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tecdat.cn/?p=36371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积极推进 “双碳” 战略,一场深刻的能源与经济变革正在展开。本报告合集汇总聚焦于能源领域多方面的关键议题,深入剖析其现状与发展趋势。能源作为中国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火电占比过高致使排放问题突出,而电力行业更是排放 “大户”。与此同时,双碳战略推动下,新型电力系统应运而生,带来创新应用与诸多经济机遇,如峰谷电价等政策助力用户挖掘潜力。文末339份电力、低碳行业研究报告最新趋势已分享在交流群,阅读原文进群和500+行业人士共同交流和成长。
电力结构也逐步向新能源倾斜,中国碳金融创新亦在探索前行,新能源及储能参与市场交易日益活跃,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且呈现地域差异,电力市场变革促使主体多元化。此外,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减排面临挑战与机遇,建筑近零碳升级成为必然趋势。本报告将全方位呈现这些领域的洞察与分析,为推动中国向绿色低碳未来转型提供全面参考与指引。
能源领域主导中国碳排放,近九成。火电比重高致能源排放突出,如 2020 年煤炭 70%。电力行业居能源排放之首,总占比上升,远超同行。
在我国碳排放格局里,能源领域无疑是关键源头,其在总碳排放中的占比接近九成!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公布的数据,在 2016 - 2020 年期间,中国能源领域碳排放于我国总碳排放的占比均值约达 88%,这与世界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其他地区能源领域碳排放占比不足 60%。造成这种差异的核心因素在于中国能源供给体系里传统火电占比较大。以 2020 年为例,在中国与能源相关的排放中,煤炭贡献约 70%,石油约 12%,天然气约 6%,另有约 11%源于过程排放,而能源燃烧供能所产生的碳排放是能源部门碳排放的核心所在。
进一步探究能源领域碳排放,电力行业堪称其中“巨头”,占比约达一半。我国能源领域碳排放涵盖燃料燃烧与逃逸排放两大类别,其中燃料燃烧占比超九成。燃料燃烧碳排放又可从供能与用能两个维度划分,国际能源署(IEA)数据表明,电力行业作为主要供能部门,成为能源领域碳排放的最大“肇事者”,紧随其后的是用能层面的工业生产、交通以及建筑行业。从时间维度来看,电力行业在我国总碳排放中的比例呈上升态势,从 2016 年的 48.32%攀升至 2020 年的 53.48%,其占比远超其他行业,足以彰显其在碳排放问题中的关键地位与影响力。
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 - 电网洞察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首要任务。清洁电力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为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新型电力系统应运而生,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为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升其灵活性至关重要,这需要各环节的共同努力。光储直柔技术为建筑带来了电能替代与友好交互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使建筑从传统的能源消费者转变为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和能量调蓄的“三位一体”复合体,为构建未来低碳能源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转型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经济机遇。
峰谷电价政策使得用户能够利用电价差异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在峰谷价差达到 0.7 元/kWh 以上的省区。通过优化控制系统和智慧储能策略,用户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价值。
随着充电桩等负荷的增加,增容需求也日益提高。传统静态扩容方式成本高、周期长,而通过接入调优控制系统,用户可以实现动态增容,有效降低成本并缩短周期。
电力市场改革和灵活多变的电价机制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机会。用户可以聚合能源资产,提高能效水平,参与需求响应和市场交易以获取利润。为了更好地应对电力市场的变化,用户需要可靠的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柔性负荷调节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调优控制系统,用户可以进一步聚合和挖掘可实时调节的柔性负荷资源,如充电桩、储能系统和楼宇空调等。这有助于提高新能源的本地消纳率和用电能效。
电力结构: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新能源比例持续攀升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受到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压力的影响,能源结构的调整成为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在欧美国家,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波动剧烈,政治冲突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加剧了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欧盟于 2022 年 5 月发布了“RepowerEU”能源计划,旨在大力发展光伏能源、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预计未来,全球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不断提升,并在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双碳战略下,我们正在经历能源结构的历史性变革。2021 年,国务院发布了《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约 25%。光伏能源、风能等新能源在我国电力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截至 2021 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为 7 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3.28 亿和 3.06 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年发电量达到 9785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首次突破 10%,达到 11.7%。提高绿电比例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
本白皮书报告合集是全市场聚焦中国碳金融领域的洞察白皮书。白皮书报告合集中巧妙结合了中国特色与国际经验、理论研究与前沿实践、监管导向与市场声音,全面探讨了在中国碳市场蓬勃发展的时代脉络中,金融力量的角色与作用。
本白皮书报告合集着眼于创新,在充分理解中国碳市场的特殊性与独特特征基础上,立足碳市场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提出了中国碳金融生态的全景视图,探索出了中国碳金融创新的六大核心模式,在各个模式中结合现状和市场实践,探讨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展望。
中国的碳金融发展之路必须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但同时,我们更需要展现创新精神,开辟一条符合我国实际和“双碳”目标的特色之路。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更绿色、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中国碳金融创新模式应用
中国碳金融创新模式在监管、市场和服务生态三个维度下,识别出六种创新模式,包括制度规划创新、交易机制创新、主体角色创新、交互场景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网络创新。这些创新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推动中国碳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和规范运作。
在监管维度下,制度规划和交易机制两类创新模式的应用对于促进市场整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度规划创新提出创新的顶层设计规划方案,引导市场发展方向;交易机制创新推出创新的交易管理机制,规范市场交易活动。
在市场维度下,可开展的创新模式包括主体角色、交互场景和金融产品三类。主体角色创新使市场参与主体在碳金融中承担新的角色,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交互场景创新推动市场参与主体开发出创新的合作模式或服务场景,提高市场效率;金融产品创新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开发出创新的碳金融产品以解决客户痛点问题,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生态维度下,服务网络创新是主要创新模式。外部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创新的专业或技术服务,解决市场参与者遇到的发展专业需求,提升市场参与者的碳资产管理能力。
根据对六大创新维度的综合研判,我国碳金融发展在服务网络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在交易机制创新和主体角色创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些创新模式的应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新能源及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2019 至 2023 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增长,2023 年更是达到 6,845 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总量的 47.3%。同年,国家电网公司绿电结算电量跃升至 576 亿千瓦时,绿证交易也激增 15 倍,达到 2,364 万张。
2023 年,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入市,已有 186 家新型储能主体注册,总容量超 1000 万千瓦。此外,山东、山西等六省明确了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的规则,28 个省份出台了新能源项目配储或租赁储能政策,并对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的价格及补偿进行了规范。
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形成了“中长期交易 + 现货交易 + 辅助服务”的有机整体,中长期市场管理价格风险,现货市场实现电力电量平衡。同时,“省内 + 省外”的电力市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如“晋电外送”已拓展至 14 个省份,通过省间省内现货市场激励机组顶峰发电,为全国 23 个省份的电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占比逐年提升,2023 年近五成,绿电结算与绿证交易均大幅增长。
近年来,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交易中的参与比例持续上升。从 2019 年至 2023 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特别是在 2023 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了惊人的 6,845 亿千瓦时,占据了新能源总发电量的 47.3%,显示出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强劲增长势头。
值得关注的是,2023 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的绿电结算电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 576 亿千瓦时,这一数字较 2022 年增长了近 2.4 倍。同时,绿证交易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高达 2,364 万张的交易,与 2022 年的 145 万张相比,实现了惊人的 15 倍增长。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也反映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广阔前景。
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
2022 年,中国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继续快速增长,总量从 2021 年的 261.7 万台增加到 2022 年的 521 万台,同比增幅超过 99%。其中,私人充电桩的增加数量达到 194.2 万台,是公共充电桩增加数量的 3 倍,私人充电桩占比也从 2021 年的 56.2%增加到 2022 年的 65.5%。
同时,2022 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渗透率超过 25%,提前三年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 2035)》中提出的 20%目标,新能源汽车总量从 2021 年的 784 万辆增长到 2022 年的 1310 万辆,同比增幅达到 67.1%。2022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有 535 万辆,相较于上一年增加 240 万辆,增长了 81.48%。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调加快,充电桩数量与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比值由 2021 年的 3.0 进一步下降至 2022 年的 2.4。
城市之间的公共充电桩规模存在明显差异,南方城市整体而言较北方城市数量更多
根据空间密度指标统计结果显示,在 36 座主要城市的中心城区,公用充电桩的密度平均为 26.5 台/平方公里。深圳、上海、广州、海口在公用充电桩密度方面位居前列,中心城区的公用充电桩密度超过 40 台/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市的公用充电桩密度最高,达到 154.9 台/平方公里。公用充电桩密度低于 10 台/平方公里的城市有泉州、常州、莆田、大连和烟台,其中,烟台市的公用充电桩密度最低,仅为 4.8 台/平方公里,与同为二级大城市的海口市相比,密度不足其 1/9,并且与深圳、上海等城市相比,密度差距更大。
按地域统计,25 座南方城市的平均公用充电桩密度为 29.2 台/平方公里,高于 11 座北方城市的均值 20.5 台/平方公里。排名前六位的城市都是南方城市,其中,泉州、常州、莆田等南方城市在充电桩密度方面仍然高于大连、烟台等北方城市。
在中心城区,四类乘用车占比平均为 87%,其中私人乘用车占比平均达到 53%,是最主要的车型。在 36 座城市中心城区,四类乘用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总量占比排序中,杭州、青岛、上海的占比超过 95%,位居前三;其中,私人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总量中的占比范围在 33.5%至 76.5%之间,南宁、北京、上海、温州、天津等城市的私人乘用车占比位居前五位。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市场变革与关键问题
电力中长期市场与电力现货市场存在一定的差异。
电力中长期市场主要在年度、月度和周等时间尺度上进行交易,以电量为交易标的物。其主要功能包括大致匹配市场供需、锁定电能价格以及纾解价格波动风险等。
而电力现货市场则在日前、日内和实时等时间尺度上进行交易,其交易标的物是每个小时的平均发/用电功率,用于电能量和辅助服务的交易。其主要功能包括保障发用电平衡、发现时空上的价格信号、促进新能源消纳以及提升运行经济性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电力中长期市场和电力现货市场在时间尺度、交易标的物以及主要功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市场中的参与主体数量急剧增加,且类型更加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吸纳新能源,并实现负载的灵活调节,电力系统逐渐引入可调节负载、分布式电源、储能设施以及充换电站等各种资源,促进了源电互动。因此,电力市场的参与主体数量显著增加,并且类型也更加多样化。
在国网经营区,已经累计进行了 191 次削峰响应,响应了 25.50 万户用户,总共减少了 7680.66 万千瓦的负荷。同时,也进行了 85 次填谷响应,满足了 3.68 万户用户的需求,提供了 4457.71 万千瓦的电力支持。此外,我们还成功接入了 103.88 万个充电桩,覆盖全国 93%的公共充电桩网络。
据预测,到 2025 年,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可开发潜力约为 16 亿千瓦。同时,需求响应规模有望达到 7000 万千瓦,储能装机预计将超过 3000 万千瓦。这些数据显示了未来几年中分布式电源和储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尽管各国提出更严格的减排目标,但碳减排仍面临巨大挑战。2022 年全球地表 CO2 浓度上升了 2.13ppm,远超过去十年增速,比工业化前高出 50%。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长 0.9%,达到新高 368 亿吨。
交通部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接近四分之一,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即使现有政策全部兑现,到 2050 年交通碳排放仍将增加 20%。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第四大湾区,也是交通枢纽。深圳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领先,香港计划在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广东省正在建设氢能产业基地。然而,大湾区城市间发展差异大,协同管理和政策落实面临挑战。推动交通减排和实现交通净零碳排放是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将基于数据分析提出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径和政策建议。
非道路交通碳排放
非道路交通方式的碳排放情况较为复杂。由于主要采用低碳或零碳燃料,其减排效果显著。然而,直接碳排放量难以达到净零,因此需要基于燃料生命周期进行评估。
在 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下,非道路交通的直接碳排放量预计在 2040 年后达到顶峰。若考虑燃料生产的碳排放,非道路交通的碳排放量在 2025 年前后将达到峰值,并在 2050 年比峰值下降 60%以上。
在珠三角地区,铁路客运周转量占总客运周转量的 13%,而铁路货运周转量的占比仅为 0.4%。由于铁路的能耗较低且主要在珠三角地区,铁路客运周转量占总客运周转量的 13%,而铁路货运周转量的占比仅为 0.4%。由于铁路的能耗较低且主要通过电力牵引实现减排,到 2050 年,铁路的直接碳排放量将仅为 20 万吨。
在大湾区,水路运输的碳排放量在基准情景下呈上升趋势,预计 2050 年将达到 925 万吨,占交通碳排放的 10%。在净零碳排放情景下,由于对单位周转量的能耗设定了更严格的目标,并转向使用清洁能源如电力、LNG、甲醇和氢能,水路运输的碳排放量将明显下降。但即使如此,到世纪中叶,大湾区水路运输的直接碳排放量仍不容忽视。从燃料周期评估来看,上述清洁能源的上游固碳量在 2050 年后才能抵消船用燃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因此需要持续改进技术以降低燃料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
在大湾区,民航运输的碳排放量在基准情景下将持续增长,预计到 2050 年将超过 5000 万吨。在净零碳排放情景下,尽管单位能耗降幅大且部分民航客运流量转向高铁运输,但整体碳排放量仍需到世纪中叶前后才能达峰。SAF(可持续航空燃料)作为减排的主要手段,虽然对直接碳排放的降低有限,但生产过程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生命周期考虑,大湾区民航燃料的周期碳排放将在 2025 年左右达到峰值,至 2050 年将比 2025 年下降约 60%。
建筑近零碳升级
近零碳建筑的减碳路径涵盖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技术理念,包括被动式节能和主动式节能,以及建筑整体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改造。此外,加大新能源系统的建设力度和采用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碳交易方式,也是为了达到满足碳排配额的目的。
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明确的路径,建筑运营是减碳的关键领域
根据 IEA 的《2019 年全球建筑现状报告》数据,建筑行业是所有与能源相关的行业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占总排放量的 39%。未来几年,建筑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给实现《巴黎协定》带来巨大挑战。在国内,根据 2021 年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19 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为 49.97 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 50.6%,其中运营阶段碳排放量为 10.3 亿吨,占当年全国碳排放的 21.2%。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建筑行业需要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特别是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因此,建筑运营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
2019 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 49.97 亿 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 50.6%。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27.7 亿 tCO2,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 1.00 亿 tCO2,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 21.3 亿 tCO2。
新能源与 ICT 的融合技术对近零碳建筑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包括:
- 优化节能系统:智能系统结合建筑设计和运营方案,生成新能源组网方案和节能建议。楼宇智能节能系统通过物联感知构建数字孪生,提高系统能效比,提高运营效率。
- 新能源技术:AI、云等技术与光伏、储能融合,提高发电和投资效率,简化运维,保障安全。
- 智能化微能网:实现多种能源子系统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等,提高新能源生产和消纳比例。
- 碳能管理平台:掌握园区能源和碳排放情况,实现全程可视和智能分析,自动管理碳资产配额。
- 体验舒适度管理:通过智慧手段管理温湿度等居住体验要素,实现低碳与体验的双赢。
本专题内的参考报告(PDF)目录
- 中移智库:数字技术助力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及典型场景研究 报告2024-11-26
-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中国工业清洁电力:政策引领工业能源转型白皮书 报告2024-11-18
- 赛迪顾问:碳中和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的中国新型电力系统 报告2024-11-11
- 国家电网:2024年海量异构电力电子设备标准化电磁暂态建模技术报告 报告2024-11-03
- 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4年) 报告2024-11-03
- 电力圆桌:2024年数智技术提升需求侧资源灵活性——路径与典型实践报告 报告2024-11-03
- 清华大学:电力绿色转型:绿色电力市场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2024-11-01
- IMT -2020(5G) 推进组:5G电力行业应用安全需求与架构白皮... 报告2024-10-31
- 电力圆桌:2024年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储能发... 报告2024-10-24
- 新疆市监局:基于5G网络的电力业务系统安全防护评估规范 报告2024-10-21
- IEC:以新能源为主体的零碳电力系统 报告2024-10-21
- 电力与算力协同发展专委会:电力与算力协同发展蓝皮书 报告2024-10-16
- 华为&安永:2024 版电力数字化2030 报告2024-09-30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024扩大可信的中国转型金融市场规模-电力行业转... 报告2024-09-20
- 华北电力大学:2024统筹安全保供和“双碳”目标的煤电转型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4-09-13
- 电力圆桌:2024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微电网与大电网协同关键问题研究报告... 报告2024-09-11
- 电力圆桌:2024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创新研究报告(简版) 报告2024-09-09
- 电力设备行业深度研究-三层逻辑-欧洲光伏阳台超预期、美国等降息、储能新... 报告2024-08-30
- 头豹:电力设备制造系列-可控核聚变设备-人类终极能源-资本争相涌入(摘... 报告2024-08-23
- 国网浙江:2024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通信网建设与思考研究报告 报告2024-08-22
- 浙江大学:2024基于机理与人工智能混合驱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分析与调... 报告2024-08-19
- 未尽研究:2024年AI改变能源-智算如何引领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报告 报告2024-08-12
- 意法半导体:2024平面磁件如何提高电力电子器件性能白皮书 报告2024-08-09
- 清华大学:2024数据为中心的AI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报... 报告2024-08-08
- 国网浙江电力:2024虚拟电厂与大电网三道防线的关系探讨报告 报告2024-08-06
- IEA:2024年年中电力报告 报告2024-08-01
- 5G应用产业方阵:2023基于R15芯片的电力行业5G模组的精简化研究... 报告2024-07-28
- 国家电网:2024电力物联网智能应用技术研究报告 报告2024-07-24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3年电力行业经济运行报告 报告2024-06-26
- 毕马威:电力之光-2024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洞察报告 报告2024-06-17
- RMI&清华大学:2024高质量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发展低零碳灵活性资... 报告2024-06-16
- 阳光电源:2024多元储能构网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报告 报告2024-06-02
- 清华大学: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碳耦合交易 报告2024-05-28
- 华北电力大学:2024极端天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思考报告 报告2024-05-27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23年度电力勘测设计行业统计分析报告和同业对... 报告2024-05-26
- 落基山研究所:2024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价体系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十... 报告2024-05-23
- 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2024考虑不确定性的配电网静态安全分析报告 报告2024-05-21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低空经济监管政策、济核心载体eVTOL... 报告2024-05-20
- 南方电网:2024透明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思考报告 报告2024-05-19
- Ember:2024年全球电力评论 报告2024-05-10
- 中电联:2024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发展及有关思考研究报告 报告2024-05-06
- 上海电力大学:智能配电网、微电网与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研究构想与思考 报告2024-05-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24新能源并网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 报告2024-04-26
- 中能传媒研究院: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报告(2024) 报告2024-04-19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能源及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白皮书 报告2024-04-17
- 华为:2024通信站点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业务白皮书 报告2024-03-22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4推广大规模车网互动实施路径的思考报告 报告2024-03-11
- IEA:2024年电力报告 报告2024-02-19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电力部门省际虚拟水流动模式与影响分析 报告2024-02-17
- 北大能研院:2023双碳背景下湖南省电力系统灵活能力优化分析报告 报告2024-02-04
- RMI:2023电力需求侧灵活性系列:电解铝行业灵活性潜力概述报告 报告2024-01-24
- RMI:2023电力需求侧灵活性系列:钢铁行业灵活性潜力概述报告 报告2024-01-21
- 施耐德电气:2023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电网... 报告2024-01-01
- IEA:区域电力系统集成的制度架构 报告2023-12-29
- 洛基山研究所: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 报告2023-12-25
- 上海交大:基于数字孪生与沙盘推演的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元宇宙建设-以分布式... 报告2023-12-11
- 绿色联盟:2023东南亚地区电力部门绿色低碳转型基础与路径识别研究报告 报告2023-12-07
- 中国华能: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若干重要技术方向的思考 报告2023-12-05
- 电力圆桌:2023年长三角虚拟电厂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报告2023-12-04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023湖南省电力行业碳达峰时间与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11-16
- 头豹:中国新型电力系统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报告2023-10-26
- NRDC:202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内蒙古电力低碳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2023-10-18
- 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2022中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 报告2023-10-12
- 亿欧智库:2023中国电力行业自主可控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2023-10-06
- 国际能源电力信息平台:全球能源观察-2023年第九期 报告2023-10-05
- 落基山研究所&国家电网:2023电力需求侧灵活性系列:工业灵活性潜力及... 报告2023-10-03
- 绿色产业智库:2023年氢储能行业研究报告-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氢储能 报告2023-09-25
- IEA:全球电力市场报告:2023年和2024展望 报告2023-09-18
- 国网南瑞:新型电力系统保护新技术研究与实践 报告2023-09-17
- 华为:全球能源转型及数字化转型成功实践-电力2023年案例集 报告2023-09-08
- AIoT星图研究院:《2023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产业白皮书》生态报... 报告2023-09-03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数据要素化资产化观察与思考 报告2023-09-02
- 国际能源署:2023和2024年电力市场展望 报告2023-08-30
- 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与技术联盟能源数字化专委会:新型电力系统与数字化转型 报告2023-08-17
- 东南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基于电碳量化关系的低碳园区建设探索 报告2023-08-14
- 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低碳转型实践研究报告2022 报告2023-08-10
- 东方电子:AI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报告2023-08-05
- 中国信通院:电力行业边缘计算白皮书(2022年) 报告2023-08-04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2年中国电力行业经济运行报告 报告2023-08-03
- 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虚拟电厂实践 报告2023-08-02
- IGDP:“一带一路”六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化分析 报告2023-07-28
- 销售易:2023中国电力设备制造行业CRM应用实践蓝皮书 报告2023-07-24
- 欧盟委员会:2022年Q4欧洲电力市场报告 报告2023-07-21
- 中国信通院&CCNIS:2023电力行业边缘计算白皮书 报告2023-07-20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22年度电力勘测设计行业统计分析报告和同业对... 报告2023-07-20
- 华中科技大学袁小明: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动力学方法 报告2023-07-02
- 清华大学刘学: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市场变革与关键问题 报告2023-06-29
- 腾讯&中国电信:数据中心算力——电力灵活性协同研究 报告2023-06-12
- 舒印彪: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其关键技术 报告2023-06-11
- 山东大学:能量视角下新型电力系统惯量研究初探 报告2023-06-09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蜂巢配电网-未来配电系统新形态 报告2023-06-09
- 国家电网:我国抽水蓄能开发情况及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认识与思考 报告2023-06-08
- 国家电网:旗帜领航山海融情-新时代闽宁电力发展报告 报告2023-06-08
- 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率平衡和频率动态 报告2023-06-07
- 华北电力大学:风电场聚合等值模型在振荡研究中的保真度评价 报告2023-06-07
- 大规模新能源智能管控与市场机制创新工作室: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强不确定性挑... 报告2023-06-04
- 落基山研究所: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 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报告2023-06-03
- 东南大学: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筑元胞低碳友好互动技术研究 报告2023-05-28
- 毕马威:电力之光-电力及公共事业行业洞察 报告2023-05-21
- 毕马威:2023年电力及公共事业行业洞察 报告2023-05-18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碳中和路径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关键技术 报告2023-05-17
- 上海交大: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电气量频域特征及其应用 报告2023-05-16
- 浙江大学: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的交互作用(2023) 报告2023-05-09
- 中国南方电网:南方电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实践(2023) 报告2023-05-07
- 上海电力:可持续发展报告 报告2023-04-30
- 求信咨询:国内电力设备分析报告 报告2023-04-26
- Ember:2023年全球电力评论报告 报告2023-04-24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庞博:我国绿色电力市场建设实践及有关思考 报告2023-04-23
-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交互视角下的电力市场(2023) 报告2023-04-22
- 路孚特:欧洲电力市场和碳市场最新实践 报告2023-04-19
- 华北电力大学:考虑新能源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电能量与平衡市场协调运营模式(... 报告2023-04-19
- 数观天下:2023电力行业商用密码应用白皮书 报告2023-04-17
- 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的“碳”与“数”(2023) 报告2023-04-16
- 湖北电力交易中心:2022年湖北电力市场白皮书 报告2023-04-14
- Ember:2023年全球电力评论 报告2023-04-14
- 德勤:2023 年电力和公用事业行业展望 报告2023-04-12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2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 报告2023-04-05
- 北极星电力网:2022锐捷智慧发电解决方案 报告2023-04-01
- 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的“碳”与“数” 报告2023-03-28
-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广东电力市场2022年年度报告 报告2023-03-26
-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双碳”战略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展望 报告2023-03-26
- 清华大学:电力市场改革中管制定价和竞争定价的协调机制 报告2023-03-21
- 法国电力公司&德勤:通往净零的路径:创新势在必行 报告2023-03-20
- 能源基金会:首都绿色电力采购交易政策建议研究报告 报告2023-03-01
- IEA: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 报告2023-02-23
- 华中科技大学:我国未来电力系统发展思考 报告2023-02-11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5G电力行业虚拟专网关键技术研究 报告2023-02-07
- 世界卫生组织:激发健康活力:加速医疗设施的电力供应报告 报告2023-02-02
- 华夏理财: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债务工具支持电力行业低碳转型2022 报告2023-01-30
- 能源基金会:先立后破,迈向零碳电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 报告2023-01-25
- 妙盈研究院:中国零碳之路(上)-电力供给篇 - 电网侧脱碳的绿色投资机... 报告2023-01-25
-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国家的可... 报告2023-01-07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下供需互动挑战及技术支撑体系 报告2023-01-07
- 阿里云:云上新型电力系统-“电”亮数智生活 报告2023-01-03
- GIZ: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协调发展-德国实践的政策启示 报告2023-01-03
- 中移智库:数字技术助力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及典型场景研究 报告2024-11-26
- CYCAN:校园碳核算攻略 报告2024-11-26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4双碳目标下深圳碳金融创新实践白皮书 报告2024-11-25
- 万物梁行&同济大学:中国商企空间低碳物业白皮书2024 报告2024-11-19
- 北京大学:碳达峰碳中和下西北“西电东送”重塑研究 报告2024-11-19
- 鉴衡认证:企业碳中和规划和产品碳足迹方法解析 报告2024-11-13
-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融资报告-技术、政策和金融... 报告2024-11-12
- 赛迪顾问:碳中和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的中国新型电力系统 报告2024-11-11
- 绿色和平:全球治理新变局下中欧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新机遇-2024年“能... 报告2024-11-11
- 中华环保联合会:工业园区碳中和设计指南 报告2024-11-09
-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林产工业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TCNFPIA 4009—... 报告2024-11-09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火力发电企业碳管理要求 报告2024-11-09
- ISC:城市碳达峰路线图及行动计划设计指南(城市碳排放达峰路线图及行动... 报告2024-11-09
- 清华大学:2024年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附录 报告2024-11-08
- OECD:2024年全球建筑脱碳政策监测报告-多级方法 报告2024-11-08
- BCG:2024年碳排放调查报告 报告2024-11-08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研究 报告2024-11-07
- 东南大学:2024年电碳协同下的发展路径与产业机遇——能源互联网是实现... 报告2024-11-05
- 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零碳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 报告2024-11-04
- 绍兴市监管局: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丝绸面料 报告2024-11-03
- 泛能网:2024年“双碳”时代企业能碳数智化转型实践白皮书 报告2024-11-03
-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景区 报告2024-11-03
- 银碳科技: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平台赋能钢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践 报告2024-11-01
- C40&CABEE: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建材应用现状评估报告 报告2024-10-29
- 赛西碳索: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简报(2024年8月刊) 报告2024-10-28
- 福建省市监局:工业园区低零碳创建评估准则 报告2024-10-27
- 赛迪&西门子:“碳”索之路-企业绿色出海深度洞察报告(2024-202... 报告2024-10-25
- 钢铁生产企业碳排放核算指南及核查要点 报告2024-10-25
- 落基山研究所: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新机遇 报告2024-10-24
- 碳中和行动联盟&妙盈:2023年碳税:从理论到现实的演进报告 报告2024-10-23
- 中华环保联合会:工业园区碳中和评价方法 报告2024-10-22
- IEC:以新能源为主体的零碳电力系统 报告2024-10-21
- 清华五道口:2024双碳目标下绿色转型股票指数报告 报告2024-10-19
- 财新智库:把握气候风险与机遇——机构投资者如何应对高碳行业转型报告(2... 报告2024-10-19
-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融资-技术、政策和金融工具 报告2024-10-12
- 霍尼韦尔:石化-变革性的石脑油制乙烷丙烷工艺-提升乙烯裂解效率减少副产... 报告2024-10-11
-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 报告2024-10-09
- 2024年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报告 报告2024-10-09
- 世界经济论坛:高排放行业:低碳供应商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2024-10-08
- 世界资源研究所:2024集装箱港集疏运体系低碳发展潜力研究报告_深圳港... 报告2024-10-06
-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 报告2024-10-06
- 西安西电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产品碳足迹评价报告 报告2024-09-29
- 赛迪智库:赛迪前瞻2024年第22期(总862期):发达经济体工业碳管... 报告2024-09-29
- 沙利文:双碳纪元:产业机遇与挑战白皮书 报告2024-09-26
- 能源基金会:基于实际工况的重型商用货车碳排放研究 报告2024-09-26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简报(2024年7月刊) 报告2024-09-23
- 华北电力大学:2024统筹安全保供和“双碳”目标的煤电转型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4-09-13
- 清华五道口:2024双碳目标下绿色转型股票指数报告 报告2024-09-02
-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2024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国际化前景展望-“一... 报告2024-08-20
-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 报告2024-08-19
- 碳披露项目:2023年中国企业CDP自然信息披露报告 报告2024-08-15
- 清华五道口:2024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 报告2024-08-05
-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绿色低碳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报告2024-08-02
- 复旦智库:2024国际碳关税机制的趋势、影响及应对报告 报告2024-07-30
- RMI:2024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方法学-基于国际实践 报告2024-07-28
- 乘联会:简析《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报告2024-07-19
- 慧科讯业:2024上海碳中和博览会舆情报告 报告2024-07-17
- 中移智库:通信行业算力碳效可信评价白皮书(2024年) 报告2024-07-15
- 清华大学&中交兴路:2024中国公路货运大数据碳排放报告 报告2024-07-15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4深圳市奶盒回收减排碳普惠方法学(试行) 报告2024-07-07
- 科城能源环境研究院:2024山西省重点行业企业减污降碳传播工具包 报告2024-07-07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24航空业净零碳转型路径比较报告(英文版) 报告2024-07-07
- 中德能源合作:2024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助力中国工业转型报... 报告2024-07-04
- 丹佛斯:2024影响力系列白皮书(第三册)——城市脱碳路线图 报告2024-07-02
- 世界自然基金会:2024实现清洁低碳高效食材供应链大有可为白皮书 报告2024-06-26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中国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报告(2023) 报告2024-06-26
- 远景:2024零碳行动报告 报告2024-06-23
- 绿普惠: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进展报告(2023) 报告2024-06-22
- 清华大学&哈佛大学:2024“中美深度脱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比较研究”二期... 报告2024-06-20
- RMI落基山研究所:2024加速中国工业深度降碳之钢铁企业气候行动要点... 报告2024-06-20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24年ESG 助力“碳中和”目标 理论框架与路... 报告2024-06-19
- 罗戈研究:2024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报告2024-06-18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报告(2023) 报告2024-06-17
- 固德威:2024零碳交通白皮书 报告2024-06-16
- RMI&清华大学:2024高质量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发展低零碳灵活性资... 报告2024-06-16
-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国家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 报告2024-06-16
- 第一财经:2022年&2023年中国碳市场年报 报告2024-06-14
- 低碳智慧建筑联盟:低碳智慧建筑技术创新发展白皮书2024(运行管理篇) 报告2024-06-14
- WRI:2024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研究报告 报告2024-06-10
- WRI:2024从全球百余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异同看中国城市低碳发展之道报... 报告2024-06-10
- 中兴通讯:2024零碳战略白皮书 报告2024-06-06
- 昕诺飞:2024从能耗大户到低碳先锋:智能互联照明赋能建筑节能降碳报告 报告2024-05-30
-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2024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手册(第一期) 报告2024-05-29
- 中兴通讯:2024零碳战略白皮书 报告2024-05-28
- 清华大学: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碳耦合交易 报告2024-05-28
- 万物梁行&RICS&同济大学:2023中国商企空间低碳物业白皮书 报告2024-05-27
- 浦发硅谷银行:中国双碳新能源行业资本市场趋势2023年度报告 报告2024-05-25
- 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汇编(2024) 报告2024-05-23
- 北京绿金院:2024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评价方法研究报告 报告2024-05-19
- 清华大学:2024白酒酿造能源需求分析与节能降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4-05-16
- 中国南方电网:2023中国绿电绿证及碳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 报告2024-05-14
- 固德威:2024零碳智慧家庭白皮书 报告2024-05-14
- 中移智库:2024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挑战和对策研究报告 报告2024-05-06
- 中国科学院:2024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究进展报告 报告2024-05-03
- 世邦魏理仕:2024百年之计始于“足”下-中国商业地产的碳足迹与脱碳路... 报告2024-05-03
- 德勤:2024光伏组件碳足迹及低碳发展报告 报告2024-05-03
-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双碳行动观察报告(2022-2023) 报告2024-04-24
-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企业碳排放核算 报告2024-04-23
- EDF:前沿产业发展现状、挑战及机遇-碳移除篇 报告2024-04-23
- RMI:2024具有高成本效益的电网交互式节能建筑-美国某零碳建筑集群... 报告2024-04-17
- 灼鼎咨询:2024中国碳纤维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加速成长的材料巨人... 报告2024-04-07
- 中移智库:2024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报告 报告2024-04-07
- IEA: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 报告2024-04-01
- 生态环境部:中国区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经济可行性研究-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 报告2024-03-29
- 文小库:2024包装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蓝皮书 报告2024-03-28
- TfS:2024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指南 报告2024-03-26
-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零碳录 CCNT省级气候行动 进展概览 报告2024-03-24
- 中国快递协会:2023中国邮政快递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与策略报告 报告2024-03-23
- 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2023创蓝碳中和技术手册 报告2024-03-15
- 清华大学: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3)-降碳 减污 扩绿 ... 报告2024-03-14
-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2023绿色低碳标识企业碳效评价白皮书 报告2024-03-14
- 中国科学院: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 报告2024-03-13
- 工信部:2024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报告2024-03-12
- 中国国际低碳学院:碳普惠2023年度调查报告 报告2024-03-11
- 中国船级社CCS:2023航运低碳发展展望报告 报告2024-03-11
- 涂鸦智能:2024全球家庭低碳节能发展路径报告 报告2024-03-10
- 生态环境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行动报告(2023) 报告2024-03-10
- 中国信通院:数字碳中和优秀企业实践案例集 工业篇(2024年) 报告2024-03-07
- 中国信通院:数字碳中和 工业篇(2024年) 报告2024-03-06
- 绿色江南:2024化肥行业A股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观察报告 报告2024-02-26
- 工信部:2024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报告 报告2024-02-26
-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研究所:2023中国碳普惠进展与企业实践报告 报告2024-02-23
- 清华大学:2024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研究报告 报告2024-02-16
- 科城能源环境研究院:山西省能源低碳发展数据报告(2023) 报告2024-02-16
-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几点思考 报告2024-02-15
- 北京理工大学:2024低碳技术发展产业链风险评估和展望报告 报告2024-02-15
- CEADs: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3 报告2024-02-06
- 北大能研院:2023双碳背景下湖南省电力系统灵活能力优化分析报告 报告2024-02-04
- 天然气联盟:全球天然气之声:探索脱碳报告 报告2024-02-02
- 中国信通院:新发展阶段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2023年) 报告2024-01-31
- 北京绿金院:2023绿色金融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 报告2024-01-29
- 2023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 报告2024-01-25
- 龙吟研究室&CEADS:2024年可持续膳食系列报告:全球菜谱碳足迹 报告2024-01-23
- RMI:2023金融驱动重工业行业低碳转型研究报告 报告2024-01-23
-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2023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 报告2024-01-17
-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2023绿色发展报告 报告2024-01-16
- 绿色江南:2023建材玻璃行业A股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观察报告 报告2024-01-16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 报告2024-01-16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协会:中国碳衍生产品交易定义文件(2023) 报告2024-01-15
-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从行动开始:在华企业低碳转型实践观察报告2023(... 报告2024-01-15
- 硅碳鼠&用户说:2024年中国流行成分和原料消费深度洞察白皮书 报告2024-01-15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碳市场回顾与最优行业纳入顺序展望(2023) 报告2024-01-14
- 北京理工大学:实现碳中和目标的CCUS产业发展展望 报告2024-01-12
- 清华大学: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 报告2024-01-11
- 中移智库:2023低碳发展:数字技术产业的责任与担当-关键路径及驱动机... 报告2024-01-09
-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2023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研究报告 报告2024-01-03
- 施耐德电气:2023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电网... 报告2024-01-01
- 计然碳见:2023中国ESG实践白皮书 报告2023-12-30
- 播梦:数智赋能碳见未来-播梦“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报告2023-12-28
- RMI:2023中国新一代清洁低碳技术展望报告 报告2023-12-24
- 绿色和平:2023减排的幻影-全球油气行业使用林业碳汇风险及案例研究报... 报告2023-12-18
- 妙盈科技:2023碳普惠发展白皮书 报告2023-12-14
- 赛迪&西门子:2023年“碳”索之路-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 报告2023-12-13
- 绿色和平:2023减排的幻影:全球油气行业使用林业碳汇风险及案例研究报... 报告2023-12-10
- 松下&中国家电网:2023家居环境空气处理系统低碳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2023-12-08
- 绿色联盟:2023东南亚地区电力部门绿色低碳转型基础与路径识别研究报告 报告2023-12-07
- 财经十一人: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暨双碳领导力榜 报告2023-12-03
- 贝恩公司&TNC:探索中国乳业低碳可持续转型之路报告 报告2023-12-03
- 能投委:2023零碳中国生物天然气报告 报告2023-11-29
- 德勤:2023中国企业低碳转型的趋势、行动方向与实践策略白皮书 报告2023-11-27
-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航运先锋2023:国际航行船舶减污降碳先行者 报告2023-11-26
- 渣打银行: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低碳经济转型机遇 报告2023-11-22
- ICCT:2023中国新增乘用车趋势报告-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及相... 报告2023-11-22
- IPE: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降碳减污指数评价报告2023 报告2023-11-20
- 落基山研究院:2023航空零碳必由之路:下一代可持续航空煤油技术发展前... 报告2023-11-19
- IPE:苹果产品碳中和疑云? 报告2023-11-19
- ABB:智慧建筑碳中和白皮书 报告2023-11-19
- 盖尔建筑事务所:低碳城市更新手册-从建筑到政策的可持续行为促 报告2023-11-18
-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2023世界能源可持续性评价报告一-聚焦“一带一... 报告2023-11-17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023湖南省电力行业碳达峰时间与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11-16
- 生态环境部: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报告 报告2023-11-14
- 毕马威: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 报告2023-11-10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报告2023-11-05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022中国石化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11-03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022中国塑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2023-11-02
- 北京绿金院:2023商贸流通业减碳理论研究与典型场景报告 报告2023-10-30
- 正泰电器:2023碳中和白皮书 报告2023-10-29
- 国家电网:面向理想调度的电网低碳调度辅助决策研究及应用(2023) 报告2023-10-22
- 头豹:2023年新材料系列-中国低碳水泥行业概览 报告2023-10-18
-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2022北京市建筑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行动报... 报告2023-10-18
- NRDC:202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内蒙古电力低碳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2023-10-18
- 清华大学&NRDC:2023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10-15
- 罗戈研究:供应链零碳转型的趋势和技术 报告2023-10-15
- 德勤:2023中国的可持续航空燃料-航空业碳中和之路报告 报告2023-10-15
- ODCC: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报告2023-10-14
- 中移智库: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制及贡献评价研究 报告2023-10-13
- 北京绿金院:2023转型金融支持煤电行业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报告(第二期... 报告2023-10-11
- 沙利文:2023年全球蓝氢产业中碳捕集应用的增长机会研究报告 报告2023-10-10
- 商道咨询: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 报告2023-10-08
- 商道咨询: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 报告2023-10-07
- 广东通服研究总院:2023双碳数字园区全周期管理白皮书 报告2023-10-06
- 沙利文:展望2040:全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增长机遇 报告2023-10-05
- 能源基金会:2023中国机动车“减污降碳”目标、路径、效益分析与政策建... 报告2023-10-05
- 北京绿金院:2023转型金融支持煤电行业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报告(第一期... 报告2023-10-03
- 清华: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 报告2023-09-30
- 数城未来&智汇绿行:2023中国城市绿色出行及其碳排放分析报告 报告2023-09-29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23中国水泥行业碳中和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09-27
- 世界自然基金会: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减碳路径与案例研究报告 报告2023-09-26
-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 报告2023-09-26
- RMI:2023需求侧低碳采购推动原材料转型: 实践与趋势报告 报告2023-09-22
- RMI:2023乡村碳中和公平转型:现状与展望暨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报告 报告2023-09-21
- RMI:2023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定义、规划方法与案例研究报告 报告2023-09-19
- 普华永道:企业低碳转型之路-在华企业可持续发展行动2022-2023 报告2023-09-18
- 北京绿金院:国际油气公司低碳转型经验及其借鉴 报告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