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1)
第一章 概论
在这一章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
①软件=程序+软件工程:正是因为对软件开发活动(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相关的内容的完成,才能完成把整个程序转化成为一个可用的软件的过程。
扩展的推论:软件企业=软件+商业模式
②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玩具阶段→业余爱好阶段→探索阶段→成熟的产业阶段
③软件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不可见性、易变性、服从性、非连续性(由软件的本质所决定的)
软件还有其他特性:
·有许多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平台
·存在许多不同的软件开发流程
·软件团队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角色
·软件通常既可以存储在磁带上,也可以存储在CD/DVD上
④作者邹欣总结的自己做过的项目的各自特点:
• Build To Learn:开发软件,构建系统的目的是做进一步的试验,试图发现客观规律或某个试验方法的优点与缺点。这些项目经常是科研论文的基础工作。
• Build To Show:为了突出地展现某个技术的作用,开发一些演示为目的的软件,这些项目很吸引眼球,经常获得新闻报道,但是功能未必全面。
• Build To Serve:为了服务一定范围的目标用户而构建的工具等,有时以公开的SDK形式发布。
• Build To Win:以在市场上赢得用户为目标而构建的软件。这也是种种科学发现,技术突破最好的试金石。这是我在研究院之外的十余年中做的最多的项目类型,也是这本书的英文名字。
第二章 个人技术和流程
2.1 单元测试
①重要的单元测试:有效解决程序员对模块功能的误解、疏忽或不了解模块的变化之类的问题,使自己负责的模块功能定义尽量明确,模块的质量得到稳定的、量化的保证。
②好的单元测试的标准:
在最基本的功能/参数上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单元测试必须由最熟悉代码的人(程序的作者来写)
单元测试过后,机器的状态保持不变
单元测试要快(一个测试的运行时间是几秒钟,而不是几分钟)
单元测试应该产生可重复、一致的结果
独立性——单元测试的运行/通过/失败不依赖于别的测试,可以人为构造数据,以保持单元测试的独立性
单元测试应该覆盖所有代码路径
单元测试应该集成到自动测试的框架中
单元测试必须和产品代码一起保存和维护
③单元测试的基础上能够建立关于这一模块的回归测试,目的是:
(1)验证新的代码的确改正了缺陷
(2)同时验证新的代码有没有破坏模块的现有功能,有没有Regression
2.2 效能分析工具
效能分析方法:抽样和代码注入
2.3 个人开发流程
个人开发流程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特点:(1)不局限于某一种软件技术,而是着眼于软件开发的流程,这样,开发不同应用的软件工程师可以互相比较。
(2)不依赖于考试,而主要靠工程师自己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提高。
(3)在小型、初创的团队中,很难找到高质量的项目需求,这意味着给程序员的输入质量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员的输出(程序/软件)往往质量也不高,然而这并不能全部由程序员负责。
(4)PSP依赖于数据(工程师输入数据的时间代价、数据可能遗失或者不准确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一些数据不利于工程师本人的情况)
(5)PSP目的是记录工程师如何实现需求的效率,而不是记录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工程师有可能很高效地开发出一个顾客不喜欢的软件。
第三章 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3.1 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①软件工程包括了开发、运用、维护软件的过程中的很多技术、做法、习惯和思想。软件工程把这些相关的技术和过程统一到一个体系中,叫“软件开发流程”,软件开发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运营和维护的效率,以及提升用户满意度、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②初级软件工程师的成长包括以下几种:
(1)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如对具体技术的掌握,动手能力)。例如:对JAVA、C/C++、C#的掌握,诊断/提高效能的技术,对设备驱动程序、内核调试器的掌握,对于某一开发平台的掌握
(2)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对医疗或金融行业的了解)
(3)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
(4)提升职业技能(区别于技术技能),包括:自我管理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执行力
(5)实际成果——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3.2 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
自我评估,自我评价清单:
软件工程师能力自我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