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六哥!最近不少小伙伴和我吐槽,在使用Cursor时,AI老是把代码改坏,让人头疼不已。我自己也用了大几十个小时Cursor,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小窍门,教大家如何巧妙规避这类问题。
一、项目开始,搭建“行动指南”
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cursorrules”的文件,这就相当于给AI制定了一份“行动指南”。文件里详细写上代码开发的提示词,涵盖角色设定、项目目标、项目初始化步骤、需求分析与开发要点、代码编写规范、问题解决思路,以及项目总结优化等内容。举个例子:
# Role
你是一个XX开发专家……
# Goal在理解用户需求、编写代码和解决问题时,你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步:项目初始化## 第二步:需求分析和开发### 理解用户需求时:### 编写代码时:
-SwiftUI项目结构:(这里以IOS开发为例)-SwiftUI UI设计规则:(这里以IOS开发为例)### 解决问题时:## 第三步:项目总结和优化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把项目的具体开发内容也写进去。比如
# Project
目前需开发一款XX功能的iOS APP,其中包含的功能:
##1. XX功能:详细功能、布局、样式等等
##2. ……
有了这份指南,AI每次基于代码库创建代码时,都会严格参照执行。
二、开发过程,及时测试
在使用不太熟悉的编程语言开发项目时,建议在Cursor交互的第二三轮就开始测试运行。千万别等代码量积累得很多了才去测试,到那时,调试的成本极高,耗费大量时间不说,甚至可能导致项目需要重建。另外,每次增加新功能后,都要立刻进行测试,确保代码能正常编译和运行,再进行功能优化。
三、巧用工具,保驾护航
Git和Cursor的restore功能堪称“救星”。每次完成一个新增功能,或者搭建好一个MVP版本,都要及时使用Git将代码上传到代码仓库。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能轻松回滚到之前的版本。
此外,如果遇到反复修补都解决不了的bug,还能通过Cursor自带的restore功能。
向上翻阅历史交互记录,回滚到指定交互记录前的代码版本。
四、精准引导,避免混乱
哪怕对当前编程语言不太熟悉,至少要清楚项目中每个功能所在的具体代码文件和模块位置。不清楚的话,直接向AI提问就行。在后续精细化处理功能时,明确指定对应模块名称,避免AI误解需求。也可以让AI输出一份features.md文档,详细记录每个功能模块、实现方法、UI样式和字体等参数。另外,将画好的原型图粘贴到Cursor的聊天框里,让AI更直观地了解界面布局。还能在设置界面的“rules for AI”中,写上禁止随意删改的规则,约束AI的“自由发挥”。
五、明确指令,及时验证
在让AI变更功能时,务必给出详细的指令,并在最后加上“其他功能不动”“其他功能逻辑不做改动”“最小化代码改动”“复用XX功能逻辑”等限定词。每次AI修改代码后,都要及时编译验证,确认其他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我看到北海章鱼留言说,昨晚让AI加个小功能,结果几天做好的功能全被改废了,最后只能通过Git历史手动回滚。其实,复杂项目中AI有时会“失忆”,但只要掌握上面这些方法,就能大大降低AI改坏代码的概率,让开发过程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