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对STP生成树的补充
1.STP接口状态
2.STP生成树的改进
二.网络可靠性
1.单板可靠性
2.设备可靠性
3.链路可靠性
三.链路聚合
1.多条链路聚合增加带宽
2.链路聚合术语
四.链路聚合模式
1.手动模式
2.LASP模式
(1).LASP术语
(2)步骤
(3)实例
主动端
对端也一样
五.负载分担方式
1.基于包
2.基于流
六.以太网链路聚合使用场景
七.堆叠,集群
(1).控制平面合一,统一管理
(2).转发平面合一
(3).实际应用
一.对STP生成树的补充
1.STP接口状态
2.STP生成树的改进
STP生成树有一个问题,就是收敛速度慢,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而产生了RSTP与MSTP,但STP生成树收敛速度慢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二.网络可靠性
无论是使用STP生成树还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以太网链路聚合,都是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网络可靠性依靠备份。
1.单板可靠性
大型框式设备
机框——提供插口,实现板卡间的通信
风扇模板——散热
线路版和交换网板——用于转发,这两个设备是单独计算的
主控板——控制平面(显示。。。表,例如路由表,MAC地址表),就像是大脑
电源模板——
2.设备可靠性
无备份
主备备份:一下放几台设备,就是备份
负载分担——负载就是流量,分担就是分开传
以太网链路聚合就是负载分担
3.链路可靠性
前面我们说了,MSTP也不能完全解决收敛慢的问题,以太网链路聚合是为了解决收敛慢的问题,但其实,STP生成树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来看这个拓扑——
我们的在两台交换机之间建立两台链路是为了增加带宽,让两条链路都可以使用,但STP生成树势必会堵塞端口(这里我们假设是LSW2的E0/0/2被堵塞),那么就没有实现增加带宽的目的。
那么以太网链路聚合如何实现增加带宽呐?
三.链路聚合
1.多条链路聚合增加带宽
原理就是将多个物理端口变成一个逻辑接口(Eh-trunk,虚拟化)
如果说三条链路一条为 1G的话,那这个Eh-trunk就有3G(谁想的这么厉害)
2.链路聚合术语
1.聚合组
LAG, Eh-trunk接口
2.成员链路与成员接口
3.活动链路与活动接口
参与转发的
4.非活动链路与非活动接口
不参与转发的
5.聚合模式(mode)
四.链路聚合模式
1.手动模式
顾名思义,就是手动配置,在老旧,低端,不支持LACP协议的设备上使用。
步骤:
1.建立Eh-trunk组
2.选择链路聚合模式
默认是手工模式,所以手工模式不用特地配置
3.把端口加入Eh-trunk组中,所以链路都是活动链路
两边的交换机都要配置,两边活动链路数要一样
LSW2
pc1pingpc2
缺点:对管理员依赖高,管理员错链路聚合就错
负载分担:连错了流量丢失,等报文全了才是完整的
本来流量从0/0/1 to 0/0/3负载分担,但3口传给pc6了,就只能等丢失的流量再次过来才能成功传递
2.LASP模式
交互LASPDU报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1).LASP术语
1.优先级
活动接口:优先级缺省——32768,范围—0到65535
接口:优先级缺省——32768,范围—0到65535
2.最大活动接口数
一般有几个链路活动接口就是几个
两端要一样
3.最小活动接口数
保证最小带宽
如防火墙对带宽要求高,当可用带宽小于最小带宽,网络其实就不能正常使用了,设备会自动shutdown端口(逻辑上关闭端口),管理员就能知道网络出现错误。
(2)步骤
1.选取主动端
交互LASP,比较优先级和MAC地址(这个与STP有异曲同工之妙)
2.确定活动端口
根据最大活动端口数,先在主动端上根据优先级确定活动端口
3.告知对端活动端口
主动端通过LASPDU报文把端口选举结果告知对端
4.对端明确端口,形成链路
对端明确活动链路,对应链路成为活动链路
(3)实例
主动端
1.建立Eh-trunk组,选模式,确定最大活动端口数
2.端口加入Eh-trunk组
对端也一样
五.负载分担方式
1.基于包
根据报文/切片来分担
传输速度根据带宽,缺点是数据乱序
2.基于流
同一个源到目的的流量一条链路
SIP,DIP一样就是一种流
但容易导致负载分担不均
但可以依照源,目的MAC地址,源,目的IP地址来进行流的分类
某种参数变化越频繁,就选哪个
六.以太网链路聚合使用场景
交换机与交换机,防火墙双机热备心跳线,交换机与服务器,交换机堆叠(几台交换机逻辑上成为一台)
七.堆叠,集群
堆叠——盒式交换机
集群——框式交换机
(1).控制平面合一,统一管理
想对设备进行修改和管理,对其中一台设备进行配置就可以
(2).转发平面合一
拥有表项一致,做到无感知收敛
(3).实际应用
1.扩展端口
2.扩展带宽,冗余备份
3.MSTP+VR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