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1.单体架构
- 1.2.分布式架构
- 1.3.微服务
- 1.4.SpringCloud
- 1.5.总结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架构也从单体架构逐渐演变为现在流行的微服务架构。这些架构之间有怎样的差别呢?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是将单一的应用程序划分为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协作(通常是基于 HTTP 协议的 RESTful API)。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被独立的部署不同的服务器中。另外,应当避免统一的、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进行构建。
1.1.单体架构
单体架构:将业务的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项目中开发,打成一个包部署。
单体架构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 架构简单
- 部署成本低
缺点:
- 耦合度高(维护困难、升级困难)
1.2.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架构:根据业务功能对系统做拆分,每个业务功能模块作为独立项目开发,称为一个服务。
分布式架构的优缺点:
优点:
- 降低服务耦合
- 有利于服务升级和拓展
缺点:
- 服务调用关系错综复杂
分布式架构虽然降低了服务耦合,但是服务拆分时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 服务拆分的粒度如何界定?
- 服务之间如何调用?
- 服务的调用关系如何管理?
人们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来约束分布式架构。
1.3.微服务
微服务的架构特征:
- 单一职责:微服务拆分粒度更小,每一个服务都对应唯一的业务能力,做到单一职责
- 自治:团队独立、技术独立、数据独立,独立部署和交付
- 面向服务:服务提供统一标准的接口,与语言和技术无关
- 隔离性强:服务调用做好隔离、容错、降级,避免出现级联问题
微服务的上述特性其实是在给分布式架构制定一个标准,进一步降低服务之间的耦合度,提供服务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因此,可以认为微服务是一种经过良好架构设计的分布式架构方案 。
但方案该怎么落地?选用什么样的技术栈?全球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尝试自己的微服务落地方案。
其中在Java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SpringCloud提供的方案了。
1.4.SpringCloud
SpringCloud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微服务框架。官网地址:https://spring.io/projects/spring-cloud。
SpringCloud集成了各种微服务功能组件,并基于SpringBoot实现了这些组件的自动装配,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开箱即用体验。
其中常见的组件包括:
- 服务注册发现
- 服务远程调用
- 统一配置管理
- 统一网管路由
- 服务链路监控
另外,SpringCloud底层是依赖于SpringBoot的,并且有版本的兼容关系,如下:
我们的版本是 Hoxton.SR10,因此对应的SpringBoot版本是2.3.x版本。
1.5.总结
-
单体架构:简单方便,高度耦合,扩展性差,适合小型项目。例如:学生管理系统
-
分布式架构:松耦合,扩展性好,但架构复杂,难度大。适合大型互联网项目,例如:京东、淘宝
-
微服务:一种良好的分布式架构方案
①优点:拆分粒度更小、服务更独立、耦合度更低
②缺点:架构非常复杂,运维、监控、部署难度提高
-
SpringCloud是微服务架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集成了各种优秀微服务功能组件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通过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小型自治服务来构建软件系统的方法,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独立职责,可以单独部署、扩展和更新。微服务架构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单块式架构在开发、部署、可维护性等方面的挑战,以提高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微服务架构的一些趋势:
-
分布式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分布式架构,各个微服务之间通过网络通信进行交互,每个微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水平扩展。
-
容器化与部署自动化: 微服务架构通常与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结合使用,以实现更高效的部署和管理。容器化技术可以提供轻量级、一致的运行环境,并简化微服务的部署和扩展。
-
自动化运维与DevOps: 微服务架构需要配合自动化运维工具和DevOps实践,以实现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自动化测试,提高开发和部署的效率,同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服务网格与API网关: 为了简化微服务之间的通信和管理,服务网格被引入来提供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功能。API网关作为微服务架构的入口,可以统一管理和调度外部请求,并提供安全性和监控功能。
-
事件驱动架构: 在微服务架构中,采用事件驱动架构可以实现服务之间的解耦合和异步通信,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微服务架构正在成为软件开发的主流趋势,但在应用微服务架构时需要考虑到诸多挑战和复杂性,包括服务拆分、服务治理、跨服务通信、数据一致性等方面。因此,在实践微服务架构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选型、团队能力、业务需求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带来预期的好处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