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11月8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了中华老字号的复核结果。结果显示,全国有981家中华老字号企业通过了复核,73家中华老字号企业附条件通过复核,另有55家企业未能通过复核。
贝多财经发现,张小泉股份公司(下称“张小泉”, SZ:301055)被列为附条件通过。其中,“附条件通过”的中华老字号企需按照当地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整改要求进行整改工作,整改结果到位可被批准“通过”,反之则“不通过”。
从企业改制到张氏“易主”,从“刀剪第一股”到“拍蒜断刀门”,在资本市场中沉浮多年的张小泉不仅承受着产品质量、品牌口碑与业绩表现的多重打击,现在又将面临与中华老字号牌匾限期整改,甚至是“一刀两断”的隐忧。
一、百年飘泊,老字号迎新领头
公开信息显示,张小泉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企业,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北有王麻子,中有曹正兴,南有张小泉”,作为刀具界三大元老级品牌的张小泉,在建国后开始实行公私合营,并于2000年开启股权改革,迈出国有企业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有限责任公司转变的关键一步。
不过彼时曾有媒体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民营资本蜂拥而至,各类产品的营销方式也趋于现代化,张小泉却因在时代巨变中没能及时追上经营节奏,造成了竞争优势和经营效益的迅速流失,陷入经营僵局。
直至2007年,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春控股”)董事长张国标与张小泉正式签订《增资扩股协议》,斥资1.2亿元重组张小泉,在帮助彼时处在瓶颈期的张小泉走出低谷的同时,也获得了张小泉70%的股份。
不过,迎来“白马骑士”后的张小泉依旧为商标之争头疼不已。彼时的“张小泉”不仅只代指张国标收购的这家杭州刀具企业,该公司屡次与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下称“上海张小泉”)因品牌归属权问题屡次诉诸法庭。
最终,这场纷争以富春控股旗下子公司富春投资花费4500万元收购了上海张小泉的方式画上了句点。而在2021年9月6日,张小泉在张国标的带领下登陆创业板,股票代码为“301055”,一举摘得国内“剪刀第一股”的桂冠。
在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张小泉的第一大股东为张小泉集团,持股64.96%。其中,张国标间接持股51.96%,其弟张樟生间接持股13.12%,其子张新程间接持股6.75%,三者合计持有张小泉71.83%的股份,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
在经历百年漂泊、屡次改制后,张小泉这家自明代剪刀匠人张思佳及其子张小泉流传下来的品牌,虽然仍旧背靠张家后代,却从此“此张非彼张”,正式成为了张国标手下的张小泉股份公司。
二、拍蒜断刀,产品质量遭质疑
承载着“剪刀第一股”期望的张小泉,上市当天的表现颇为可圈可点。
公开信息显示,张小泉的IPO发行价格为6.90元/股,2021年9月6日开盘后盘中最高报38.66元/股,收盘价为34.09元/股,涨幅为394.06%,对应的总市值53.18亿元。
市场表现喜人、业绩指标维稳的张小泉恐怕很难想象,自己会因为一颗蒜“栽跟头”。2022年7月,一名来自广州的消费者在使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出现了菜刀断裂的情况,但在其联系客服后对方却回应称“不建议使用刀具拍蒜”。
事发后,张小泉方迅速做出了回应,在对当事人表达歉意和给予赔偿的同时,也向消费者科普称“并非所有刀具都能拍蒜,部分硬度较高的刀具拍蒜后可能因承受的压强变大、无法发生变形,从而存在断裂风险”。
但是,基于网友对“中式菜刀无法适应中国人做饭习惯”一事的质疑,张小泉这个看似科学的解释难以服众。7月18日,一则来自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的采访视频,将张小泉再一次推向了舆论风口。
夏乾良在采访视频中表示,中国人的用刀方式有误,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菜的,甚至直言“中国人原来的菜刀都是方方正正的,我们把刀前面的头变成这样(斜过来),这不是设计感,这是消费者教育”。
一个打着“中华老字号”旗号的中式菜刀品牌,却挥刀指责消费者,夏乾良的态度很快在网络上引起众怒。争议之下,夏乾良公开为自己的不当言论道歉,并表示该段采访内容并非事件全貌,有断章取义之嫌。
即便如此,“张小泉拍蒜断刀”事件还是被中国消费者协会列入了“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而张小泉又于2023年2月和10月再度重蹈覆辙,因“拍蒜断刀”事件两次冲顶热搜,产品质量深受消费者质疑。
三、高管出走,营收利润双下滑
重重舆论下,张小泉的市场口碑与业绩表现也随着断裂的菜刀一同“断送”了。
数据显示,张小泉2022年实现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8.75%;归母净利润4149.00万元,同比下降47.3%;扣非后净利润3534.40亿元,同比下降52.41%,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形。
而在2022年12月23日,张小泉还公告称收到了该公司董事长张国标及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汪永建的书面辞职报告。其中,张国标因工作调整,且离职后均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并不再担任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张国标卸任后,张小泉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位由张樟生接棒。需要指出的是,张国标的原定任期为2021年5月20日至2024年5月20日,也就是说,这位带领张小泉走过了十余年光阴的“掌舵人”提前17个月结束了任职。
然而,临时“换帅”的张小泉也未能阻止业绩持续走低。2023年前三季度,张小泉的收入为5.66亿元,同比下降13.78%;归母净利润为927.18万元,同比下降77.41%;扣非后净利润为745.67万元,同比下降78.25%。
收入下滑,利润腰斩的同时,张小泉的总资产由2022年末的9.78亿元降至截至2023年9月末的9.38亿元,同比下降4.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也由2022年末的6.86亿元降至截至2023年9月末的6.56亿元。
张小泉曾在2023年半年报中称,受到国内生活五金消费品市场需求收缩、消费预期转弱和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以及2022年品牌舆情事件余波扰动,该公司业绩的出现一定幅度下滑。
张小泉方面表示,其与2023年开始进行产品整体更新换代计划,推动大师印系列等中高端产品的面世,但即便其通过线上系列宣传、线下新品发布会等多种手段加大推广力度和广度,新产品的销售仍未达预期。
另外,贝多财经发现,张小泉近年来的销售费用的确堪称“大手笔”。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6428.58万元、8313.75万元和1.17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3.28%、14.50%和15.39%。
2022年,张小泉的销售费用支出进一步增长至1.46亿元,涨幅达到24.66%。2023年前三季度,张小泉亦投入9852.72万元用于销售费用,而其同期的研发费用仅为1951.82万元,仅是销售费用的五分之一。
在试图推进产品高端化的同时,张小泉还积极开发厨电五金、家居五金类产品,包括锅具、杂件竹木、不锈钢餐具、指甲剪以及家用园林工具等,力求摆脱过度依赖单一品类的怪圈,进行多元产品矩阵布局。
但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上半年,张小泉来自厨房五金的收入为9012.22万元,占总收入的24.13%;来自家具五金的收入为3888.45万元,占总收入的10.41%,暂不足以成为这位老字号品牌的业绩支柱。
正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老字号的坚守不仅是传承,更是拥抱时代发展、顺应消费者需求的自我革新。陷入信誉和业绩双重迷局的张小泉,或许更应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产品质量管理与品牌口碑塑造,在故土中抽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