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通常,在放大电路中,直流电源的作用和交流信号的作用总是共存的,即静态电流、电压和动态电流、电压总是共存的。但是由于电容、电感等电抗元件的存在,直流量所流经的通路与交流信号所流经的通路不完全相同。因此,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起见,常把直流电源对电路的作用和输入信号对电路的作用区分开来,分成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直流通路是在直流电源作用下直流电流流经的通路,也就是静态电流流经的通路,用于研究静态工作点。对于直流通路:
①电容视为开路 ( 即断路 ) ①电容视为开路(即断路) 电容视为开路(即断路) ②电感线圈视为短路 ( 即忽略线圈电阻 ) ②电感线圈视为短路(即忽略线圈电阻) 电感线圈视为短路(即忽略线圈电阻) ③信号源视为短路,但应保留其内阻 ③信号源视为短路,但应保留其内阻 信号源视为短路,但应保留其内阻
  交流通路是输入信号作用下交流信号流经的通路,用于研究动态参数。对于交流通路:
①容量大的电容 ( 如耦合电容 ) 视为短路 ①容量大的电容(如耦合电容)视为短路 容量大的电容(如耦合电容)视为短路 ②无内阻的直流电源 ( 如 + V c c ) 视为短路 ②无内阻的直流电源(如+Vcc)视为短路 无内阻的直流电源(+Vcc)视为短路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根据上述原则,上图所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如下图(a)所示。图中,基极电源VBs和集电极电源Vcc的负极均接地。为了得到交流通路,应将直流电源 V B B V\tiny BB VBB V C C V\tiny CC VCC均短路,因而集电极电阻 R c R\tiny c Rc并联在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如下图 (b)所示。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 a )直流通路( b )交流通路 (a)直流通路(b)交流通路 a)直流通路(b)交流通路


  在下图(a)所示的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中, R s R\tiny s Rs为信号源内阻,因此其直流通路如下图(b)所示。从直流通路可以看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既与信号源内阻 R s R\tiny s Rs有关,又与负载电阻 R L R\tiny L RL有关。由于直流电源 V C C V\tiny CC VCC对交流信号短路,所以,在交流通路中, R b 2 R\tiny b2 Rb2并联在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而集电极电阻 R c R\tiny c Rc和负载电阻 R L R\tiny L RL均并联在晶体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如下图©所示。
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及其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 a )直接耦合公射放大电路( b )直流通路( c )交流通路 (a)直接耦合公射放大电路(b)直流通路(c)交流通路 a)直接耦合公射放大电路(b)直流通路(c)交流通路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在上图所示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信号源内阻为0。对于直流量, C 1 C\tiny 1 C1 C 2 C\tiny 2 C2开路,所以直流通路如下图(a)所示。对于交流信号, C 1 C\tiny 1 C1 C 2 C\tiny 2 C2相当于短路,直流电源 V C C V\tiny CC VCC短路,因而输入电压 U ˙ i \.{U}\tiny i U˙i加在晶体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基极电阻 R b R\tiny b Rb并联在输入端;集电极电阻 R c R\tiny c Rc与负载电阻 R L R\tiny L RL并联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即并联在输出端。因此,交流通路如下图(b)所示。从直流通路可以看出,由于 C 1 C\tiny 1 C1 C 2 C\tiny 2 C2的“隔直”作用,静态工作点与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无关。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 a )直流通路( b )交流通路 (a)直流通路(b)交流通路 a)直流通路(b)交流通路


  在分析放大电路时,应遵循“先静态,后动态”的原则,求解静态工作点时应利用直流通路,求解动态参数时应利用交流通路,两种通路切不可混淆。静态工作点合适,动态分析才有意义。对于简单电路,不一定非画出直流通路不可。不难发现,在下面的分析过程中已经使用了直流通路。


  对下图所示电路,令 U ˙ i = 0 \.{U}{\tiny i}=0 U˙i=0,根据回路方程,便可得到静态工作点的表达式
{ I B Q = V B B − U B E Q R b I C Q = β ˉ I B Q = β I B Q U C E Q = V C C − I C Q R c \begin{cases} {I\tiny BQ}=\frac{{V\tiny BB}-{U\tiny BEQ}}{R\tiny b} \\ {I\tiny CQ}={\={\beta}}{I\tiny BQ}={\beta}{I\tiny BQ} \\ {U\tiny CEQ}={V\tiny CC}-{I\tiny CQ}{R\tiny c} \end{cases} IBQ=RbVBBUBEQICQ=βˉIBQ=βIBQUCEQ=VCCICQRc
没有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电路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24749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项目实战之RabbitMQ死信队列应用

🧑‍💻作者名称:DaenCode 🎤作者简介:啥技术都喜欢捣鼓捣鼓,喜欢分享技术、经验、生活。 😎人生感悟:尝尽人生百味,方知世间冷暖。 文章目录 🌟架构图&#x…

Java 基础学习(五)面向对象编程-对象和类

1 类和对象 1.1 面向对象概述 1.1.1面向对象简史 面向对象编程思想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的Simula语言,这被认为是第一个支持面向对象编程概念的语言。Simula引入了类、对象、继承等概念,将数据和操作进行封装。Simula的创始人奥利-约翰达尔&…

【unity3D】创建游戏物体的三种方式

💗 未来的游戏开发程序媛,现在的努力学习菜鸡 💦本专栏是我关于游戏开发的学习笔记 🈶本篇是在unity中创建游戏物体的三种方式 unity中创建游戏物体 使用构造函数创建一个空的游戏对象根据现有的预制体资源或者场景中已有的物体进…

如何基于Akamai IoT边缘平台打造一个无服务器的位置分享应用

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应用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无论是IM软件里的位置共享或是电商、外卖应用中的配送地址匹配,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类似的功能与服务。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在自己开发的应用中嵌入类似的功能? 本文Akamai将为大家提…

第24章:Kubernetes Helm Introduction

目录 1. Helm简介2. Helm Charts文件(.tgz)组成3. Helm核心术语:4. Helm常用命令:5. DIY简单Helm Charts参考链接 1. Helm简介 Helm用于管理Kubernetes应用程序,Helm Charts可以用于定义、安装和升级最复杂的Kubernet…

【android开发-14】android中fragment用法详细介绍

1,fragment是什么? Fragment是Android中的一种组件,它在Android 3.0(API级别11)及以后的版本中引入。Fragment可以用来在Activity中添加一个或多个具有自己的用户界面的片段。它们可以与Activity进行交互,并…

Batch Normalization

1.是什么? 批量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由Google于2015年提出,是近年来深度学习(DL)领域最重要的进步之一。该方法依靠两次连续的线性变换,希望转化后的数值满足一定的特性&am…

STM32串口通信初探:使用HAL库实现基本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如何使用STM32的HAL库来实现串口通信的基本功能。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外设通信方式,用于在微控制器和其他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在STM32系列微控制器中,HAL库提供了简单且灵活的方法来实现串口通信。我们将重点讨论…

python读取所有sheet内容到另一个文件中

实现效果: 将原excel中的步骤、预期效果列按回车拆成多行数据,其余字段值填充其他数据 实现结果: # This is a sample Python script.# Press ShiftF10 to execute it or replace it with your code. # Press Double Shift to search everyw…

【鸿蒙应用开发】开发环境搭建及IDE安装使用

1.下载安装包 安装包下载地址: 点击跳转下载页面 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系统选择对应版本下载。 本文以Windows安装为例,Mac安装方式相同 2. 安装 下载好后,打开安装包,进入安装界面: 点击Next,进入安…

LInux组管理及拓展

目录 一、Linux组管理 (一)、组的概述 1.概述 2.作用 (二)、组操作 1.创建 2.修改 3.删除 4.添加用户 二、用户信息查看 (一)、id (二)、finger (三&#x…

【专题】【中值定理-还原大法】

1)构造辅助函数 2)罗尔定理: 闭区间连续,开区间可导 F(a)F(b) 3)F‘(ξ)0,原命题得证 极限保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