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数学——汇总篇——知识点突破——应用题——路程——记忆

路程——【考频:高】——【解题提示:根据题意画图,找等量关系(一般是时间和路程),列方程求解。

应用题 ⟹ \Longrightarrow 路程 ⟹ \Longrightarrow 直线 ⟹ \Longrightarrow 匀速、相遇、追及、变速
⟹ \Longrightarrow 相遇 ⟹ \Longrightarrow 往返相遇 ⟹ \Longrightarrow 同向往返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 S 路程和 = 2 n S S_{路程和}=2nS S路程和=2nS;反向往返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 S 路程和 = ( 2 n − 1 ) S S_{路程和}=(2n-1)S S路程和=(2n1)S ⟹ \Longrightarrow 反向第一次相遇是单S,其余同同向一致双S
⟹ \Longrightarrow 追及
⟹ \Longrightarrow 匀速
⟹ \Longrightarrow 变速。
应用题 ⟹ \Longrightarrow 路程 ⟹ \Longrightarrow 圆圈 ⟹ \Longrightarrow 相遇 ⟹ \Longrightarrow 同向同起点、反向同起点
⟹ \Longrightarrow 同向起点 ⟹ \Longrightarrow 同向相遇一次需要快的比慢的多跑一圈 ⟹ \Longrightarrow S 快 − S 慢 = S 圆圈 S_快-S_慢=S_{圆圈} SS=S圆圈 ⟹ \Longrightarrow 同向“路程差”为一圈
⟹ \Longrightarrow 反向起点 ⟹ \Longrightarrow 反向相遇一次需要两者共跑一圈 ⟹ \Longrightarrow S 快 + S 慢 = S 圆圈 S_快+S_慢=S_{圆圈} S+S=S圆圈 ⟹ \Longrightarrow 反向“路程和”为一圈

可以按照直线、圆圈分类,也可以按照相遇追及分类

一、直线路程——【匀速、相遇、追及、变速】——【直线型路程:
相遇: S 相遇 = S 甲 + S 乙 = ( v 甲 + v 乙 ) t S_{相遇}=S_甲+S_乙=(v_甲+v_乙)t S相遇=S+S=(v+v)t
追及: S 追及 = S 甲 − S 乙 = ( v 甲 − v 乙 ) t S_{追及}=S_甲-S_乙=(v_甲-v_乙)t S追及=SS=(vv)t

1.直线匀速
基本公式: s = v t , v = s t , t = s v s=vt,v=\frac{s}{t},t=\frac{s}{v} s=vtv=tst=vs,即: 路程 s = 速度 v × 时间 t , 路程s=速度v×时间t, 路程s=速度v×时间t 速度 v = 路程 s 时间 t , 速度v=\frac{路程s}{时间t}, 速度v=时间t路程s 时间 t = 路程 s 速度 v 时间t=\frac{路程s}{速度v} 时间t=速度v路程s
解题提示:根据题意画出简单的示意图,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同时注意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中的恒定量,将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求解。
注:行程问题中常用的比例关系:
① 时间相同时,速度比等于路程比;
② 速度相同时,时间比等于路程比;
③ 路程相同时,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平均速度:——【歌诀记忆法:求平均速度:时间相等求算术,路程相等求调和】
解题方法:
(1)当行驶两段路程所花的时间相等时,总路程的平均速度为两段路程各自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 v ˉ = v 1 t + v 2 t 2 t = v 1 + v 2 2 \bar{v}=\frac{v_1t+v_2t}{2t}=\frac{v_1+v_2}{2} vˉ=2tv1t+v2t=2v1+v2——【往返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为往返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v ‾ = v 1 + v 2 2 \overline{ v}=\frac{v_1+v_2}{2} v=2v1+v2
(2)当两段路程相等时(每段路程为s),总路程的平均速度为两段路程各自平均速度的调和平均值,即 v ˉ = 2 s s v 1 + s v 2 = 2 1 v 1 + 1 v 2 = 2 v 1 v 2 v 1 + v 2 \bar{v}=\frac{2s}{\frac{s}{v_1}+\frac{s}{v_2}}=\frac{2}{\frac{1}{v_1}+\frac{1}{v_2}}=\frac{2v_1v_2}{v_1+v_2} vˉ=v1s+v2s2s=v11+v212=v1+v22v1v2——【往返路程相同,则平均速度为往返速度的调和平均值: v ‾ = 2 v 1 v 2 v 1 + v 2 \overline{ v}=\frac{2v_1v_2}{v_1+v_2} v=v1+v22v1v2
上坡下坡:当两段路程相等时(每段路程为S),平均速度为两段路各自平均速度的调和平均值,即 v − = 2 S S v 1 + S v 2 = 2 1 v 1 + 1 v 2 = 2 v 1 v 2 v 1 + v 2 v^-=\frac{2S}{\frac{S}{v_1}+\frac{S}{v_2}}=\frac{2}{\frac{1}{v_1}+\frac{1}{v_2}}=\frac{2v_1v_2}{v_1+v_2} v=v1S+v2S2S=v11+v212=v1+v22v1v2——【】
2.直线相遇
问题表述: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C点相遇会合。
基本公式: S 相遇 = S 1 + S 2 = v 1 t + v 2 t = ( v 1 + v 2 ) t S_{相遇}=S_1+S_2=v_1t+v_2t=(v_1+v_2)t S相遇=S1+S2=v1t+v2t=(v1+v2)t
等量关系: S 甲 + S 乙 = S A B ⇒ ( V 甲 + V 乙 ) t = S A B , V 甲 V 乙 = S 甲 S 乙 = A C B C ( 时间相同 ) S_甲+S_乙=S_{AB}\Rightarrow(V_甲+V_乙)t=S_{AB},\frac{V_甲}{V_乙}=\frac{S_甲}{S_乙}=\frac{AC}{BC}(时间相同) S+S=SAB(V+V)t=SABVV=SS=BCAC(时间相同)
往返相遇:多次往返相遇问题的技巧是抓住“路程和”来建立等量关系或寻找比例关系。假设相遇次数为n次,两地距离为S,两人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则第一次相遇时,两人路程之和为S,相遇时间为t;以后每相遇一次,两人路程之和增加2S ,相遇时间增加 2t。
(1)同向往返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 S 路程和 = 2 n S S_{路程和}=2nS S路程和=2nS
(2)反向往返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 S 路程和 = ( 2 n − 1 ) S S_{路程和}=(2n-1)S S路程和=(2n1)S。——【两人分别从两地相/反向而行,则第一次相遇时,两人路程之和为S,相遇时间为t;以后每相遇一次,两人路程之和增加2S ,相遇时间增加 2t。】
——【歌诀记忆法:
同向往返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 S 路程和 = 2 n S S_{路程和}=2nS S路程和=2nS
反向往返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 S 路程和 = ( 2 n − 1 ) S S_{路程和}=(2n-1)S S路程和=(2n1)S。】
——【反向第一次相遇是单S,其余同同向一致双S】
3.直线追及
问题表述:甲、乙相距AC时甲追赶乙,并最终在B点追上乙。
基本公式: S 追及 = S 1 − S 2 = v 1 t − v 2 t = ( v 1 − v 2 ) t S_{追及}=S_1-S_2=v_1t-v_2t=(v_1-v_2)t S追及=S1S2=v1tv2t=(v1v2)t
等量关系: S 甲 − S 乙 = S A C ⇒ ( V 甲 − V 乙 ) t = S A C , V 甲 V 乙 = S 甲 S 乙 = A B B C ( 时间相同 ) S_甲-S_乙=S_{AC}\Rightarrow(V_甲-V_乙)t=S_{AC},\frac{V_甲}{V_乙}=\frac{S_甲}{S_乙}=\frac{AB}{BC}(时间相同) SS=SAC(VV)t=SACVV=SS=BCAB(时间相同)——【】
4.直线变速:——【变速乘积=;好像设未知数比记公式更有性价比】
基本公式: v 1 v 2 = s ⋅ △ v △ t v_1v_2=\frac{s·△v}{△t} v1v2=tsv——【推导:设同一段路程s,先后用 v 1 , v 2 v_1,v_2 v1v2两段速度通过,时间差为△t ,则 s v 1 − s v 2 = △ t ⇒ s ( v 2 − v 1 ) v 1 v 2 = △ t ⇒ s ⋅ △ v v 1 v 2 = △ t \frac{s}{v_1}-\frac{s}{v_2}=△t\Rightarrow\frac{s(v_2-v_1)}{v_1v_2}=△t\Rightarrow\frac{s·△v}{v_1v_2}=△t v1sv2s=tv1v2s(v2v1)=tv1v2sv=t,即 v 1 v 2 = s ⋅ △ v △ t v_1v_2=\frac{s·△v}{△t} v1v2=tsv

二、圆圈路程——【歌诀记忆法:同向同起点时“路程差”为一圈,反向同起点时“路程和”为一圈;起点相遇找速度比;不同起点第一次相遇和追及当成直线型,第二次开始当成“同起点”的跑圈问题。】——【同乡通气查一圈;反向通气喝一圈】
1.同向同起点:同一起点出发,顺时针方向跑,第一次在B点遇上( V 甲 > V 乙 V_甲>V_乙 VV)。
等量关系: S 甲 − S 乙 = S S_甲-S_乙=S SS=S(假设甲的速度较快,经历时间相同)——【甲乙每相遇一次,甲比乙多跑一圈】
甲 、乙每相遇一次,甲比乙多跑一圈,若n次相遇,则有 S 甲 − S 乙 = n S , V 甲 V 乙 = S 甲 S 乙 = S 乙 + n S S 乙 = 1 + n S S 乙 S_甲-S_乙=nS,\frac{V_甲}{V_乙}=\frac{S_甲}{S_乙}=\frac{S_乙+nS}{S_乙}=1+\frac{nS}{S_乙} SS=nSVV=SS=SS+nS=1+Sn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反向同起点:同一起点出发,相反方向跑,第一次在B点遇上( V 甲 > V 乙 V_甲>V_乙 VV)。
等量关系: S 甲 + S 乙 = S S_甲+S_乙=S S+S=S——【每相遇一次,甲与乙路程之和为一圈】
每次相遇,甲、乙的路程之和为一圈,若相遇n次,则有 S 甲 + S 乙 = n S , V 甲 V 乙 = S 甲 S 乙 = n S − S 乙 S 乙 = n S S 乙 − 1 S_甲+S_乙=nS,\frac{V_甲}{V_乙}=\frac{S_甲}{S_乙}=\frac{nS-S_乙}{S_乙}=\frac{nS}{S_乙}-1 SS=nSVV=SS=SnSS=SnS1
解题技巧:在做圆圈型追及相遇问题时,求第k次相遇情况,可以将(k-1)次相遇看成起点进行分析考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环形跑道:当起点相同时,有同向运动,每相遇一次,路程差增加一圈;反向运动,每相遇一次,路程和增加一圈。——【】

(or:按照“相遇追赶分类”
相遇、追赶题型
1 直线型相遇、追赶——【直线型路程:
相遇: S 相遇 = S 甲 + S 乙 = ( v 甲 + v 乙 ) t S_{相遇}=S_甲+S_乙=(v_甲+v_乙)t S相遇=S+S=(v+v)t
追及: S 追及 = S 甲 − S 乙 = ( v 甲 − v 乙 ) t S_{追及}=S_甲-S_乙=(v_甲-v_乙)t S追及=SS=(vv)t

【解题提示】此类问题比较常见,根据题意画出简单示意图,抓住等量关系(一般是时间和路程),列方程求解。
(1)同时相向而行
问题表述: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C点相遇会合。
等量关系 S 甲 + S 乙 = S A B ⇒ ( V 甲 + V 乙 ) t = S A B , V 甲 V 乙 = S 甲 S 乙 = A C B C ( 时间相同 ) S_甲+S_乙=S_{AB}\Rightarrow(V_甲+V_乙)t=S_{AB},\frac{V_甲}{V_乙}=\frac{S_甲}{S_乙}=\frac{AC}{BC}(时间相同) S+S=SAB(V+V)t=SABVV=SS=BCAC(时间相同)
(2)追赶问题
问题表述:甲、乙相距AC时甲追赶乙,并最终在B点追上乙。
等量关系 S 甲 − S 乙 = S A C ⇒ ( V 甲 − V 乙 ) t = S A C , V 甲 V 乙 = S 甲 S 乙 = A B B C ( 时间相同 ) S_甲-S_乙=S_{AC}\Rightarrow(V_甲-V_乙)t=S_{AC},\frac{V_甲}{V_乙}=\frac{S_甲}{S_乙}=\frac{AB}{BC}(时间相同) SS=SAC(VV)t=SACVV=SS=BCAB(时间相同)——【】
2.圆圈型(操场)相遇、追赶——【圆圈型路程:
同向运动:同一起点出发,顺时针方向跑,第一次在B点遇上( V 甲 > V 乙 V_甲>V_乙 VV)。等量关系(经历时间相同): S 甲 − S 乙 = S S_甲-S_乙=S SS=S甲乙每相遇一次,甲比乙多跑一圈,若相遇n次,则有 S 甲 − S 乙 = n S ; S 甲 S 乙 = n S + S 乙 S 乙 S_甲-S_乙=nS;\frac{S_甲}{S_乙}=\frac{nS+S_乙}{S_乙} SS=nSSS=SnS+S
逆向运动:同一起点出发,相反方向跑,第一次在B点遇上。等量关系: S 甲 + S 乙 = S S_甲+S_乙=S S+S=S甲乙每相遇一次,甲与乙路程之和为一圈,若相遇n次,则有 S 甲 + S 乙 = n S ; V 甲 V 乙 = S 甲 S 乙 = n S − S 乙 S 乙 S_甲+S_乙=nS;\frac{V_甲}{V_乙}=\frac{S_甲}{S_乙}=\frac{nS-S_乙}{S_乙} S+S=nSVV=SS=SnSS

(1)同向(设圆周长为S)
等量关系 S 甲 − S 乙 = S S_甲-S_乙=S SS=S(假设甲的速度较快)
甲 、乙每相遇一次,甲比乙多跑一圈,若n次相遇,则有 S 甲 − S 乙 = n S , V 甲 V 乙 = S 甲 S 乙 = S 乙 + n S S 乙 S_甲-S_乙=nS,\frac{V_甲}{V_乙}=\frac{S_甲}{S_乙}=\frac{S_乙+nS}{S_乙} SS=nSVV=SS=SS+n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逆向
等量关系 S 甲 + S 乙 = S S_甲+S_乙=S S+S=S
每次相遇,甲、乙的路程之和为一圈,若相遇n次,则有 S 甲 + S 乙 = n S , V 甲 V 乙 = S 甲 S 乙 = n S − S 乙 S 乙 S_甲+S_乙=nS,\frac{V_甲}{V_乙}=\frac{S_甲}{S_乙}=\frac{nS-S_乙}{S_乙} SS=nSVV=SS=SnSS
【解题技巧】在做圆圈型追及相遇问题时,求第k次相遇情况,可以将(k-1)次相遇看成起点进行分析考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变速路程
1.同一路程变速
思路:解决同一路程变速问题的常用方法有:
(1)方程组法;(2)比例法;(3)法宝公式法;(4)等面积法;(5)假设法
其中,法宝公式法: v 1 v 2 = s ⋅ △ v △ t v_1v_2=\frac{s·△v}{△t} v1v2=tsv——【推导证明:设同一段路程s,先后用 v 1 , v 2 v_1,v_2 v1v2两段速度通过,时间差为△t ,则 s v 1 − s v 2 = △ t ⇒ s ( v 2 − v 1 ) v 1 v 2 = △ t ⇒ s ⋅ △ v v 1 v 2 = △ t \frac{s}{v_1}-\frac{s}{v_2}=△t\Rightarrow\frac{s(v_2-v_1)}{v_1v_2}=△t\Rightarrow\frac{s·△v}{v_1v_2}=△t v1sv2s=tv1v2s(v2v1)=tv1v2sv=t,即 v 1 v 2 = s ⋅ △ v △ t v_1v_2=\frac{s·△v}{△t} v1v2=tsv
2.不同路程变速
思路:对于不同路程的变速问题,通常要用假设转化的方法找到比例,达到化简的目的。

相对速度:同向而行,相对速度= ∣ V 甲 − V 乙 ∣ |V_甲-V_乙| VV;相向而行,相对速度= V 甲 + V 乙 V_甲+V_乙 V+V。当出现多个物体同时运动时,将某个物体看成“静止”的,当作参照物,利用相对速度分析,如队伍行军,火车与行人,发车间隔。

水上航行:——【特别提醒:水中掉落物体(漂浮)时,从落水到发现与从发现到找到的时间相同!】
船顺流时速度: v 顺 = v 船 + v 水 v_顺=v_船+v_水 v=v+v
船逆流时速度: v 逆 = v 船 − v 水 v_逆=v_船-v_水 v=vv
逆水行船时:实际速度为: V 逆水 = V 船 − V 水 V_{逆水}=V_{船}-V_{水} V逆水=VV
顺水行船时:实际速度为: V 顺水 = V 船 + V 水 V_{顺水}=V_{船}+V_{水} V顺水=V+V
静水行船速度:静水速度=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即: V 船 = V 顺水 + V 逆水 2 V_{船}=\frac{V_{顺水}+V_{逆水}}{2} V=2V顺水+V逆水
水流速: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即: V 水 = V 顺水 − V 逆水 2 V_{水}=\frac{V_{顺水}-V_{逆水}}{2} V=2V顺水V逆水

火车错车/过桥过洞——【】
相向错车: t = 车长之和 l 1 + l 2 速度之和 v 1 + v 2 t=\frac{车长之和l_1+l_2}{速度之和v_1+v_2} t=速度之和v1+v2车长之和l1+l2
同向超车: t = 车长之和 l 1 + l 2 速度之差 v 1 − v 2 t=\frac{车长之和l_1+l_2}{速度之差v_1-v_2} t=速度之差v1v2车长之和l1+l2
火车过桥/过山洞: t = l 山洞 / 桥梁 + l 火车 v t=\frac{l_{山洞/桥梁}+l_{火车}}{v} t=vl山洞/桥梁+l火车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21542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ArcGIS Pro微课1000例】0036:栅格影像裁剪与提取(矢量范围裁剪dem高程数据)

本实验讲解在ArcGIS Pro中进行栅格影像裁剪与提取(矢量范围裁剪dem高程数据)的方法。DEM、DOM、DSM等栅格数据方法也可以实现。 文章目录 一、加载实验数据二、裁剪工具的使用1. 裁剪栅格2. 按掩膜提取一、加载实验数据 加载配套实验数据包中的0036.rar中的dem数据和矢量裁剪…

【经典小练习】简单的文件加密解密

文章目录 🌹什么是文件加密⭐应用场景 🛸案例🌺描述🌺代码 🌹什么是文件加密 Java文件加密是指使用Java编程语言和相关的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文件内容转换为一种非常规的形式…

【数据结构】树与二叉树(廿二):树和森林的遍历——后根遍历(递归算法PostOrder、非递归算法NPO)

文章目录 5.1 树的基本概念5.1.1 树的定义5.1.2 森林的定义5.1.3 树的术语 5.2 二叉树5.3 树5.3.1 树的存储结构1. 理论基础2. 典型实例3. Father链接结构4. 儿子链表链接结构5. 左儿子右兄弟链接结构 5.3.2 获取结点的算法5.3.3 树和森林的遍历1. 先根遍历(递归、非…

Go语言网络爬虫工程经验分享:pholcus库演示抓取头条新闻的实例

网络爬虫是一种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数据的程序,它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如数据分析、信息检索、竞争情报等。网络爬虫的实现方式有很多,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框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种使用Go语言和pholcus库的网络爬…

力扣刷题篇之排序算法

系列文章目录 前言 本系列是个人力扣刷题汇总,本文是排序算法。刷题顺序按照[力扣刷题攻略] Re:从零开始的力扣刷题生活 - 力扣(LeetCode) 这个之前写的左神的课程笔记里也有: 左程云算法与数据结构代码汇总之排序&am…

OpenCV快速入门:特征点检测与匹配

文章目录 前言一、角点检测1.1 角点特征1.1.1 角点特征概念1.1.2 角点的特点1.1.3 关键点绘制代码实现1.1.4 函数解析 1.2 Harris角点检测1.2.1 Harris角点检测原理1.2.2 Harris角点检测公式1.2.3 代码实现1.2.4 函数解析 1.3 Shi-Tomasi角点检测1.3.1 Shi-Tomasi角点检测原理1…

C语言——从终端(键盘)将 5 个整数输入到数组 a 中,然后将 a 逆序复制到数组 b 中,并输出 b 中 各元素的值。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i;int a[5];int b[5];printf("输入5个整数&#xff1a;\n");for(i0;i<5;i){scanf("%d",&a[i]);}printf("数组b的元素值为&#xff1a;\n");for(i4;i>0;i--…

【免费使用】基于PaddleSeg开源项目开发的人像抠图Web API接口

基于PaddleSeg开源项目开发的人像抠图API接口&#xff0c;服务器不存储照片大家可放心使用。 1、请求接口 请求地址&#xff1a;http://apiseg.hysys.cn/predict_img 请求方式&#xff1a;POST 请求参数&#xff1a;{"image":"/9j/4AAQ..."} 参数是jso…

ddns-go部署在linux虚拟机

ddns-go部署ubuntu1804 1.二进制部署 1.虚拟机部署 1.下载linux的x86二进制包 wget https://github.com/jeessy2/ddns-go/releases/download/v5.6.3/ddns-go_5.6.3_linux_x86_64.tar.gz2.解压 tar -xzf ddns-go_5.6.3_linux_x86_64.tar.gz3.拷贝执行文件到PATH下&#xff0c…

Flink Flink中的分流

一、什么是分流 所谓“分流”&#xff0c;就是将一条数据流拆分成完全独立的两条、甚至多条流。也就是基于一个DataStream&#xff0c;定义一些筛选条件&#xff0c;将符合条件的数据拣选出来放到对应的流里。 二、基于filter算子的简单实现分流 其实根据条件筛选数据的需求…

Linux 家目录和根目录

摘要&#xff1a; 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xff0c;家目录和根目录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 Linux 文件系统中的两个关键节点&#xff0c;为用户和系统进程提供存储、管理和访问文件和目录的接口。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理解这两个目录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式&#xff0c;同时…

【MATLAB源码-第89期】基于matlab的灰狼优化算法(GWO)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输出做短路径图和适应度曲线

操作环境&#xff1a; MATLAB 2022a 1、算法描述 灰狼优化算法&#xff08;Grey Wolf Optimizer, GWO&#xff09;是一种模仿灰狼捕食行为的优化算法。灰狼是群居动物&#xff0c;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结构。在灰狼群体中&#xff0c;通常有三个等级&#xff1a;首领&#x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