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1.1 概念与功能
1.1.2 组成与分类
1.1.3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1.1.4 性能指标
速率
带宽
吞吐量
时延
时延带宽积
往返时延RTT
利用率
1.2.1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1.2.2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1.2.4 TCP/IP 参考模型
相同点
不同点
五层参考模型
第二章 物理层
2.1.1 物理层基本概念
2.1.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三种通信方式
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同步传输&异步传输
码元
数字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带宽
2.1.4 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
奈氏准则
香农定理
2.1.5 信号编码与调制
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2.1.7 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数据交换方式的选择 
分组交换 -- 数据报
分组交换 -- 虚电路
数据报&虚电路 
2.2 物理层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非导向性传播介质
2.3 物理层
中继器
集线器
第三章 数字链路层
3.1 数字链路层功能概述
3.2 封装成帧和透明传输
字符计数法
字符填充法
零比特填充法
违规编码法
3.3.1 差错控制(检错编码)
奇偶校验码
CRC循环冗余码 
3.3.2 差错控制(纠错编码)
海明码 
3.4.1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3.4.2 停止-等待协议
3.4.3 后退N帧协议(GBN)
3.4.4 选择重传协议
3.5.1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FDM
TDM
STDM
WDM
CDM
3.5.2 ALOHA协议
3.5.3 CSMA协议
1-坚持CSMA
非坚持CSMA
P-坚持CSMA
3.5.4 CSMA-CD 协议(!!)
3.5.5 CSMA-CA
RTS/CTS:解决隐蔽站
3.5.6 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令牌传递协议
逻辑上是环形的,物理上星形
课后习题小结:
1. CSMA/CD 协议的定义中,争议期指:信号在最远两个端点之间往返传输的时间
2. 使用二进制回退算法的理由是:这种算法考虑了网络负载对冲突的影响
3.6.1 局域网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3.6.2 以太网
以太网拓扑:逻辑上总线型,物理上星型。
3.6.3 无线局域网
3.6.4 VLAN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7.1 广域网和相关协议
3.8.1 链路层设备
如果问直通式交换机转发的时间就只用算6B检查时间
!!
广播域:路由器隔开
冲突域:以太网交换机一个端口就是一个
第四章 网络层
4.1.1 网络层功能概述
4.1.2 SDN基本概念
课后习题小结:
1. 网络层的主要目的: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
2. 路由器连接的异构网络是指: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都不同
4.2.1 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概述
4.3.1 IP数据报格式
协议:TCP(6) UDP(17)
4.3.2 IP数据报分片

课后习题小结:
1. 因为片偏移是8B的整数倍,因此除了最后一个分片,其他每个分片的数据部分长度都是8B的整数倍
2. 互联网路由实质上相当于一个默认路由(0.0.0.0)
3. 路径收敛是指网络设备的路由器与网络拓扑结构保持一致
4. OSPF协议使用Hello分组来保持与其邻居的连接
5. BGP交换的网络可达性信息是:到达某个网络所经过的路径
6. 局域网的互连需要路由器作为连接设备。一个局域网与在远处的另一个局域网互连,则需要用到路由器和广域网技术。
7. 路由器主要实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的功能
8. 路由器直接交付在同一网段内,不涉及路由器
9. 路由器中包含到目的网络的下一跳路径信息
10. 中继器和集线器:物理层 网桥和交换机:数据链路层
11. 当路由器监测到拥塞时,可合理丢弃IP分组,并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一个源点抑制的ICMP报文
4.3.3 IPv4地址
跟书上不太一样 P145
4.3.4 网络地址转换NAT
端口号是传输层添加的
4.3.5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
4.3.5 无分类编址CIDR
课后习题小结:
1. 如果一台主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那么说明这台主机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逻辑网络。
2. CIDR作用:把小的网络汇聚成大的超网
3.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硬件地址和目的硬件地址
4. 内部地址不允许出现在因特网上
5. ICMP属于IP层协议,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IP数据报的首部,组成IP数据报发送出去
6. 直接文ICMP提供服务的协议是:IP
7. PING使用了ICMP的询问报文中的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8. 0.0.0.0 只能作为IP分组的源IP地址但不能作为目的IP地址
4.3.7 ARP协议
4.3.8 DHCP协议
4.3.9 ICMP协议
3、4不再使用
4.4 IPv6
4.5.1 RIP协议与距离向量算法
4.5.2 OSPF协议与链路状态算法
4.5.3 BGP协议
4.7 移动IP
4.8 网络层设备
第五章 传输层
5.1.1 传输层的概述
传输层:研究进程之间逻辑通信的问题
网络层: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
熟知端口号
课后习题小结:
1. 熟知端口号:0~1023
2. 面向连接服务的特性时:保证可靠和顺序交付
5.2 UDP协议
课后习题小结:
1. UDP在IP数据报服务商增加了复用和分用功能及差错检测功能
2. UDP校验和不是必需的,如果不使用校验和,那么将校验和字段设置为0,而且如果校验和的计算结果恰好为0,那么将校验和字段设置为1
3. 远程登陆不适合UDP
5.3.1 TCP协议特点与TCP报文段格式
5.3.2 TCP连接管理
5.3.3 TCP可靠传输
5.3.4 TCP流量控制
5.3.5 TCP拥塞控制
课后习题小结:
1. TCP滑动窗口协议中,规定重传分组的数量最多可以等于滑动窗口的大小
2. 如果两个进程之间已经建立了TCP连接,再建立一个TCP连接会:建立失败,不影响先建立连接的传输
3. 快速以太网传输最小 48B, 最大1500B
第六章 应用层
6.1 网络应用模型
应用层:对应用的通信提供服务
课后习题小结:
1. P2P是逻辑网络
6.2 DNS系统
课后习题小结:
1. DNS分为3部分:层次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解析器
2. DNS: C/S模式 UDP,作用: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相互映射。 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3. 授权域名服务器可以将管辖的主机名转换为主机的IP地址。
4. 多台主机可以映射到同一个域名上(如负载均衡),一台主机也可以映射到多个域名上(如虚拟主机)。
5. 访问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算DNS访问(几乎不用时间),访问顺序根 -> 顶级 -> 相关授权
6.3 文件传输协议FTP
课后习题小结:
1. FTP:控制信息是带外传送的协议
2. 数据 、 数据段 、 数据报 、 数据帧 、 比特
3. 匿名anonymous
6.4 电子邮件
课后习题小结:
1. POP3协议在传输层使用明文传输密码
2. SMTP端口:25
6.5 万维网和HTTP协议
课后习题小结:
1. 域名解析是将域名(例如 www.example.com)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例如 192.0.2.1)的过程
2. 地址解析是将IP地址(例如 192.0.2.1)解析为对应的物理地址(例如 MAC地址)的过程。
3. HTTP/1.0使用非持续连接,而HTTP/1.1的默认方式为持续连接
4. 仅需Web服务器对HTTP报文进行响应但不需要返回请求对象时,使用的方法:HEAD
5. close:非持续连接方式, keep-alive:持续连接方式
6. TCP报文 前2B:原端口 后接着的2B:目的端口
7. 发送web请求(HTTP)之前应该已经完成了TCP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