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器与响应式系统的结合
本节,我们暂时将渲染器限定在 DOM 平台。既然渲染器用来渲染真实 DOM 元素,那么严格来说,下面的函数就是一个合格的渲染器:
// 渲染器:
function renderer(domString, container) {container.innerHTML = domString
}
使用渲染器:
renderer('<h1>Hello</h1>',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如果页面中存在 id 为 app 的 DOM 元素,那么上面的代码就会将
hello
插入到该 DOM 元素内。当然,我们不仅可以渲染静态的字符串,还可以渲染动态拼接的 HTML 内容,如下所示:
let count = 1
renderer(`<h1>${count}</h1>`,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这样,最终渲染出来的内容将会是
1
。注意上面这段 代码中的变量 count,如果它是一个响应式数据,会怎么样呢?这让 我们联想到副作用函数和响应式数据。利用响应系统,我们可以让整 个渲染过程自动化:
const count = ref(1)effect(() => {renderer(`<h1>${count.value}</h1>`,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count.value++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响应式数据 count,它是一 个 ref,然后在副作用函数内调用 renderer 函数执行渲染。副作用 函数执行完毕后,会与响应式数据建立响应联系。当我们修改 count.value 的值时,副作用函数会重新执行,完成重新渲染。所以 上面的代码运行完毕后,最终渲染到页面的内容是 <h1>2</h1>。
这就是响应系统和渲染器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响应系统的能 力,自动调用渲染器完成页面的渲染和更新。这个过程与渲染器的具 体实现无关,在上面给出的渲染器的实现中,仅仅设置了元素的 innerHTML 内容。
渲染器的每本概念
renderer: 渲染器
render:渲染
渲染器的作用是把虚拟 DOM 渲染为特定平台上的真实元素。在浏览器平台上,渲染器会把虚拟 DOM 渲染为真实 DOM 元素。
渲染器把虚拟 DOM 节点渲染为真实 DOM 节点的过程叫作 挂载(mount)。
Vue.js 组件中的 mounted 钩子就会在挂载完成时触发。这就意味着,在 mounted 钩子中可以访问真实DOM 元素。
那么,渲染器把真实 DOM 挂载到哪里呢?其实渲染器并不知道应该把真实 DOM 挂载到哪里因此,渲染器通常需要接收一个挂载点作为参数,用来指定具体的挂载位置。这里的“挂载点”其实就是一个DOM 元素,渲染器会把该 DOM 元素作为容器元素,并把内容渲染到其中。我们通常用英文 container 来表达容器。
// createRenderer:创建渲染器
function createRenderer() {// render:渲染函数// vnode:真实dom// container:具体的挂载位置function render(vnode, container) {}return render
}
有了渲染器,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执行渲染任务了,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 createRenderer 函数创建 一个渲染器
const renderer = createRenderer()// 首次渲染
// renderer.render 函数执行渲染
renderer.render(vnode,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
渲染器除了要执行挂载动作外,还要执行更新动作。例如:
const renderer = createRenderer()// 首次渲染
renderer.render(oldVNode,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 第二次渲染
renderer.render(newVNode,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
如上面的代码所示,由于首次渲染时已经把 oldVNode 渲染到 container 内了,所以当再次调用 renderer.render 函数并尝试 渲染 newVNode 时,就不能简单地执行挂载动作了。在这种情况下, 渲染器会使用 newVNode 与上一次渲染的 oldVNode 进行比较,试图 找到并更新变更点。这个过程叫作“打补丁”(或更新)
,英文通常用patch
来表达。但实际上,挂载动作本身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打补 丁,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旧的 vnode 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不必过于纠 结“挂载”和“打补丁”这两个概念
。代码示例如下:
function createRenderer() {function render(vnode, container) {if (vnode) {// 新 vnode 存在,将其与旧 vnode 一起传递给 patch 函数,进行打补patch(container._vnode, vnode, container)} else {// 旧 vnode 存在,且新 vnode 不存在,说明是卸载(unmount)操作if (container._vnode) {unmount(container._vnode)}}// 把 vnode 存储到 container._vnode 下,即后续渲染中的旧 vnodecontainer._vnode = vnode}
}
上面这段代码给出了 render 函数的基本实现.
我们可以配合下 面的代码分析其执行流程,从而更好地理解 render 函数的实现思路。假设我们连续三次调用 renderer.render 函数来执行渲染:
const renderer = createRenderer()// 首次渲染
renderer.render(vnode1,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 第二次渲染
renderer.render(vnode2,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
// 第三次渲染
renderer.render(null,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
- 在首次渲染时,渲染器会将 vnode1 渲染为真实 DOM。
渲染完成 后,vnode1 会存储到容器元素的 container._vnode 属性 中,它会在后续渲染中作为旧 vnode 使用
。 - 在第二次渲染时,
旧 vnode 存在,此时渲染器会把 vnode2 作为 新 vnode,并将新旧 vnode 一同传递给 patch 函数进行打补 丁
。 - 在第三次渲染时,新 vnode 的值为 null,即什么都不渲染。但 此时容器中渲染的是 vnode2 所描述的内容,所以渲染器需要清 空容器。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出,我们使用unmount 卸载节点。
另外,在上面给出的代码中,我们注意到 patch 函数的签名,如 下:
patch(container._vnode, vnode, container)
patch 函数是整个渲染器的 核心入口
,它承载了最重要的渲染逻辑,我们会花费大量篇幅来详细 讲解它,但这里仍有必要对它做一些初步的解释。
patch 函数至少接 收三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 n1:旧 vnode
- 第二个参数 n2:新 vnode。
- 第三个参数 container:容器。
function patch(n1, n2, container) {}
在首次渲染时,容器元素的 container._vnode 属性是不存在的,即 undefined。这意味着,在首次渲染时传递给 patch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n1 也是 undefined。这时,patch 函数会执行挂载动作,它会忽略 n1,并直接将 n2 所描述的内容渲染到容器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patch 函数不仅可以用来完成打补丁,也可以用来执行挂载。
自定义渲染器
渲染器不仅能够把虚拟 DOM 渲染为浏览器平台上的真实 DOM。通过将渲染器设计为可配置的“通用”渲染器,即可实现渲染到任意目标平台上。本节我们将以浏览器作为渲染的目标平台,编写一个渲染器,在这个过程中,看看哪些内容是可以抽象的,然后通过抽象,将浏览器特定的 API 抽离,这样就可以使得渲染器的核心不依赖于浏览器。在此基础上,我们再为那些被抽离的 API提供可配置的接口,即可实现渲染器的跨平台能力。
案例:
对于这样一个 vnode,我们可以使用 render 函数渲染它,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const vnode = {type: 'h1',children: 'hello'
}
// 创建一个渲染器
const renderer = createRenderer()// 调用 render 函数渲染该 vnode
renderer.render(vnode,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
为了完成渲染工作,我们需要补充 patch 函数:
function patch(n1, n2, container) {// 如果 n1 不存在,意味着挂载,则调用 mountElement 函数完成挂载if(!n1) {mountElement(n2, container)} else {// n1 存在,意味着打补丁,暂时省略}
}
在上面这段代码中,第一个参数 n1 代表旧 vnode,第二个参数 n2 代表新 vnode。当 n1 不存在时,意味着没有旧 vnode,此时只需 要执行挂载即可。这里我们调用 mountElement 完成挂载,它的实现 如下:
function mountElement(vnode, container) {// 创建dom元素const el = document.createElement(vnode.type)// 处理子节点,如果子节点是字符串,代表元素具有文本节点if (typeof vnode.children === 'string') {// 因此只需要设置元素的 textContent 属性即可el.textContent = vnode.children}// 将元素添加到容器中container.appendChild(el)
}
挂载一个普通标签元素的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分析这段 代码存在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个不依赖于浏览器平台的通用 渲染器,但很明显,mountElement 函数内调用了大量依赖于浏览器 的 API
,例如 document.createElement、el.textContent 以 及 appendChild 等。想要设计通用渲染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这 些浏览器特有的 API 抽离
。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将这些操作 DOM 的 API 作为配置项,该配置项可以作为 createRenderer 函数的参数
, 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 在创建 renderer 时传入配置项
const renderer = createRenderer({// 用于创建元素createElement(tag) {return document.createElement(tag)},// 用于设置元素的文本节点setElementText(el.taxt) {el.textContent = text},// 用于在给定的 parent 下添加指定元素insert(el, parent, anchor = null) {parent.insertBefore(el, anchor)}
})
可以看到,我们把用于操作 DOM 的 API 封装为一个对象,并把 它传递给createRenderer 函数。这样,在 mountElement 等函数 内就可以通过配置项来取得操作 DOM 的 API 了:
function createRenderer(options) {// 通过 options 得到操作 DOM 的 APIconst { createElement, setElementText, insert } = optionsfunction mountElement(vnode, container) {}function patch(v1, v2, container) {}function render(vnode, container) {}return {render}}
接着,我们就可以使用从配置项中取得的 API 重新实现 mountElement 函数:
function mountElement(vnode, container) {// 调用 createElement 函数创建元素const el = createElement(vnode.type)// 处理子节点,如果子节点是字符串,代表元素具有文本节点if (typeof vnode.children === 'string') {// 调用 setElementText 设置元素的文本节点setElementText(el, vnode.children)}// 调用 insert 函数将元素插入到容器内insert(el, container)
}
如上面的代码所示,重构后的 mountElement 函数在功能上没有 任何变化
。不同的是,它不再直接依赖于浏览器的特有 API 了
。这意 味着,只要传入不同的配置项,就能够完成非浏览器环境下的渲染工 作
。为了展示这一点,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用来打印渲染器操作流程的 自定义渲染器,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 在创建 renderer 时传入配置项
const renderer = createRenderer({// 用于创建元素createElement(tag) {console.log(`创建元素 ${tag}`)return document.createElement(tag)},// 用于设置元素的文本节点setElementText(el.taxt) {console.log(`设置${JSON.stringify(el)}的文本内容:${text}`)el.textContent = text},// 用于在给定的 parent 下添加指定元素insert(el, parent, anchor = null) {console.log(`将${JSON.stringify(el)}添加到:${JSON.stringify(parent)}`)parent.children = el}
})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一个自定义渲染器,可以用下面这段代码来检测它的能力:
const vnode = {type: 'h1',children: 'hello'
}const container = { type: 'root' }
renderer.render(vnode, container)
在浏览器中的运行结果如下:
现在,我们对自定义渲染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自定义渲染器并不是“黑魔法”,它只是通过抽象的手段,让核心代码不再依赖平台特有的 API,再通过支持个性化配置的能力来实现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