSI &#xff08;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xff0c;开放系统互连&#xff09;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xff0c;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和规范; 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 7 层 . 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xff0c;比如路由器…

IDEA2021版热部署配置

第一步 Settings中搜索compiler 勾选上Build project automatically 第二步 按快捷键 CtrlAltShift/ 选择第一个Registry 勾选上 注&#xff1a;2021版IDEA 被迁移到了这里 第三步 第四步 pom.xml中添加 配置文件中添加 #springdevtools spring.devtools.re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