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前沿科技咨询公司ICV发布了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Quantum Industry Financing in the U.S and China(美国和中国量子产业融资比较分析)报告。报告重点关注中美两国在量子科技这一领域的非政府主导的投融资表现,从融资总额、细分技术领域分布、公司融资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体现了中美两国在量子科技领域投融资方面的差异,以及可能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当前,已经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量子发展技术,量子技术也吸引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中美两国是这一赛道的主要参与国,对全球量子领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篇内容,光子盒精选了一些报告里的观点。更多内容,请阅读完整版报告。
报告观点速览:
- 自2020年之后中国创投融资总额波动剧烈且与美国差额逐渐增大
-量子计算领域中国企业融资额远落后于美国,中国仅为美国的1/10
-中国企业创投融资不畅且融资可持续性不强,约2/3的量子初创企业已超过1年未有融资,而美国仅有1/4
-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十大累计融资事件中,美国包揽前三名,中国仅有一家上榜,位列第八位
-美国量子产业拥有更多退出机会,包括了多家上市企业,中国仅有一家
-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保证社会资本积极投入,中国将被美国甩开
一、自2020年之后中国创投融资总额波动剧烈且与美国差额逐渐增大
据ICV统计,2020年之前,中国量子产业融资总额与美国相比相差不大,在一些年度还能保持略微领先态势。2020年之后,中美两国都增加了对量子产业的投入,投融资总额相较前些年有大幅增长。然而,美国的量子产业投融资额相对中国增加的更多,增长趋势也相对稳定,二者之间的融资差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021年中美量子产业融资差额在8亿美元左右,2022年这一差距缩小至约4亿美元,但随后2023年又扩大至10亿美元以上。
二、量子计算领域中国企业融资额远落后于美国,中国仅为美国的1/10
在三大领域投融资总额方面,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与美国差距甚大,约为美国的十分之一,而在量子精密测量总融资额方面略微领先。但由于量子计算在整体融资中占据了过半份额,综合来看,平均每笔融资额中国为美国的约1/5。
从2019年到2023年,美国在量子通信与安全融资方面的表现优于中国。尽管与量子计算相比,该领域的社会融资绝对值较低,但美国仍保持着领先地位。2023年,美国的融资额达到的5200亿美元,远远超过中国的97.5亿美元。
尽管量子传感与成像领域的社会融资相对较低,但其在整个量子领域中的影响仍然重要。近年来,美国在该领域的投资持续增长,2023年超过了中国,为9000万美元。
此外,在企业研发方面,美国量子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机构包括IBM、惠普、AT&T、宝洁、霍尼韦尔、柯达等大型公司,以及D-Wave等聚焦量子的公司。从核心技术掌握情况来看,既有谷歌、IBM这样的大型企业,又有PsiQuantum这样的初创公司。相比较,中国不仅在量子企业数量上与美国相差巨大,来源也集中在合肥科大系孵化的量子企业,吸引的风险资本仅相当于美国的3%。总体中国在量子研发上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相较于美国,中国在创投基金来源更易收到国际形式的影响。由于美国政府的打压和FIRRMA法案的实施,中国的美元基金获取难度日益加大。再加上民间资本活力不足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下,人民币股权基金募资难成为一个常态化现象。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中国量子企业面临的募资难度明显高于美国企业。
三、中国企业创投融资不畅且融资可持续性不强,约2/3的量子初创企业已超过1年未有融资,而美国仅有1/4
中国的量子企业成立世界相对美国较晚。从企业融资轮数来看,在统计的60家企业中仅有13家完成了三轮以上的融资。其中国盾量子以完成9轮融资而高居榜首,国科量子以完成7轮融资而紧随其后。而从最后一笔融资时间上来看,中国约2/3的量子初创企业已超过1年未有融资,而美国仅有1/4。
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美国不够成熟,投融资方式缺少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政府资助等。美国资本市场相对成熟,投融资方式多样,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此外,政府等有关部门也对量子产业发展有相当多的支持,例如美国能源部(DOE)参与了3家企业的投资,包括Super.Tech、Seeqc、Qunnect等。除上述企业外,目前还有4家美国企业,PsiQuantum、Rigetti、Infleqtion、AOSense,通过政府拨款的方式完成了多轮融资。
从投资者来看,中国企业投资者所属类别相对比较局限。投资者大多为中国本土投资者,鲜有外国投资者政府与参与,多数为中国本土资本。美国企业的的投资者来源有足够的多样性。投资者不仅有Honeywell和JP Morgan Chase这些美国本土私人投资机构和DOE、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这些美国政府部门,还有一些外国机构,例如韩国、中国和英国的投资者,也参与了美国量子企业的投融资,Source Photonics在2023年的D轮融资获得全部由中国企业万通发展、豪美新材投资的9000万美元。
四、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十大累计融资事件中,美国包揽前三名,中国仅有一家上榜,位列第八位
在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十大累计融资事件中,中国仅有一家国盾量子上榜,位列第八位。融资额仅为3.9亿美元,不到美国公司PsiQuantum的40%。
此外,在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十大单轮融资事件中,中国有国盾量子和国科量子上榜,单轮融资额分别为2.85亿美元和2.25亿美元,与榜首的美国的Sandbox AQ公司的5亿美元的单轮融资额相差较大。
在上市企业方面,统计的9家上市公司中,有三家中国企业上榜(国盾量子、九州量子、天奥电子),与美国持平,分别是Rigetti、IonQ、Quantum Computing Inc。在2024年3月22日,成都天奥量子的市值为8.5亿美元,平均每股价值为2.44美元。3月22日,九州量子的市值为1.17亿美元,平均每股价值为0.25美元。科大国盾量子的市值为19.20亿美元,平均每股价值为23.83美元。
五、美国量子产业拥有更多退出机会,包括了多家上市企业,中国仅有一家
美国量子技术领域的成熟资本市场和多样化退出机制为公司和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SPAC上市),反映了其量子产业投资退出途径的优势。相比之下,中国量子产业的退出机会受到限制,缺乏类似的投资变现途径,目前仅有一家上市公司。
六、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保证社会资本积极投入,中国将被美国甩开
美国资本市场相对完善,为企业提供了多种筹资途径,为融资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从筹资方式来看,美国企业不仅依靠常规融资方式,还利用债务融资等方法筹集资金。此外,美国相关政府部门为量子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支持。例如,能源部 (DOE) 参与了多家企业的投资。目前,有四家公司通过政府资助完成了多轮融资。
相比之下,中国在其量子企业的社会资本融资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尤其在当前与美国在投资和社会资本方面脱钩的背景下。随着美国对量子等敏感技术的投资限制,中国企业可能会发现越来越难以进入美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拉大了两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差距。
光子盒在阅读完这份报告之后,针对报告中对国内量子产业融资现状,提出了三条相关建议。这些建议涵盖了政策、资本市场和企业三个层面,旨在帮助中国量子科技产业更好地应对融资难题。
一、缺乏顶层架构设计下的政府引导资金
美国在量子科技科学(QIS)计划实施方面的组织架构最为全面。美国国家量子倡议法案(NQIA)于2018年12月生效,旨在推动美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发展。在该法案下,NSF于2019年启动量子飞跃挑战研究所(Quantum Leap Challenge Institutes, QLCI)计划,支持包括为期12个月的概念化补助金,此后,通过国防授权法案(NDAA)和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 Science Act)等法律文件的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对量子技术的支持。
建议中国由政府主导成立量子引导基金,为量子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该基金可以由政府牵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补充企业自有资金,并提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此外,可以加强对量子企业的信贷政策支持,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对量子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
二、面临人民币基金募资难且美元基金逐步撤离的困境
美国总统拜登于2023年8月9日签署了第14105号总统行政令,要求对涉及中国内地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投资建立特别审查机制。这项行政令禁止或限制美国在量子科技技术等敏感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新的投资,并要求美国企业必须就其他科技领域的在华投资情况,向美政府进行通报。这项行政令的出台是美国限制对华科技投资的第三轮尝试,也是基于此前建立对华投资的全面审查、设置企业层面投资黑名单这两轮尝试的一种折中方案。
在当前的中美硬科技创投脱钩背景下,中国量子企业面临来自社会的基金短缺的挑战尤为显著。随着美国对中国前沿科技投资的限制加剧,传统的“外循环”模式——美元基金在中国的募资和退出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在美国养老基金等传统的稳定出资人开始回避中国市场的情况下,美元基金的募资难度日益加剧。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了美元基金的正常运作,也对那些依赖于美元基金的早期创业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它们获得直接融资的难度大幅增加。此外,由于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一些同时管理两种基金的机构可能不得不做出选择,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元投资基金的在硬科技创投领域的下行趋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本土创投机构在募集美元基金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且随着美元基金的逐步撤离,它们可能不得不转向完全依赖人民币基金。但人民币基金近年来一直面临短缺问题。首先,基金期限错配和退出渠道不畅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VC/PE行业中存在大量项目制基金,而被投企业的发展周期通常比基金的设立周期更长,导致基金期限和被投企业发展周期上存在矛盾,使得退出渠道不畅。其次,国内缺乏长期稳定的市场化资金供给也是造成人民币基金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财政及国资性质的资金在新募基金中的占比较高,而这类资金受到国资监管、审计等多方面政策的限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此外,退出渠道问题也是导致人民币基金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IPO仍然是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但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仍在完善过程中,全面注册制推行在即,人民币基金的退出周期有望进一步缩短,但在此之前,退出仍存在一定难度。
另外,内循环主要面临的问题也影响了人民币基金的短缺。国内需求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消费主导型经济尚未形成,经济复苏更多地依赖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这使得内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受到限制。同时,中高端供给不足以及财富分配问题也是制约内循环的重要因素。
鉴于以上严峻的投资大环境,作为个人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对量子科技技术领域的投资需要综合考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中国创投行业在外部环境面临着中美创投脱钩的挑战,这对中国创投行业的“外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虽然中国创投行业的“内循环”规模已经大幅超过“外循环”,但在质量和专业性上仍需提升。
建议投资者或社会资本可以继续坚持双轮驱动策略,即加强对外开放,提升中国创投行业整体实力。这包括扩大“外循环”,积极寻找海外LP长期资本来源,利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投资合作,扩大外资开放及相关试点。通过优化创投退出环境、加强与政府合作、加大对天使投资人的鼓励政策、完善引导基金作用等措施,提升中国创投“内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考虑建立专门的量子科技技术发展基金,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多方合作,为行业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支持,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缺少有影响力的标杆应用与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导致融资流程不顺畅
全球量子领域的投资额从2019年的3.14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31.78亿美元,但在2022年却降至21.81亿美元。这一下降趋势部分原因是市场对量子企业的估值经历了一次理性回归,大部分量子企业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且经营多为亏损,投入产出比较低。
从估值来看,尽管量子技术在医疗、通信、安全等多个领域都有潜在应用,但目前这些应用大多还处于研发和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商业化案例来吸引更多的投资。就量子计算领域来说,整体而言,量子企业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普遍下调,如Rigetti、IonQ、D-Wave等公司的股价自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分别下调了92.91%、79.35%、86.74%,尽管2023年中有所回升,但截至2024年4月5日,上述量子上市公司距离发行价格仍有差距,例如Rigetti仅为发行价的13.52%,D-Wave为17.31%。在当前阶段,它们还未能形成稳定的产品和盈利模式。
此外,从中国的总体量子创投融资情况来看,目前有超过半数量子初创企业未获得融资,约2/3的量子初创企业已近超过1年未有融资,并且仅有约1/10的量子初创企业成功获得了B轮及之后轮次的融资。而从单次融资资金规模来看,中国只有美国量子公司单笔融资金额约1/5。
针对这一严峻融资情况,首先,量子初创企业应该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实力。通过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和品质,确保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增加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开发出更具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这样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成果将增加企业的吸引力,使投资者更愿意投资于其发展。
此外,企业应积极探索和建立标杆应用及应用场景,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标杆项目,树立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形象。通过成功案例的复制和推广,快速拓展市场,吸引更多投资。建立标杆应用和应用场景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行业地位。拥有成功的商业化案例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将增加企业的可见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支持。社会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于已经证明其商业模式可行并具有潜力扩展的企业,以求减少投资的风险并提高投资的回报潜力。
最后,企业应努力解决供应链卡脖子的问题。重点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关键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解决上游关键设备的瓶颈问题,如上游的芯片制造设备、激光器、脉管制冷机等,确保供应链畅通,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投资者也更愿意投资于具有稳定供应链和可持续发展前景的企业。
英文版报告获取地址:
https://www.icvtank.com/newsinfo/90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