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三种模式——主从复制、哨兵、集群

目录

一、概述 

二、 Redis 主从复制

1.主从复制的作用

2. 主从复制流程

3. 搭建Redis 主从复制

3.1准备环境

3.2安装redis

3.3创建redis工作目录

3.4环境变量

3.5定义systemd服务管理脚本

3.6修改 Redis 配置文件(Master节点操作)

3.7修改 Redis 配置文件(Slave节点操作)

3.8验证主从效果

三、Redis 哨兵模式

1.哨兵模式的作用

2.故障转移机制

3. 主节点的选举

4. 搭建Redis 哨兵模式

4.1修改 Redis 哨兵模式的配置文件(所有节点操作)

4.2启动哨兵模式

4.3查看哨兵信息

4.4故障模拟

四、Redis 群集模式

1.集群的作用

1.1数据分区

1.2高可用

2. Redis集群的数据分片

3. Redis集群的主从复制模型

4.搭建Redis 群集模式 

4.1准备工作

4.2 开启群集功能

4.3启动redis节点

4.4启动集群

4.5测试群集

5. Cluster 集群增加节点动态扩容

5.1.创建一个新的主节点127.0.0.1:6007。

5.2将127.0.0.1:6008创建为127.0.0.1:6007的从节点。

5.3 新加入的主节点是没有槽数的,只有初始化集群的时候,才会根据主的数据分配好,如新增的主节点,需要手动分配


一、概述 

  • 主从复制:主从复制是高可用Redis的基础,哨兵和集群都是在主从复制基础上实现高可用的。主从复制主要实现了数据的多机备份,以及对于读操作的负载均衡和简单的故障恢复。缺陷:故障恢复无法自动化;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存储能力受到单机的限制。
  • 哨兵: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哨兵实现了自动化的故障恢复。缺陷: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存储能力受到单机的限制;哨兵无法对从节点进行自动故障转移,在读写分离场景下,从节点故障会导致读服务不可用,需要对从节点做额外的监控、切换操作。
  • 集群:通过集群,Redis解决了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以及存储能力受到单机限制的问题,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高可用方案。

二、 Redis 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是指将一台Redis服务器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的Redis服务器。前者称为主节点(Master),后者称为从节点(Slave);数据的复制是单向的,只能由主节点到从节点。

默认情况下,每台Redis服务器都是主节点;且一个主节点可以有多个从节点(或没有从节点),但一个从节点只能有一个主节点。

1.主从复制的作用

  • 数据冗余: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是持久化之外的一种数据冗余方式。
  • 故障恢复:当主节点出现问题时,可以由从节点提供服务,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实际上是一种服务的冗余。
  • 负载均衡: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配合读写分离,可以由主节点提供写服务,由从节点提供读服务(即写Redis数据时应用连接主节点,读Redis数据时应用连接从节点),分担服务器负载;尤其是在写少读多的场景下,通过多个从节点分担读负载,可以大大提高Redis服务器的并发量。
  • 高可用基石:除了上述作用以外,主从复制还是哨兵和集群能够实施的基础,因此说主从复制是Redis高可用的基础。

2. 主从复制流程

  1. 若启动一个Slave机器进程,则它会向Master机器发送一个“sync command”命令,请求同步连接。
  2. 无论是第一次连接还是重新连接,Master机器都会启动一个后台进程,将数据快照保存到数据文件中(执行rdb操作),同时Master还会记录修改数据的所有命令并缓存在数据文件中。
  3. 后台进程完成缓存操作之后,Master机器就会向Slave机器发送数据文件,Slave端机器将数据文件保存到硬盘上,然后将其加载到内存中,接着Master机器就会将修改数据的所有操作一并发送给Slave端机器。若Slave出现故障导致宕机,则恢复正常后会自动重新连接。
  4. Master机器收到Slave端机器的连接后,将其完整的数据文件发送给Slave端机器,如果Master同时收到多个Slave发来的同步请求,则Master会在后台启动一个进程以保存数据文件,然后将其发送给所有的Slave端机器,确保所有的Slave端机器都正常。

3. 搭建Redis 主从复制

Master节点:192.168.88.90
Slave1节点:192.168.88.80
Slave2节点:192.168.88.70

3.1准备环境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setenforce 0
sed -i 's/enforcing/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修改内核参数
vim /etc/sysctl.conf
vm.overcommit_memory = 1
net.core.somaxconn = 2048sysctl -p

3.2安装redis

yum install -y gcc gcc-c++ maketar zxvf /opt/redis-7.0.9.tar.gz -C /opt/
cd /opt/redis-7.0.9
make
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
#由于Redis源码包中直接提供了 Makefile 文件,所以在解压完软件包后,
不用先执行 ./configure 进行配置,可直接执行 make 与 make install 命令进行安装。

3.3创建redis工作目录

mkdir /usr/local/redis/{conf,log,data}cp /opt/redis-7.0.9/redis.conf /usr/local/redis/conf/useradd -M -s /sbin/nologin redis
chown -R redis.redis /usr/local/redis/

3.4环境变量

vim /etc/profile 
PATH=$PATH:/usr/local/redis/bin		#增加一行source /etc/profile

3.5定义systemd服务管理脚本

vim /usr/lib/systemd/system/redis-server.service
[Unit]
Description=Redis Server
After=network.target[Service]
User=redis
Group=redis
Type=forking
TimeoutSec=0
PIDFile=/usr/local/redis/log/redis_6379.pid
ExecStart=/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conf/redis.conf
ExecReload=/bin/kill -s HUP $MAINPID
ExecStop=/bin/kill -s QUIT $MAINPID
PrivateTmp=true[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3.6修改 Redis 配置文件(Master节点操作)

vim /usr/local/redis/conf/redis.conf
bind 0.0.0.0									#87行,修改监听地址为0.0.0.0
protected-mode no								#111行,将本机访问保护模式设置no
port 6379										#138行,Redis默认的监听6379端口
daemonize yes									#309行,设置为守护进程,后台启动
pidfile /usr/local/redis/log/redis_6379.pid		#341行,指定 PID 文件
logfile "/usr/local/redis/log/redis_6379.log"	#354行,指定日志文件
dir /usr/local/redis/data						#504行,指定持久化文件所在目录
requirepass 123456								#1037行,可选,设置redis密码
appendonly yes									#1380行,开启AOFsystemctl restart redis-server.service

3.7修改 Redis 配置文件(Slave节点操作)

vim /usr/local/redis/conf/redis.conf
bind 0.0.0.0									#87行,修改监听地址为0.0.0.0
protected-mode no								#111行,将本机访问保护模式设置no
port 6379										#138行,Redis默认的监听6379端口
daemonize yes									#309行,设置为守护进程,后台启动
pidfile /usr/local/redis/log/redis_6379.pid		#341行,指定 PID 文件
logfile "/usr/local/redis/log/redis_6379.log"	#354行,指定日志文件
dir /usr/local/redis/data						#504行,指定持久化文件所在目录
requirepass 123456								#1037行,可选,设置redis密码
appendonly yes									#1380行,开启AOF
replicaof 192.168.88.90 6379					#528行,指定要同步的Master节点IP和端口
masterauth 123456								#535行,可选,指定Master节点的密码,仅在Master节点设置了requirepasssystemctl restart redis-server.service

3.8验证主从效果

在Master节点上看日志:
tail -f /usr/local/redis/log/redis_6379.log 在Master节点上验证从节点:
redis-cli -h 192.168.88.90 -a '123456'
info replication

三、Redis 哨兵模式

主从切换技术的方法是:当服务器宕机后,需要手动一台从机切换为主机,这需要人工干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造成一段时间内服务不可用。为了解决主从复制的缺点,就有了哨兵机制。

哨兵的核心功能: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哨兵引入了主节点的自动故障转移

哨兵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哨兵节点和数据节点

  • 哨兵节点:哨兵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哨兵节点组成,哨兵节点是特殊的redis节点,不存储数据。
  • 数据节点:主节点和从节点都是数据节点。

1.哨兵模式的作用

  • 监控:哨兵会不断地检查主节点和从节点是否运作正常。
  • 自动故障转移:当主节点不能正常工作时,哨兵会开始自动故障转移操作,它会将失效主节点的其中一个从节点升级为新的主节点,并让其它从节点改为复制新的主节点。
  • 通知(提醒):哨兵可以将故障转移的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2.故障转移机制

1.由哨兵节点定期监控发现主节点是否出现了故障

每个哨兵节点每隔1秒会向主节点、从节点及其它哨兵节点发送一次ping命令做一次心跳检测。如果主节点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回复或者是回复一个错误消息,那么这个哨兵就会认为这个主节点主观下线了(单方面的)。当超过半数哨兵节点认为该主节点主观下线了,这样就客观下线了。

2.当主节点出现故障,此时哨兵节点会通过Raft算法(选举算法)实现选举机制共同选举出一个哨兵节点为leader,来负责处理主节点的故障转移和通知。所以整个运行哨兵的集群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节点。

3.由leader哨兵节点执行故障转移,过程如下:

  • 将某一个从节点升级为新的主节点,让其它从节点指向新的主节点;
  • 若原主节点恢复也变成从节点,并指向新的主节点;
  • 通知客户端主节点已经更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客观下线是主节点才有的概念;如果从节点和哨兵节点发生故障,被哨兵主观下线后,不会再有后续的客观下线和故障转移操作。

3. 主节点的选举

  1. 过滤掉不健康的(已下线的),没有回复哨兵 ping 响应的从节点。
  2. 选择配置文件中从节点优先级配置最高的。(replica-priority,默认值为100)
  3. 选择复制偏移量最大,也就是复制最完整的从节点。

4. 搭建Redis 哨兵模式

哨兵的启动依赖于主从模式,所以须把主从模式安装好的情况下再去做哨兵模式

Master节点:192.168.88.90
Slave1节点:192.168.88.80
Slave2节点:192.168.88.70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etenforce 0

4.1修改 Redis 哨兵模式的配置文件(所有节点操作)

cp /opt/redis-7.0.9/sentinel.conf /usr/local/redis/conf/
chown redis.redis /usr/local/redis/conf/sentinel.confvim /usr/local/redis/conf/sentinel.conf
protected-mode no									#6行,关闭保护模式
port 26379											#10行,Redis哨兵默认的监听端口
daemonize yes										#15行,指定sentinel为后台启动
pidfile /usr/local/redis/log/redis-sentinel.pid		#20行,指定 PID 文件
logfile "/usr/local/redis/log/sentinel.log"			#25行,指定日志存放路径
dir /usr/local/redis/data							#54行,指定数据库存放路径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168.88.90 6379 2		#73行,修改 指定该哨兵节点监控192.168.88.90:6379这个主节点,该主节点的名称是mymaster,最后的2的含义与主节点的故障判定有关:至少需要2个哨兵节点同意,才能判定主节点故障并进行故障转移
sentinel auth-pass mymaster 123456					#76行,可选,指定Master节点的密码,仅在Master节点设置了requirepass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3000		#114行,判定服务器down掉的时间周期,默认30000毫秒(30秒)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214行,同一个sentinel对同一个master两次failover之间的间隔时间(180秒)

4.2启动哨兵模式

先启master,再启slave
cd /usr/local/redis/conf/
redis-sentinel sentinel.conf &

4.3查看哨兵信息

redis-cli -p 26379 -a '123456'
info Sentinel

4.4故障模拟

#查看redis-server进程号:
ps -ef | grep redis#杀死 Master 节点上redis-server的进程号
kill -9 10405			#Master节点上redis-server的进程号#验证结果
tail -f /usr/local/redis/log/sentinel.logredis-cli -p 26379 
INFO Sentinel

四、Redis 群集模式

集群,即Redis Cluster,是Redis 3.0开始引入的分布式存储方案。

集群由多组节点(Node)组成,Redis的数据分布在这些节点中。集群中的节点分为主节点和从节点:只有主节点负责读写请求和集群信息的维护;从节点只进行主节点数据和状态信息的复制。

1.集群的作用

1.1数据分区

数据分区(或称数据分片)是集群最核心的功能。

集群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一方面突破了Redis单机内存大小的限制,存储容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每个主节点都可以对外提供读服务和写服务,大大提高了集群的响应能力。

Redis单机内存大小受限问题,在介绍持久化和主从复制时都有提及;例如,如果单机内存太大,bgsave和bgrewriteaof的fork操作可能导致主进程阻塞,主从环境下主机切换时可能导致从节点长时间无法提供服务,全量复制阶段主节点的复制缓冲区可能溢出。

1.2高可用

集群支持主从复制和主节点的自动故障转移(与哨兵类似);当任一节点发生故障时,集群仍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2. Redis集群的数据分片

Redis集群引入了哈希槽的概念
Redis集群有16384个哈希槽(编号0-16383)
集群的每组节点负责一部分哈希槽
每个Key通过CRC16校验后对16384取余来决定放置哪个哈希槽,通过这个值,去找到对应的插槽所对应的节点,然后直接自动跳转到这个对应的节点上进行存取操作

以3个节点组成的集群为例

  • 节点A包含0到5460号哈希槽
  • 节点B包含5461到10922号哈希槽
  • 节点C包含10923到16383号哈希槽 

3. Redis集群的主从复制模型

集群中具有A、B、C三个节点,如果节点B失败了,整个集群就会因缺少5461-10922这个范围的槽而不可以用。
为每个节点添加一个从节点A1、B1、C1整个集群便有三个Master节点和三个slave节点组成,在节点B失败后,集群选举B1位为的主节点继续服务。当B和B1都失败后,集群将不可用。

4.搭建Redis 群集模式 

redis的集群一般需要6个节点,3主3从。方便起见,这里所有节点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模拟:
以端口号进行区分:3个主节点端口号:6001/6002/6003,对应的从节点端口号:6004/6005/6006。

4.1准备工作

cd /usr/local/redis/
mkdir -p redis-cluster/redis600{1..6}for i in {1..6}
do
cp /opt/redis-7.0.9/redis.conf /usr/local/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i
cp /opt/redis-7.0.9/src/redis-cli /opt/redis-7.0.9/src/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i
done

4.2 开启群集功能

#其他5个文件夹的配置文件以此类推修改,注意6个端口都要不一样。
cd /usr/local/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1
vim redis.conf
#bind 127.0.0.1									#87行,注释掉bind项,默认监听所有网卡
protected-mode no								#111行,关闭保护模式
port 6001										#138行,修改redis监听端口
daemonize yes									#309行,设置为守护进程,后台启动
pidfile /usr/local/redis/log/redis_6001.pid		#341行,指定 PID 文件
logfile "/usr/local/redis/log/redis_6001.log"	#354行,指定日志文件
dir ./											#504行,指定持久化文件所在目录
appendonly yes									#1379行,开启AOF
cluster-enabled yes								#1576行,取消注释,开启群集功能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001.conf				#1584行,取消注释,群集名称文件设置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1590行,取消注释群集超时时间设置

4.3启动redis节点

分别进入那六个文件夹,执行命令:redis-server redis.conf ,来启动redis节点
cd /usr/local/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1
redis-server redis.conffor d in {1..6}
do
cd /usr/local/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d
./redis-server redis.conf
doneps -ef | grep redis

4.4启动集群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27.0.0.1:6001 127.0.0.1:6002 127.0.0.1:6003 127.0.0.1:6004 127.0.0.1:6005 127.0.0.1:6006 --cluster-replicas 1#六个实例分为三组,每组一主一从,前面的做主节点,后面的做从节点。下面交互的时候 需要输入 yes 才可以创建。
--replicas 1 表示每个主节点有1个从节点。

4.5测试群集

redis-cli -p 6001 -c					#加-c参数,节点之间就可以互相跳转
cluster slots			#查看节点的哈希槽编号范围set name zhangsan
cluster keyslot name					#查看name键的槽编号
redis-cli -p 6001 -c cluster nodes

5. Cluster 集群增加节点动态扩容

redis 5的集群支持在有负载的情况下增加节点动态扩容。

已有集群为6个节点127.0.0.1:6001 - 127.0.0.1:6006,3组主从节点。现要增加第4组主从节点127.0.0.1:6007,127.0.0.1:6008

5.1.创建一个新的主节点127.0.0.1:6007。

命令里需要指定一个已有节点以便于获取集群信息,本例是指定的127.0.0.1:6001
redis-cli -p 6001 --cluster add-node 127.0.0.1:6007 127.0.0.1:6001
或
redis-cli -p 6001
cluster meet 127.0.0.1 6007
cluster meet 127.0.0.1 6008

5.2将127.0.0.1:6008创建为127.0.0.1:6007的从节点。

命令里需要指定一个已有节点以便于获取集群信息和主节点的node ID
redis-cli -p 6001 --cluster add-node 127.0.0.1:6008 127.0.0.1:6001 --cluster-slave --cluster-master-id 7b7bc085b878be2bb4eec9395a73356da4cfedb6
或
redis-cli -p 6008
cluster replicate 7b7bc085b878be2bb4eec9395a73356da4cfedb6

5.3 新加入的主节点是没有槽数的,只有初始化集群的时候,才会根据主的数据分配好,如新增的主节点,需要手动分配

redis-cli -p 6007 --cluster reshard 127.0.0.1:6001 
--cluster-from  [指定分配的主节点node Id]
--cluster-to [指定接收槽数量的主节点node ID] 
--cluster-slots [指定转移槽的数量] --cluster-yesredis-cli -p 6007 --cluster reshard 127.0.0.1:6001 
--cluster-from 7b7bc085b878be2bb4eec9395a73356da4cfedb6 
--cluster-to c617ef93160654016fa6cafee43c4ef06c523793 
--cluster-slots 1000 --cluster-yes或
redis-cli -p 6007 --cluster reshard 127.0.0.1:6001
How many slots do you want to move (from 1 to 16384)? 1000                    #指定转移槽的数量
What is the receiving node ID?  c617ef93160654016fa6cafee43c4ef06c523793       #指定接收槽数量的主节点node ID
Please enter all the source node IDs.
Type 'all' to use all the nodes as source nodes for the hash slots.
Type 'done' once you entered all the source nodes IDs.
Source node #1: 7b7bc085b878be2bb4eec9395a73356da4cfedb6           #指定分配的主节点node ID
Source node #2: done                                               #输入完毕,开始转移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518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C++ Primer》--学习10

反向迭代器 反向迭代器就是在容器中从尾元素向首元素反向移动的迭代器,递增一个反向迭代器会移动到前一个元素 反向迭代器需要递减运算符 我们只能从既支持也支持--的迭代器来定义反向迭代器,除了 forward_list 外的标准容器都支持 流迭代器不支持递减…

React教程(由浅到深)

文章目录 1. 基本语法1.1 初体验Hello React1.2 JSX语法的基本使用1.2.1 语句与表达式说明 1.3. React面向组件编程1.3.1 函数组件与类组件 1.4 组件实例的三大特性1.4.1 state数据存储状态1.4.2 props的使用1.4.2.1基本使用1.4.2.2 做限制类型,默认值使用1.4.2.3 简…

Gitlab 访问令牌更新 替换

引言 访问令牌到期后如何丝滑更换,或则如何更改账户的访问令牌实现权限变动呢?在我们使用访问令牌克隆项目之后,Windows凭据就帮我们记录下了密码。当然密码是不可见的,只能进行删除重新设置,通过凭据管理器进行更改。…

Spring Boot 中的 WebSocketMessageBrokerConfigurer

Spring Boot 中的 WebSocketMessageBrokerConfigurer 在现代 Web 应用程序中,WebSocket 已成为一种流行的通信协议,它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实时双向通信。在 Spring Boot 中,我们可以使用 WebSocketMessageBrokerConfigurer 接口来配置 We…

高考考了657分想重新复读一年,又害怕白费一年

高考考了657分想重新复读一年,又害怕白费一年。 如果你想重新复读一年,可能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复读的代价:复读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面临很多挑战和压力,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上…

系统架构设计师 6: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是一个采用了数据库技术,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联数据,从而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系统。广义上讲,DBS包括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UE5 MetaHuman SDK插件的使用【二、聊天机器人】

目录 制作: 流程制作【相对复杂但逻辑清楚】: 快速制作【有个函数把上面的流程全部合在了一起,只需要用一个函数即可】 3个结构体的参数 combo后面的逻辑: 效果: ​编辑 代码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创…

智能饮品机器人的市场现状与前景未来,点赋科技与您共同期待

引言: 近年来,智能饮品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成为引人瞩目的新兴市场。然而,这个行业的市场现状到底如何?它的前景又将如何发展?让点赋科技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市场现状: 智能饮品机器人市场在过去…

微服务 springcloud 11 sleuth 链路跟踪,sleuth + zipkin 链路分析

随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微服务之间调用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一条调用链路中可能调用多个微服务,任何一个微服务不可用都可能造整个调用过程失败 spring cloud sleuth 可以跟踪调用链路,分析链路中每个节点的执行情况 01.微服务中添加 …

Spring Boot 中的 Spring Cloud Hystrix:原理和使用

Spring Boot 中的 Spring Cloud Hystrix:原理和使用 什么是 Spring Cloud Hystrix? Spring Cloud Hystrix 是一个用于处理分布式系统中故障的库。它实现了熔断器模式,可以防止由于故障服务的连锁反应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Spring Cloud Hyst…

【状态估计】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用于 INS/GNSS 导航、目标跟踪和地形参考导航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a…

手搓GPT系列之 - 通过理解LSTM的反向传播过程,理解LSTM解决梯度消失的原理 - 逐条解释LSTM创始论文全部推导公式,配超多图帮助理解(下篇)

本文承接上篇上篇在此和中篇中篇在此,继续就Sepp Hochreiter 1997年的开山大作 Long Short-term Memory 中APPENDIX A.1和A.2所载的数学推导过程进行详细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了这个推导过程,进而能顺利理解为什么那几个门的设置可以解决RNN里的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