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数据结构(二十四)最优子结构原理和 dp 数组遍历方向

注:此文只在个人总结 labuladong 动态规划框架,仅限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是两年前发的 动态规划答疑篇open in new window 的修订版,根据我的不断学习总结以及读者的评论反馈,我给扩展了更多内容,力求使本文成为继 动态规划核心套路框架 之后的一篇全面答疑文章。以下是正文。

这篇文章就给你讲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到底什么才叫「最优子结构」,和动态规划什么关系。

2、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动态规划问题,即如何看出是否存在重叠子问题。

3、为什么经常看到将 dp 数组的大小设置为 n + 1 而不是 n

4、为什么动态规划遍历 dp 数组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正着遍历,有的倒着遍历,有的斜着遍历。

注:

  1. 可以通过子问题推导出原问题就是证明有最优子结构,而最优子结构 + 重叠子问题 = 动态规划;

一、最优子结构详解

「最优子结构」是某些问题的一种特定性质,并不是动态规划问题专有的。也就是说,很多问题其实都具有最优子结构,只是其中大部分不具有重叠子问题,所以我们不把它们归为动态规划系列问题而已。

我先举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假设你们学校有 10 个班,你已经计算出了每个班的最高考试成绩。那么现在我要求你计算全校最高的成绩,你会不会算?当然会,而且你不用重新遍历全校学生的分数进行比较,而是只要在这 10 个最高成绩中取最大的就是全校的最高成绩。

我给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就符合最优子结构:可以从子问题的最优结果推出更大规模问题的最优结果。让你算每个班的最优成绩就是子问题,你知道所有子问题的答案后,就可以借此推出全校学生的最优成绩这个规模更大的问题的答案。

你看,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有最优子结构性质,只是因为显然没有重叠子问题,所以我们简单地求最值肯定用不出动态规划。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们学校有 10 个班,你已知每个班的最大分数差(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值)。那么现在我让你计算全校学生中的最大分数差,你会不会算?可以想办法算,但是肯定不能通过已知的这 10 个班的最大分数差推到出来。因为这 10 个班的最大分数差不一定就包含全校学生的最大分数差,比如全校的最大分数差可能是 3 班的最高分和 6 班的最低分之差。

这次我给你提出的问题就不符合最优子结构,因为你没办通过每个班的最优值推出全校的最优值,没办法通过子问题的最优值推出规模更大的问题的最优值。前文 动态规划详解 说过,想满足最优子结,子问题之间必须互相独立。全校的最大分数差可能出现在两个班之间,显然子问题不独立,所以这个问题本身不符合最优子结构。

那么遇到这种最优子结构失效情况,怎么办?策略是:改造问题。对于最大分数差这个问题,我们不是没办法利用已知的每个班的分数差吗,那我只能这样写一段暴力代码:

int result = 0;
for (Student a : school) {for (Student b : school) {if (a is b) continue;result = max(result, |a.score - b.score|);}
}
return result;

改造问题,也就是把问题等价转化:最大分数差,不就等价于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的差么,那不就是要求最高和最低分数么,不就是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么,不就具有最优子结构了么?那现在改变思路,借助最优子结构解决最值问题,再回过头解决最大分数差问题,是不是就高效多了?

当然,上面这个例子太简单了,不过请读者回顾一下,我们做动态规划问题,是不是一直在求各种最值,本质跟我们举的例子没啥区别,无非需要处理一下重叠子问题。

前文不 同定义不同解法 和 高楼扔鸡蛋问题 就展示了如何改造问题,不同的最优子结构,可能导致不同的解法和效率。

再举个常见但也十分简单的例子,求一棵二叉树的最大值,不难吧(简单起见,假设节点中的值都是非负数):

int maxVal(TreeNode root) {if (root == null)return -1;int left = maxVal(root.left);int right = maxVal(root.right);return max(root.val, left, right);
}

你看这个问题也符合最优子结构,以 root 为根的树的最大值,可以通过两边子树(子问题)的最大值推导出来,结合刚才学校和班级的例子,很容易理解吧。

当然这也不是动态规划问题,旨在说明,最优子结构并不是动态规划独有的一种性质,能求最值的问题大部分都具有这个性质;但反过来,最优子结构性质作为动态规划问题的必要条件,一定是让你求最值的,以后碰到那种恶心人的最值题,思路往动态规划想就对了,这就是套路。

动态规划不就是从最简单的 base case 往后推导吗,可以想象成一个链式反应,以小博大。但只有符合最优子结构的问题,才有发生这种链式反应的性质。

找最优子结构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明状态转移方程正确性的过程,方程符合最优子结构就可以写暴力解了,写出暴力解就可以看出有没有重叠子问题了,有则优化,无则 OK。这也是套路,经常刷题的读者应该能体会。

这里就不举那些正宗动态规划的例子了,读者可以翻翻历史文章,看看状态转移是如何遵循最优子结构的,这个话题就聊到这,下面再来看其他的动态规划迷惑行为。

注:

  1. 最优子结构只是动态规划问题的必要条件,比如求二叉树最大值,但是能求最值问题的大都具有最优子结构;
  2. 动态规划问题一定是让求最值的;
  3. 找最优子结构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明状态转移方程正确性的过程,方程符合最优子结构就可以写暴力解了,写出暴力解就可以看出有没有重叠子问题了,有则优化,无则 OK。这也是套路,经常刷题的读者应该能体会;

二、如何一眼看出重叠子问题

经常有读者说:

看了前文 动态规划核心套路,我知道了如何一步步优化动态规划问题;

看了前文 动态规划设计:数学归纳法,我知道了利用数学归纳法写出暴力解(状态转移方程)。

但就算我写出了暴力解,我很难判断这个解法是否存在重叠子问题,从而无法确定是否可以运用备忘录等方法去优化算法效率。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在动态规划系列的文章中写过几次,在这里再统一总结一下吧。

首先,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画图,把递归树画出来,看看有没有重复的节点

比如最简单的例子,动态规划核心套路 中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棵递归树很明显存在重复的节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备忘录避免冗余计算。

但毕竟斐波那契数列问题太简单了,实际的动态规划问题比较复杂,比如二维甚至三维的动态规划,当然也可以画递归树,但不免有些复杂。

比如在 最小路径和问题 中,我们写出了这样一个暴力解法:

int dp(int[][] grid, int i, int j) {if (i == 0 && j == 0) {return grid[0][0];}if (i < 0 || j < 0) {return Integer.MAX_VALUE;}return Math.min(dp(grid, i - 1, j), dp(grid, i, j - 1)) + grid[i][j];
}

你不需要读过前文,光看这个函数代码就能看出来,该函数递归过程中参数 i, j 在不断变化,即「状态」是 (i, j) 的值,你是否可以判断这个解法是否存在重叠子问题呢?

假设输入的 i = 8, j = 7,二维状态的递归树如下图,显然出现了重叠子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稍加思考就可以知道,其实根本没必要画图,可以通过递归框架直接判断是否存在重叠子问题

具体操作就是直接删掉代码细节,抽象出该解法的递归框架:

int dp(int[][] grid, int i, int j) {dp(grid, i - 1, j), // #1dp(grid, i, j - 1)  // #2
}

可以看到 i, j 的值在不断减小,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想从状态 (i, j) 转移到 (i-1, j-1),有几种路径?

显然有两种路径,可以是 (i, j) -> #1 -> #2 或者 (i, j) -> #2 -> #1,不止一种,说明 (i-1, j-1) 会被多次计算,所以一定存在重叠子问题。

再举个稍微复杂的例子,后文 正则表达式问题 的暴力解代码:

bool dp(string& s, int i, string& p, int j) {int m = s.size(), n = p.size();if (j == n)  return i == m;if (i == m) {if ((n - j) % 2 == 1) return false;for (; j + 1 < n; j += 2) {if (p[j + 1] != '*') return false;}return true;}if (s[i] == p[j] || p[j] == '.') {if (j < n - 1 && p[j + 1] == '*') {return dp(s, i, p, j + 2)|| dp(s, i + 1, p, j);} else {return dp(s, i + 1, p, j + 1);}} else if (j < n - 1 && p[j + 1] == '*') {return dp(s, i, p, j + 2);}return false;
}

代码有些复杂对吧,如果画图的话有些麻烦,但我们不画图,直接忽略所有细节代码和条件分支,只抽象出递归框架:

bool dp(string& s, int i, string& p, int j) {dp(s, i, p, j + 2);     // #1dp(s, i + 1, p, j);     // #2dp(s, i + 1, p, j + 1); // #3
}

和上一题一样,这个解法的「状态」也是 (i, j) 的值,那么我继续问你问题:如果我想从状态 (i, j) 转移到 (i+2, j+2),有几种路径?

显然,至少有两条路径:(i, j) -> #1 -> #2 -> #2(i, j) -> #3 -> #3,这就说明这个解法存在巨量重叠子问题。

所以,不用画图就知道这个解法也存在重叠子问题,需要用备忘录技巧去优化。

注:重叠子问题:最笨的方法是脑补一个递归树,看有没有重叠子问题;进一步可以通过递归框架判断是否有子问题,有子问题就可以考虑使用备忘录技巧去优化;

三、dp 数组的大小设置

比如说后文 编辑距离问题,我首先讲的是自顶向下的递归解法,实现了这样一个 dp 函数:

int minDistance(String s1, String s2) {int m = s1.length(), n = s2.length();// 按照 dp 函数的定义,计算 s1 和 s2 的最小编辑距离return dp(s1, m - 1, s2, n - 1);
}// 定义:s1[0..i] 和 s2[0..j] 的最小编辑距离是 dp(s1, i, s2, j)
int dp(String s1, int i, String s2, int j) {// 处理 base caseif (i == -1) {return j + 1;}if (j == -1) {return i + 1;}// 进行状态转移if (s1.charAt(i) == s2.charAt(j)) {return dp(s1, i - 1, s2, j - 1);} else {return min(dp(s1, i, s2, j - 1) + 1,dp(s1, i - 1, s2, j) + 1,dp(s1, i - 1, s2, j - 1) + 1);}
}

然后改造成了自底向上的迭代解法:

int minDistance(String s1, String s2) {int m = s1.length(), n = s2.length();// 定义:s1[0..i] 和 s2[0..j] 的最小编辑距离是 dp[i+1][j+1]int[][] dp = new int[m + 1][n + 1];// 初始化 base case for (int i = 1; i <= m; i++)dp[i][0] = i;for (int j = 1; j <= n; j++)dp[0][j] = j;// 自底向上求解for (int i = 1; i <= m; i++) {for (int j = 1; j <= n; j++) {// 进行状态转移if (s1.charAt(i-1) == s2.charAt(j-1)) {dp[i][j] = dp[i - 1][j - 1];} else {dp[i][j] = min(dp[i - 1][j] + 1,dp[i][j - 1] + 1,dp[i - 1][j - 1] + 1);}}}// 按照 dp 数组的定义,存储 s1 和 s2 的最小编辑距离return dp[m][n];
}

这两种解法思路是完全相同的,但就有读者提问,为什么迭代解法中的 dp 数组初始化大小要设置为 int[m+1][n+1]?为什么 s1[0..i]s2[0..j] 的最小编辑距离要存储在 dp[i+1][j+1] 中,有一位索引偏移?

能不能模仿 dp 函数的定义,把 dp 数组初始化为 int[m][n],然后让 s1[0..i]s2[0..j] 的最小编辑距离要存储在 dp[i][j] 中?

理论上,你怎么定义都可以,只要根据定义处理好 base case 就可以

你看 dp 函数的定义,dp(s1, i, s2, j) 计算 s1[0..i]s2[0..j] 的编辑距离,那么 i, j 等于 -1 时代表空串的 base case,所以函数开头处理了这两种特殊情况。

再看 dp 数组,你当然也可以定义 dp[i][j] 存储 s1[0..i]s2[0..j] 的编辑距离,但问题是 base case 怎么搞?索引怎么能是 -1 呢?

所以我们把 dp 数组初始化为 int[m+1][n+1],让索引整体偏移一位,把索引 0 留出来作为 base case 表示空串,然后定义 dp[i+1][j+1] 存储 s1[0..i]s2[0..j] 的编辑距离。

注:dp 数组大小到底如何定义,依据 base case 来定,比如编辑距离问题中,base case dp[0][0] 代表空串情况,因此 dp 数组需要设置为 dp[m+1][n+1],把索引 0 留出来表示 base case 空串,做题时候,可以考虑下空串之类的情况再考虑设置 dp 数组大小;

四、dp 数组的遍历方向

我相信读者做动态规问题时,肯定会对 dp 数组的遍历顺序有些头疼。我们拿二维 dp 数组来举例,有时候我们是正向遍历:

int[][] dp = new int[m][n];
for (int i = 0; i < m; i++)for (int j = 0; j < n; j++)// 计算 dp[i][j]

有时候我们反向遍历:

for (int i = m - 1; i >= 0; i--)for (int j = n - 1; j >= 0; j--)// 计算 dp[i][j]

有时候可能会斜向遍历:

// 斜着遍历数组
for (int l = 2; l <= n; l++) {for (int i = 0; i <= n - l; i++) {int j = l + i - 1;// 计算 dp[i][j]}
}

甚至更让人迷惑的是,有时候发现正向反向遍历都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比如我们在 团灭股票问题 中有的地方就正反皆可。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你只要把住两点就行了:

1、遍历的过程中,所需的状态必须是已经计算出来的

2、遍历结束后,存储结果的那个位置必须已经被计算出来

注:

  1. 遍历开始时候,所需状态必须已经计算出来;

  2. 遍历结束时候,存储结果的位置必须已经计算出来;

下面来具体解释上面两个原则是什么意思。

比如编辑距离这个经典的问题,详解见后文 编辑距离详解,我们通过对 dp 数组的定义,确定了 base case 是 dp[..][0]dp[0][..],最终答案是 dp[m][n];而且我们通过状态转移方程知道 dp[i][j] 需要从 dp[i-1][j], dp[i][j-1], dp[i-1][j-1] 转移而来,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参考刚才说的两条原则,你该怎么遍历 dp 数组?肯定是正向遍历:

for (int i = 1; i < m; i++)for (int j = 1; j < n; j++)// 通过 dp[i-1][j], dp[i][j - 1], dp[i-1][j-1]// 计算 dp[i][j]

因为,这样每一步迭代的左边、上边、左上边的位置都是 base case 或者之前计算过的,而且最终结束在我们想要的答案 dp[m][n]

再举一例,回文子序列问题,详见后文 子序列问题模板,我们通过过对 dp 数组的定义,确定了 base case 处在中间的对角线,dp[i][j] 需要从 dp[i+1][j], dp[i][j-1], dp[i+1][j-1] 转移而来,想要求的最终答案是 dp[0][n-1],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种情况根据刚才的两个原则,就可以有两种正确的遍历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要么从左至右斜着遍历,要么从下向上从左到右遍历,这样才能保证每次 dp[i][j] 的左边、下边、左下边已经计算完毕,得到正确结果。

现在,你应该理解了这两个原则,主要就是看 base case 和最终结果的存储位置,保证遍历过程中使用的数据都是计算完毕的就行,有时候确实存在多种方法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可根据个人口味自行选择。

注:dp 遍历方向的本质原则就是 以已知推未知,同时需要保证遍历结束时候,存储结果的位置必须已经计算出来;

五、参考文献

  1. 最优子结构原理和 dp 数组遍历方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67351.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武汉地铁19号线完成5G专网全覆盖,现场测试下行速率超千兆!

近日&#xff0c;极目新闻记者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获悉&#xff0c;随着武汉地铁19号线全线隧道正式贯通&#xff0c;湖北移动目前已完成新月溪公园至鼓架山站5G网络覆盖&#xff0c;轨行区5G专网全覆盖&#xff0c;并成功进行试车验证&#xff0c;19号线成为国内首条全线实现5G…

jmeter中用户参数和用户定义的变量的区别

如果使用jmeter做过参数化的人都知道&#xff0c;参数化的方式有多种&#xff0c;其中一种就是使用用户定义的变量&#xff0c;还有一种是使用用户参数。那么&#xff0c;这两个有什么异同呢&#xff1f; 一、先说相同的点&#xff1a; 1、都可以参数化&#xff0c;以供sample…

大数据:什么是数据分析及环境搭建

一、什么是数据分析 当今世界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xff0c;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数据产生&#xff0c;我们经常会感到数据越来越多&#xff0c;但是要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却越来越难。这里所说的信息&#xff0c;可以理解为对数据集处理之后的结果&#xff0c;是从…

数据结构算法--2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基础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 思想就是将相邻元素两两比较&#xff0c;当一个元素大于右侧相邻元素时&#xff0c;交换他们的位置&#xff0c;小于右侧元素时&#xff0c;位置不变&#xff0c;最终序列中的最大元素&#xff0c;像气泡一样&#xff0c;到了最右侧。 这时冒泡排序第一…

SDK是什么,SDK和API有什么区别

SDK&#xff08;Software Development Kit&#xff09;是一种开发工具包&#xff0c;通常由软件开发公司或平台提供&#xff0c;用于帮助开发人员构建、测试和集成特定平台或软件的应用程序。SDK 包含一系列的库、工具、示例代码和文档&#xff0c;旨在简化开发过程并提供所需的…

ESD实时监测报警系统的主要功能

ESD&#xff08;Electrostatic Discharge&#xff09;实时监测报警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预防静电放电的系统。静电放电是指在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由于电荷失衡而引起的突然放电现象&#xff0c;可能会对电子设备、化学品等敏感物体造成损害。 ESD实时监测报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

div输入框的文字超过指定行数用省略号表示css

实现效果&#xff1a;超过四行用省略号表示 实现方法&#xff1a; .text{overflow: hidden;text-overflow: ellipsis;display: -webkit-box;-webkit-line-clamp: 4; // 自定义行数-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Flink源码之JobMaster启动流程

Flink中Graph转换流程如下&#xff1a; Flink Job提交时各种类型Graph转换流程中&#xff0c;JobGraph是Client端形成StreamGraph后经过Operator Chain优化后形成的&#xff0c;然后提交给JobManager的Restserver&#xff0c;最终转发给JobManager的Dispatcher处理。 Completa…

【Unity每日一记】让一个物体按余弦曲线移动—(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用)

&#x1f468;‍&#x1f4bb;个人主页&#xff1a;元宇宙-秩沅 &#x1f468;‍&#x1f4bb; hallo 欢迎 点赞&#x1f44d; 收藏⭐ 留言&#x1f4dd; 加关注✅! &#x1f468;‍&#x1f4bb; 本文由 秩沅 原创 &#x1f468;‍&#x1f4bb; 收录于专栏&#xff1a;uni…

AI黑马挑战赛,探索研发新趋势丨IDCF

随着AI的出现&#xff0c;获取知识的成本大幅降低&#xff0c;当DevOps与AI相结合时&#xff0c;必将产生全新的化学反应。不断涌现的AI新工具提醒我们&#xff0c;一个全新的研发工作范式正在逐渐形成。而DevOps的核心理念是敏捷协同&#xff0c;作为工程师&#xff0c;如何通…

滑模控制器理论推导和matlab/simulink实例分享

滑模控制的运动轨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xff1a;(1)系统的任意初始状态向滑模面运动阶段&#xff1b;(2)系统到达滑模面后并且慢慢趋于稳定的阶段。所以&#xff0c;对于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xff0c;对应于系统运动的两个阶段&#xff0c;可以分为两个部分&#xff1a;…

使用chatGPT-4 畅聊量子物理学(二)

Omer 量子力学的主导哲学或模型或解释是什么&#xff1f; ChatGPT 量子力学是一门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xff0c;但它的解释和哲学观点在学术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和争议。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哲学观点或解释&#xff1a; 哥本哈根解释&#xff1a;这是最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