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 JOKER 低代码平台更新涵盖了代码生成、环境变量、可视化开发工具等多个关键领域的优化与新增功能,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开发体验。同时,服务端功能的正式发布以及核心升级,进一步增强了平台的整体性能和竞争力。
一、功能更新与优化
(一)代码生成功能优化
在以往的开发中,空值变量的类型声明里 “?” 和 “undefined” 的重复出现,常常让代码变得混乱,增加了出错的概率。此次更新对这一痛点进行了深度优化。当开发者在处理复杂数据结构,比如对象嵌套数组,数组中又包含不同类型的变量时,优化后的代码生成功能能精准判断空值情况,合理声明类型。这不仅使代码结构更加清晰,还能在编译阶段就发现潜在错误,减少运行时的异常,降低开发者的维护成本,提升代码的整体质量和可读性。
(二)新增环境变量功能
多环境配置文件自定义:在实际项目开发中,不同环境对配置的要求差异很大。开发者现在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轻松创建多个不同的环境配置文件,如开发环境中可能需要详细的日志输出以便调试,测试环境要模拟真实生产数据但又不能使用真实敏感信息,生产环境则更注重性能和安全性。通过自定义多环境配置文件,开发者能实现对不同环境的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在各个阶段都能稳定运行。
便捷的环境变量调用:前端借助import.meta.define
,在构建前端页面时,能快速获取对应环境的变量,比如获取不同环境下的 API 地址,动态加载不同的资源文件。服务端通过process.env
,在处理业务逻辑时,能灵活配置数据库连接参数、缓存服务器地址等。这种便捷的调用方式,实现了多环境下的差异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开发灵活性与部署效率。
数据脱敏保护:当非组织内成员访问公开仓库时,平台会自动对环境变量进行脱敏处理。例如,数据库密码、API 密钥等敏感信息会被替换成特定的脱敏标识。这一功能为企业数据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防止因开源仓库的访问导致敏感信息泄露,降低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
不同配置文件生成:在仓库代码生成过程中,会自动生成适应不同环境的配置文件。以往开发者需要手动复制、修改配置文件,不仅繁琐,还容易出错。现在,无论是开发环境的本地配置,还是生产环境的服务器配置,都能一键生成,减少手动配置的繁琐工作,提高开发效率。
(三)可视化开发工具优化
if 判断节点优化:在复杂业务逻辑中,条件判断是非常常见的操作。以前,if 判断节点强制限制为 boolean 类型,给开发者带来了很多不便。比如在判断一个用户是否登录时,除了简单的 true 或 false,还可能存在未登录但处于登录跳转中的状态。此次优化后,在空值判断方面实现了更友好的体验,不再强制限制为 boolean 类型,开发者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条件判断,满足复杂业务逻辑的需求,减少因类型限制导致的代码冗余和错误。
深层嵌套对象属性默认设置:在类型设计面板中,当创建深层嵌套对象的属性时,默认设置为非空。例如在设计一个电商订单数据结构时,订单对象中包含商品列表,商品列表中的每个商品又有详细属性。将这些深层嵌套的属性默认设置为非空,能有效减少空值带来的潜在风险,如空指针异常等,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让开发者在处理复杂数据结构时更加放心。
(四)NPM 服务升级
区分 web 和 nodejs:NPM 服务新增了 web 和 nodejs 的区分。在开发中,web 端和服务端对依赖包的需求有很大差异。比如,web 端可能需要一些用于页面渲染、交互的包,而服务端需要用于数据库连接、网络请求处理的包。通过区分 web 和 nodejs,为服务端提供了更精准的包查询和扩展功能,使开发者能够更方便地管理和使用不同类型的依赖包,避免因错误引入不兼容的包而导致的开发问题。
操作历史记录:在包引用、卸载、更新操作时,平台会主动记录操作历史。当开发者在更新某个包后,项目出现兼容性问题时,可以通过查看操作历史,快速定位到是哪个包的更新导致了问题。同时,这些操作历史也为版本发布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信息,开发团队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版本中依赖包的变化情况,提高项目管理的可追溯性。
(五)类型设计面板功能增强
增加校验条件设计:在控制器输入项类型设计时,新增了校验条件设计功能。在设计用户注册接口时,对于用户名、密码等输入项,可以设置长度限制、格式要求等校验条件。这样,在接口设计阶段就能更好地管控数据安全和访问安全,有效防止非法数据的输入和恶意访问,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类型导入功能:提供了导入现有类型的功能,开发者可以将其他已经设计好的类型直接导入到现有类型中。在开发多个相关项目时,可能会有一些通用的数据类型,如用户信息类型、地址类型等。通过类型导入功能,避免了重复的类型设计工作,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也促进了代码的复用性,减少代码冗余。
(六)可视化操作面板优化
运行调试优化:在开发、调试过程中遇到异常问题时,可视化编辑器会直接弹窗提示错误信息,并提供点击错误快速定位问题来源的功能。以往开发者在调试时,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代码中查找错误位置。现在,当出现语法错误、逻辑错误时,能迅速定位到错误代码行,大大缩短了问题排查时间,提高开发效率,让开发过程更加顺畅。
(七)类型设计功能扩展
新增 File、Date 类型:为服务端提供了文件上传和日期类型功能。在开发文件管理系统时,通过 File 类型可以方便地处理文件上传、下载、存储等操作。在开发日程管理、订单处理等业务时,Date 类型能准确处理日期的计算、比较、格式化等,满足了更多业务场景的需求,使开发者能够更方便地处理文件和日期相关的业务逻辑。
(八)在线文本编辑器替换
完成了主网中在线文本编辑器的替换,将富文本编辑器更换为 markdown 模式。Markdown 模式以其简洁的语法,如用 “#” 表示标题,“*” 表示列表,能让开发者快速编写结构化文本。并且在展示代码时,支持代码块语法,对代码展示有良好的支持,更符合开发人员的使用习惯,能更好地支持开发人员编写内容,无论是编写文档、注释代码还是记录开发思路都更加便捷。
二、服务端功能正式发布
(一)数据库模型设计
通过可视化功能,开发者可以快速设计数据库表。在设计电商数据库时,对于商品表、用户表、订单表之间的复杂表关联,以及为提高查询效率而设置的联合索引等设计功能,都能轻松实现。这降低了数据库设计的门槛,即使是对数据库知识了解有限的开发者也能快速上手,同时提高了数据库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后续的业务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二)数据缓存功能
主动设计数据缓存:在高并发场景下,热点数据的频繁访问会给数据库带来巨大压力。开发者可根据业务需求主动设计数据缓存,比如将热门商品信息、用户常用配置等数据缓存起来。这样,当用户请求这些数据时,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有效避免热点数据频繁访问数据库,减轻数据库压力,提高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双模式切换:支持内存缓存和 redis 缓存双模式切换。内存缓存速度快,适用于对响应速度要求极高、数据量较小的场景;redis 缓存则支持分布式部署,适用于数据量较大、需要在多台服务器间共享缓存数据的场景。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选择最合适的缓存方式,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不同业务规模和架构的需求。
(三)可视化数据库操作
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库增删改查、分组查询、聚合统计查询等操作。在开发报表系统时,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分组查询和聚合统计查询。通过直观的界面操作,开发者可以快速构建查询条件,实现复杂的业务操作,如复杂的表关联查询等。这降低了数据库操作的难度,即使没有深厚数据库知识的开发人员也能完成复杂的数据操作,提高开发效率,加快项目开发进度。
三、核心升级
(一)前端核心库优化
针对 find 和 closest 等虚拟节点查询方法,增加了主动终端查询操作。在构建复杂前端页面,如包含大量动态组件的单页应用时,以往的查询方法可能会在查找虚拟节点时进行许多无效操作,浪费性能。优化后,当查询特定虚拟节点时,能主动判断查询边界,避免无效的查询操作,提高前端查询效率,优化前端性能,使页面加载和交互更加流畅,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体验。
(二)服务端核心发布
服务端核心@joker.server/core
正式发布。这个核心库整合了服务端运行所需的基础功能和关键模块,如路由管理、中间件处理、错误处理等。它为服务端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提升整个服务端架构的性能和可靠性,使开发者能够基于此更快速、稳定地构建服务端应用,应对各种复杂的业务需求。
官网:jokers.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