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内容:1.唱名与记住唱名的方法
唱名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公元前)各个文明开始诞生和慢慢发展,随着文明的发展,各个文明都开始出现自己的音乐,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在 公元前1800年(B.C.1800)左右开始就出现各种古老文件所记录的乐谱或者记录它们当时的一些音乐理论,基本上都属于 文字谱,而这时的 文字谱 主要记录的是乐器的操作,很难记录音乐的高低长短,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来到了中世纪,9世纪(9c)、10世纪(10c)左右,由于会唱诵圣咏,就发现 文字谱 不够方便,于是就有人再歌词上用点、横线、斜线等等符号来记录一个大致的旋律轮廓和走向,这些符号可以说就是我们现在音符的一些雏形,这种方式的乐谱我们称为 符号谱 或者是叫做 纽姆谱 ,然后只写符号会不准确很难区分音符的高低,于是在符号的基础上开始加线,然后就成了四线谱,这也是现在五线谱的前身,这个事情是 圭多·阿雷佐 做的。
圭多·阿雷佐从《给约翰洗礼者的颂歌》中把前六局的第一个词的第一个音节提取了出来
年做 Ut、Re、Mi、Fa、Sol、La(wu、le、mi、fa、sao、la),这可以说就是唱名的雏形,关键词:11世纪(11c),圭多,纽姆谱(四线谱),唱名雏形,然后17世纪(17c)初,这时的音乐节感觉 Ut 这个发音不够响亮就把它替换成了,更容易发音的do,并且增加 si 这个唱名,到这我们现代的唱名就成型了,17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下50年)法国音乐家 苏埃蒂 开始用1234567 去对应 do re mi fa sol la si 由此诞生出简谱,简谱创造出来之后,经过 卢梭 等人改进,逐渐被西方接收,在19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50年)一名美国鬼子 去 小日本讲学,就传入到了小日本,在20世纪初从 小日本 传入 中国,当年中国的音乐家 沈心工 编出 独揽梅花扫腊雪,细睨山势舞流的诗句来对应do re mi fa sol la si 和 1234567
这句话要用吴侬软语才能念出那种味道
初步认识简谱:
下图红框位置的 1=C 表示调号,
下图红框的分数,四分之四 表示 拍号
下图红框位置表示:情绪与速度
简谱真正的内容(正文)
调号、拍号、情绪与速度会影响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