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介绍
Web3.0也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是对当前互联网(Web2.0)的演进和升级。其目标是实现一个更加去中心化、安全、用户拥有数据主权且具有更好互操作性的互联网环境。Web3.0的核心技术包括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加密货币等。
web2.0与web3.0区别
Web2.0和Web3.0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所有权、隐私保护、用户参与度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
数据所有权和隐私保护
Web2.0:数据主要由大型互联网公司掌控,用户数据隐私保护较弱,平台可能会利用用户数据进行商业目的的分析和广告推送。
Web3.0:利用区块链的加密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用户数据归个人所有,只有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被使用,极大地保障了用户的隐私和数据主权。
用户参与度
Web2.0:用户可以创建、分享和互动内容,但内容创作成果容易被平台或其他创作者剥夺,且用户数据隐私保护较弱。
Web3.0:用户对自己创作的内容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所有权,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更公平的价值分配,创作者可以直接获得收益,无需经过中心化平台的抽成。
商业模式
Web2.0:主要依赖广告收入,还有电商、会员服务、付费内容等多种盈利模式,但平台往往抽取较高的分成。
Web3.0: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如通证经济、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费用。
代表产品和应用场景
Web2.0:代表产品包括Facebook、Twitter、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和内容创作平台。这些平台广泛应用于社交、娱乐、电子商务等领域。
Web3.0:代表产品包括以太坊、比特币等区块链应用,以及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内容创作平台。这些平台有望在金融、供应链管理、数字身份认证、物联网等领域带来重大变革,实现更高效、安全和公平的价值交换。
基础知识
以太坊和比特币
以太坊和比特币是两种不同的加密货币,各有其独特的目标和功能。
比特币主要用作数字货币,用于支付和价值存储。
以太坊则是一个平台,用于创建和运行去中心化应用(DApps)和智能合约。
目标和功能差异
- 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以其去中心化和有限供应而闻名。它主要被视为一种可替代传统货币的新型支付方式和价值储存工具。比特币的交易记录被保存在区块链上,所有参与比特币网络的计算机都会保留这个完整的账本副本。
- 以太坊:
以太坊则是一个运行智能合约的开放平台,允许开发者在平台上构建和部署智能合约。它不仅支持数字货币的交易,还支持各种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开发和运行。以太坊的区块链技术使得其能够支持更复杂的交易类型和智能合约的执行。
以太坊和比特币是不同的项目,但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和重叠的社区。两者都基于区块链技术,并有重叠的社区支持。
由于以太坊的用途和功能更广泛,其价格通常比比特币波动更大。
信息互联网与价值互联网理解
网络技术我们可以粗浅的分为以 TCP/IP
协议为底层的信息互联网,和以区块链协议为底层的价值互联网,信息互联网的本质是对“信息”这一对象实现可编程,如此我们拥有了易用的 APP 服务,有了大量的信息内容的分发和消费。
价值互联网的本质是人类对“资产”这个对象实现了可编程,因此出现了数字藏品出现了以太坊网络上的 Uniswap 这一 500 行代码即可承载上千亿元交易额的交易协议。
所以,之前的尴尬是我们在用价值互联网的技术解决信息互联网的问题,属于会错了意,有点对牛弹琴的意思。
不应该把区块链当成一个工具,应该把区块链当成一片土壤,我们在土壤上去培育全新的花花草草,培养花花草草的时候,脑子里要想着核心是“资产”,资产是区块链落地的“牛鼻子”。
如何理解非同质化通证技术(NFT)?
NFT 的全称是“ Non-Fungible Tokens”,即非同质化代币,它的特征在于其拥有独特、唯一的标识,自身不可分割,且无法两两等值互换。
它是一项基于区块链的记账技术。(记的是什么账?是资产)
人类的资产核心可以抽象成两类
- 一类是非同质化的,此类资产不可拆分,两两不同不可等价,此类资产均可以采用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来进行记账,常见的非同质化资产包括物理类的房产、土地等,数字类的票据合约、版权专利等等。
- 一类是同质化资产,指可以拆分,可以等价交换的资产,这类资产均可采用 FT(Fungible Token 同质化通证)技术进行记账,FT 类的资产包括了物理的(货币、黄金)、数字的(数字货币,债权股票等)。==
非同质化通证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高效低成本。
元宇宙&区块链&NFT是什么关系
元宇宙就像冰山,看见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看不见的部分才是很重要的部分,可以将元宇宙分成了三个层:前端表现层、价值传输层、技术支撑层。
- 前端表现层,如同斯皮尔伯格先生拍的《头号玩家》,我们通过硬件设备可以进入看到感受到的这个绚烂的数字世界。
- 价值传输层,采用同质化通证(FT)或非同质化通证(NFT)等各种区块链记账技术和 DID(分布式身份)技术实现元宇宙中大量资产的确权和流转。
- 技术支撑层,有高性能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显示技术共同组成元宇宙的技术支撑。
NFT业务落地案例
数字藏品(QQ 音乐、小红书、酷狗、阅文集团等)
后续更多场景业务(如:互动互娱、权益凭证、各类的门票、电影票、会员卡、域名、商标、合同、保险单、金融合约等都可以用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来标记。)
数字藏品的合规落地意义重大,这是第一次为国内的联盟链带来了规模化的合规资产,资产对于链非常重要,中国区块链有了规模化的合规资产,就如同鱼儿有了水,这才催生了活跃的区块链生态,比如有了元宇宙峰会这样的大会,有了各行各业的公司参与进来,互动娱乐、内容、IP、技术公司等等,大家一起为中国的元宇宙和价值互联网添砖加瓦。
AR、VR 是生产力型的技术,一定会有技术突破的那一天,但区块链生产关系型的技术,是难以被直观理解,具备反常识反直觉特点的技术,所以,这类技术要反而要先行,要有战略布局,同时生产力技术一定是建立在关系型技术铺垫好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认识数字藏品&元宇宙&web3.0
- Web3.0:
基于区块链技术,强调去中心化、透明度和用户数据的自主权。它使用分布式技术如区块链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使得信息流不受单一实体的控制。 - 元宇宙:
依赖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区块链等技术,提供沉浸式的数字体验。元宇宙的核心特性包括高度交互性、持续性和经济系统。 - 数字藏品:
通过数字化手段生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在Web3.0时代,数字藏品成为重要的财富形式。例如,在元宇宙中拥有的虚拟土地、房产、道具等都可以成为用户的数字资产。数字藏品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确权、交易和流通,帮助用户实现资产的多元化变现。
关系与区别
Web3.0是一个技术概念,强调去中心化和用户数据的主权;
元宇宙是一个虚拟世界,强调用户在其中的互动和体验;
数字藏品则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数字化资产。
元宇宙和数字藏品等web3.0赛道都基于web3.0
金融、艺术品和收藏品、游戏、元宇宙、社交、科技领域中都属于去中心化应用。
web3.0基于区块链发展而来
至信联是什么
至信链,现在目标是成为一条合规、开放、应用、低成本的一条开放联盟链,服务分成两部分:
链服务,有存证服务、NFT 服务、KV 服务、版权保护、版权交易、DID 服务。
22 年 Q1 支持用户自定义部署合约,目前支持 docker 和 EVM 的合约,也支持合规框架下的钱包客户端,访问链甚至 gas 的计费模式等,以及全实名的区块链账户模式。
基于至信链生态实现数字资产跨应用流转
至信链上会诞生很多有意思的 web3 的应用,且相互之间是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的,基于链上统一协议的应用是可以实现相互打通的,可以在用户身份和用户资产两个维度实现互通:
- 身份打通:
区块链账户绑定的是用户身份,链层的身份是可以应用层实现打通的。 - 资产/数据打通:
基于一条链的多个应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多应用使用了同一个数据库,因此用户资产作为核心数据也是可以实现多平台互动的。目前至信链正在推进“同名转移”的能力,比如我在腾讯内部的数字藏品平台有我的企鹅数字藏品,是可以转移到我小红书数字产品的平台上的,这样就实现了数字资产的跨平台流动。在传统的 web2.0 下,烟囱式的模式下,应用间的数据和资产是极难打通的,所以,资产和数据的跨应用流动也是 web3 的优越性体现,这一场景意义重大。
应用案例
比如在小红书 APP 上有很多用户,我希望在上面找伴侣,来到主页就可以看到个人的数字藏品,比如数字艺术品、公益捐款数字证明、腾讯司庆数字企鹅藏品等等,基于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的数字藏品是无法造假的,因此数字藏品可以较为真实的标识身份,这样小红书上的用户就会对个人有一个较为清晰和真实的了解了,真实、透明可能会帮助更快的相亲成功。
近期也在和高端汽车品牌聊,后续这些品牌卖车的时候会同步送你一个非常精美的汽车数字藏品,这个藏品可以跨应用流转,转到微信、小红书等等,未来腾讯也在不断输入新的更多社交方面的展示窗口。
小红书/抖音上会有很多晒车、晒奢侈品的用户,内容消费用户其实并不知道这些奢侈品是租来的还是借来的,如果此时 UP 主的主页有一个这个车的数字藏品,那就证明你是真的有这个资产,从而证明了你在某个方面的身份。因此在合规框架下、非交易场景下其实也可以有的很多有意思的场景。
NFT 的电影票,现在很多人并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就会在豆瓣上随意评论,这会较大的影响一个电影或某个内容的口碑,未来写电影的影评需要,授权平台查询你的电影票数字藏品,有的这个票才证明你看过这个电影、才能写有效影评,在很多场景下区块链技术都让能数据和信息更加的可信。
游戏场景中,基于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的道具资产真的归属于用户后,可以实现在多个游戏间流转,实现真正的“元宇宙”,实现多种 IP 的同屏娱乐,同屏竞技。道具所有权归属于用户后,用户也会用脚投票,去到真正给予他更多获得感的游戏平台上。
至信联---四大合规模式
- 技术合规,采用了国产自主可控的底层区块链,腾讯云链,采用全实名的区块链账户,完完全全区别于公链模式,把实名认证、分布式身份、区块链账户做绑定,实现了可追溯、可监督,但是前端又是匿名的逻辑。
- 平台合规,完成了等保三测评,完成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中心的测评测试、网信办的区块链服务备案、大数据司法研究院的测评
- 模式合规,至信链,链的全模式都是以法币进行支付、单向消费,更多是数字商品的概念,限制对 NFT 商品的拆分,
- 业务合规,只做一级市场,不做二级市场等一系列合规逻辑。
类似至信联的其他平台
蚂蚁链、百度超级链、BSN联盟链、树图链等。
- 蚂蚁链:
蚂蚁链由蚂蚁集团开发,支持包括区块链、AIOT、智能风控等技术,能够支持每日10亿交易量,实现每秒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能力。其应用平台包括鲸探、DT元宇宙、第九空间等。 - 百度超级链:
百度超级链是百度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创新的超级节点架构和链内并行技术。其应用平台包括百度数字藏品、丸卡、洞壹元典等。 - BSN联盟链:
BSN联盟链由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共同发起,支持智能合约和分布式应用。其应用平台包括河洛、数字艺术ADC等。 - 树图链:
树图链由多伦多大学教授龙凡博士创立,基于Conflux区块链底层系统。其应用平台包括薄盒、淘派数字藏品等。
这些平台都提供了类似至信链的可信存证服务,具有合规、易用、低成本的特点,适用于数字藏品的生成、流转和交易。
DAO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全称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组织形式。它由智能合约、代码和协议构成,无需传统管理层,而是由持有代币的投资者共同决策。
DAO的目标是推动社区内部的民主决策、资产管理和运营管理,实现去中心化、透明和自治。通过发行代币,DAO吸引投资者成为成员,每个成员都享有投票权和决策权。
成员可以积极参与管理、投票和执行组织的所有决策。DAO的运营和管理通过智能合约和协议实现,无需中心化管理层,从而确保高度透明和去中心化。
DAO适用于多种场景,如资产管理、投资基金、社区治理和协作开发。
例如:
- 在资产管理方面,DAO可作为去中心化投资组织,由成员共同投资和管理资产;
- 在社区治理方面,它可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由成员共同管理和决策社区事务。
总之,DAO是Web3.0时代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智能合约和协议实现透明度、自治和去中心化管理,为社区管理和资产管理提供了全新模式。
DAO是通过智能合约来保持运转,并将交易和规则编码在区块链上,实现公开公正、无人干预和自主运行。
在这里,组织关系被代码定义为共识,Code is Law!
第一个完全运作并产生深远影响力的就是比特币,虽然它诞生之初并无人问津,但在今天,区块链热潮已经难以阻挡。比特币的成功也间接证明了海星型去中心化组织确实可以运用到人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当中,因为其协议本身是去中心化的,只要网络中有参与者,它就可以持续正常运行。
即便是今天,大家对于比特币的评价还是褒贬不一并很少有人从DAO的角度去讨论它,但无论如何比特币依然是互联网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作为一种全新的协调方式,其规则由不可变逻辑编写和执行,使得难以破坏的秩序成为可能,对于后续各种DAO组织的影响极其深远。
The DAO组织及事件
The DAO,作为首个以互联网实体存在、以融资为目的DAO于2016年4月30日开始众筹,在短短28天时间里,即众筹了超过1200万个以太坊,时值约1.5亿美金,几乎是当时以太供应量的14%,参与众筹的人数超过11000人。
之后The DAO迅速被黑客盯上。2016年6月17日,黑客利用The DAO代码里的一个递归漏洞,不停地从The DAO资金池里分离资产;随后,黑客利用了The DAO的第二个漏洞,避免分离后的资产被销毁。如果是正常情况,The DAO的资产被分离之后,就会被销毁。但是,黑客在调用结束前,把盗来的The DAO资产转移到了其他账户,避免了被销毁。如此熟悉The DAO代码与机制的人,全世界或许不超过100个。黑客利用这两个漏洞,进行了两百多次攻击,总共盗走了360万的以太坊,超过了该项目筹集的以太坊总数目的三分之一。
受此事件影响,以太坊价格第二天暴跌约30%。之后,以太坊社区就分叉事宜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对以太坊来说绝对是一个艰难的抉择。2016年7月20日晚,以太坊硬分叉成功,分叉之后,形成了两条链,一条为原链,即以太坊经典,ETC;另一条为新的分叉链,ETH,各自代表不同的社区共识以及价值观。ETC一方认为,发生的事就已经发生了,区块链的精神就是不可篡改,账本形成了就不应该去篡改,这是原则问题;ETH一方则认为,这是盗窃,是违法行为,必须予以打击。
DAO的发展也并未因此而停止不前,相反,它使得更多的DAO应运而生:Aragon、Maker DAO、DAO Stack、Moloch DAO等等,截至2021年12月30日,已经有188个DAO管理着115亿美元以上的资产和近200万成员。
DAO之所以能够如同海星一样展现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本质在于它可以弥合全球各地的参与者在围绕同一使命或目标的鸿沟,并在瞬间完成全球各地资本和人才实现规模化协作。它不存在中心节点或层级化管理架构,而是通过自下而上的网络节点之间的交互、竞争与协作来实现组织目标。节点与节点之间、节点与组织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由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决定,而是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由彼此的资源禀赋、互补优势和利益共赢所驱动。每个组织节点都将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才能资质,在DAO的激励机制作用下进行有效协作,从而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
DAO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模仿公司商业实体的许多功能,在这里,所有成员既是参与者也是所有者,每个人都拥有投票的权力,而不再是一切听从老板安排。一旦“公司”开始运作,它将基于智能合约持续进行,正如前面所说的Code is Law:你可以不认可我,但是不能不认同智能合约,有了这个基础,弱者自动出局,能者居上,每个人的能力与价值方可真正匹配。
区块链代替传统的行政体系成为公司管理信任的机制,因此参与者不需要信任除区块链系统以外的任何其他人---事实上,这就是DAO作为一个“无信任”系统设计的目的。
有人可能有疑问,没有火车头,火车怎么跑?
思考工人合作社与老板的关系,人工合作社中每个人都有投票决定权,老板不在,这些个组织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持运转。因为公司的利益是和工人合作社的每一个人进行捆绑的。
DAO和合作社的特征对比表
合作社 | DAO | |
---|---|---|
管理 | 一人一票 | 一代币一票 |
所有权 | 法定 | 代理(财务和管理权) |
财政 | 银行账户 | 基于智能合约的资金交易 |
组织设计 | 以管理为基础 | 灵活多变 |
原则 | 较少未知数 | 较多未知数 |
激进的DisCO主义者则认为:
“能放到区块链上的 DAO并不是真正的 DAO”,并且质疑目前基于区块链的DAO形式是虚假的无需信任,并且进一步区分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的定义,更喜欢使用分布式来明确强调权利问题,他们认为,去中心化网络夸耀节点之间的连通性,但并不夸耀每个节点的权力和影响力。虽然从积极的来说,DAO 可以降低横向社会协作的成本,减少官僚机构的臃肿并将繁琐的流程动化,但它们也可以被现有的权力结构利用,变成个统治天。
当被基于智能合约运行的去中化治组织诱惑时,公司和国家通常会选择同一条道路。尽管区块链提供了高透明度的组织环境,但DAO的参与者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DAO的参与者在不知道彼此是谁、他们投资DAO的动机、他们的价值观和优先事项的情况下,显然有些人无法相信DAO上针对他们的问题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因此他们的投票也就变得没有意义。此外由于他们的优先事项和价值观不一致,DAO无法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保障参与者的利益、消弭各方的冲突,其后果必然导致混乱与分裂——这是很容易被利用的。
DAO发展至今,也正式从探索期渐渐转向实际应用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DAO应用
DAO应用---创业者或者公司老板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或者公司老板,而且你也足够大胆的话,那么你可以在自己的组织内部用DAO的方式来尝试某一板块的业务,比如新媒体运营,它应该包含内容制作、内容发布、社区运营、效果监测等成员。目前来看,大多还是属于公司的单一行为,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将其设定为由更多有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组织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决策者,通过设置DAO的运作模式、奖惩机制等并将其写进代码之中并运行。当有了经验,你就可以将它复制到其他团队去实践,至于最终你的公司是全部被DAO覆盖还是两种模式互补,这要取决于你的公司实际业务以及你在DAO上的内力有多深!
DAO应用---普通打工者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打工者,相信这么多年的工作生涯,也已经让你深刻体会到——至少在劳动力协作方面,本职工作、灵活用工、众包等模式几乎已经满足了现有公司模式的需求,但你依旧还是处于温饱阶段。诚然,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如果你想要的生活并非一份简单的工作或者接点私活养家糊口,而是更高的生活与理想,DAO或许就是你的未来。因为DAO可以让这类人聚集在一起,通过思想的碰撞、智慧的聚集,齐心协力为同一个目标做一件更伟大并有价值的事情。相信在那一天,你必然会脱离现有的固化圈层,在财富的进阶上实现更多的收获,至少在这里,你可以真正做一回自己!
DAO门槛
目前来看,DAO还是有一定门槛的,至少现阶段,可以参与DAO的人都是对DAO本身怀有一定憧憬和激情的人,而且,DAO也不是所有事情的理想系统。虽然DAO可以用代码取代法律合同的各个方面,并节省了大量的运营开销,但在某些情况下,在促进DAO的智能合同所概述的规则之外没有法律保护。如果DAO的控制权集中或定义模糊,这可能会产生问题,尽管有些DAO也可能在DAO本身背后形成法律实体,但这还需要时间,而且可以想象的是,这个时间点还会很长,如同Web3何时能真正实现一样。
无论怎样,通过DAO来唤醒人类历史上前所有未的协作模式,必然是一件令人兴奋且伟大的旅程,虽然道路坎坷,但我坚信一定是未来的光明之路,也必然是人类组织的康庄大道!
DAO 已经被应用至政治、艺术、金融、娱乐等等领域,并根据用途衍生出不同的类型。
什么是公链&私链&联盟链
- 公有链:
人人可以访问,读取,公开透明,完全的去中心化。就好比你大过节的秀恩爱,发了一条朋友圈,所有人可见那种。
典型代表就是比特币,以太坊。 - 私有链:
对单独的个人或实体开放,仅在私有组织,比如公司内部使用。就好比失恋的你大半夜发朋友圈,仅自己可见那种。典型代表Linux基金会项目。 - 联盟链:
介于公有链与私有链之间的一种形态,部分去中心化,参与者可能是提前预定或者直接指定的。就好比朋友圈想发点有意思的图片,屏蔽父母家人,只给好基友们看那种。典型代表R3区块链联盟(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合作组织)。
典型代表就是蚂蚁链、至信联、百度超级链、BSN联盟链。
DAO和至信链关系和区别
至信链和DAO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至信链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存证平台,它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为电子数据的存证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构建的可信存证平台。
主要功能:身份打通、资产/数据打通
DAO则是一种更广泛的概念,代表了一种去中心化、自治的组织形态,它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和场景中应用。
DAO有多种类型,包括协议DAO、社交DAO、投资DAO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区块链&比特币&以太币
- 区块链
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将交易记录按照时间顺序链接在一起,形成不可篡改的数据结构。它允许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验证交易的真实性,无需依赖中央权威机构。
比特币和以太币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项目。
可以理解是一个交易数据库,在网络上多台电脑之间更新和共享。每次添加一组新交易时,就称其为“区块”,这也是区块链名称的由来。 - 比特币---2009年上线
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实例,利用区块链记录所有交易并保证其安全性。比特币的成功促使人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区块链技术。
主要用于支付和价值存储。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通过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签名等手段解决信任问题。(目前热度不如以太币) - 以太币(通常指以太坊的代币ETH)---2015年上线
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台,不仅继承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特点,还增加了智能合约的功能,使得以太坊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生态系统。
以太坊能够开发各种去中心化应用(DApps)和智能合约,广泛应用于金融、游戏、物联网等领域
以太坊这样的公开区块链,允许任何人添加数据,但不能删除数据。如果有人想要篡改任何信息或欺骗系统,他们必须在网络中的大多数电脑上操作。这样做工作量巨大!这使得以太坊这类去中心化区块链具备很高的安全性。
通过区块链保证安全的多种同质化数字代币。加密货币始于比特币。比特币可以用于在双方之间转移价值而不必信任中间人。你只需信任比特币代码,而比特币代码是开源的并可以免费获得。
比特币和以太币之类的资产之所以称为“加密货币”,是因为数据和资产安全通过加密技术保证,而不是信任机构或公司会恪守诚信。
以太坊有自己的原生加密货币以太币 (ETH),用于支付网络上的某些活动。以太币在以太坊网络上可以传输给其他用户,也可以兑换其他代币。以太币是特殊的,因为它用来支付在以太坊上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及组织所需的计算。
以太坊&智能合约
以太坊
以太坊是一个由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组成的网络,遵循一套称为以太坊协议的规则。以太坊网络提供了一个基础,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构建和使用社区、应用程序、组织和数字资产。
你可以随时随地创建一个以太坊帐户,探索这处应用程序世界,也可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最重要的创新在于,你不需要信任中心化组织就可以完成这些,因为中心化组织可能会更改规则或限制你访问。
以太坊特点
- 免费和全球 Ethereum 账户
- 伪私密,无需个人信息
- 任何人都可以无限制地参与
- 没有公司拥有以太坊或决定它的未来
以太坊作用
- 属于所有人的银行服务
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金融服务。但是只要你有网络,就可以访问以太坊以及基于它构建的借贷与储蓄产品。 - 开放式网络
任何人都可以和以太坊网络交互或者在上面构建应用程序。这样,你就可以管控自己的资产和身份信息,而不是让少数大公司管控。 - P2P网络
在以太坊上,你可以和其他人协作、达成协议并直接传输数字资产。不需要依靠任何中间商。 - 反审查
以太坊不受任何政府或公司的管控。去中心化保障你在以太坊上获得付款或使用服务的权力不容他人干涉。 - 商业保障
用户有一种安全的、内置保障机制,仅当用户表示同意后,资金才能够转手。同样,开发者可以确信相关规则将不会变化。 - 可组合产品
所有应用程序都在同一条区块链上构建,都有一个共享全局状态,这就意味着它们之间可以互为构建基础(类似于乐高积木)。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体验,确保没有人能够删除应用程序所依靠的任何工具。
为什么使用以太坊
以太坊更具复原力、更加开放和更加可信的方式来进行全球协作、创建组织、构建应用程序和分享价值。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种自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它以代码形式定义,存储在区块链上,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执行。
通过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减少对第三方的依赖,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合约的定义和特性
智能合约是一种自动化协议,存储在区块链上,并由区块链网络执行。其主要特点包括:
- 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自动运行。
- 不可篡改:合约代码和执行结果存储在区块链上,确保数据安全。
- 透明性:代码和交易记录对所有参与者公开,可验证。
- 高效性: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处理速度。
智能合约的工作原理
智能合约的运行依赖于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网络。其基本工作流程包括:
- 编写和部署:开发者使用智能合约语言(如Solidity)编写代码,并部署到区块链网络。
- 设置触发条件:合约中定义的条件由外部事件或输入触发,例如支付或交易请求。
- 验证和执行:区块链网络通过共识机制验证触发条件是否满足,然后执行合约代码。
- 记录结果:合约执行结果写入区块链,确保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
智能合约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
- 去中心化金融(DeFi):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借贷、交易和收益分配。
- 保险:根据合约条件自动触发赔付,例如航班延误险。
- 供应链管理:通过智能合约跟踪货物状态,实现自动付款和交付确认。
- 数字身份:用户可以使用智能合约自主管理身份信息,减少身份盗用风险。
- 房地产交易:在区块链上记录房产所有权,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交易的自动化。
- 知识产权保护:智能合约可以确保版权费用的自动支付和分发。
加密货币(非对称加密与散列技术)
- 稳定币(有多种稳定币)
是一种旨在保持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它们通常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或贵金属挂钩,通过抵押资产或算法机制来维持价格的稳定。稳定币的设计初衷是减少价格波动,使其更适合作为日常交易、储值和其他金融活动的工具 - 以太币(Ether,简称ETH)
是以太坊的本地代币。以太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支持智能合约和分布式应用(DApps),以太币是该平台的燃料,用于支付交易费用。以太币的价格会随着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变化而波动,具有较高的价格波动性。
如果遭受战争、通胀、经济崩溃时,稳定币是一种很好的保值手段。
加密技术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612097520209630684&sourceFrom=search_a
共识协议与信任要素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原理、技术与实践
推荐阅读
以太坊学习
《区块链革命》——这本书是深入了解区块链和Web3.0的绝佳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