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动机
- 使用场景
- 参与者
- 协作
- 效果
- 实现
- 相关模式
- 应用和思考
中介者(Mediator)是对象行为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对象的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的相互应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的改变他们之间的交互
动机
面向对象设计鼓励将行为分到各个对象中。这种分布可能会导致对象间有许多连接,在最坏的情况下每一个对象都知道其他所有对象
使用场景
- 一组对象以定义良好但复杂的方式通信,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结构混乱且难以理解
- 一个对象引用其他对象并且直接与这些对象通信,导致难以复用该对象
- 想定制一个分布在多个类中的行为,而又不想生成太多的子类
参与者
- Mediator:中介者定义一个接口用于与各同事对象通信
- ConcreteMediator:
- 具体中介者通过协调各同事对象实现协作行为
- 了解并维护它的各个同事
- Colleague:
- 每一个同事类都知道它的中介者对象
- 每一个同事对象在需与其他同事通信的时候与它的中介者通信,就用到了Mediator中定义的用于与各同事对象通信的接口
协作
同事向一个中介者发送和接收请求,中介者在各同事间适当地转发请求以实现协作行为
效果
- 减少了Collegue子类的生成。Mediator将原本分布于多个对象间的行为集中在一起,改变这些行为只需生成Mediator的子类即可,这样各个Colleague类可被重用(副作用是Mediator子类增多);Colleague子类和中介者模式本身有关系吗?如在国家的例子中,引入另一个新的国家不管是否用到模式都需要添加新类。
- 将各Colleagues解耦。可以独立的改变和复用Colleague和Mediator类
- 简化了对象协议——一个ConcreteMediator封装了各Colleagues之间的交互协议,用户只需持有一个ConcreteMediator即可
- 对对象如何协作进行了抽象——抽象如何协作有什么作用呢?
- 使控制集中化
实现
- 当各Colleagues仅与一个Mediator工作时不需要定义抽象的Mediator
- Colleague对象需要持有Mediator的指针对象;各ConcreteMediator对象需要持有各个交互的ConcreteColleague对象指针
- Colleague-Mediator通信,有两种方式:
- 使用Observer模式,将Mediator实现为一个Observer,各Colleague所谓Subject,一旦状态改变就发送通知给Mediator,Mediator作出的响应是将状态改变的结果传播给其他的Colleagues
- 在Mediator中定义一个特殊的通知接口,各Colleagues在通信时直接调用该接口(联合国的例子就是用这种方式):怎样判断是那个同事类型发起的请求?
相关模式
Facade模式与Mediator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对一个对象子系统进行抽象,从而提供了一个更为方便的接口。它的协议是单向的,即Facade对象对这个子系统类提出请求,但反之不行
应用和思考
- 书中的例子没有搞懂:比如在实际应用中,button的响应函数应该在button所属的dialog中而不是button中,在中介者模式下响应函数应该在什么地方?
- 各个Colleagues之间没有包含关系了,他们之间的所有关联都放到对应的Mediator中了
- 用户创建各Mediator对象和Colleague对象,用户操作某个Colleague对象通过Mediator完成各对象之间的交互
- 有可能存在一个Colleague对象需要多个Mediator对象,以世界各国为例,某国在WHO中的提议和在WTO中的提议,一个国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时就需要不同的ConcreteMediator,但Colleague是保存一个还是若干个Mediator对象?应该是需要依具体情况而定,该保存多个的时候就保存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