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截止失真
- 原因:当静态工作点设置过低,即\(I_{BQ}\)过小,\(V_{CEQ}\)过大时,输入信号的负半周可能会使晶体管进入截止区。
- 现象:输出波形的正半周被削顶,即正半周顶部被“切掉”一部分,这是因为在截止区,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_C\)几乎为零,不能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输出信号失真。
二、饱和失真
- 原因:若静态工作点设置过高,\(I_{BQ}\)过大,\(V_{CEQ}\)过小,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可能会使晶体管进入饱和区。
- 现象:输出波形的负半周被削底,即负半周底部被“切掉”一部分。在饱和区,集电极电流\(i_C\)不再随基极电流\(i_B\)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是趋近于一个常数,使得输出信号不能真实反映输入信号的变化,产生失真。
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 为了避免波形失真,需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都工作在放大区。这样,输入信号的变化能够引起集电极电流\(i_C\)的线性变化,从而在输出端得到不失真的放大信号。
- 在实际电路中,由于温度等因素会影响晶体管的参数,进而导致静态工作点漂移,所以常采用一些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如分压式偏置电路等,以确保在各种条件下都能获得良好的放大效果,避免波形失真。
总之,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对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设置和稳定静态工作点是保证放大电路正常工作、输出不失真波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