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强化学习(王树森)笔记02

深度强化学习(DRL)

本文是学习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在ChatGPT辅助下完成。

参考链接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官方链接:https://github.com/wangshusen/DRL

源代码链接:https://github.com/DeepRLChinese/DeepRL-Chinese

B站视频:【王树森】深度强化学习(DRL)

豆瓣: 深度强化学习

文章目录

  • 深度强化学习(DRL)
  • Value-based RL
    • DQN
    • 时间差分(TD)算法
      • 驾车时间预测的例子
      • TD算法
      • 用TD训练DQN
      • 注意
    • 后记

Value-based RL

DQN

在学习 DQN之前,首先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在一局游戏中,把从起始到结束的所有奖励记作:

R 1 , ⋯ , R t , ⋯ , R n . R_{1},\cdots,R_{t},\cdots,R_{n}. R1,,Rt,,Rn.

定义折扣率 γ ∈ [ 0 , 1 ] \gamma\in[0,1] γ[0,1]。折扣回报的定义是:

U t = R t + γ ⋅ R t + 1 + γ 2 ⋅ R t + 2 + ⋯ + γ n − t ⋅ R n . U_{t}\:=\:R_{t}+\gamma\cdot R_{t+1}+\gamma^{2}\cdot R_{t+2}+\cdots+\gamma^{n-t}\cdot R_{n}. Ut=Rt+γRt+1+γ2Rt+2++γntRn.

在游戏尚未结束的 t t t 时刻, U t U_t Ut 是一个未知的随机变量,其随机性来自于 t t t 时刻之后的所有状态与动作。动作价值函数的定义是:

Q π ( s t , a t ) = E [ U t ∣ S t = s t , A t = a t ] , Q_{\pi}(s_{t},a_{t})\:=\:\mathbb{E}\Big[U_{t}\Big|\:S_{t}=s_{t},A_{t}=a_{t}\Big], Qπ(st,at)=E[Ut St=st,At=at],

公式中的期望消除了 t t t 时刻之后的所有状态 S t + 1 , ⋯ , S n S_{t+1},\cdots,S_n St+1,,Sn 与所有动作 A t + 1 , ⋯ , A n A_{t+1},\cdots,A_n At+1,,A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优动作价值函数用最大化消除策略 π : \pi: π:
Q ⋆ ( s t , a t ) = max ⁡ π Q π ( s t , a t ) , ∀ s t ∈ S , a t ∈ A . Q_{\star}\big(s_{t},a_{t}\big)\:=\:\max_{\pi}\:Q_{\pi}\big(s_{t},a_{t}\big),\quad\forall\:s_{t}\in\mathcal{S},\quad a_{t}\in\mathcal{A}. Q(st,at)=πmaxQπ(st,at),stS,atA.

可以这样理解 Q ⋆ : Q_\star : Q:已知 s t s_t st a t a_t at,不论未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π \pi π,回报 U t U_t Ut的期望不可能超过 Q ⋆ ∘ Q_{\star\circ} Q⋆∘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优动作价值函数的用途:假如我们知道 Q ⋆ Q_\star Q,我们就能用它做控制。举个例子,超级玛丽游戏中的动作空间是 A = { 左,右,上 } A= \{ 左,右,上\} A={左,右,上}。给定当前状态 s t s_t st,智能体该执行哪个动作呢?假设我们已知 Q ⋆ Q_{\star} Q函数,那么我们就让 Q ⋆ Q_{\star} Q给三个动作打分,比如:

Q ⋆ ( s t , 左 ) = 370 , Q ⋆ ( s t , 右 ) = − 21 , Q ⋆ ( s t , 上 ) = 610. Q_{\star}(s_{t},\textit{左})\:=\:370,\quad Q_{\star}(s_{t},\textit{右})\:=\:-21,\quad Q_{\star}(s_{t},\text{上})\:=\:610. Q(st,)=370,Q(st,)=21,Q(st,)=610.

这三个值是什么意思呢? Q ⋆ ( s t , 左 ) = 370 Q_\star ( s_t, 左) = 370 Q(st,)=370 的意思是:如果现在智能体选择向左走,不论之后采取什么策略 π, 那么回报 U t U_t Ut 的期望最多不会超过 370。同理,其他两个最优动作价值也是回报的期望的上界。根据 Q ⋆ Q_{\star} Q的评分,智能体应该选择向上跳,因为这样可以最大化回报 U t U_t Ut 的期望。

我们希望知道 Q ⋆ Q_{\star} Q,因为它就像是先知一般,可以预见未来,在 t t t 时刻就预见 t t t n n n 时刻之间的累计奖励的期望。假如我们有 Q ⋆ Q_{\star} Q这位先知,我们就遵照先知的指导,最大化未来的累计奖励。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知道 Q ⋆ Q_{\star} Q的函数表达式。是否有可能近似出 Q ⋆ Q_{\star} Q这位先知呢?对于超级玛丽这样的游戏,学出来一个“先知”并不难。假如让我们重复玩超级玛丽一亿次,那我们就会像先知一样,看到当前状态,就能准确判断出当前最优的动作是什么。这说明只要有足够多的“经验”,就能训练出超级玛丽中的“先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优动作价值函数的近似:在实践中,近似学习“先知” Q ⋆ Q_{\star} Q 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度 Q网络(deep Q network, 缩写 DQN), 记作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其结构如图 4.1 所述。其中的 w w w 表示神经网络中的参数。首先随机初始化 w w w,随后用“经验”去学习 w w w。学习的目标是:对于所有的 s s s a a a, DQN 的预测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尽量接近 Q ⋆ ( s , a ) Q_\star(s,a) Q(s,a)。后面几节的内容都是如何学习 w w 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这样理解 DQN 的表达式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DQN 的输出是离散动作空间 A A A 上的每个动作的 Q 值,即给每个动作的评分,分数越高意味着动作越好。举个例子,动作空间是 A = { 左,右,上 } \mathcal{A} = \{ 左,右,上\} A={左,右,上},那么动作空间的大小等于 ∣ A ∣ = 3 |\mathcal{A}|=3 A=3,那么 DQN 的输出是 3 维的向量, 记作 q ^ \widehat{q} q , 向量每个元素对应一个动作。在图4.1 中,DQN 的输出是

q ^ 1 = Q ( s , 左 ; w ) = 370 , q ^ 2 = Q ( s , 右 ; w ) = − 21 , q ^ 3 = Q ( s , 上 ; w ) = 610. \begin{aligned}&\widehat q_1\:=\:Q\big(s,\:\text{左};\:\boldsymbol w\big)\:=\:370,\\[1ex]&\widehat q_2\:=\:Q\big(s,\:\text{右};\:\boldsymbol w\big)\:=\:-21,\\[1ex]&\widehat q_3\:=\:Q\big(s,\:\text{上};\:\boldsymbol w\big)\:=\:610.\end{aligned} q 1=Q(s,;w)=370,q 2=Q(s,;w)=21,q 3=Q(s,;w)=610.

总结一下,DQN 的输出是 |A| 维的向量 q ^ \widehat{q} q , 包含所有动作的价值。而我们常用的符号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是标量,是动作 a a a 对应的动作价值,是向量 q ^ \hat{q} q^ 中的一个元素。

用DQN玩游戏:agent每次采取的action是使得Q函数取最大的那个动作,一直玩下去。下图的顺序是从左往右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QN 的梯度:在训练 DQN 的时候,需要对 DQN 关于神经网络参数 w w w 求梯度。用

∇ w Q ( s , a ; w ) ≜ ∂ Q ( s , a ; w ) ∂ w \nabla_{\boldsymbol{w}}Q(s,a;\boldsymbol{w})\:\triangleq\:\frac{\partial\:Q(s,a;\boldsymbol{w})}{\partial\boldsymbol{w}} wQ(s,a;w)wQ(s,a;w)

表示函数值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关于参数 w w w 的梯度。因为函数值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是一个实数,所以梯度的形状与 w w w 完全相同。如果 w w w d × 1 d\times1 d×1 的向量,那么梯度也是 d × 1 d\times1 d×1 的向量。如果 w w w d 1 × d 2 d_1\times d_2 d1×d2的矩阵,那么梯度也是 d 1 × d 2 d_1\times d_2 d1×d2的矩阵。如果 w w w d 1 × d 2 × d 3 d_1\times d_2\times d_3 d1×d2×d3的张量,那么梯度也是 d 1 × d 2 × d 3 d_1\times d_2\times d_3 d1×d2×d3 的张量。

给定观测值 s s s a a a,比如 a = 左 a=\text{左} a=,可以用反向传播计算出梯度 ∇ w Q ( s , 左 ; w ) \nabla_{\boldsymbol{w}}Q( s, 左; \boldsymbol{w}) wQ(s,;w)。在编程实现的时候,TensorFlow 和PyTorch 可以对 DQN 输出向量的一个元素(比如 Q ( s , 左 ; w ) Q( s, 左; \boldsymbol w) Q(s,;w) 这个元素) 关于变量 w w w 自动求梯度,得到的梯度的形状与 w w w 完全相同。

时间差分(TD)算法

驾车时间预测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模型 Q ( s , d ; w ) Q(s,d;w) Q(s,d;w),其中 s s s 是起点, d d d 是终点, w w w 是参数。模型 Q Q Q 可以预测开车出行的时间开销。这个模型一开始不准确,甚至是纯随机的。但是随着很多人用这个模型,得到更多数据、更多训练,这个模型就会越来越准,会像谷歌地图一样准。
我们该如何训练这个模型呢?在用户出发前,用户告诉模型起点 s s s 和终点 d d d, 模型做一个预测 q ^ = Q ( s , d ; w ) \widehat{q}=Q(s,d;w) q =Q(s,d;w)。当用户结束行程的时候,把实际驾车时间 y y y 反馈给模型。两者之差 q ^ − y \widehat{q}-y q y 反映出模型是高估还是低估了驾驶时间,以此来修正模型,使得模型的估计更准确。

假设我是个用户,我要从北京驾车去上海。从北京出发之前,我让模型做预测,模型告诉我总车程是 14 小时:

q ^ ≜ Q ( “北京”,“上海”; w ) = 14. \widehat q\:\triangleq\:Q{({\text{“北京”,“上海”;}\boldsymbol{w})}\:=\:14.} q Q(北京”,“上海”;w)=14.

当我到达上海,我知道自己花的实际时间是16 小时,并将结果反馈给模型;见图 4.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用梯度下降对模型做一次更新,具体做法如下。把我的这次旅程作为一组训练数据:

s = “北京” , d = “上海” , q ^ = 14 , y = 16. s=\text{“北京”},\quad d=\text{“上海”},\quad\widehat{q}=14,\quad y=16. s=北京,d=上海,q =14,y=16.

我们希望估计值 q ^ = Q ( s , d ; w ) \widehat{q}=Q(s,d;\boldsymbol{w}) q =Q(s,d;w)尽量接近真实观测到的 y y y,所以用两者差的平方作为损失函数:

L ( w ) = 1 2 [ Q ( s , d ; w ) − y ] 2 . L(\boldsymbol{w})\:=\:\frac{1}{2}\Big[Q(s,d;\boldsymbol{w})\:-\:y\Big]^{2}. L(w)=21[Q(s,d;w)y]2.

用链式法则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得到:

∇ w L ( w ) = ( q ^ − y ) ⋅ ∇ w Q ( s , d ; w ) , \nabla_{\boldsymbol{w}}L(\boldsymbol{w})\:=\:(\widehat{q}-y)\cdot\nabla_{\boldsymbol{w}}Q(s,d;\boldsymbol{w}), wL(w)=(q y)wQ(s,d;w),

然后做一次梯度下降更新模型参数 w w w:

w ← w − α ⋅ ∇ w L ( w ) , w\:\leftarrow\:w-\alpha\cdot\nabla_{\boldsymbol{w}}L(\boldsymbol{w})\:, wwαwL(w),

此处的 α \alpha α 是学习率,需要手动调整。在完成一次梯度下降之后,如果再让模型做一次预测,那么模型的预测值

Q ( “北京”,“上海”;  w ) Q(\text{“北京”,“上海”; }w) Q(北京”,“上海”; w)

会比原先更接近 y = 16. y=16. y=16.

TD算法

接着上文驾车时间的例子。出发前模型估计全程时间为 q ^ = 14 \widehat{q}=14 q =14 小时;模型建议的路线会途径济南。我从北京出发,过了 r = 4.5 r=4.5 r=4.5 小时,我到达济南。此时我再让横型做一次预测,模型告诉我

q ^ ′ ≜ Q ( “济南”,“上海”;  w ) = 11. \widehat{q}^{\prime}\:\triangleq\:Q{({\text{“济南”,“上海”; }\boldsymbol{w}}})\:=\:11. q Q(济南”,“上海”; w)=11.

见图 4.3 的描述。假如此时我的车坏了,必须要在济南修理,我不得不取消此次行程。我没有完成旅途,那么我的这组数据是否能帮助训练模型呢?其实是可以的,用到的算法叫做时间差分 (temporal difference, 缩写 T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解释 TD 算法的原理。回顾一下我们已有的数据:模型估计从北京到上海一共需要 q ^ = 14 \widehat{q}=14 q =14 小时,我实际用了 r = 4.5 r=4.5 r=4.5 小时到达济南,模型估计还需要 q ~ ′ = 11 \widetilde{q}^{\prime}=11 q =11 小时从济南到上海。到达济南时,根据模型最新估计,整个旅程的总时间为:

y ^ ≜ r + q ^ ′ = 4.5 + 11 = 15.5. \widehat{y}\:\triangleq\:r+\widehat{q}^{\prime}\:=\:4.5+11\:=\:15.5. y r+q =4.5+11=15.5.

TD 算法将 y ^ = 15.5 \widehat{y}=15.5 y =15.5 称为 TD 目标 (TD target) , 它比最初的预测 q ^ = 14 \widehat{q}=14 q =14 更可靠。最初的预测 q ^ = 14 \widehat{q}=14 q =14 纯粹是估计的,没有任何事实的成分。TD 目标 y ^ = 15.5 \widehat{y}=15.5 y =15.5 也是个估计,但其中有事实的成分:其中的 r = 4.5 r=4.5 r=4.5 就是实际的观测。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认为 TD 目标 y ^ = 15.5 \widehat{y}=15.5 y =15.5 比模型最初的估计值

q ^ = Q ( “北京”,“上海”; w ) = 14 \widehat{q}\:=\:Q(\text{“北京”,“上海”;}\:\boldsymbol{w})\:=\:14 q =Q(北京”,“上海”;w)=14

更可靠,所以可以用 y ^ \hat{y} y^对模型做“修正”。我们希望估计值 q ^ \widehat{q} q 尽量接近 TD 目标 y ^ \widehat{y} y ,所以用两者差的平方作为损失函数:

L ( w ) = 1 2 [ Q ( “北京”,“上海”;  w ) − y ^ ] 2 . \begin{array}{rcl}L(\boldsymbol{w})&=&\frac{1}{2}\Big[Q(\text{“北京”,“上海”; }\boldsymbol{w})-\widehat{y}\Big]^2.\end{array} L(w)=21[Q(北京”,“上海”; w)y ]2.
此处把 y ^ \widehat{y} y 看做常数,尽管它依赖于 w w w。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

∇ w L ( w ) = ( q ^ − y ^ ) ⏟ 记作  δ ⋅ ∇ w Q ( “北京”,“上海”;  w ) , \begin{array}{rcl}\nabla_{w}L(\boldsymbol{w})&=&\underbrace{(\widehat{q}-\widehat{y})}_{\text{记作 }\delta}\cdot\nabla_{\boldsymbol{w}}Q(\text{“北京”,“上海”; }\boldsymbol{w}),\\\end{array} wL(w)=记作 δ (q y )wQ(北京”,“上海”; w),

此处的 δ = q ^ − y ^ = 14 − 15.5 = − 1.5 \delta=\widehat{q}-\widehat{y}=14-15.5=-1.5 δ=q y =1415.5=1.5 称作 TD 误差 (TD error)。做一次梯度下降更新模型参数 w : w: w:

w ← w − α ⋅ δ ⋅ ∇ w Q ( “北京”,“上海” ; w ) . \boldsymbol{w}\:\leftarrow\:\boldsymbol{w}\:-\:\boldsymbol{\alpha}\:\cdot\:\boldsymbol{\delta}\:\cdot\:\nabla_{\boldsymbol{w}}\:Q(\text{“北京”,“上海”};\boldsymbol{w}). wwαδwQ(北京”,“上海;w).

如果你仍然不理解 TD 算法,那么请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模型估计从北京到上海全程需要 q ^ = 14 \widehat{q}=14 q =14 小时,模型还估计从济南到上海需要 q ⃗ ′ = 11 \vec{q}^{\prime}=11 q =11 小时。这就相当于模型做了这样的估计:从北京到济南需要的时间为

q ^ − q ^ ′ = 14 − 11 = 3. \widehat q-\widehat q^{\prime}\:=\:14-11\:=\:3. q q =1411=3.

而我真实花费 r = 4.5 r=4.5 r=4.5 小时从北京到济南。模型的估计与我的真实观测之差为

δ = 3 − 4.5 = − 1.5. \delta\:=\:3-4.5\:=\:-1.5. δ=34.5=1.5.

这就是 TD 误差!以上分析说明 TD 误差 δ \delta δ 就是模型估计与真实观测之差。TD 算法的目的是通过更新参数 w w w 使得损失 L ( w ) = 1 2 δ 2 L(w)=\frac12\delta^2 L(w)=21δ2 减小。

ChatGPT:

TD误差衡量了当前时刻估算的值函数与下一时刻的估算值函数的差异,即当前估算值和通过时间差分学习所得到的预期未来值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被用来更新值函数的参数,以使估算更为准确。

用TD训练DQN

TD算法是一种在线学习算法,可以逐步更新值函数,而不需要等到回合结束。

视频中用到的例子是从纽约到亚特兰大,途径华盛顿,但是道理都是一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把TD算法用到DQN?和驾车的例子很像,等式左边是t时刻的Q的估计,等式右边是一个实际观测值加一项关于t+1时刻的Q估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等式 U t = R t + γ ⋅ U t + 1 U_t\:=\:R_t+\gamma\cdot U_{t+1}\: Ut=Rt+γUt+1

这个等式反映了相邻两个折扣回报之间的关系:t时刻的折扣回报 U t U_t Ut等于t时刻的奖励 R t R_t Rt 加上折扣因子 γ \gamma γ乘以t+1时刻的折扣回报 U t + 1 U_{t+1} Ut+1

得来的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Q ( s t , a t ; w ) ≈ E [ R t + γ ⋅ Q ( S t + 1 , A t + 1 ; w ) ] . Q(s_t,{a_t};\mathbf{w})\approx\mathbb{E}[\mathbb{R}_t+{\gamma}\cdot Q(\mathbb{S}_{t+1},{A_{t+1}};\mathbf{w})]. Q(st,at;w)E[Rt+γQ(St+1,At+1;w)].这个公式两边是两个估计(estim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边是prediction,右边是TD targ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TD算法训练DQN的过程如下图:下图中的t+1时刻的Q为什么可以写成max的形式?是因为t+1时刻的action a t + 1 a_{t+1} at+1就是选择t时刻使得Q最大的那个ac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是王树森书中具体的推导过程:

下面我们推导训练 DQN 的 TD 算法(严格地讲,此处推导的是“Q 学习算法”,它属于 TD 算法的一种。本节就称其为 TD 算法)。回忆一下回报的定义 : U t = ∑ k = t n γ k − t ⋅ R k :U_t=\sum_{k=t}^n\gamma^{k-t}\cdot R_k :Ut=k=tnγktRk, U t + 1 = ∑ k = t + 1 n γ k − t − 1 ⋅ R k U_{t+1}=\sum_{k=t+1}^{n}\gamma^{k-t-1}\cdot R_{k} Ut+1=k=t+1nγkt1Rk。由 U ι U_{\iota} Uι U t + 1 U_{t+1} Ut+1 的定义可得:
U t = R t + γ ⋅ ∑ k = t + 1 n γ k − t − 1 ⋅ R k ⏟ = U t + 1 . ( 4.1 ) U_t\:=\:R_t+\gamma\cdot\underbrace{\sum_{k=t+1}^n\gamma^{k-t-1}\cdot R_k}_{=U_{t+1}}\:.\quad{(4.1)} Ut=Rt+γ=Ut+1 k=t+1nγkt1Rk.(4.1)

回忆一下,最优动作价值函数可以写成

Q ⋆ ( s t , a t ) = max ⁡ π E [ U t ∣ S t = s t , A t = a t ] . ( 4.2 ) Q_{\star}\big(s_{t},a_{t}\big)\:=\:\operatorname*{max}_{\pi}\:\mathbb{E}\Big[U_{t}\big|\:S_{t}=s_{t},A_{t}=a_{t}\Big]. \quad{(4.2)} Q(st,at)=πmaxE[Ut St=st,At=at].(4.2)
从公式 (4.1)和 (4.2)出发,经过一系列数学推导 , 可以得到下面的定理。这个定理是最优贝尔曼方程 (optimal Bellman equations) 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优贝尔曼方程具体公式如下:

Q ⋆ ( s t , a t ) ⏟ U t 的期望 = E S t + 1 ∼ p ( ⋅ ∣ s t , a t ) [ R t +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 U t + 1 的期望 ∣ S t = s t , A t = a t ] . \underbrace{Q_{\star}(s_{t},a_{t})}_{U_{t}\text{的期望}} = \mathbb{E}_{S_{t+1}\sim p(\cdot|s_{t},a_{t})}\Big[R_{t}+\gamma\cdot\underbrace{\max_{A\in\mathcal{A}}Q_{\star}\big(S_{t+1},A\big)}_{U_{t+1}\text{的期望}} \big | S _ { t }=s_{t},A_{t}=a_{t}\Big]. Ut的期望 Q(st,at)=ESt+1p(st,at)[Rt+γUt+1的期望 AAmaxQ(St+1,A) St=st,At=at].

贝尔曼方程的右边是个期望,我们可以对期望做蒙特卡洛近似。当智能体执行动作 a t a_t at 之后,环境通过状态转移函数 p ( s t + 1 ∣ s t , a t ) p(s_{t+1}|s_t,a_t) p(st+1st,at) 计算出新状态 s t + 1 s_{t+1} st+1。奖励 R t R_t Rt 最多只依赖于 S t S_t St A t A_t At S t + 1 S_{t+1} St+1。那么当我们观测到 s t s_t st a t a_t at s t + 1 s_{t+1} st+1 时,则奖励 R t R_t Rt 也被观测到,记作 r t r_t rt。有了四元组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 \begin{pmatrix}s_t,\:a_t,\:r_t,\:s_{t+1}\end{pmatrix}, (st,at,rt,st+1),

我们可以计算出

r t +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 r_{t}+\gamma\cdot\max_{a\in\mathcal{A}}Q_{\star}\big(s_{t+1},a\big). rt+γaAmaxQ(st+1,a).

它可以看做是下面这项期望的蒙特卡洛近似:

E S t + 1 ∼ p ( ⋅ ∣ s t , a t ) [ R t +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 S t = s t , A t = a t ] . \mathbb{E}_{S_{t+1}\sim p(\cdot|s_{t},a_{t})}\Big[\left.R_{t}\:+\:\gamma\cdot\max_{A\in\mathcal{A}}Q_{\star}(S_{t+1},A)\:\Big|\:S_{t}=s_{t},A_{t}=a_{t}\:\Big].\right. ESt+1p(st,at)[Rt+γAAmaxQ(St+1,A) St=st,At=at].

由定理 4.1 和上述的蒙特卡洛近似可得:

Q ⋆ ( s t , a t ) ≈ r t +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 ( 4.3 ) Q_{\star}\big(s_{t},a_{t}\big)\:\approx\:r_{t}+\gamma\cdot\operatorname*{max}_{a\in\mathcal{A}}Q_{\star}\big(s_{t+1},a\big). \quad{(4.3)} Q(st,at)rt+γaAmaxQ(st+1,a).(4.3)

这是不是很像驾驶时间预测问题?左边的 Q ⋆ ( s t , a t ) Q_\star(s_t,a_t) Q(st,at) 就像是模型预测“北京到上海”的总时间, r t r_t rt 像是实际观测的“北京到济南”的时间,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gamma\cdot\max_{a\in\mathcal{A}}Q_\star(s_{t+1},a) γmaxaAQ(st+1,a) 相当于模型预测剩余路程“济南到上海”的时间。见图 4.4 中的类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把公式 (4.3) 中的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 s , a ) Q_\star(s,a) Q(s,a) 替换成神经网络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得到:

Q ( s t , a t ; w ) ⏟ 预测  q ^ t ≈ r t + γ ⋅ max ⁡ a ∈ A Q ( s t + 1 , a ; w ) ⏟ TD 目标  y t ^ \underbrace{Q\left(s_t,a_t;\boldsymbol{w}\right)}_{\text{预测 }\widehat{q}_t}\:\approx\:\underbrace{r_t+\gamma\cdot\max_{a\in\mathcal{A}}Q\left(s_{t+1},a;\:\boldsymbol{w}\right)}_{\text{TD 目标 }\widehat{y_t}} 预测 q t Q(st,at;w)TD 目标 yt rt+γaAmaxQ(st+1,a;w)

左边的 q ^ t ≜ Q ( s t , a t ; w ) \widehat{q}_t\triangleq Q(s_t,a_t;w) q tQ(st,at;w)是神经网络在 t t t 时刻做出的预测,其中没有任何事实成分。右边的 TD 目标 y ^ t \widehat{y}_t y t 是神经网络在 t + 1 t+1 t+1 时刻做出的预测,它部分基于真实观测到的奖励 r t r_t rt q ^ t \widehat{q}_t q t y ^ t \widehat{y}_t y t 两者都是对最优动作价值 Q ⋆ ( s t , a t ) Q_\star(s_t,a_t) Q(st,at) 的估计,但是 y ^ t \widehat{y}_t y t 部分基于事实,因此比 q ^ t \widehat{q}_t q t 更可信。应当鼓励 q ^ t ≜ Q ( s t , a t ; w ) \widehat{q}_t\triangleq Q(s_t,a_t;\boldsymbol{w}) q tQ(st,at;w)接近 y ^ t \hat{y}_t y^t。定义损失函数:

L ( w ) = 1 2 [ Q ( s t , a t ; w ) − y ^ t ] 2 . L(\boldsymbol{w})\:=\:\frac{1}{2}\Big[Q(s_{t},a_{t};\:\boldsymbol{w})\:-\:\widehat{y}_{t}\Big]^{2}. L(w)=21[Q(st,at;w)y t]2.

假装 y ^ \widehat{y} y 是常数3(实际上 y ^ t \widehat{y}_t y t 依赖于 w w w, 但是我们假装 y ^ \widehat{y} y 是常数),计算 L L L 关于 w w w 的梯度:

∇ w L ( w ) = ( q ^ t − y ^ t ) ⏟ TD 误差 δ t ⋅ ∇ w Q ( s t , a t ; w ) . \begin{array}{rcl}\nabla_{\boldsymbol{w}}L(\boldsymbol{w})&=&\underbrace{\left(\widehat{q}_{t}-\widehat{y}_{t}\right)}_{\text{TD 误差}\:\delta_{t}}\:\cdot\:\nabla_{\boldsymbol{w}}\:Q\big(s_{t},a_{t};\:\boldsymbol{w}\big).\end{array} wL(w)=TD 误差δt (q ty t)wQ(st,at;w).

做一步梯度下降,可以让 q ^ t \widehat{q}_t q t 更接近 y ^ t : \widehat{y}_t: y t:

w ← w − α ⋅ δ t ⋅ ∇ w Q ( s t , a t ; w ) . \boldsymbol{w}\leftarrow\boldsymbol{w}-\alpha\cdot\delta_{t}\cdot\nabla_{\boldsymbol{w}}Q\big(s_{t},a_{t};\boldsymbol{w}\big). wwαδtwQ(st,at;w).

这个公式就是训练 DQN 的 TD 算法。

总结一下:最优行动价值函数是未知的,DQN算法就是用神经网络近似这个最优行动价值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D算法具体流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书中介绍的训练流程

首先总结上面的结论。给定一个四元组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s_t,a_t,r_t,s_{t+1}) (st,at,rt,st+1), 我们可以计算出 DQN 的预测值

q ^ t = Q ( s t , a t ; w ) , \widehat q_{t}\:=\:Q(s_{t},a_{t};\:\boldsymbol w), q t=Q(st,at;w),
以及 TD 目标和 TD 误差:

y ^ t = r t + γ ⋅ max ⁡ a ∈ A Q ( s t + 1 , a ; w ) 和 δ t = q ^ t − y ^ t . \widehat{y}_{t}\:=\:r_{t}+\gamma\cdot\operatorname*{max}_{a\in\mathcal{A}}Q\big(s_{t+1},a;\:\boldsymbol{w}\big)\quad\text{和}\quad\delta_{t}\:=\:\widehat{q}_{t}-\widehat{y}_{t}. y t=rt+γaAmaxQ(st+1,a;w)δt=q ty t.

TD 算法用这个公式更新 DQN 的参数:

w ← w − α ⋅ δ t ⋅ ∇ w Q ( s t , a t ; w ) . \boldsymbol{w}\:\leftarrow\:\boldsymbol{w}-\alpha\cdot\delta_{t}\cdot\nabla_{\boldsymbol{w}}\:Q\big(s_{t},a_{t};\:\boldsymbol{w}\big). wwαδtwQ(st,at;w).

注意,算法所需数据为四元组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s_t,a_t,r_t,s_{t+1}) (st,at,rt,st+1), 与控制智能体运动的策略 π 无关。这就意味着可以用任何策略控制智能体与环境交互,同时记录下算法运动轨迹,作为训练数据。因此,DQN 的训练可以分割成两个独立的部分:收集训练数据、更新参数 w w w

收集训练数据

我们可以用任何策略函数 π \pi π 去控制智能体与环境交互,这个 π 就叫做行为策略 (behavior policy)。比较常用的是 ϵ \epsilon ϵ-greedy 策略:
a t = { argmax ⁡ a Q ( s t , a ; w ) , 以概率  ( 1 − ϵ ) ; 均匀抽取  A 中的一个动作 , 以概率  ϵ . \left.a_t\:=\:\left\{\begin{array}{ll}\operatorname{argmax}_aQ(s_t,a;\boldsymbol{w}),&\text{以概率 }(1-\epsilon);\\\text{均匀抽取 }\mathcal{A}\text{ 中的一个动作},&\text{以概率 }\epsilon.\end{array}\right.\right. at={argmaxaQ(st,a;w),均匀抽取 A 中的一个动作,以概率 (1ϵ);以概率 ϵ.

把智能体在一局游戏中的轨迹记作:

s 1 , a 1 , r 1 , s 2 , a 2 , r 2 , ⋯ , s n , a n , r n . s_{1},a_{1},r_{1},\:s_{2},a_{2},r_{2},\:\cdots,\:s_{n},a_{n},r_{n}. s1,a1,r1,s2,a2,r2,,sn,an,rn.

把一条轨迹划分成 n n n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s_t,a_t,r_t,s_{t+1}) (st,at,rt,st+1) 这种四元组,存入数组,这个数组叫做经验回放数组 (replay buffer) 。

更新 DQN 参数 w : w: w:

随机从经验回放数组中取出一个四元组,记作 ( s j , a j , r j , s j + 1 ) (s_j,a_j,r_j,s_{j+1}) (sj,aj,rj,sj+1)
设 DQN 当前的参数为 w n o w w_\mathrm{now} wnow, 执行下面的步骤对参数做一次更新,得到新的参数 w n e w w_\mathrm{new} wnew
1.对 DQN 做正向传播,得到 Q 值:
q ^ j = Q ( s j , a j ; w n o w ) 和 q ^ j + 1 = max ⁡ a ∈ A Q ( s j + 1 , a ; w n o w ) . \widehat q_{j}\:=\:Q\big(s_{j},a_{j};\:w_{\mathrm{now}}\big)\quad\text{和}\quad\widehat q_{j+1}\:=\:\max_{a\in\mathcal{A}}Q\big(s_{j+1},a;\:w_{\mathrm{now}}\big). q j=Q(sj,aj;wnow)q j+1=aAmaxQ(sj+1,a;wnow).

2.计算 TD 目标和 TD 误差:
y ^ j = r j + γ ⋅ q ^ j + 1 和 δ j = q ^ j − y ^ j . \widehat y_{j}\:=\:r_{j}+\gamma\cdot\widehat q_{j+1}\quad\text{和}\quad\delta_{j}\:=\:\widehat q_{j}-\widehat y_{j}. y j=rj+γq j+1δj=q jy j.

3.对 DQN 做反向传播,得到梯度:
g j = ∇ w Q ( s j , a j ; w n o w ) . g_{j}\:=\:\nabla_{\boldsymbol{w}}\:Q(s_{j},a_{j};\:\boldsymbol{w_{\mathrm{now}}})\:. gj=wQ(sj,aj;wnow).

4.做梯度下降更新 DQN 的参数:
w n e w ← w n o w − α ⋅ δ j ⋅ g j . w_\mathrm{new}\:\leftarrow\:w_\mathrm{now}-\alpha\cdot\delta_j\cdot\boldsymbol{g}_j. wnewwnowαδjgj.

智能体收集数据、更新 DQN 参数这两者可以同时进行。可以在智能体每执行一个动作之后,对 w w w做几次更新。也可以在每完成一局游戏之后,对 w w w 做几次更新。

注意

上面介绍用 TD 算法训练 DQN, 更准确地说,我们用的 TD 算法叫做 Q 学习算法 (Q-learning)。TD 算法是一大类算法,常见的有 Q 学习和 SARSA。Q 学习的目的是学到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Q_{\star} Q,而 SARSA 的目的是学习动作价值函数 Q π Q_\pi Qπ。后面会介绍 SARSA 算法。

后记

截至2024年1月26日20点28分,学习完深度强化学习的第二个视频,并且结合原书做了详细的笔记。不知道放假回家之前能学习到哪里。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434050.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移动端应用(APP)如何设计测试用例?

为 APP 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移动设备的特殊性,如不同的操作系统、设备尺寸、硬件特性以及应用程序自身的特定功能。 以下是为APP设计测试用例时要考虑的内容: 1. 理解需求 熟悉APP的功能需求、用户故事和设计文档。 确定APP的目标用户群体、使用场景…

教你打造专业的网络主播,主播与直播的培训教程合集

一、教程描述 本套教程可以让你快速上手,将你打造成一名有格调的网络主播,若是自己去摸索尝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进度还慢,最后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本套主播教程,大小8.43G,共有494个文件。 二…

JVM锁的膨胀升级过程详解

在Java虚拟机(JVM)中,锁是多线程编程的关键部分,用于保护共享资源,防止并发访问导致的数据不一致性。锁的性能和效率在高并发场景下至关重要。当多个线程竞争同一资源时,锁的状态可能会经历多次升级&#x…

Docker深入解析:从基础到实践

Docker基础知识 Docker是什么:定义和核心概念解释 Docker是一个开源项目,它诞生于2013年,旨在自动化应用程序的部署过程, 让应用程序能够在轻量级的、可移植的、自给自足的容器中运行。这些容器可以在几乎任何机器上运行&#xf…

Docker容器部署OpenCV,打造高效可移植的计算机视觉开发环境

推荐 海鲸AI-ChatGPT4.0国内站点:https://www.atalk-ai.com 前言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快速部署和测试算法是研究和开发的关键。OpenCV作为一个强大的开源计算机视觉库,广泛应用于各种图像处理和视频分析任务。然而,配置OpenCV环境可…

优思学院|如何将AI人工智能融入精益六西格玛?

在当前的制造和服务运营中,许多流程都在一定程度上重复进行,这为实验、学习和持续改进其底层流程提供了机会。直到最近,这些流程的改进大多由人类专家执行。然而,随着包括生成型AI在内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现,这一切都在…

Linux的 .bashrc 有什么作用?

一、.bashrc 是什么? 有什么用? .bashrc是一个存储在你的home目录下的隐藏文件,它用来配置和自定义你的终端环境和行为。 每次你启动一个新的终端时,.bashrc文件就会被执行,加载你设置的环境变量,别名,函数…

【JAVA面试精选篇-初生牛犊不怕虎】

文章目录 🌽 简介🧺 线程池🌄 Redis⏰ JVM🚛 数据结构🍎 Mysql🍡 结语🌽 简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学习不要盲目,让大脑舒服的方式吸收知识!!! 本人马上离开济南,回泰安发展,为了积极准备面试,目前在梳理一些知识点,同时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 …

洛谷p1706全排列问题

全排列问题 题目描述 按照字典序输出自然数 1 1 1 到 n n n 所有不重复的排列,即 n n n 的全排列,要求所产生的任一数字序列中不允许出现重复的数字。 输入格式 一个整数 n n n。 输出格式 由 1 ∼ n 1 \sim n 1∼n 组成的所有不重复的数字序…

Github配置2FA认证

Github配置2FA认证 Github官方声明:从 2023 年 3 月开始到 2023 年底,GitHub 将逐渐开始要求在 GitHub.com 上贡献代码的所有用户启用一种或多种形式的双因素身份验证 (2FA)。 如果你在符合条件的组中,当选择该组进行注册时,将收到…

架构整洁之道-设计原则

4 设计原则 通常来说,要想构建一个好的软件系统,应该从写整洁的代码开始做起。这就是SOLID设计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 SOLID原则的主要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将数据和函数组织成为类,以及如何将这些类链接起来成为程序。请注意,这里…

Python之数据可视化(地图)

目录 一 基础地图应用 二 全国疫情图 一 数据准备 二 数据处理 二 湖北省疫情图 一 数据准备 二 数据处理 一 基础地图应用 导入map地图对象 from pyecharts.charts import Map map Map() 写入数据 data [("北京市",100),("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