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分享书的主要内容
- 1.1 现代人类的起源
- 1.2 人类发展的基石——农业
- 1.3 人类文明传承的关键——语言文字
- 1.4 正反馈的发展加速器——技术
- 1.5 不断发展与探索的过程——社会组织形态
- 1.6 伴随发展的隐身者——病菌
- 1.7 地理隔离带来的传播难易程度
- 二、暂时拒绝虚无
- 2.1 我体会到的虚无感
- 2.2 思想上的纠偏
- 三、让自己走向何方
- 3.1 一种“脑补的画面”
- 3.2 在对于个人的道德规范中,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 3.3 什么样的制度是“好的”制度,我们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才是最有益于人民的。
打卡21天,主要读的书是《枪炮、病菌与钢铁》。在此和大家分享这本书我总结的内容,读完之后的感受,以及我涉世未深的一些拍脑袋问题。
一、分享书的主要内容
整本书作者都在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不同大陆上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现代世界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一本厚厚的书,极简地概括下来,便是下面一张图。
接下来我简单地根据书本内容和我查的资料解释一下这张图,如果觉得图清晰明了可以直接跳到第二章。
1.1 现代人类的起源
“20万年前,人类起源于非洲。6万年前,人类一批一批走出非洲。4万年前,人类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1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时代,人口爆炸。“这是一个简短人类历史的概括,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所有的现代人类都是起源于非洲的,并从非洲走向了全世界。
这里所说的现代人类,是指现在世界上存在的人类物种。除了现代人类,世界各地以前还出现过很多古人类物种,比如北京猿人(70万年前),但是他们在现代人类到达亚洲前就灭绝了。可以说,人类一直存活至今并遍布世界甚至“统治世界”,是一个概率极低的奇迹。
当把时间跨度单位锁定在“万年”,无数的偶然性交织着,让人类走出非洲,到达亚欧大陆,到达海上孤岛澳洲,到达相隔天堑白令海峡的美洲,用双腿实现了遍布全球。
1.2 人类发展的基石——农业
人类遍布全球之后,地理上的隔离还始终存在着。很可能最初到达各个大陆的人类只有几个或者一小撮,最终发展出了一个大陆的人口。
最初的人类全都以狩猎采集为生,处于解决生存问题的阶段。偶然发现某些作物是可以被驯化的。然后在狩猎采集和农业生产之间经过漫长的选择和适应期,最终农业发展了起来。
要注意,在那个时代任何事务的发展的过程都是缓慢的。当时在狩猎和农业的选择之间,会比较生产效率、风险因素、对于声望的影响等,甚至当时根本是没有农业概念的,这些都是后验的。农业确实是人类发展的更高级阶段,但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意志来考虑当时人类的行为。人类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直接的,而是充满了进步与后退的螺旋。
为什么农业是人类发展的基石?从开篇的图中我们也能看出,只有农业发展才会使得人类定居下来,产生足够多的能供给很多人口的粮食并产生剩余,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和人的社会职能分化,从而出现最初的社会形态。可以说,有了农业才有了文明。
从农业发展这一步就已经产生了不同地区的差异。不是每一块土地都适合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最初人类技术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不得不说,新月沃地的地理环境是得天独厚的,最早驯化的农业植物和最早驯化的动物都源自新月沃地。然而直至19世纪,还有很多美洲土著居民过着狩猎为生的生活,没有成熟的社会形态。
1.3 人类文明传承的关键——语言文字
物种的进化是在不断进行的,但是进化成果的传承并不是。有相关研究猜测,曾经被认为欧洲人的祖先尼安德特人,灭绝的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没有语言和文字,进化的智力成果无法传承和传播,从而最终消失。语言和文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语言和文字的发明难度是极大的,苍颉造字只是古老的传说,但是实际一门语言零基础上从无到有,不用说到发展多么完善,都需要几百几千年的自然演化。而且语言和文字的发展是要很大的基础的。语言文字的发明起初是为了计数使用,而对语言和文字的更高需求才会促进其发展,这个需求必须建立在完成了刀耕火种向农业和畜牧业转型的基础上,且部分出现了等级社会制度,为了方便社会的管理和命令的传播,才会有大量的语言文字出现。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全球已知完全独立形成语言文字体系只有四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文字、墨西哥印第安人文字、埃及文字和中国文字。而其他地方的文字,大多是由以上几种文字直接照搬或变种改造出现的,甚至很多地方直至现代都没有成型的语言和文字体系。
一些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地区,由于互相零星交流或者征服与被征服的原因,会继承或改造已有的语言文字,同样能达到记录的目的。但是很多闭塞的地区(地理限制与外界交流极少),在这一项上又落后了下来。
有了文字之后,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发展,人们终于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1.4 正反馈的发展加速器——技术
如果说,前面几项还都是在为人类发展打基础,那技术就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差异了。技术包括最初对天然物品的使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古代各种发明创造、蒸汽时代的动力、电气时代的机器、信息时代的技术等。
是什么导致了技术发展的差异如此巨大,大到能够凭借技术征服其他人类。
首先由于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需要大量的铺垫。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培养专门的技术研究人员,技术的发展是会非常缓慢的。而且技术创新受语言文字的影响巨大,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看得更远,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条件。
再者,技术的传播也是受地域影响的。和语言类似,技术只在少数地区是原创的,在多数地区都是借鉴或者照搬的。当时还没有所谓科技壁垒的说法,直接拿来用比自己研发要便捷的多。当然,这个技术交流的过程可能由人类正常来往产生,也可能由暴力的征服而产生。这也就导致了地理上难以和别的地区交流的人类技术会相对落后。
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是具有“自催化性”的。即它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快的。人类从树上走下来用了上万年,结束刀耕火种用了几千年,进入工业时代用了上百年,而看如今的科技发展,速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先进的技术基础会带来越先进的生产力,从而更加促进技术的发展。
技术才是人类发展与自身利益的直接决定因素,所以现在国家之间的技术封锁不足为奇。只有自己掌握了技术,才能保证在远快于线性增长的技术时代不被暴力征服。
1.5 不断发展与探索的过程——社会组织形态
人类的社会组织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发展阶段,至今也没有多久(放在整个人类的发展时间跨度考量)。作者将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族群、部落、酋长管辖地和国家。这些阶段的升级过程总是伴随着人口数量和密度不断提升,内部角色增加及阶级差异扩大,由熟人社会不断转向规则和公共事务。
作者把国家称为“盗贼统治”。因为很多个体权利在国家出现后,都让渡给了国家去执行。从好的方面说,它们可以提供个人无法承担的服务,比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从最坏的方面说,它们公然把实际财富从平民手中转移到上层阶级手中。
必须要注意到的是,我们现在还处于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或者说可能还是很初级的阶段,仅仅经历或能想到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但是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还远远没有停止,什么是人类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我困惑的问题,将在第二章详细表述。
在社会组织形态这个阶段,雪球已经越滚越大了。集约化的粮食生产和社会的复杂程度通过自我催化而相互促进。就是说,人口的增长导致社会结构变得复杂起来,而社会的复杂又导致集约化的粮食生产,从而导致了人口的增长。只有复杂的中央集权的社会才能组织公共工程(包括灌溉系统)、远距离贸易(包括输入金属以制造更好的农具)和各种经济专门团体的活动(如用农民的粮食养活牧人,又把牧人的牲口提供给农民作耕畜之用)。中央集权社会的所有这些功能,促进了集约化的粮食生产,从而也促进了整个历史上的人口增长。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历史发展的差距在慢慢拉大,并且到了今天。
1.6 伴随发展的隐身者——病菌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还没有人类的时候,就有了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并在自然界与其他生物&非生物共同存在着。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病菌都是一直伴随的,而不存在所谓的“出现”。
农业和畜牧业在必然的趋势下,慢慢取代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得人类定居下来,并极大规模地增加了人口密度。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很多野生动物被驯化,并和人类的接触更加亲密。在这个过程中,本来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的很多病菌便被传染给了人类,可以说绝大多数造成人类中大范围传播的流行病都是从动物身上来的。
源于动物的病菌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人类之间的冲突。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灭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土著民族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这些民族包括太平洋诸岛居民、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这些以前没有接触过欧亚大陆病菌的民族的累计死亡率在50%和100%之间。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
但是这一切都是从人类的角度考虑的,如果从病菌的角度来讲,只是不断通过自然选择适应新的宿主和传病媒介,人类身上的症状只是病菌繁衍过程中的自然选择结果,就像蒲公英随风飘散,就像果实颜色鲜艳吸引动物来传播种子。人类只是地球的一个部分,人类的进化历史只是地球历史中的一朵小浪花,能翻滚多久不得而知。很多我们不注意的东西,比如环境、病菌,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命运,有向好的方向,也有向不好的方向,甚至连这个好坏的定义都是从人类自身的利益出发的。
我们还将和病菌继续共同存在下去,这次的疫情只是无数次和病菌交手中的一次。希望早日度过。
1.7 地理隔离带来的传播难易程度
在图中我把这个因素贯穿了整个过程,因为它是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大影响的。这个世界上原创的东西并不多,尤其是在远古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代,那么交流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最初的农业、语言文字发展,还是到后来的各种技术发展,起初并没有壁垒的概念,只要人能走得到的地方,就能把技术普及到。如果实在差异太大,也可能会通过暴力征服的方式传播。
比如亚欧大陆的发展就受到了很积极的传播影响,由于连绵的大陆,海洋隔离很少,人类可以通过双脚到达很多地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亚欧大陆是“横向的”,即东西向是主要延伸方向,东西向代表同一纬度,很多农作物和驯养动物是可以有相近的生存环境的,极大促进了生产技术的传播。
二、暂时拒绝虚无
2.1 我体会到的虚无感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人类渺小。
从陆地起源、大洋演化到最初的早期生物出现、生命大爆发,时间以亿年为单位。而人类从出现到现在一共才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时间。辉煌如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引以为傲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只不过是历史浪潮中的一朵翻滚的小浪。很多外界环境的因素存在的历史都比人类要久远得多,而我们还总是习惯以人类的视角出发去评判这个世界。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生命自会找到自己的出路”,一切都受自然选择的支配而发展下去,人类也是如此。植物会为了传播种子通过颜色和气味诱导动物食用他们的果实,然后通过粪便将难以消化的种子播撒出去;病菌会为了自身的繁殖与传播寻找各种介质比如此次疫情的飞沫。在我们看来总觉得是人类主动种植植物,人类主动和病菌作斗争,但实际上掌握主动权的往往不是我们。植物本身有自己繁殖的方式,人类的种植只是其中一种,在适应的过程中植物也在改变着人类;病菌在各种生物之间传播,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媒介物种,在病菌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人类的各种症状只不过是病菌繁衍过程中的一个现象。
当然这并不是说植物和病菌有自由的思想,而是自然选择的残酷结果。低概率的变异在不断发生着,只有生存能力最强的个体才会存活下来,之后便随着代际繁衍不断巩固这种生存优势。但是随着各种变化,还是会慢慢改变甚至灭绝,就像我们一直以来常听到的物种灭绝新闻,并不会在我们心中激起多大的涟漪。人类也是一样,万千物种中的一个,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样看来,我们现在看重的很多东西都失去了意义,人类之间为了或利益或仇恨的争斗也变得怪诞。人类想着如何如何发展,为这个种群规划多么久远的目标,想着征服一切永恒地生存下去。可能当年的恐龙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就像《庄子》中的故事:“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蜗牛触角上的两个国家,连年征战,死伤无数。从人的视角看蜗牛会觉得滑稽而可笑,那从另一个视角看人类呢?
2.2 思想上的纠偏
这种虚无感在读到病菌那一章的时候尤甚,越来越怀疑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明明就是一个普通的物种,还总会在精神上想要统治世界。但是放下这本书之后慢慢又回过神来。举几个引导我纠偏的东西吧。
首先是看了很多疫情期间真实发生的故事和照片,小到在人类社会内都波澜不惊,但是更大到对个人和家庭是天翻地覆。新闻中一张图片,湖北一个居民送别救援队时,在大巴经过的路上长跪不起。仔细询问才知道,家族中11个人感染新冠肺炎,是医生给了他们新的生命。所谓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而人类乃至地球发展历史上的一粒灰尘落下,便可能是一个村落、国家、种族的消失,千万计的生命陨落。虽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虽然地球还独立不改周行不殆,但是死生亦大,每个人在这世间的经历、情绪、走过的路,对于个人和身边的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是对于自然选择的思考。书中所提到的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管是环境还是别的生物或者是人类本身,都在被自然选择支配着。在有限的资源之下,需求总是无限的,所以会产生残酷的竞争,以至于我认为自然的本质是“自私”的。就像病菌会为了自身的繁殖而不断感染别的生物,无论对别的生物产生怎样的影响。虽然承认人类的本质也是自私的,但是一直以来的教育经历告诉我,要做一个利他的人。人类文明发展中产生的道德和利他精神可以算得上是进化史上的一颗明珠。而如此宝贵的东西不能仅仅因为自然选择而变得虚无。
再者最近重读了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几千年历史,寥寥几笔勾勒出来,不可谓看不开。但是毛主席从这辽阔的历史中看到的,却是人类发展的方向,向着更好的目标的前进,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现有的困境。不是说看到最终的结果就停滞不前,管他地久天长,总是会朝前一步步走的。
最近看一篇人物访谈,一个在终南山隐居叫二冬的人说,他没想过下山,也不会去想太远的事情,他觉得那样容易想到人生的尽头,会变得虚无。读这本书的时候短暂地经历了这个过程,可能还是因为年轻,没有经过多少洗礼所以还有很多憧憬和激情,但是也正因为年轻,自认为还不到信奉道家学说的时候,所以对于虚无主义是要拒绝了,起码是暂时拒绝,几十年之后的事情谁知道呢,总想着更会变得虚无。
三、让自己走向何方
3.1 一种“脑补的画面”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脑海中总会产生一幅图,好像自己开了上帝视角,在高空中俯视着自己的思想不断地做选择。可以说我的思想是可控的,或者说完整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随着阅历的增长在不断完善。而控制我的思想的恰好也是我的思想,但有的时候也会不知道该怎么指路。
3.2 在对于个人的道德规范中,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就像我在打卡前期提到的一个问题:人类对其他生物的处置规则是如何得来的。比如将猫狗列为伴侣动物,对捕杀和食用做了限制。但是昨天刚看到的新闻,由于疫情影响生猪卖不出去,美国一个养殖场将几百头猪活活高温蒸汽蒸死。那么哪些是可以伤害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我们都知道人类种族是平等的,对于原始森林里的原住民,和我们是同一物种,当然也不能伤害。但是大猩猩呢?和我们的基因差距极小,为什么被囚禁在动物园供人类观赏。
虽然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我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上述的一些问题,本身就是人类至上的思想,就像罗翔老师一直强调的,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手段。但是这就引出另一个棘手问题:对于个体来说哪些伦理规范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或者说本来这就是一个很个人化的提问。对于我自己来说,在很多选择面前会做博弈,看着自己会走向何方。
3.3 什么样的制度是“好的”制度,我们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才是最有益于人民的。
2020年即将过半,人们也前所未有地参与到了国家政治生活中。从疫情初期对于疫情处置一片消极的态度,到后来疫情不断发展变得可控与实际控制住,再到国外疫情发展严重,美国不断向外界转嫁国内矛盾。这几个月深刻地理解到我国的政治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短时间内达到别的国家做不到的效果。习主席在两会上指出,“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放眼世界这也是独一无二值得自豪的。
但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中也提到另一个问题。中国进入航海时代比欧洲提前了许多,明朝时期中国的航运是很繁盛的,造船技术也是世界领先的,但为什么不是中国先发现新大陆?因为当时朝廷中有政治斗争,不赞成航海的一派成功了,导致整个中国的航海完全停滞。
我们是一个从公元前221年就在政治上统一的国家,大一统的制度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也使我们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但是西方习惯分裂虽然一直会有摩擦和反复,比如马上就要进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导致的国内混乱,但是权利是在制衡中的。
制度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才是最有益于人民的,我们应该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当然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就像当时全网都说医护人员功勋至伟,但是落实到高考加分政策就有人跳出来反对说造成了不公平,这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党章中三个代表思想说,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这个利益是什么。
总说,要做一个进步的人,那这个进步的方向是什么,虽然一个统一的进步方向是违反熵增原理的。
(完)
写完之后,忽然愣了一下,送给自己一句罗翔老师的话:“很多时候必要的怀疑是有益的,因为毕竟我们的有限性决定了每一个观点都应该接受质疑,而不至于独断。但是为了怀疑而怀疑的绝对怀疑主义就必然走向虚无,至少按照绝对怀疑主义的逻辑,你的怀疑本身是不是也值得怀疑呢?”
想来我也才“入海”不到一年,陷入生活中总会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紧紧“向钱看”,但是希望能继续奔涌。
(真完)
反省一下自己,有很多小朋友的问号还是因为读书太少,但是接触的碎片化知识太多。只有读整本书能较为完整地了解一个人或者一门学说,这样才能更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分辨能力。感谢打卡活动,以后还是要多读整本书啊。
(真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