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嗨喽~大家好呀,这里是魔王呐 ❤ ~!
一、range()函数
1、range()通常用来做循环。
2、range()生成器的特性。
例子:假如range()中使用的数值特别大,为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python解释器还能正常工作吗?
如果是事先生成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数,然后依次遍历生成,那么内存肯定溢出。而实际上如此巨大的数值依然不会使程序卡死。
代码
for i in range(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print(i)if i > 10:break
#输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因为range()函数会使用类似于生成器的特性,每次循环会记住上次使用时生成的结果值,然后从断点处继续生成,这样就避免了空间浪费。
二、递归的雷区
在计算机中,递归都是通过“栈”(stack)这种数据结构来实现的,每当递归加深一层,栈顶就增加一层,每当递归减少一层,栈顶就减少一层。
在python当递归深度达到1000层是,会导致栈溢出。
三、匿名函数lambda
1、匿名函数实例: lambda x : x+1。:前面表示传入的参数,后面表示需要执行的代码。
无需写返回值。
2、匿名函数也是函数,有自己的命名空间。
四、推导式
1、列表推导式
即用简短的语法来生成一个列表,通常用[]表示。
常规版:
print([x for x in range(10)])
#输出
[0, 1, 2, 3, 4, 5, 6, 7, 8, 9]
增加过滤条件:
print([x for x in range(10) if x >5])
#输出
[6, 7, 8, 9]
还可以增加多个变量和条件进行筛选。
2、字典推导式
即用简短的语法来生成一个字典,通常用{}表示。
print({x:x+2 for x in range(10)})
#输出 #小编创建了一个Python学习交流群:702813599
{0: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 9: 11}
注意:必须药用:来表示key-value
3、集合推导式
与字典推导式类似,但是要去掉‘ :’
print({x+2 for x in range(10)})
#输出
{2, 3, 4, 5, 6, 7, 8, 9, 10, 11}
注意:没有元组推导式!没有元组推导式!因为()标识符被用作生成器的标识符号了。所以想要创建元组推导式,可以用显式函数tuple()来表示。
print(tuple(x for x in range(5)))
#输出
(0, 1, 2, 3, 4)
尾语
感谢你观看我的文章呐~本次航班到这里就结束啦 🛬
希望本篇文章有对你带来帮助 🎉,有学习到一点知识~
躲起来的星星🍥也在努力发光,你也要努力加油(让我们一起努力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