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blogs.com/Link-Luck/p/9858519.html
Boot loader引导加载器,用来引导系统的启动,它把用户选定的内核加载到内存空间中,把控制权交给内核。
Windows下引导加载器:ntloader
Linux下引导加载器:
LILO:LInux LOader
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GRUB Legacy 0.X 传统版本为0.X
GRUB2 1.X 与传统版本完全不一样的1.X版本
功能:提供一个菜单,允许用户选择要启动的系统或内核版本;把用户选定内核装载到RAM的特定空间中并解压展开,而后把系统控制权移交给内核;
MBR所给予的空间毕竟太小,容不下较大的引导程序,因此grub程序被分为三段:"stage 1" 被装入磁盘的MBR中;特殊的"stage 1.5"被装入MBR随后的扇区,它能够识别内核和"stage 2"所在分区的文件系统格式并帮助引导"stage 2",它是"stage 1"和"stage 2"之间的纽带;"stage 2"位于文件系统上。stage 2程序和grub.conf可以与内核文件处于不同的分区上(但必须位于同一磁盘),只要"stage 1.5"能够驱动它们各自所在的分区。
GRUB引导过程分为三段:
stage1:MBR(0柱面0磁道1扇区)
stage1_5:MBR随后的扇区
stage2:读取grub.conf配置文件,并实现引导功能的扩展
Kernel:加载系统内核,执行系统初始化信息
在GRUB中选定内核进入,内核会对自身初始化;探测可识别到的所有硬件设备,加载硬件驱动程序(有可能需要借助ramdisk加载驱动);以只读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运行用户空间的第一个应用程序:/sbin/init
Centos5:initrd
initrd文件生成工具程序:mkinitrd
Centos6,7:initramfs(cpio格式)
initramfs文件生成工具程序:dracut、mkinitrd
ramdisk:Linux内核的特性之一,使用缓冲和缓存来加速对磁盘上的文件访问:
为什么将initrd改为initramfs,前者把内存模拟成磁盘,后者直接把内存模拟成文件系统;如果模拟成磁盘,将磁盘加载到内存中,内核需将initrd再次缓存到内核的内存空间当中,相当于在内存中缓存两次;但是如果模拟成文件系统,内核可以直接访问文件系统所在的内存空间,这样效率更高性能更好
initrd 、initramfs都属虚拟文件系统,在早期的linux系统中,一般只有硬盘或者软盘被用来作为Linux根文件系统的存储设备,因此也就很容易把这些设备的驱动程序集成到内核中。但是现在的Linux系统中可能将根文件系统保存到各种存储设备上,包括scsi、sata,usb-disk等等。如果把这些设备的驱动代码全部编译到内核中内核会很庞大。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于是出现了基于ramdisk的initrd( bootloader initialized RAM disk )。initrd是一个被压缩过的小型根目录,这个目录中包含了启动阶段中必须的驱动模块、可执行文件和启动脚本。当系统启动的时候bootloader会把initrd文件读到内存中,然后把initrd文件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和大小传递给内核。内核在启动初始化过程中会解压缩initrd文件,然后将解压后的initrd挂载为根目录,并执行根目录中的/linuxrc脚本(cpio格式的initramfs为/init,而image格式的initrd为/linuxrc),脚本会加载真实文件系统中存放的设备驱动程序,以及在/dev目录下创建必要的设备节点。这样就可以mount真正的根目录,并切换到这个根目录中。
Linux 发行版在内核中只编译了基本的硬件驱动,在Linux系统安装过程中通过检测系统硬件,生成包含安装系统硬件驱动的initrd,在内核引导过程中先加载initrd虚拟文件系统,然后由initrd挂载真正的文件系统,完成后initrd从RAM中退出,并不消耗内存,initrd只是一个暂时的文件系统。
在Linux2.5内核中出现了initramfs,它的作用和initrd类似,只是和内核编译成一个文件(initramfs是经过gzip压缩后的cpio格式文件),该cpio格式的文件被链接进了内核中特殊的数据段.init.ramfs上,其中全局变量__initramfs_start和__initramfs_end分别指向这个数据段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内核启动时会对.init.ramfs段中的数据进行解压,然后使用它作为临时的根文件系统。
initrd与initramfs的区别:
initrd是init ram disk,initramfs是init ram file system,前者把内存模拟成磁盘,后者直接把内存模拟成文件系统
cpio-initrd(initramfs)的处理流程
1、boot loader 把内核以及 initrd 文件加载到内存的特定位置
2、内核判断initrd的文件格式,如果是cpio格式
3、将initrd的内容解压到rootfs中
4、执行initrd中的/init文件,切换到真实的根文件系统,执行/sbin/init
image-initrd(initrd)的处理流程
1、boot loader把内核以及initrd文件加载到内存的特定位置。
2、内核判断initrd的文件格式,如果不是cpio格式,将其作为image-initrd处理。
3、内核将initrd的内容保存在rootfs下的/initrd.image文件中。
4、内核将/initrd.image的内容读入/dev/ram0设备中,也就是读入到一个内存盘中。
5、接着内核以可读写的方式把/dev/ram0设备挂载为原始的根文件系统。
6、如果/dev/ram0被指定为真正的根文件系统,那么内核跳至最后一步正常启动。
7、执行initrd上的/linuxrc文件,linuxrc通常是一个脚本文件,负责加载内核访问根文件系统必须的驱动, 以及加载根文件系统。
8、/linuxrc执行完毕,真实的根文件系统被挂载
9、如果真实根文件系统存在/initrd目录,那么将/dev/ram0从/移动到/initrd;如果不存在/initrd目录,/dev/ram0将被卸载。
10、在真实根文件系统上进行正常启动过程 ,执行/sbin/init。
https://www.cnblogs.com/Link-Luck/p/9858869.html
GRUB(bootloader)引导流程:
GRUB,GRand Unified Bootlader ,是一个来自GUN项目的多操作系统启动程序。GRUB是多启动规范的实现,它允许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内同时拥有多个操作系统,并在计算机启动时选择希望运行的操作系统。GRUB可用于选择操作系统分区上的不同内核,也可用于向这些内核传递启动参数。
grub版本:
grub 0.x:grub(legacy) Centos 5,6
grub 1.x:grub2 Centos 7
grub legacy版本:
工作流程:当系统启动时,如果要加载grub所在的磁盘时,会读取这个磁盘的MBR,同时会加载stage1,stage1会尝试读取后扇区的stage1_5阶段,stage1_5阶段会帮助stage1中的bootloader识别stage2所在的分区上的文件系统,然后加载stage2所在的磁盘分区,这个分区不但有stage2阶段,还有内核和ramdisk等。
stage1:运行Boot Loader主程序,这个程序必须要安装在启动区,即MBR中。因为MBR空间有限,因此在MBR当中仅安装Boot Loader的最小程序,并没有安装Boot Loader的相关配置文件
stage1_5:MBR之后的扇区,让stage1中的BootLoader能识别stage2所在的分区上的文件系统(相当于文件系统的驱动)
stage2:boot目录所在的磁盘分区(/boot/grub)
配置文件:/etc/grub.conf软链接到/boot/grub/grub.conf
/boot/grub/menu.lst软链接到/boot/grub/grub.conf
stage2及内核等通常放置于一个基本磁盘分区(boot分区)
boot单独分区是用来存放与Linux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内核文件、启动引导装载程序,启动菜单配置文件等;
boot作为一个单独的分区,也就意味着这个单独分区下有一个grub,因为grub刚启动的时候,操作系统还没有启动(真正的根文件系统还没有被加载),所以,不能通过访问/boot/grub来实现,但是我们又需要访问这个文件来执行stage2 阶段。所以,grub中就有一个root命令,指明的就是把stage2 阶段直设为根,而grub自带有文件系统驱动(stage 1.5),所以就可以直接访问分区及根下的所有文件即kernel,initrd等来选择内核启动;
boot目录,有没有单独分区(或者说引导分区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分区),决定了在grub中的访问路径是否一样。而grub中的root命令,指明的就是这个根分区是谁,如果boot被单独分区了,那么就直接指向这个新分区,访问路径就直接把boot给去掉了;如果boot没有被单独分区,就是挂在根分区上,那就意味着/boot目录是绕不过去的,访问的时候只能先访问根,在访问根下的boot。
grub要想访问某一分区,这个分区必须是基本磁盘分区,不可能是提供了非常复杂的驱动程序(RAID或LVM)。如果想把根做的复杂些(比如LVM)但又不对boot做单独分区,那把逻辑卷往分区上一放,就找不到grub中的stage2阶段了,所以,要想把根做的复杂,就只能把boot作为一个单独的基本磁盘分区;
如果不使用逻辑卷,boot是可以不用单独分区的。
stage2的主要功能:
1、提供菜单、并提供交互式接口
e:编辑模式,用于编辑菜单
c:命令模式,交互式接口
2、 加载用户选择的内核或操作系统
允许传递参数给内核
可隐藏此菜单
3、为菜单提供了保护机制
为编辑菜单进行认证
为启用内核或操作系统进行认证
GRUB识别硬盘设备:(hd#,#)表示第几块磁盘的第几块分区
hd# 磁盘编号用数字表示,从0开始编号
# 分区编号用数字表示,从0开始编号
例如(hd0,0)表示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grub命令行接口:
help:获取帮助列表
help KEYWORD:查看指定命令的详细帮助信息
find (hd#,#)/PATH/TO/SOMEFILE:查找某个磁盘上的某个文件
root (hd#,#):设置grub的根设备(boot目录所在的磁盘设备)
initrd /PATH/TO/INITRAMFS_FILE:设定选定内核配套的ramdisk文件
boot:引导启动选定的内核
kernel /PATH/TO/KERNEL_FILE:设定本次启动时用到的内核;额外还可以添加许多内核支持的cmdline参数:
例如:init=/path/to/init, selinux=0
内核支持的启动参数:
磁盘相关启动参数:
root 指定启动系统的真实根文件系统所在分区 如:root=/dev/sda1
ro 指定根设备在启动过程中为readly-only(只读),默认情况下为ro(这里根设备指的是grub的根设备)
rw 指定根设备在启动过程中为read-write(读写)
rootfstype 指定根文件系统类型,如:rootfstype=ext4
console和kernel log相关的启动参数:
console console的设备和选项,如:console=tty0,console=ttyS0
debug enable kerneldebugging 系统启动中的所有debug信息
quiet 静默模式将kernel loglevel设置为KERN_WARNING,在启动中指非常严重的信息
loglevel 设置默认的console日志级别,如:loglevel=7(0~7数字分别为KERN_EMERG,…,KERN_DEBUG)
time 设置在每条kernel log信息前加一个时间戳
内存相关的启动参数:
mem 指定kernel使用的内存量,mem=n[KMG]
hugepages 设置大页表页(4MB大小)的最多个数,hugepages=n
CPU启动的相关参数:
mce #Enable the machine check exception feature.
nosmp #Run as a single-processor machine. 只使用一个处理器,不使用SMP(多处理器)
max_cpus #max_cpus=n, SMP系统最多能使用的CPU个数
Ramdisk相关的启动参数:
initrd 指定初始化ramdisk的位置,initrd=filename
noinitrd 不使用initrd的配置,即使配置了initrd参数
初始化相关启动参数:
init 在启动时去执行的程序,init=filename,默认值为/sbin/init
PCI相关的启动参数:
pci #pci相关的选项,我常使用pci=assign_buses,也使用过pci=nomsi
SELinux相关启动参数:
enforcing #SELinux enforcing状态的开关,enforcing=0表示仅仅是记录危险 而不是阻止访问,enforcing=1完全enable,默认值是0
selinux 在启动时关闭或开启SELinux,selinux=0表示关闭,selinux=1表示开启selinux
手动在grub命令行启动系统:
grub> root(hd#,#)
grub> kernel /vmlinuz-VERSION-RELEASE ro root=/dev/DEVICE
grub> initrd /initramfs-VERSION-RELEASE.img
grub> boot
配置文件:/boot/grub/grub.conf
default=# 设定默认启动菜单项;菜单项(title)编号从0开始
timeout=# 指定菜单项等待选择的时长
splashimage=(hd#,#)/PATH/TO/XPM_PIC_FILE 指明菜单背景图片文件路径
hiddenmenu 隐藏菜单,如果有多个菜单项,只显示默认启动菜单项
password [--md5] STRING 编辑菜单项需要认证
title TITLE 定义菜单项"标题", 可出现多次
root (hd#,#) grub查找stage2及kernel文件所在设备分区;为grub的"根"
kernel /PATH/TO/VMLINUZ_FILE [PARAMETERS] 启动的内核文件
initrd /PATH/TO/INITRAMFS_FILE 与内核匹配的initramfs文件
password [--md5] STRING 启动选定内核或操作系统时需要认证
每行详细解释:
default=#: 设定默认启动的菜单项;假如同时装有多个操作系统,0表示定义的第一个title系统,1表示定义的第二个title系统,以此类推
timeout=#:表示可供选择的等待时间,如果超出5秒,则使用默认的启动条目default定义的
splashimage=(hd#,#)/PATH/TO/XPM_FILE:菜单背景图片文件路径
hiddenmenu:隐藏菜单,默认是不显示菜单信息,如果要想显示菜单,可以将该配置信息注释即可
password [--md5] STRING: 启动菜单编辑认证
title TITLE:定义菜单项“标题”(操作系统名称), 可出现多次,用来引导不同的操作系统或内核
root (hd#,#):grub查找stage2及kernel文件所在设备分区;为grub"根"。也就是说,表示的是内核文件的存放位置,这里指的是分区位置,而非根目录
kernel /PATH/TO/VMLINUZ_FILE [PARAMETERS]:内核的名称,以及一些启动时的核心参数。由于启动过程中需要挂载根目录,因此就需要指定根目录所在的分区。rhgb表示色彩显示,quiet表示静默模式加载内核
initrd/PATH/TO/INITRAMFS_FILE: 内核匹配的ramfs文件,虚拟文件系统
password [--md5] STRING: 启动选定的内核或操作系统时进行认证
grub-md5-crypt命令生成密钥:
[root@localhost ~]# grub-md5-crypt
Password:
Retype password:
$1$TcvuB$S9n4SJLUnvoM3NXYT6Fk2.
编辑grub.conf文件将秘钥添加到相应位置vim /etc/boot/grub.conf
passwd --md5 $1$TcvuB$S9n4SJLUnvoM3NXYT6Fk2.
实验1:为编辑启动菜单进行认证;为启用内核或操作系统进行认证
1、复制一份内核文件,改名为Tao Linux,并分别在第一个title之前和第二个title之后添加生成的加盐密码,保存并退出,并重启系统;
2、重启系统之后发现要为进行编辑启动菜单的认证,效果如下:
3、按“p”键输入密码之后,可以发现原来的提示信息又回来了,这是我们就可以编辑了
4、选择第二个内核作为启动程序,按回车键发现要想启动内核,要输入密码认证,说明我们为内核设置的密码,起作用了。
进入单用户模式:
1、编辑grub菜单(选定要编辑的title,按"e"命令进行编辑)
2、在选定的kernel后添加1, s, S或single参数都可以
3、在kernel所在行,按"b"命令启动kernel
实验2:单用户模式下修改密码
1、在进入开机界面的时候,按任意键进入菜单界面
2、因为我们在编辑启动菜单前设置了认证,所以需要输入密码,按"p"输入密码后进入编辑菜单,然后选定要启动的内核,按"e"键进入编辑模式
3、选定好要启动的kernel后,按"e"键进入,然后在选定的内核后添加1, s, S或single,然后按回车键,紧接着在kernel所在行输入"b"进入单用户模式
grub安装:出现grub损坏或给其它硬盘安装grub
1、通过grub-install命令进行grub安装(这种方式二进制类的文件可以恢复,但是背景图片和grub.conf的文件不能恢复。会安装grub stage1和stage1_5到/dev/DISK磁盘上,并复制GRUB相关文件到 DIR/boot目录下(这里的DIR指的是boot目录的上一级目录)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DIR /dev/sda
2、在grub命令行进行grub安装,需要依赖/boot/grub/目录中除grub.conf之外的其它文件,这些文件都是完好存在情况下才能安装
grub> root (hd#,#)
grub> setup (hd#)
示例1:重新安装grub, 用grub-install安装
1、 dd if=/dev/zero of=/dev/sda bs=200 count=1 模拟破坏掉grub的stage 1(bootloader)
2、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 /dev/sda 重新安装grub
示例2:在grub命令提示符下修复grub(需要依赖/boot/grub/中的除grub.conf之外的文件都是完好情况下)
1、dd if=/dev/zero of=/dev/sda bs=200 count=1 模拟破坏掉grub的stage 1(bootloader)
2、grub 进入grub命令提示符下
3、root (hd0,0) 指定grub的根所在的硬盘分区(也就是boot目录所在的硬盘分区)
4、setup (hd0) 开始安装grup,需要指定grub所在硬盘
5、quit命令退出grup命令行模式
示例3:在紧急救援模式下修复grub(在grub损坏情况下设备重启了,这时候肯定起不来了)
1、dd if=/dev/zero of=/dev/sda bs=200 count=1 模拟破坏掉grub的stage 1(bootloader)
2、reboot 重启设备加载安装光盘,进入救援模式
选择将根文件系统挂载到救援模式系统的/mnt/sysimage目录
提示挂载成功,并可以通过chroot命令切换根
启动shell
3、进入shell界面,切换根开始修复grub
总结:GRUB启动故障排除案例
1、MBR中grub损坏,1_5阶段的数据损坏,2阶段的grub损坏
2、initramfs*.img文件损坏,内核文件损坏
3、/boot/grub/grub.conf文件丢失
4、/etc/fstab丢失,无法挂载根等文件系统
5、/boot 目录全部的文件丢失
解决方法(都是在救援模式下)
1、MBR中grub损坏,1_5阶段的数据损坏,2阶段的grub损坏;救援模式:
chroot /mnt/sysimage 切根,改变磁盘根目录
grub-install /dev/sda 安装grub引导程序到磁盘/dev/sda的MBR扇区
2、initramfs*.img文件损坏,内核文件损坏
initramfs*.img文件损坏,解决方法:
# chroot=/mnt/sysimage
# mkinitrd /boot/initramfs-$(uname -r).img $(uname -r) #创建
内核文件损坏
# mkdir /mnt/cdrom
#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挂载光盘
进入/mnt/cdrom/Packages/ 目录下覆盖安装kernel包,
rpm -ivh–replacepkgs kernel-VERSION.rpm –root=/mnt/sysimage –force
安装完成后会在/boot目录下自动生成相应版本的vmlinuz文件.(前提是内核版本未更新, 和光盘中的内核版本一致)
3、/boot/grub/grub.conf文件丢失
这个新建一个写上引导等信息就行
4、/etc/fstab丢失,无法挂载根等文件系统
同样新建一个/etc/fatab、填写上挂载信息
LVM的话需要激活LVM逻辑卷
5、/boot目录全部的文件丢失
结合上面,先MBR修复,然后内核文件修复和initramfs*.img文件修复
示例4:虚拟机下手动制作grub
1、准备好一个新硬盘,分3个分区(根分区、swap、boot)分别格式化,这里的boot单独分一个区
/boot:mkfs.ext4 /dev/sdb1
/:mkfs.ext4 /dev/sdb2
swap:mkswap /dev/sdb3
2、模拟启动时的boot目录,将其挂载到当前系统/mnt/boot/目录(创建的目录名一定要为boot)
mkdir /mnt/boot
mount /dev/sdb1 /mnt/boot
3、将制作grub到新硬盘的boot分区(指定根目录就是boot目录所在的上一级目录)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mnt /dev/sdb
4、复制当前系统的内核文件和initramfs文件到/mnt/boot/目录中,并手动创建grub.conf配置文件
cp /boot/vmlinuz-2.6.32-573.el6.x86_64 /mnt/boot/vmlinuz
cp /boot/initramfs-2.6.32-573.el6.x86_64.img /mnt/boot/initramfs.img
vim /mnt/boot/grub/grub.conf
default=0
timeout=5
title centos 6 (Express)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 ro root=/dev/sda2 selinux=0 init=/bin/bash
initrd /initramfs.img
5、为根分区创建常用的一级子目录
mkdir /mnt/sysroot
mount /dev/sdb2 /mnt/sysroot/
cd /mnt/sysroot/
mkdir -pv etc bin sbin lib lib64 dev proc sys tmp var usr home root mnt media
6、拷贝bash程序和依赖的库文件到根文件系统上的对应目录
cp /bin/bash /mnt/sysroot/bin/
ldd /bin/bash 查看bash程序依赖的库文件
cp /lib64/libtinfo.so.5 /mnt/sysroot/lib64/
cp /lib64/libdl.so.2 /mnt/sysroot/lib64/
cp /lib64/libc.so.6 /mnt/sysroot/lib64/
cp /lib64/ld-linux-x86-64.so.2 /mnt/sysroot/lib64/
sync 将内存数据同步到硬盘
7、用新的硬盘去创建一个虚拟机,检验是否能正常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