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即产品的时代,所见即所得,所得甚至超越所见。
无论是在公域的电商平台、社交媒体,还是品牌私域的官网、社群、小程序,品牌如果想与用户发生连接,内容永远是最前置的第一要素。
01
当内容被消费过,就没价值了
当下,很多行业增长见缓,用户消费也整体下降,倒逼品牌加强营销投入。而内容营销作为营销的核心工作,正成为各家品牌争夺话语权的重头戏。
我们知道,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在于:用户通过内容去触达商品。一方面,内容吸引用户,是重要的用户触达和互动形式,另一方面,内容也承载商品,是产品场景化的方式,也是打通交易的重要渠道。
用户通过内容了解品牌和商品,消费内容才会消费商品。而且,如果他们对于内容的消费(时间)越高,对于商品的消费(金钱)也就越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内容一旦被用户消费过,就不再具备价值。与此同时,大家都知道营销要做到千人千面,但容易忽略的是,如果内容不够,千人千面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品牌需要不断生产内容。
02
大语言模型错误很隐蔽,做内容营销有局限
各类 AI 大语言模型让品牌看到了曙光,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尝试用 ChatGPT、Midjourney 等工具来辅助内容运营、画图创作的工作,提升效率。
可以说,AIGC 技术的应用普及,给内容营销带来了新的思路,从源头上重新定义了内容生产的方式和方法。
从营销方案到 TVC 脚本,从基础海报到产品插画,那些费时、繁琐而又基础的创作工作似乎都可以诉诸于 AIGC 工具。
然而,作为通用大语言模型,GPT 或许可以生成流畅且自然的通用型文本,但针对很垂直或专业的领域,就可能产生错误的信息或不准确的内容,而且错误有时极其隐蔽,不易发现。而那些 AI 绘画工具有时候对于某些人体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诠释,甚至会出现幻觉,开始乱编。
另外,除了内容准确性,调用 AIGC 的另一难点还在于下「咒语」:用提示词 (Prompt)表达需求。首先,用户必须要有清晰的写作或设计意图,然后在提示词里加入尽可能细致的指令,还要注意要一次性提供事实性数据,并在对话中反复补充参数、调优。
虽然, AIGC 工具在详尽提示词的前提下,基本能满足你的内容需求。但是,如果每个使用者事先都必须要很清晰地知道怎么下「咒语」,那 AIGC 也就有了门槛,违背了用户想用它替代繁琐初级工作的初衷。
相对于缺乏可控性的通用大语言模型,「Whale 帷幄」帮助品牌做垂类的、可控的模型,为品牌提供专属灵感库、创作场景,让用户只要使用对应场景模型(甚至不用提示词)就能生成自己所需内容。
除了内容生成,帷幄 AGI 能力也能帮助品牌完成内容管理、审核与发布,以及数据分析与运营优化,为品牌在营销场景中实现更具针对性的 AIGC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