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count()这么慢,我该怎么办?

news/2024/12/28 1:57:00/文章来源:https://www.cnblogs.com/guixiangyyds/p/18400807

第十三讲:count(*)这么慢,我该怎么办?

简概:

img

count(*) 的实现方式

​ 你首先要明确的是,在不同的 MySQL 引擎中,count() 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 MyISAM 引擎把一个表的总行数存在了磁盘上,因此执行 count() 的时候会直接返回这个数,效率很高;
  • 而 InnoDB 引擎就麻烦了,它执行 count(*) 的时候,需要把数据一行一行地从引擎里面读出来,然后累积计数。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是没有过滤条件的 count(*),如果加了 where 条件的话,MyISAM 表也是不能返回得这么快的。

​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一起分析了为什么要使用 InnoDB,因为不论是在事务支持、并发能力还是在数据安全方面,InnoDB 都优于 MyISAM

​ 我猜你的表也一定是用了 InnoDB 引擎。这就是当你的记录数越来越多的时候,计算一个表的总行数会越来越慢的原因。那为什么 InnoDB 不跟 MyISAM 一样,也把数字存起来呢?

​ 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同一个时刻的多个查询,由于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的原因,InnoDB 表“应该返回多少行”也是不确定的。这里,我用一个算 count(*) 的例子来为你解释一下。

​ 假设表 t 中现在有 10000 条记录,我们设计了三个用户并行的会话。会话 A 先启动事务并查询一次表的总行数;会话 B 启动事务,插入一行后记录后,查询表的总行数;会话 C 先启动一个单独的语句,插入一行记录后,查询表的总行数。我们假设从上到下是按照时间顺序执行的,同一行语句是在同一时刻执行的。

img

​ 你会看到,在最后一个时刻,三个会话 A、B、C 会同时查询表 t 的总行数,但拿到的结果却不同。

​ 这和 InnoDB 的事务设计有关系,可重复读是它默认的隔离级别,在代码上就是通过多版本并发控制,也就是 MVCC 来实现的。每一行记录都要判断自己是否对这个会话可见,因此对于 count(*) 请求来说,InnoDB 只好把数据一行一行地读出依次判断,可见的行才能够用于计算“基于这个查询”的表的总行数

备注:如果你对 MVCC 记忆模糊了,可以再回顾下第 3 篇文章《事务隔离:为什么你改了我还看不见?》和第 8 篇文章《事务到底是隔离的还是不隔离的?》中的相关内容。

​ 在保证逻辑正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扫描的数据量,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通用法则之一。

错误统计行的方式

​ 如果你用过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命令的输出结果里面也有一个 TABLE_ROWS 用于显示这个表当前有多少行,这个命令执行挺快的,那这个 TABLE_ROWS 能代替 count(*) 吗?

​ 你可能还记得在第 10 篇文章《 MySQL 为什么有时候会选错索引?》中我提到过,索引统计的值是通过采样来估算的。实际上,TABLE_ROWS 就是从这个采样估算得来的,因此它也很不准。有多不准呢,官方文档说误差可能达到 40% 到 50%。所以,show table status 命令显示的行数也不能直接使用。

上文小结

MyISAM 表虽然 count() 很快,但是不支持事务;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虽然返回很快,但是不准确;

InnoDB 表直接 count() 会遍历全表,虽然结果准确,但会导致性能问题。

如何采用的计数方式

​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有一个页面经常要显示交易系统的操作记录总数,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只能自己计数。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看看自己计数有哪些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这里,我先和你说一下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你需要自己找一个地方,把操作记录表的行数存起来。

用缓存系统保存计数

​ 对于更新很频繁的库来说,你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用缓存系统来支持。

​ 你可以用一个 Redis 服务来保存这个表的总行数。这个表每被插入一行 Redis 计数就加 1,每被删除一行 Redis 计数就减 1。这种方式下,读和更新操作都很快,但你再想一下这种方式存在什么问题吗?没错,缓存系统可能会丢失更新。

Redis 的数据不能永久地留在内存里,所以你会找一个地方把这个值定期地持久化存储起来。但即使这样,仍然可能丢失更新。试想如果刚刚在数据表中插入了一行,Redis 中保存的值也加了 1,然后 Redis 异常重启了,重启后你要从存储 redis 数据的地方把这个值读回来,而刚刚加 1 的这个计数操作却丢失了。

​ 当然了,这还是有解的。比如,Redis 异常重启以后,到数据库里面单独执行一次 count(*) 获取真实的行数,再把这个值写回到 Redis 里就可以了。异常重启毕竟不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这一次全表扫描的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

​ 但实际上,将计数保存在缓存系统中的方式,还不只是丢失更新的问题。即使 Redis 正常工作,这个值还是逻辑上不精确的。

​ 你可以设想一下有这么一个页面,要显示操作记录的总数,同时还要显示最近操作的 100 条记录。那么,这个页面的逻辑就需要先到 Redis 里面取出计数,再到数据表里面取数据记录。我们是这么定义不精确的:一种是,查到的 100 行结果里面有最新插入记录,而 Redis 的计数里还没加 1;另一种是,查到的 100 行结果里没有最新插入的记录,而 Redis 的计数里已经加了 1。这两种情况,都是逻辑不一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序图。

img

​ 图 2 会话 A、B 执行时序图图 2 中,会话 A 是一个插入交易记录的逻辑,往数据表里插入一行 R,然后 Redis 计数加 1;会话 B 就是查询页面显示时需要的数据。在图 2 的这个时序里,在 T3 时刻会话 B 来查询的时候,会显示出新插入的 R 这个记录,但是 Redis 的计数还没加 1。这时候,就会出现我们说的数据不一致。

​ 你一定会说,这是因为我们执行新增记录逻辑时候,是先写数据表,再改 Redis 计数。而读的时候是先读 Redis,再读数据表,这个顺序是相反的。

​ 那么,如果保持顺序一样的话,是不是就没问题了?我们现在把会话 A 的更新顺序换一下,再看看执行结果。

img

​ 你会发现,这时候反过来了,会话 B 在 T3 时刻查询的时候,Redis 计数加了 1 了,但还查不到新插入的 R 这一行,也是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在并发系统里面,我们是无法精确控制不同线程的执行时刻的,因为存在图中的这种操作序列,所以,我们说即使 Redis 正常工作,这个计数值还是逻辑上不精确的。

​ 在数据库保存计数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缓存系统保存计数有丢失数据和计数不精确的问题。

计数直接放到数据库的计数表

​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计数直接放到数据库里单独的一张计数表 C 中,又会怎么样呢?首先,这解决了崩溃丢失的问题,InnoDB 是支持崩溃恢复不丢数据的。

备注:关于 InnoDB 的崩溃恢复,你可以再回顾一下第 2 篇文章《日志系统:一条 SQL 更新语句是如何执行的?》中的相关内容。

​ 然后,我们再看看能不能解决计数不精确的问题。

​ 你会说,这不一样吗?无非就是把图 3 中对 Redis 的操作,改成了对计数表 C 的操作。只要出现图 3 的这种执行序列,这个问题还是无解的吧?这个问题还真不是无解的。我们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由于 InnoDB 要支持事务,从而导致 InnoDB 表不能把 count(*) 直接存起来,然后查询的时候直接返回形成的。

​ 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现在我们就利用“事务”这个特性,把问题解决掉。

img

​ 我们来看下现在的执行结果。虽然会话 B 的读操作仍然是在 T3 执行的,但是因为这时候更新事务还没有提交,所以计数值加 1 这个操作对会话 B 还不可见。因此,会话 B 看到的结果里, 查计数值和“最近 100 条记录”看到的结果,逻辑上就是一致的。

不同的 count 用法(拓展)

​ 在前面文章的评论区,有同学留言问到:在 select count(?) from t 这样的查询语句里面,count()、count(主键 id)、count(字段) 和 count(1) 等不同用法的性能,有哪些差别。

​ 今天谈到了 count(*) 的性能问题,我就借此机会和你详细说明一下这几种用法的性能差别。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讨论还是基于 InnoDB 引擎的。

​ 这里,首先你要弄清楚 count(*) 的语义。count(*) 是一个聚合函数,对于返回的结果集,一行行地判断,如果 count 函数的参数不是 NULL,累计值就加 1,否则不加。最后返回累计值。所以,count(*)、count(主键 id) 和 count(1) 都表示返回满足条件的结果集的总行数;而 count(字段),则表示返回满足条件的数据行里面,参数“字段”不为 NULL 的总个数。

​ 至于分析性能差别的时候,你可以记住这么几个原则:

  • server 层要什么就给什么;
  • InnoDB 只给必要的值;
  • 现在的优化器只优化了 count(*) 的语义为“取行数”,其他“显而易见”的优化并没有做。

​ 这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个地来看看。

  • 对于 count(主键 id) 来说,InnoDB 引擎会遍历整张表,把每一行的 id 值都取出来,返回给 server 层。server 层拿到 id 后,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就按行累加。

  • 对于 count(1) 来说,InnoDB 引擎遍历整张表,但不取值。server 层对于返回的每一行,放一个数字“1”进去,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按行累加。

​ 单看这两个用法的差别的话,你能对比出来,count(1) 执行得要比 count(主键 id) 快。因为从引擎返回 id 会涉及到解析数据行,以及拷贝字段值的操作。

  • 对于 count(字段) 来说:如果这个“字段”是定义为 not null 的话,一行行地从记录里面读出这个字段,判断不能为 null,按行累加;如果这个“字段”定义允许为 null,那么执行的时候,判断到有可能是 null,还要把值取出来再判断一下,不是 null 才累加。

[!NOTE]

如:

SELECT COUNT(email) FROM employees;
+----+-------+-------------------+---------------+  
| id | name  | email             | department_id |  
+----+-------+-------------------+---------------+  
|  1 | John  | john@example.com  |             1 |  
|  2 | Jane  | NULL              |             2 |  
|  3 | Alice | alice@example.com |             1 |  
|  4 | Bob   | bob@example.com   |             3 |  
+----+-------+-------------------+---------------+
使用COUNT(*)将返回4,因为表中有4行。
使用COUNT(1)也将返回4,原因同上。
使用COUNT(email)将返回3,因为只有3名员工有电子邮件地址。

也就是前面的第一条原则,server 层要什么字段,InnoDB 就返回什么字段。

​ 但是 count(*) 是例外,并不会把全部字段取出来,而是专门做了优化,不取值。count(*) 肯定不是 null,按行累加。

​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优化器就不能自己判断一下吗,主键 id 肯定非空啊,为什么不能按照 count(*) 来处理,多么简单的优化啊。当然,MySQL 专门针对这个语句进行优化,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种需要专门优化的情况太多了,而且 MySQL 已经优化过count(*) 了,你直接使用这种用法就可以了。

所以结论是:按照效率排序的话,count(字段)所以结论是:按照效率排序的话,

count(字段)<count(主键id)<count(1) 约等于 count(*)。因为mysql对count(*)有优化,认为是取行数,不需要把字段取出来

[!caution]

count(字段):遍历整张表,需要取值,判断 字段 != null,按行累加; count(id) :遍历整张表,需要取ID,判断 id !=null,按行累加; count(1) : 遍历整张表,【不需要】取值,返回的每一行放一个数字1,按行累加; count() : 【不需要取字段】,count(),按行累加; 因为count(*) 和 count(1) 不取字段值,减少往 server层的数据返回,所以比其他count(字段)要返回值的【性能】较好;

小结

​ 今天,我和你聊了聊 MySQL 中获得表行数的两种方法。我们提到了在不同引擎中 count(*) 的实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分析了用缓存系统来存储计数值存在的问题。其实,把计数放在 Redis 里面,不能够保证计数和 MySQL 表里的数据精确一致的原因,是这两个不同的存储构成的系统,不支持分布式事务,无法拿到精确一致的视图。而把计数值也放在 MySQL 中,就解决了一致性视图的问题。InnoDB 引擎支持事务,我们利用好事务的原子性和隔离性,就可以简化在业务开发时的逻辑。这也是 InnoDB 引擎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问答

​ 最后,又到了今天的思考题时间了。

​ 在刚刚讨论的方案中,我们用了事务来确保计数准确。由于事务可以保证中间结果不被别的事务读到,因此修改计数值和插入新记录的顺序是不影响逻辑结果的。但是,从并发系统性能的角度考虑,你觉得在这个事务序列里,应该先插入操作记录,还是应该先更新计数表呢?

答案

理解一

更新条数是公共操作并发度高,所以要放在后面,老师之前行锁已经说过啊,并发度高的操作放在最后,这里肯定是先插入记录,然后更新计数啊

理解二

并发系统性能的角度考虑,应该先插入操作记录,再更新计数表。知识点在《行锁功过:怎么减少行锁对性能的影响?》因为更新计数表涉及到行锁的竞争,先插入再更新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务之间的锁等待,提升并发度。

思考过程

​ 问题是,用一个计数表记录一个业务表的总行数,在往业务表插入数据的时候,需要给计数值加 1。逻辑实现上是启动一个事务,执行两个语句:insert into 数据表;update 计数表,计数值加 1。从系统并发能力的角度考虑,怎么安排这两个语句的顺序。

​ 评论区有同学说,应该把 update 计数表放后面,因为这个计数表可能保存了多个业务表的计数值。如果把 update 计数表放到事务的第一个语句,多个业务表同时插入数据的话,等待时间会更长。

​ 这个答案的结论是对的,但是理解不太正确。即使我们用一个计数表记录多个业务表的行数,也肯定会给表名字段加唯一索引。类似于下面这样的表结构:

CREATE TABLE `rows_stat` (`table_name` varchar(64) NOT NULL,`row_count` int(10) unsigned NOT NULL,PRIMARY KEY (`table_name`)
) ENGINE=InnoDB;

​ 在更新计数表的时候,一定会传入 where table_name=$table_name使用主键索引,更新加行锁只会锁在一行上。

​ 而在不同业务表插入数据,是更新不同的行,不会有行锁。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79317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C# Winform 打安装包

开发好一款Winform程序,往往都是直接拉Debug文件里的内容,直接运行。这样直接给客户,或者打个简易的压缩包。视觉上觉得很low,客户也觉得价不配位。因此这个5毛钱的特效还是要加上,毕竟几十万的项目款都付了。提升一下软件的B格,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 一、下载安装扩展程…

解压zip文件或者安装软件出现 无法成功完成操作 解决方案

近期, 有一些朋友反馈在解压zip压缩包, 或者在安装软件的过程中出现了下面的错误提示: "无法成功完成操作, 因为文件包含病毒或者潜在垃圾文件" "Operation did not complete successfully because the file contains a virus or potentially unwanted software…

Windows10添加鼠标右键打开

1打开注册表2.进入目录计算机\HKEY_CLASSES_ROOT\Directory\Background\shell\,新建项,2.1继续新建子项,重命名为command2.2修改子项中的默认,添加路径结果:ps: 可以重命名。在第一个新建项中新建“字符串值”,重命名为“ICON”可以设置图标。效果图:

2024 天池云原生编程挑战赛决赛名单公布,9 月 20 日开启终极答辩

2024 天池云原生编程挑战赛决赛名单公布,9 月 20 日开启终极答辩历时 4 个月,2024 天池云原生编程挑战赛决赛名单公布! 本届大赛规模创新高,参赛战队达 20000+ 支, 广覆盖国内外优秀高校和杰出企业!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76 所国内外优秀高校,以及美团、米哈…

Linux救援模式

故障背景:误删除或修改/etc/passwd导致无法远程登录. 禁止root远程登录,没有添加普通用户,无法远程登录. root密码忘记,无法远程登录. linux无法启动1.解决方案 root密码,恢复有备份的系统文件,都要重启系统,才能进入救援模式解决方案应用场景系统自带的救援模式系统还可以正常…

API 网关 OpenID Connect 实战:单点登录(SSO)如此简单

本文对 Higress 中开源的 OIDC Wasm 插件进行了介绍,现在 Higress 项目中 Wasm 插件支持使用 Go、C++、Rust、AssemblyScript 等语言编写,后续会支持更多的编程语言,有着更低的开发门槛,同时 Wasm 插件运行在隔离的沙箱环境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 Wasm 本身作为一种高性…

在全连接层中进行批量数据并行执行

在全连接层中进行批量数据并行执行 在全连接网络中,为了增加并发性并减少权重的负载,可以同时处理一批图像(来自多个视频通道),如图11-31所示。图11-31 增加并发性并减少权重的负载,可以同时处理一批图像 11.2.6 特征缓存 在流处理中,对输入和结果使用双缓冲区。对于下一…

【整理】【Jinja2 模板】基础

Jinja2是基于python书写的模板引擎。 jinja2 必知必会 1、jinja2文件以.j2为后缀,也可以不写后缀。 2、jinja2中存在 三种定界符 注释:{{# #}}变量引用:{{ var }}逻辑表达:{% %}3、jinja2 逻辑控制 条件表达: {% if %}......{% endif %}案例:循环控制:案例:注意:

CatiaV6 3DE软件许可优化解决方案

CatiaV6 3DE软件介绍 3DEXPERIENCE 是一个业务和创新平台可助力组织机构实时、全面地了解其业务活动和生态系统。它在统一的协同环境中将人员、构思、数据和解决方案连接在一起,从初创企业到大型企业,使各类企业都能够以全新的方式进行创新、生产和贸易。您可以将该平台用作真…

CSDN免登录复制

一、 1.打开开发人员工具 2.找到对应元素 二、 1.打开开发人员工具,进入控制台2.输入doucument.designMode=on结果图:3.选中,打印输出PDF效果图:ps: 效果图:

如何快速求一个序列的gcd和lcm

背景: 教授在打某道关于序列gcd与lcm的题,但是看不懂题解,于是决定打表找规律;然而自己又懒得算数,于是写了个程序。 使用说明: 输入格式:n str a1 a2 ... an,\(n\) 为序列长度;str为操作种类,只有GCD和LCM;\(a\) 为序列,其中所有元素都必须是自然数。 如果输入不合…

WPF check key and modified key

private void Window_KeyDown(object sender, KeyEventArgs e) {if (e.Key == Key.A && e.KeyboardDevice.Modifiers == ModifierKeys.Control){MessageBox.Show($"You entered Key:{Key.A} and modifier:{ModifierKeys.Contr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