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架构演进

日升时奋斗,日落时自省

目录

1、单机架构

2、应用数据分离架构

3、应用服务集群架构

4、读写分离/主从分离架构

5、冷热分离架构

6、垂直分库架构

7、微服务架构

8、容器编排架构

9、小结


1、单机架构

特征: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器公用一台服务器

出现场景:访问量较小,单机可以满足,由于现在硬件的升级,所以一台服务器够支持很多请求

 红色箭头表示请求访问,蓝色箭头表示响应

 单机程序中,其实靠的不就是数据库信息的拉取嘛,但是数据库也不是不能去掉,光服务器负责所有操作(单机架构是比较常见架构使用)

一台主机的硬件资源是有上限的,CPU、内存、硬盘、网络每次请求都会收到一个请求,都是需要消耗上述的一些资源,现在一台主机都够用(不行了其实也可以增加硬件资源,但是肯定硬件资源不能在加了就开始使用分布式)

优点:部署简单、成本低

缺点:性能有严重平静、数据库和应用互相竞争资源

2、应用数据分离架构

特征: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使用不同服务器

出现场景:单机架构存在严重的资源竞争,导致站点变慢

  红色箭头表示请求访问,蓝色箭头表示响应

优点:成本相对可控、性能相比单机有提升、数据库单独隔离、不会因为应用把数据库搞坏,不至于数据库瘫痪

缺点:硬件成本变高、性能有瓶颈,无法对应海量并发(当前数据库仍然是要接收所有请求处理处理)

3、应用服务集群架构

特征:引入负载均衡,应用以集群方式运作

出现场景:单个应用不足以支持海量的并发请求,高并发的时候站点响应变慢

注:能接收请求量多到数千,多个应用服务器集群同时处理大量请求量(此处tomcat就是横向扩展

 注:如果请求量更大呢,其实也同样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交给一个更大应用服务接收请求,不够再进行横向扩展(第一先交给上层管理,第二同层进行横向扩展

   红色箭头表示请求访问,蓝色箭头表示响应

 注:根据需求而定不是说这样的架构一定好,能承载越多并发量就越适合当前,根据情况而定;对于图解有个解释,上面画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图,实际上有了上层之后,下层就需要更多来接收,毕竟上层是负载均衡器,还是要给下层分配的

优点:

针对应用服务器

(1)高可用:应用满足高可用,不会一个服务出问题整个站点挂掉

(2)高性能:如果不是访问数据库,应用相关处理海量请求快速响应

(3)扩展能力:支持横向扩展

缺点:

针对数据库

(1)性能瓶颈:无法应对数据库的海量查询

(2)可用性:数据库是点单的,所以一旦崩溃就是整个系统挂掉

(3)运维成本高:扩展部署运维工作增加

(4)硬件成本高:说的就是F5这个硬件

4、读写分离/主从分离架构

特征:将数据库集群化,但是为了保证所取数据都是相同的,就让一个数据哭来下,剩下的小弟们跟随大哥进行同步;数据库服务器搭建主从集群,一主一从、也可以一主多从都可以,,数据哭主机负责写操作,从机只负责读操作

出现场景:数据库到达瓶颈,而互联网应用一般读多写少,数据库承载压力主要来源于读的请求你造成的,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把读操作和写操作分开

注:红色箭头表示请求是写操作;浅蓝色箭头表示读操作;紫色箭头表示写操作进行同步,同步给从库;蓝色箭头表示响应

优点:

针对请求访问

(1)读取性能提升

(2)读取操作为主数据库减轻了大部分请求的压力,写操作性能也得以提升

(3)可用性:一个数据库的坍塌不会给系统带来致命的伤害,提高了可用性

缺点:

针对热点数据

(1)读库虽然分担了很多请求量,但是它也会负载,热点数据的疯狂访问

(2)同步从库挂掉,或者延时,导致主库和从库数据有一定可能不一致

(3)服务器成本需要增加(添东西了,能不增加)

5、冷热分离架构

这里针对冷热数据进行解析:针对所谓数据都有常用数据,不常用数据,也就衍生出了“二八原则”,20%的热点数据,能满足80%的访问需求(不是说一定就是20%,按照业务需求来定夺分配,“一九”也不是没有)

特征:引入缓存,实行冷热分离,将热点数据放到缓存中快速响应

出现场景:海量的请求导致数据库负载过高,站点响应在度变慢,说明数据库已经开始吃力了;不足以提供较高的舒适度

 优点:大幅度降低数据库的访问请求,性能提升非常明显(访问缓存相比访问数据库快)

缺点:

(1)涉及到缓存就会设想到缓存到来的相关问题,缓存击穿、缓存失败、缓存雪崩等问题

(2)服务器成本的提高

(3)业务量支持变大,数据库单库太大,单表个体太大还是会导致数据库查询很慢,导致数据库再度到达瓶颈期

6、垂直分库架构

特征:数据库的数据被拆分,数据库数据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查询,也可以理解为分布式数据库架构

出现场景:写操作比较多,单机库性能已经支持不了了,需要拆分数据库,数据表的数据量太多,操作压力大,需要进行分表,降低运维难度,就有了分布式数据库,库表本来也就支持分布式

分库分表:

垂直分库:是指按照业务功能模块进行分库,将不同的业务模块分别放在不同的物理数据库中,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水平分库:是指按照用户属性(地市或者ID的hash)进行分库,将全省划分为个大区,每个大区有一个物理数据库,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性能

注:这里就不在往整个架构图中带入了,这里直接将常见到的应用带入到架构中,这些中间件都是可以支持分库操作,内部实现思想也基本如上

分布式数据库:

 优点:数据库吞吐量大幅度提升,不再是瓶颈期

缺点:

(1)跨库join操作,分布式事务等问题,需要对应进行解决,目前的mpp都有解决对策

(2)数据库和缓存结合能够支持海量的请求,但是应用代码整体耦合,修改一行代码就需要连带修改很多,整体重新发布

7、微服务架构

特征:按照业务板块来分应用代码,是单个应用的职责更清晰,相互之间可以做到独立升级迭代

出现场景:场景不定全看自己对微服务的定位,这里针对几点进行评定

(1)扩展性差:应用程序不能轻松扩展,因为每次需要更新应用程序时,都必须重新构建整个系统

(2)持续开发困难一个很小的改动会惊动整个系统的代码连带改动,无法频繁并容易发布(这个是灵活性的体现)

(3)不可靠:一个功能不起作用了整个系统可能不能动

(4)代码维护比较吃力,都是在一起的,接手人需要了解整个系统才能每步修改

微服务体现:

 架构演示:

 注:图并没有画完,这里解释当我们找商品的时候,是可以去访问用户,返回用户信息之后,在去找商品,商品查找操作是一样的,先找缓存,如果缓存没有在找数据库

优点:

(1)灵活性高:服务独立测试、部署、升级、发布

(2)独立扩展:微服务将功能独立起来,各自扩展互不干扰

(3)提高容错性:一个服务问题,不会两边挂

(4)支持编程语言多

缺点:
(1)运维复杂度高:应用和服务的部署变得复杂,同一台服务器上不是多个服务还要解决运行环境冲突的问题,如果需要动态扩缩场景,需要水平扩展服务的性能,就需要在新增服务上准备运行环境

(2)资源使用变多:独立一个微服务是需要消耗CPU和内存的

(3)处理故障困难:需要查查看不同的日志完成问题定位,每个都是独立的,如果出问题需要慢慢排查

8、容器编排架构

特征:借助容器化技术(Docker)将应用/服务可以打包为镜像,通过容器编排工具(k8s)来动态分布和部署镜像,服务以容器化方式运行

出现场景:

(1)微服务拆分细致,服务多部署工作量大,配置复杂容易出错

(2)微服务数量多扩缩容麻烦,而且容易出错,每次缩容后再扩容又需要重新配置服务对应的环境参数

(3)微服务之间运行环境可能冲突,需要更多的资源来进行部署或者通过修改配置来解决冲突

容器化举例:

这里就我们比较熟悉的Java一套体系来说 java应用涉及:java、jdk、centos7 但是我们放到服务器上一次一次放太麻烦了,docker可以直接打包这个三个体系称为一个体系,直接部署到服务器上

 容器化体现:

 容器编排架构:

 红色箭头表示请求,蓝色箭头表示响应,紫色箭头表示去拿用户信息,浅蓝色箭头表示缓存没有,访问数据库

注:这里的图没有画完,同样是访问商品时拿到用户数据信息,再次进行数据访问,先访问缓存,数据不存在访问数据库

 优点:

(1)部署运维简单快速:一条命令就可以完成几百个服务的部署或者扩缩容

(2)隔离性好:容器与容器之间文件系统,网络相互隔离,不会产生环境冲突

(3)支持滚动更新:版本间奇幻都可以通过一个命令完成升级或者回滚

缺点:

(1)技术栈变多,技术要求严格

(2)运维成本极高,机器不是随时都会面临如此的资源消耗,一般只会维持一段时间,剩余时间还是闲置状态,此时资源利用率低,推荐云厂商服务器解决问题

9、小结

注:最后压力给到了应用,但是并没有结束,应用的改动会影响整个系统的代码耦合性太高,导致运维部署发布都需要很多次,任务量很大(图太长了,不太会截,这里分开截,内容是连续的)

 下面就有了微服务,微服务并没有解决运维任务量大的问题,微服务只是将代码解耦,能让开发更加便捷,各司其职互不影响,运维的麻烦还是经过docker容器化打包成镜像交给k8s进行编排降低运维的任务量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76110.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7)(7.6) 恢复任务回放

文章目录 前言 7.6.1 配置 7.6.2 工作原理 7.6.3 局限性 前言 本页介绍了什么是"任务继续时后退"功能以及如何使用该功能。 !Note 从 4.1 版起,Plane、Copter 和 Rover 均可使用此功能。 在某些应用或运行区域,为了消除冲突&…

[国产MCU]-W801开发实例-GPIO输入与中断

GPIO输入与中断 文章目录 GPIO输入与中断1、硬件准备2、软件准备3、驱动实现4、驱动测试W801的GPIO支持软件配置中断,中断触发方式包含:上升沿触发、下降沿触发、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本文在前面[ 国产MCU]-W801开发实例-按键与GPIO输入的基础上实现GPIO中断配置。 1、硬…

JAVA设计模式总结之23种设计模式

一、什么是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

分类预测 | MATLAB实现MTBO-CNN多输入分类预测

分类预测 | MATLAB实现MTBO-CNN多输入分类预测 目录 分类预测 | MATLAB实现MTBO-CNN多输入分类预测预测效果基本介绍程序设计参考资料 预测效果 基本介绍 1.MATLAB实现MTBO-CNN多输入分类预测 2.代码说明:基于登山队优化算法(MTBO)、卷积神经…

react使用antd的table组件,实现点击弹窗显示对应列的内容

特别提醒:不能在table的columns的render里面设置弹窗组件渲染,因为这会导致弹窗显示的始终是最后一行的内容,因为这样渲染的结果是每一行都会重新渲染一遍这个弹窗并且会给传递一个content的值,渲染到最后一行的时候,就…

【Spring Boot 源码学习】自动装配流程源码解析(下)

自动装配流程源码解析(下) 引言往期内容主要内容4. 排除指定自动配置组件5. 过滤自动配置组件6. 触发自动配置事件 总结 引言 上篇博文,笔者带大家了解了自动装配流程中有关自动配置加载的流程; 本篇将介绍自动装配流程剩余的内…

haproxy

目录 1、haproxy概述 2、常见的web集群调度器 2.1、软件: 2.2、硬件: 3、haproxy应用分析 4、HAProxy的主要特性有: 5、HAProxy负载均衡策略 6、 LVS、Nginx、HAproxy的区别 1、haproxy概述 HAProxy是可提供高可用性、负载均衡以及基于TCP和HTTP…

尚硅谷css3笔记

目录 一、新增长度单位 二、新增盒子属性 1.border-box 怪异盒模型 2.resize 调整盒子大小 3.box-shadow 盒子阴影 案例:鼠标悬浮盒子上时,盒子有一个过度的阴影效果 三、新增背景属性 1.background-origin 设置背景图的原点 2.background-clip 设置背…

【PCIE体系结构十七】PCIE电源管理之PCI-PM

👉个人主页:highman110 👉作者简介:一名硬件工程师,持续学习,不断记录,保持思考,输出干货内容 参考书籍:《PCI.EXPRESS系统体系结构标准教材 Mindshare》 目录 设…

Java自学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去找工作了?

引言 Java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领域的编程语言,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开始寻找实习和入职机会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从实习和入职这两个方面,分点详细介绍Java学习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开始进入职场。并在文章末尾给大家安…

ue5读取外部文件

准备环境 我的环境是win10,ue5.1.1,cpux86。 创建工程时,需要选择C模式 这样在Content Browser中会出现C Classes文件夹,下面有一个本项目命名的文件夹,鼠标右键可以看到New C Class选项。 新建类的时候选择父类Blue…

爬虫的代理IP池写哪里了?

亲爱的程序员小伙伴们,想要提高爬虫效率和稳定性,组建一个强大的代理IP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今天我就来和你分享一下,代理IP池到底应该写在哪里,以及如何打造一个令人瞩目的代理IP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