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
各种文学关系的具体内涵:
-
事实联系
- 中西进:《源氏物语》与白乐天
- 田中隆昭:《源氏物语》与《长恨歌传》等唐代传奇的表现方法--从短篇到长篇
- 重写神话--谢阁兰与《桃花源记》
-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乐黛云:《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殷克琪《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
“价值关系”
-
波斯奈特谈抒情诗--1.《诗经》;2.《梨俱吠陀》;3.诺曼人的行吟诗人的诗歌;4.英国的豪门艺人演唱《烦恼》(chevy chace)或者罗宾汉。
-
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抒情诗”的种种发展,它们表达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比较文学》中译本第37-40页(推荐阅读:《批评的剖析》)
- 中外乌托邦文学之比较
- 中西悼亡诗之比较
- 中西悲剧之比较
- 中西小说之比较...
-
-
“交叉关系”
-
指的是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Studies/approach,又称跨类研究、超文学学科研究、科际整合等),所处理的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
跨学科研究主要通过梳理和探讨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互渗关系,来达到对文学的本质、特性、功用的更好、更准确、更全面的理解。跨学科研究本质上属于文学研究。
- 比窘文学的跨学科本质还是文学研究
-
交叉关系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艺术,文学与法律,文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
基本旨趣:使我们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把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而不是看成某部分或彼此孤立的几部分文学。这就从方法上要求我们“不仅把几种文学互相联系起来,而且把文学和人类知识与活动的其他领域联系起来,特别是艺术和思想领域也就是说,不仅从地理的方面,而且从不同领域的方面扩大文学研究的范围”。
-
交叉关系的表征(举例)
-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文学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从原始时代起就确实存在着紧密的亲缘关系,这已经为研究“艺术起源”的大量成果所证实。
-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有大量的材料能够说明文学与其他各种艺术之间存在的亲缘关系。
-
许多文人兼善多种艺术。
- 屈原、达芬奇、苏轼
-
-
-
二、如何理解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或“四跨”?
-
所谓“跨民族”,含义有二:其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其二、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毫无疑问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
-
所谓“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工具,是不同文化差异得以显现的符号: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借重语言才得以实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影响与接受有赖于语言的媒介作用。大致而言,比较文学研究若跨越了两种及其以上的语言,也就意味着跨越了民族与文化。但是不跨越语言,比较文学研究也可以成立。
-
汉语的表义属性(中国的审美情趣)与英文的表音拉丁化
- 汉字蕴含中国文化的深刻底蕴,汉语拉丁化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
-
所谓“跨文化”:同一民族作家的创作,属于同一文化传统,对于他们进行比较研究后所得的结论,只能说明本文化传统范围之内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跨民族”比较的根本意义在于“跨文化”比较;跨民族、跨语言与跨文化,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 跨文化的前提是跨语言、跨民族,分开来讲更好理解内涵和关系
-
所谓“跨学科”: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兴起的一种学问,有的学者称之为“科际整合” (Interdisciplinary)
三、比较文学的性质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四、比较文学的特点有哪些?
-
开放性
- 学科意识层面的内涵。从根本上来看,比较文学是一种从世界视野展开的文学研究。
- 研究对象和范围层面的内涵。凡具有可比性的作家、作品,皆可一视同仁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作品-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 研究方法层面的内涵。就研究方法而言,比较文学不仅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而且具有迅速接纳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与自觉。
五、与比较文学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
-
民族文学:按民族区分的文学。(也可以按语言地域作为划分标准)具有单一性、封闭性、稳定性等特点。
-
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相区别的文学。
- 民族文学在一国的围墙之内研究文学,比较文学跨过围墙去,而总体文学则高于围墙之上。 --[德]德利耶尔教授
- 世界文学
- a.歌德的看法(Weltliteratur);未来的理想状态
- b.大师与经典的纪念碑-即所谓“伟大的传统”
- C.各国文学的总和。
- d.达姆罗什的看法。
-
进一步阅读书目
- 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三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 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四版),第二章第三、四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4版。
-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第四版),绪论第三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四版。
- 研读杨周翰的《中西悼亡诗之比较》(见于《镜与七巧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然后尝试从自己感兴趣的文类展开中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