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企业是一种以营利(即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会计看来,企业一辈子其实只做了三件事:经营、投资和筹资。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运用、分配及耗用企业经济资源的过程 。由于资金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货币表现形式或价值表现形式,因此,企业的经济活动同时也表现为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不同形态资金的相互转换。
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包括 “会计信息提供”和“会计信息分析利用”。
1.会计信息的提供就是通过会计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反映,即通常所说的“财务会计”或“会计核算”。一般所说的会计是指这个。
2.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包括“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
以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为目标的会计(即第1点),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基本环节。
2. 会计核算方式
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基础,企业计算确定当期损益时,应当以企业取得收入的“权利”是否形成为标志来确认收入,而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到;同时,应当以企业承担费用的“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志来确认费用,而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支付。
收付实现制(现金收付制):也称为现金基础,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
目前,遵循权责发生制是一项国际会计惯例。由于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及成本),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3.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用来描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 在于通过它来描述、归纳企业经济活动及相关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
先了解几个术语
会计要素:实质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的构成内容,是一种客观存在。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
会计期间:是指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期间。也叫账期。
3.1 静态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是会计学最基本的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检查企业账户,排查账户存在的可能问题,以及验证账户的准确性。另外,它还可以被用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这里涉及三个会计要素:
资产:特定企业实际控制的、具有能够在未来期间带来经济利益潜力的资源。比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它是一种经济资源,由特定企业实体所拥有或控制,是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需要在未来时日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的一种义务或责任。比如短期借款(期限1年以内)、长期借款(期限1年以上)、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
所有者权益:是指因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本以及资本增值,而形成的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比如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等。注意这里不是说这家企业向外投资成为所有者享受的权益,而是指这家企业的投资方享受的权益。
一般是在会计期初/期末揭示企业的资产状况。注意这里的资产是期初/期末数。
3.2 动态会计等式
这里涉及三个会计要素:
收入(Revenue):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比如主营业务收入等。
费用:企业为获取收入而付出的“代价”。比如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利润:也叫收益(Income),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用来衡量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业绩。实际上,会计上的利润是将某一会计期间有关交易产生的收入与其相关费用进行配比的差额。收入大于费用之差额为“利润(或收益)”,反之为“亏损”。利润或亏损简称为损益。
利润=收入-费用
动态会计等式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动态过程”的完整描述。在会计期间经济业务的发生,根据是否涉及收入和费用可以分为:消耗资产(或产生债务)而形成费用,取得收入而增加资产(或偿付债务);企业发生筹资等不涉及收入和费用的活动。
所以动态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而上面已经说利润=收入-费用,代入之后变换移项,得到: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注意,这里的资产是动态的,与上面静态会计等式中的资产不可以认为是同一个内容。否则两条公式一相减,就会得到费用=收入这样不合逻辑的等式。
在某些资料中可以看到公式中还有成本,成本不属于会计要素,它可以认为是一种具像化的费用。
如何记住这条公式?可以把左边看作是资金的去处,而右边是资金的来源。
3.3 会计等式群
会计等式对会计要素及其关系的揭示与表达,应包含以下方面:
1.企业的经济活动始于会计期初已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静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期间发生经济业务。
动态: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3.企业特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又止于会计期末已经形成的新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会在期末进行结转,最后余额为零。
静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三个构成等式群,在“时间观念”上,会计等式群涵盖了期初、期内、期末紧密衔接的全过程的资金运动;在“空间观念”上,会计等式群包容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内容。
4. 账户与复式记账
4.1 账户与会计科目
会计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实际上表现为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按一定标准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分类的具体项目,在会计上就被称为“会计科目”(简称“科目”)。例如,将资产要素进一步分类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
账户用来记录经济交易与事项,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每个账户一般均能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及期末金额等会计信息。
时间(年 月 日) | 经济交易与事项(经济业务) | 增加 | 减少 | 余额 |
---|---|---|---|---|
T形表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会计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来设立的,因而使得会计科目仅仅以“账户的名称”出现,有什么会计科目 ,就会有什么账户。因此,我国会计实务中并未严格区分“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概念,两者甚至是相互混用的。
对会计账户进一步分类,其中收入、费用、利润账户归类为损益账户。
4.2 复式记账法
4.2.1 基本原理
复式记账法思想:对全部经济交易与事项进行完整而相互联系的记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式。
作为记账符号,借和贷被赋予特定的含义。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等式左边的要素,用“借”来表示增加,用“贷”来表示减少。
等式右边的要素,用“贷”来表示增加,用“借”来表示减少。
4.2.2 记账方法
当某一项经济交易与事项发生后,采用借贷记账法要求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律在账户中进行记录。
这个规律有三层含义:
1.每一项经济交易与事项发生后均应该按照这一规律记账
2.针对某一项经济交易与事项所涉及的不同账户,某一账户登记借方(或贷方),则其他账户必须登记贷方(或借方),而不是针对同一个账户(可以是同一个要素)
3.交易发生后,记入某一账户借方(或贷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其他账户贷方(或借方)的金额(或之和),而不是指同一个账户的借方金额等于其贷方金额。
在账户记录的最后,使用试算平稳验证登记过程是否正确。
会计分录:是指针对每项经济交易与事项确定其应当登记的账户名称、借贷方向及其金额的书面记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形式。
简单分录:一借一贷
复合分录: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
举例:
例子1. 某日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电视台广告费用 20000元,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例子2. 某日企业销售50000元,其中40000元已收到存入银行,10000元次月才能收到,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000
应收账款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4.2.3 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表现为:借方,贷方,和余额三部分组成。
时间(年 月 日)Date | 经济交易与事项(经济业务)Explanation | 借方Debit | 贷方Credit | 余额Balance |
---|---|---|---|---|
对于特定账户而言,在某一会计期间记入该账户借方的各项金额之和,称为该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记入该账户贷方的各项金额之和,称为该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
账户的期末余额分为借方余额(资产类账户)和贷方余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两种。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方法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方法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对于损益类账户,期末余额一定是零,因为会结转到未分配的利润科目。
5. 其他术语
5.1 会计报告
5.1.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责表(Balance sheet)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财务报表,也称为“财务状况表(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它是一个快照,记录的是某一时间点的财务状况。
它的建立是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为基础。
5.1.2 利润表
利润表也称为收益表(Income Statement),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或年度)经营业绩(或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它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基本关系来编制的。
5.1.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 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如月度、季度或年度)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产生影响的财务报表,用于揭示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金注入、现金流出与现金净流量情况。
5.2 会计凭证
依据可靠性会计原则,对任何一项经济交易与事项进行会计记录时,都必须有真实可靠的凭据或证明作为记录的依据。这种凭据或证明,就是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用来记载经济交易与事项的具体内容、作为会计记录依据的书面证明文件。
按填制程序和功能不同,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交易与事项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记录并证明经济交易与事项具体内容的依据或凭证。如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由对方出具的购货发票等。
记财凭证是一种专门用来对原始凭证的信息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并作为过账(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在记账凭证中,必须体现会计账户的名称、借贷方向、记账金额等会计分录的基本内容。
5.3 结转
结转,或期末结转,指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
会计期末对帐簿记录进行的结束工作叫做结账。结账的结果是平衡的,就称为结平了。
https://www.kingdee.com/article/1527558721784262657.html
常见的8种结转:
1.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供应过程的核算中设置了两个账户来记录材料的实际成本.
一是“在途物资”账户: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是“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因而企业购入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时应将其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账户,验收入库后应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即借记“原材料”等相关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2.结转制造费用:
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部分。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可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记入“制造费用”,期末按一定标准分配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因而,期末结转制造费用就是借记“生产成本”的相关明细账,贷记“制造费用”账户。
3.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库存商品”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成本。因而当产品完工入库时,应将其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即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生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反映的是未完工产品的成本。
4.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因而已经确认销售的产品的成本,应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5.期末结转费用类账户:
在会计核算中,通过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来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损益类账户中的费用类账户的期(月)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即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结转后各费用类账户余额应为零。
6.期末结转收益类账户:
同样,为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期末需要将损益类账户中的收益类账户的期(月)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各收益类账户余额应为零。
将费用类账户及收益类账户均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本年利润”账户如为贷方余额则为从年初至本月底止实现的累计净利润,如余额在借方,则为累计净亏损。
7.年终结转本年利润:
年度终了,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即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净亏损,则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
8.年终结转利润分配:
年度终了,将净利润按法定程序分配后,需将“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除了“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外,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