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具有虚基类的对象的构造过程
通过子类的对象存取虚基类成员的实现分析
接下来我将持续更新“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系列,敬请期待,欢迎左下角点击关注!也可以关注公众号:iShare爱分享,或文章末尾扫描二维码,自动获得推文和全部的文章列表。
前言
前面几篇分析了静态数据成员、普通的数据成员以及在继承体系下的数据成员的存取效率的分析,请从这里阅读: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数据成员的存取效率分析(一)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数据成员的存取效率分析(二)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数据成员的存取效率分析(三)
接下来来分析虚继承的实现以及它的效率评测,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建议先阅读一下以下的文章,补充一些基础知识。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默认构造函数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对象的内存布局(一)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对象的内存布局(二)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虚函数实现分析(一)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虚函数实现分析(二)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虚函数实现分析(三)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虚函数实现分析(四)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对象的构造过程(一)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对象的构造过程(二)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对象的构造过程(三)
现在来分析在虚继承时访问虚基类的数据成员的实现方法,以及它和访问普通的数据成员之间的效率对比评测。虚继承虽然很少使用,但可能难以避免有时业务中确实需要用到,这时熟悉编译器对于虚继承的实现手法和存取虚基类成员的效率,这样可以对所写的代码了然于胸,做到心中有数。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分析:
class Grand {
public:virtual ~Grand() {}int g;
};
class Base1: virtual public Grand {
public:int b1;
};
class Base2: virtual public Grand {
public:int b2;
};
class Derived: public Base1, public Base2 {
public:int d;
};int main() {Derived d;d.g = 5;Derived* pd = &d;pd->g = 6;Base1* pb1 = &d;pb1->g = 7;Base2* pb2 = &d;pb2->g = 8;Grand* pg = &d;pg->g = 9;return 0;
}
要深入分析编译器对虚继承的实现手法,最好的方法是分析编译器生成的汇编代码,上面短短的C++代码生成的汇编代码却相当多,不可能全部贴出来,只能将有需要讲到的地方贴出来。
具有虚基类的对象的构造过程
首先,main函数的第一行定义了一个Derived类的对象,这里则会去调用Derived类的默认构造函数,在Derived类的构造函数里首先会去调用Grand子类的默认构造函数,然后调用Base1子类和Base2子类的默认构造函数,最后是完成自身的构造。不要奇怪为什么会去调用这些默认构造函数,明明代码中并没有定义这些函数啊,如果对这个有疑问的话可以先看一下另外一篇“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默认构造函数”。在这些默认构造函数里主要的事情就是去设置虚表指针,因为代码中有虚继承,所以编译器会生成一个虚表,而且虚基类中有定义了虚函数,所以它的派生类中都会继承虚函数(这里指的都是虚析构函数),所以也有一个虚函数表,这些具体的细节不同的编译器有不同的实现手法,clang和gcc是将这两个表合二为一,只需要一个指针指向它们,而MSVC是分开两个表,所以需要两个指针来指向它们,但是原理都大致相同,这里就以clang的实现为例。
下面是Derived类的构造函数的汇编代码:
上面汇编代码的前三行是保存上个函数的栈寄存器,然后开辟了16字节的栈空间来使用。接着是将rdi寄存器的值保存到栈空间中,rdi是调用Derived类构造函数时传递过来的参数,它是Derived类的对象d的地址。
上面汇编代码的第66行,在此地址之上偏移32个字节(跳过Base1子对象和Base2子对象),即为Grand类子对象的起始地址(对对象的内存布局还不熟悉的,可以先参考: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对象的内存布局(一)
深度解读《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C++对象的内存布局(二)
),这时将rdi寄存器(对象d的地址偏移了32字节后)作为参数,调用Grand类的默认构造函数。下面是Grand类的默认构造函数汇编代码:
汇编代码的第110行到112行,在Grand类的默认构造函数里会先设置Grand类的虚函数表指针(指向Grand类的虚函数表,每个类都会有一个虚函数表),[rip + vtable for Grand]是虚表的地址,以下这个表的内容:
前面两行先不管它,第三、四行即存放虚函数的地址。所以上面汇编代码的第111行里跳过16字节,即是跳过了前面两行,将第三行的内容即虚函数的地址,设置给Grand类子对象的起始地址中,至此完成了Grand类子对象的虚函数表的设置。
回到Derived类的构造函数的汇编代码中,见第68行到71行,这里是去调用Base1子类的默认构造函数:
[rbp - 16] 栈空间保存的是Derived类的对象d的地址,这里再加载到rdi寄存器中,作为调用Base1类默认构造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第69行代码是取得“VTT for Derived”表的地址并保存在rsi寄存器中,作为调用Base1类默认构造函数的第二个参数。
“VTT for Derived”表的内容如下:
上面汇编代码的第70行将rsi里的值加上8的偏移值,也就是上表的起始地址加上8,实际上就是指向第二条内容的地址,最后第71行代码调用Base1类的默认构造函数。
Base1类的默认构造函数代码:
第118行、119行代码将第一个参数rdi寄存器和第二个参数rsi寄存器中的内容分别保存到栈空间[rbp - 8]和[rbp - 16]中。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rsi保存的内容是“construction vtable for Base1-in-Derived+24”,它实际上是表“construction vtable for Base1-in-Derived”的起始地址加上偏移值24的意思。那么来看下“construction vtable for Base1-in-Derived”表的内容:
上面的表加上24的偏移值,实际上就是跳过前面三行的内容,指向第四条的内容,也就是Base1类的虚析构函数的地址。然后上面汇编代码的第122行、123行将这个地址设置给Base1子对象的起始位置,这个就是之前说过的设置虚函数表指针。
接下来的第124行到127行的代码意思跟前面的差不多,只不过它设置的虚基类子对象的虚函数表指针。第124行的rcx + 8,rcx原先的内容是“VTT for Derived”表的第二行即“construction vtable for Base1-in-Derived+24”,这里再加8就是指向第三行,并将它的内容保存到rdx寄存器中。第126行的rcx - 24,实际上就是跳回到“construction vtable for Base1-in-Derived”表的起始位置,然后对其取值,也就是32(参见上面的表)并保存到rcx寄存器中。在汇编代码的第127行,rax + rcx表示对象d的起始地址(也是Base1子对象的起始地址)加上32的偏移值,定位到虚基类Grand类的子对象的起始地址,并将虚函数表指针设置到这个起始地址中。
接下来的Base2子对象的构造过程跟构造Base1子对象的过程类似,不同的是设置的虚函数表指针的内容不同。最后是Derived类子对象的构造,过程都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再赘述。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构造Base1和Base2子类的时候,除了设置Base1和Base2自身的虚函数表指针之外,还会重新设置Grand类的虚函数表指针(设置两次,一次设置为指向Base1类的,后一次设置为指向Base2类的),最后在构造Derived类的时候全都更新为指向Derived类的虚函数表。
构造完Derived类的对象后,接着来分析存取虚基类的数据成员g,我们采取几种不同的途径来存取,如通过Derived类的对象、Derived类型的指针、Base1和Base2父类的指针以及虚基类Grand类型的指针来存取数据成员g,分别分析它们的实现手法有什么区别。
通过子类的对象存取虚基类成员的实现分析
首先通过对象来存取,C++代码第21行:d.g = 5;,对应的汇编代码如下:
mov rax, qword ptr [rbp - 56]
mov rax, qword ptr [rax - 24]
mov dword ptr [rbp + rax - 48], 5
[rbp - 56]是对象Derived对象d的地址,这个地址在构造对象d的最后阶段的时候被写入虚函数表指针:
mov rax, qword ptr [rbp - 16] # 8-byte Reload
lea rcx, [rip + vtable for Derived]
add rcx, 24
mov qword ptr [rax], rcx
第2行是加载虚表的地址到rcx寄存器(这个虚表包含了虚基类表和虚函数表),然后加上偏移值24写入到对象的起始地址中,加上偏移值24后指向了虚函数的地址,下面是Derived类的虚表的内容:
vtable for Derived:.quad 32.quad 0.quad typeinfo for Derived.quad Derived::~Derived() [complete object destructor].quad Derived::~Derived() [deleting destructor].quad 16.quad -16.quad typeinfo for Derived.quad non-virtual thunk to Derived::~Derived() [complete object destructor].quad non-virtual thunk to Derived::~Derived() [deleting destructor].quad -32.quad -32.quad typeinfo for Derived.quad virtual thunk to Derived::~Derived() [complete object destructor].quad virtual thunk to Derived::~Derived() [deleting destructor]
这个表中有几种类型的虚函数,这个主要是跟多态的调用有关,主要是为了实现虚函数的多态调用,这里先不分析,后面再专门讲这个。接着上面的汇编代码,对象d的起始地址的内容现在就是虚表的地址偏移24字节,rax - 24就相当于又指向了虚表的起始地址,[rax - 24]是取这个地址的内容(相当于指针的解引用),也就是32。rbp + rax - 48相当于rbp - 56 + 8 + rax,rbp - 56是对象的起始地址,加上rax即32,是跳过了Base1和Base2两个子类的大小,再加8是因为Grand子类的前面有一个虚函数表指针,大小为8字节,所以最终指向的地址为数据成员g的地址,然后对其赋值为5。
(未完待续。。。敬请点击左下角的关注以获得及时更新)
本主页会定期更新,为了能够及时获得更新,敬请关注我:点击左下角的关注。也可以关注公众号:请在微信上搜索公众号“iShare爱分享”并关注,或者扫描以下公众号二维码关注,以便在内容更新时直接向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