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回顾
回顾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在学期初时刚上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时,问我本以为它和以前的专业课一样,以理论为主,并不会占用自己很多时间。但之后这个想法就改变了,我发现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着各种任务,每个任务背景几乎是之前没有了解过的,需要自己去查找相关知识学习和运用。于是乎我辗转在CSDN,B站等平台学习与了解一些新知识,赶在任务的DDL之前完成它。这个过程相当消耗时间和精力。众所周知,学习新知识地的过程痛苦的,但一旦经历过后,那就是收获满满。通过软件工程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的所学所练所得如下:
1.注册了属于自己的Github账号和博客园账号,并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学习专业相关知识。
2.熟练使用AIGC工具。
3.学习了python语言,并写出了一个简单小游戏。
4.学习了HTML,CSS,JavaScript,数据库部署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了一个小软件的开发。
5.学习了腾讯的微信小程序开发者的使用,可以完成前端代码和云函数的书写与使用。
当然,后三条属于是刚入门,还没有完全熟练,需要以后继续学习。
此外,这门课程也让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在结对合作中,和结伴队友相互帮助合作完成项目。在团队合作中,尽管过程有一些曲折,但是大家都尽力了,最终的结果也不错。
回顾在这门课程中的投入与产出
在软工实践课程当中我编写了大概2000行代码。
在团队项目中有制作过答辩ppt。Alpha冲刺中负责项目个人中心的前端界面的搭建。beta冲刺中负责项目个人中心有关云函数的书写以及部署到后端和前端。
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费的时间:
作业名称 | 花费时间 (小时) |
---|---|
第一次个人作业 | 2 |
第二次个人作业 | 18 |
第一次结对作业 | 3 |
第二次结对作业 | 25 |
第一次团队作业 | 1 |
第二次团队作业 | 8 |
现场编程作业 | 1 |
团队作业Alpha冲刺 | 10 |
团队作业beta冲刺 | 6 |
总计 | 74 |
在软件工程课程上花费的时间(从第一次作业发布时间到实践课结课时间计算大概13周)
累计时间 | 实际周均时间 | 预计周均时间 |
---|---|---|
74 | 5.8 | 2.5 |
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作业
在这么多任务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作业是第二次个人作业。尽管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是在此之前的两年专业学习给我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所学知识无法落地,也不知道怎么落地。用python在AIGC的辅助下完成一款类似羊了个羊的小游戏对我来说确实具有新鲜感以及挑战性。在此之前我没有学习过python语法以及环境配置,也没有高强度使用过大语言模型。于是我查找资料配置环境,学习python,利用大语言模型在DDL之前了完成任务。这次作业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代码到实体的转化以及AIGC的强大。
总结收获
软工实践故事
个人编程
用AIGC生成了专属我的Logo。
注册了属于自己的Github账号和博客园账号。
用Python开发了一个小游戏。这款小游戏叫做Looking for Griffin kids,以温馨动画Family Guy为背景设计。
结对编程
用墨刀设计项目原型。
和结伴队友相互学习监督共同完成了这次作业。
现场编程
团队现场制作的小福记账。
团队项目实践
我们十个人组成了“天下第一大厨”队。尽管我和其他同学专业不同或班级不同,也相互不认识,但是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下面是我们开会的照片。
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
在项目的开发中,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需要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但是在团队开发中合理的分工和项目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为我们组由于项目前期的规划和分工没有做好,导致后期整合的过程有点曲折。不过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组队完成项目,所以准备不充分是情有可原的。此外,团队之间也需要更多的有效沟通。
学习到的新技术或生产力工具
1.Github的使用。
2.HTML,CSS,JavaScript的学习。
3.python以及环境的配置。
4.大语言模型的使用。在各种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大语言模型。就目前来说,大语言模型确实方便好用(所以我想知道学长学姐们在没有大语言模型的时候是怎么把作业做完的),但是发展空间还有很多。它们更多的是信息检索能力强,而不是人们追求的“人工智能”。此外对于国内大语言模型我基本都使用过。我认为在逻辑和写代码方面阿里的通义千问遥遥领先,而kimi大模型在这方面可以排在其后。不过kimi大模型有着强悍的长文本和长代码处理能力里,这是国内其他大模型比不上的。
技术之外,这门课程还给带来的提升
1.写代码能力对比之前有了提升。
2.信息查找能力。
3.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对学弟学妹的留言
软件工程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虽然过程艰难且耗费时间,但是只要不是特别脱节,还是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加油!
致谢
感谢张栋老师和吴越钟老师,还有我的结伴队友和团队队友。以及救我于水火的AI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