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可以看到,AI育种入局者越来越多,产品、报告、论文、会议、新闻也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点击标题链接,查看详情)
华智生物联合多家单位启动生物育种大模型计划
7月5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期间,中信农业旗下华智生物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生物育种大模型联合共创启动仪式。生物育种大模型将基于种质资源信息,基因组及多组学、表型、环境型等多模态大样本数据,构建育种预训练大模型,为用户提供种质资源精准评价,育种亲本智能推荐,产量、品质和抗性精准预测,育种材料智能鉴定,品种最适生态型推荐,育种知识问答系统等多功能服务,实现生物育种的智能化,助力我国生物育种高质量发展。
据悉,生物育种大模型将吸收更多行业产学研优势力量联合共创。大模型分为三个开发阶段,本次大会将启动第一阶段“多物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精准鉴定、预测及知识问答系统大模型”构建,整合抗性育种相关的图像、文本、生态环境等多模态数据,预训练具有识别、理解、分析、问答和生成能力的大模型,提升农业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智能防控水平,赋能抗性育种,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育种大模型将根据种业发展需要丰富与深化开发内容。
PAG-Asia 2024 Workshop:AI breeding
2024年6月5-7日,亚洲动植物基因组学大会(PAG Asia, Plant and Animal Genome Conference in Asia)在深圳大梅沙隆重举行。百奥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了一场以“AI Breeding”为主题的Workshop(研讨会),特邀6位智能育种领域嘉宾分享他们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上的重要进展与前沿思考,现场嘉宾及与会者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动植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沿发展。
百博智慧大讲堂AI育种专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挑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分子标记和生物技术辅助传统育种的3.0技术较大提升了育种的精度和效率,并产生了较多的基因型数据。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AI)技术将为育种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于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长沙百奥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将组织一系列在线报告,根据现代化育种流程和技术体系邀请相关专家作为报告人,深入探讨AI在育种领域的应用,希望对于农业科研人员、育种专家和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时间安排:每月第二或第四个星期三 20:00-21:00
主题:Al4B:ArtificialIntelligence for Breeding
系列报告目的:
-
展示AI技术在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
-
促进科研人员和育种专家之间的交流
-
提高公众对AI在育种中应用的认识
主办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长沙百奥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系列报告主题:
-
AI在基因挖掘中的应用
-
基因编辑技术与A1的结合
-
AI育种算法研究
-
大语言模型与育种
-
AI育种支撑平台
-
AI育种实例
往期报告:
-
李慧慧:“三轮驱动”赋能基因组预测算法研究
-
王向峰:全基因组选择实用技巧与常见问题
-
李平:育种家表型选择优先的低成本全基因组选择方案:Cheap-GS
-
郭婷婷: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玉米工程化育种中的实践与思考
“玉米智能数字育种”国际研讨会
为了促进现代种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缩小与国际种业巨头的技术差距,应对国家粮食安全挑战,推动育种技术的工程化、智能化升级,通过分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与中国科研单位和企业在玉米数字育种上的成功经验,促进数字育种全球实践与创新,全面推进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建设,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将在2024年9月1日到3日举办第一届“玉米智能数字育种”国际研讨会。会议报告嘉宾为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数字种业联盟的特邀专家,欢迎广大玉米同行专家积极报名参加。
南京农大开发人工智能创新识别黄瓜性状系统
2024年6月27日, Plant Phenomics 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黄瓜遗传育种团队和人工智能学院薛卫副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 CucumberAI: Cucumber fruit morphology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表一个黄瓜果实外观性状高通量测定与数据提取系统——CucumberAI。
CucumberAI是第一个完整获取黄瓜性状的pipeline。图像识别策略替代了传统方法中的性状分级方式,所有的性状都实现了数据化描述,对于复杂的性状而言,鉴定的结果更加的精准。由人工智能辅助的高通量数据采集方法将为未来黄瓜果形基因挖掘,自动化采收和采后分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注:素材来自官方,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