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基本结构
2.1. 计算机发展史
-
阶段 年代 电子元件 运算速度(每秒/次)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 数千至数万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 几十万至几百万 第三代 \(1964-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百万至几百万 第四代 \(1970-2024\)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几百万至千亿 -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 \(1946.2.14\) ,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音译:埃尼阿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被美国国防部用来进行弹道计算。他可以每秒运行 \(5000\) 次加法或 \(400\) 次乘法 。
- 但注意,\(ENIAC\) 不满足后问提到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因为他的诞生时间显然比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诞生时间还要久远。
-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 三个基本原则:二进制逻辑,程序存储执行,以及计算机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
伟大的计算机学家们:
- 冯诺依曼 图灵
- 第一个给计算机写程序的人:阿达·洛芙洛斯
2.2. 计算机基本结构
2.2.1 CPU(中央处理器)
- 主要构成:控制单元 (即控制器) \(CU\) ,算术逻辑单元(即运算器) \((AIU)\),存储单元(寄存器)
- 主流64位处理器,一次可处理8位数据。
- 主频(单位 \(Hz\) )越高,运算速度越快。
2.2.2. 存储设备
-
存储器(注意不是寄存器,寄存器是存储器的一种)
- 存储器分为内存,外存,缓存 (\(Cache\))
- 在内存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编号称为地址。
- 存储速度由快到慢:
cpu寄存器---Cache---内存---外存
-
存储容量单位:
- 常见的有 \(b\) , \(B\) , \(KB\) , \(MB\) , \(GB\) , \(TB\) , \(PB\) 等。
- 采用 \(1024\) 进制 , 如 \(1KB=1024B\) ;
- 例题:一位艺术史学家有 \(20000\) 幅 \(1024 \times768\) 的 \(32\) 位真彩色图像,如果将这些图像以位图形式保存在 \(CD\) 光盘上(一张 \(CD\) 光盘的容量按 \(600M\) 计算),大约需要多少张 \(CD\) 光盘。
\[\frac{1024 \times 768 \times 32 \times 20000}{8 \times 1024 \times 1024 \times 600}=100 \]
2.2.3 输入输出设备
- 常见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扫描仪,摄像头...
- 常见输出设备:打印机,绘图仪,音响,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