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气旋吹到空中的沙尘为冰云的形成提供了成核粒子。
卷云是由空气中的冰粒形成的。
卷云是由纯冰粒子组成的高云,主要在8-17 公里高空出现。 这些云通过散射入射的阳光和吸收地球发出的红外辐射,对地球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 Zeng 等人揭示了在大型风暴系统中,这些卷云形成过程的新细节。
卷云中的冰晶粒子形成有两种方式。在均质成核过程中,液态水的水滴在遇到适当的条件时自发冻结。而在异质成核过程中,一个外来粒子,如尘埃粒子,提供了一个冰晶形成的位点。异质成核方式发生得更为普遍,但它需要有足够的成核粒子。
过去,研究人员认为卷云中的冰晶主要是通过均质成核形成的,这是由于低温和高海拔地区缺乏冰的成核粒子。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在适当的条件下,异质成核可能发挥比以前认识到的更大的作用。
研究人员测试了被称为卷入沙尘的斜压风暴系统(Dust-Infused Baroclinic Storm, DIBS) 中沙尘在卷云形成中的作用。这些风暴通过暖输送带 将地球表面的沙尘颗粒带到大气中。先前利用卫星数据进行的研究显示,DIBS的云顶具有不寻常的、类似卷云的特性。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卫星数据和建模表明,DIBS卷云中极高的冰晶浓度是通过异质成核形成的。
这项研究利用了四颗独立气象卫星记录的2017年5月东亚DIBS事件的数据。成像、光谱、雷达和激光雷达数据表明,2017年的风暴产生了极高的冰粒浓度,每立方厘米有1到10个冰粒,冰粒大小在10到30微米之间。
这些数据被用于天气预报模型(WRF-Chem)。作者在两种配置下运行模型:一种是仅依赖于温度的简单模型,另一种是更复杂的模型,其中包括成核粒子表面积等其他因素。
作者发现,更复杂的参数化比简单的模型更接近于云观测:更复杂的新模型产生的冰粒子浓度要高10 ~ 100倍,而粒子大小要小2 ~ 3倍。作者说,这些发现表明,DIBS中的冰晶是通过沙尘颗粒的异质成核形成的。
这些发现提供了一种在DIBS中形成卷云的机制,作者认为应该将其纳入未来的气候模型中。(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