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能的上帝啊!孤独真是您能赐给人类的最好的礼物。至少对我而言,它是永不枯竭的创造力的源泉。正如黑塞一部美妙的中篇小说中所言:“丰饶的创造力像朵云围绕着您。” 的确,依我看,创造力更多关乎一个人的天性,或者用占星术的话来说,关乎一个人的 “星座”,而不是他/她的学问或者所受的教育。我相信自己仍拥有着一个画家的灵魂,他看东西的眼睛、感受万物的心,尽管我已经不再精通画画这门美妙的艺术了。
总而言之,我昨天晚上横竖睡不着,脑海中翻涌着无数的图案与梦魇,过往的回忆一幕幕涌上心头。现在我试图从这一团难以理解的混沌当中提取出一些可以被人理解的东西,于是便有了以下这篇胡扯。
注:标题显然是对歌德作品的戏拟。
2
几年以前,懵懂的我误打误撞地被录进了复旦附中。和华师大二附中不同,这不是一个培养杰出竞赛选手的地方,最终我当然也就没有成为一名杰出的竞赛选手。然而我总归得到了另外一些补偿——我感觉自己几乎是一名散文家了!——不然我也不会坐在这里写这篇胡扯吧。从而言之呢,就我所受到的教育而言,我在复附度过的短暂时光的确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我有幸得到一些很好的同学,从他们那里我听说了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也有一位不错的语文教师,她带我走近了卡夫卡和红楼梦(也是因为她的建议,我才开始阅读黑塞的小说)。我愿将自己比作《德米安》的主人公辛克莱尔,少年的他经历了失败与堕落,在命运的泥泞中艰难地打滚,后来终于站起身来,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要是没有德米安和爱娃,他是断然不能够走出困境的。我的同学和老师扮演的角色就好像德米安和爱娃,在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一个十足无知的傻孩子艰难地长大成人了。不过话说回来,同样是沉迷,沉迷竞赛总比沉迷饮酒要好一些,虽然竞赛也不见得多么高尚就是了。
3
OI 选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 _rqy 和 Elegia。我至今仍清清楚楚记得自己当时贪婪地阅读 Elegia 的博客,从中汲取营养的情景。让我从中摘一句话:“不要畏惧时间,不要害怕笨拙。” 这话我现在依然是认同的,它属于人生最简单和最基本的真理。剩下的我给几个链接,各位自己读就行:link1 link2 我也记得自己某天打开 _rqy 的博客,看到 “代数几何作业” 这一标题。代数几何,多么简洁美妙的名字,可是当我点开页面阅读时,却发现里面净是些层呀,上同调之类的术语,完全理解不能!后来我逐渐了解了代数几何的历史,尤其是格洛滕迪克的生平经历与伟大工作,才知道代数几何的确是一门美妙的学问,只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变得十分抽象了(内行的人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
不过我最为崇拜的,还是他们身上那种孤独感,我现在知道这是每个伟大人物必定要经历的孤独。我也曾渴望这种孤独,现在得到了它,它是冰冷的,如天上的星光,如格洛滕迪克那深奥难懂的工作,让我想起《荒原狼》中的一句诗:
凉冰冰无变化是我们永恒的存在。
不过我必然是要走自己的路的。这条路究竟通向数学,还是计算机,亦或是其它,现在的我并不能预料。让仁慈的上帝来决定吧!
4
我重温了一下高一时读的《我与地坛》,惊讶地发现这本书现在读来竟显得那样亲切!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懂得书里蕴含的隽永的哲理。人们总称赞我读书多,在我看来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也许,爱读书的人都是像我这样的可怜虫。活得太轻松的人哪能从名著当中汲取到养分呢(恰如高一时候的我)!让我们回到正题来。我曾经是那样地迷恋着德国的文学和哲学啊,可那些毕竟是异国的文化,不是属于我的。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文化,就像他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一样。现在重温史铁生美妙的散文,我真体会到了游子远游归家的亲切感。不仅如此,我也看出了一些新的东西,一些我所喜爱的、属于德国文化一部分的东西。比如下面这句:”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让我想起《存在与时间》当中美妙的论人类生存的段落;又比如:
想想最初的生命之火若非猛烈,如何能走过未来秋风萧瑟的旷野(譬如一头极地的熊,或一匹荒原的狼)?
这样的例子还多,不一一列举了。
上帝是公正的,他没有赠予我歌德、艾兴多夫和莫里克,而是给了我李白、杜甫和曹雪芹;我不能阅读希腊和拉丁文,但是却能阅读中国的古典文言文。这些,在我看来,和德国的文化遗产一样好,至少不比他们的差。要知道黑塞也曾在醉酒后自比李太白呢!
5
诗人真是一个美妙的职业,可惜我不会写诗,也不常读诗。不过我高中时候很喜欢中文 vocaloid,那些歌词应该和诗差不多吧,当然肯定算不上伟大的诗。从一个我很崇拜的词作那里我认识了舒婷、北岛这些现代诗人,高中的时候又在语文课上重新认识了他们,但是我一直没有认真钻研过现代诗歌……
天,既然这样我还在这胡扯啥呢,还是把这些回忆留在心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