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7岁咏鹅,王勃10岁写论文,王维18岁名震天下。
高适50岁才步入仕途。
父亲官居刺史,祖父正三品还封了平原郡公,拿着将门虎子剧本的高适,却因父亲早逝,荣耀和显赫已成过往云烟。能握住的,是仅有不多的家产和骨子里的傲气。
年少轻狂纵横略
少年时期,当别人都在为科举考试头悬梁锥刺股、通宵苦读圣贤书时,高适同学在干嘛呢?要么隐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学书剑,要么就在四处漫游。这,跟李白同学有点像。
李白:
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
高适: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史书记载高适:
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普通人梦想是清华北大,或者画家、科学家,高适的梦想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
可惜现实把他撞得头破血流。
初到长安行路难
公元720年,20岁出头的高适带着书剑和少量细软,前往长安一试身手。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城墙延绵不绝,屋宇鳞次栉比,鲜衣怒马和异域风情让他应顾不暇。站在富丽堂皇的公卿府邸前,他暗暗许下了愿望: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这房子真心不错,等咱年薪百万,回你回来可好?)
很快,没钱没势没学历的高适,就被现实piapia打脸了。在熙熙攘攘的长安大道上,到处是五陵衣马自轻肥,连手中鞭子都价值不菲。他们趾高气扬地穿街走巷,在声色犬马中挥金如土。很多满腹经纶者,跟他一样流落街头,如鼠如蚁。相形见绌的他不得不承认:大明宫近在眼前,却远在咫尺。别说高居庙堂,混个门口小吏都不易。他悲愤交加,含泪挥笔写下:
行路难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 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昔日明媚少年,今日愁眉不展。他对着好友韦参军满腹委屈:权贵当道,苍天不公,平头百姓想跟皇上喝茶聊天真是难比登山。韦参军问他作何打算。他摇头苦笑: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有感而发,顺手写道:
别韦参军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高适就此别过,回到老家商丘,种菜养鸡,修篱种菊,等待时机。这一等,就是十年。
当兵入伍屡受挫
公元730年,契丹联合突厥作乱东北边境,安王幕府急招战士。高适揣着满腔热血,扛着行李奔赴前线。或许经验不足,或许竞争惨烈,他并未如愿得到安王青睐。给安王投的简历,也泥牛入海。看到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主帅却在帐篷里看听歌载舞,他的一腔热血被冻成冰棍。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
“还是继续回我商丘老家种田吧!”他饮恨而归。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自蓟北归》
人知天命无存功
接下来十几年,高适终于开始为年少轻狂买单。他多次参加科考,名落孙山;给炙手可热权贵写信,被拒千里。他只好四处漫游,以诗会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频繁出现在他身边的,也都是王之涣、王昌龄、杜甫、岑参这样的落魄文人,顿感希望渺茫的他,经常发着很丧的朋友圈(我这颗24K纯金的大金条,啥时候才能发光啊?):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朋友们来了又走,聚后再别,他也慢慢习惯了。送别董大时,他豪迈而忧伤地写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实,此时的高适,已经连酒钱也付不起了。有诗为证: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如果说二十多岁时,他囊中羞涩,或许还可以骄傲地说:“莫欺少年穷。”“今日你对我爱搭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而如今,他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是风雨飘零,志气和信心被磨损得厉害。但他还是为自己鼓劲:
·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哪足悲。·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时间来到公元744 年。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拿了一笔遣散费黯然离职,来到洛阳;杜甫刚刚娶了媳妇,定居洛阳;高适还在商丘面朝黄土背朝天,等工作机会。
这三位文坛巨星,凑在一起。加起来100来岁的大龄无业青年,不赚钱,不科考,成天骑马打猎,喝酒吹牛,好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没心没肺玩了大半年,账户余额显示不足,三小只只得依依惜别。
宦海沉浮知天命
50岁这年,在张九龄弟弟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下,高适终于分配到了工作——封丘县县尉。高适拿着录用通知书,心里五味杂陈:很多诗圈密友都干过县尉,对这个岗位差评如潮。
杜甫说(这种低三下四的工作不要也罢):
不做河西威,凄凉为折腰。
李商隐说(宁愿双腿残废,也不想干这种下作的岗位):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此时,高适不由得怀念躬耕宋州的日子,虽苦犹荣。而今,活得小心翼翼,像走狗,似虫豸,唯独不是个人。他把一腔怨愤浓缩在一首诗中: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忍了两年半,他还是裸辞了。
53岁那年,高适人生的转折,他紧紧抓住命运的船舵,决定再不随波逐流。
老骥伏枥志千里
天宝十一年,经人举荐,他一首献给哥舒翰的诗让自己得到了看重和重用,获得了一个书记官的职位。也有幸走到了唐玄宗面前,无名小吏到红极一时的座上宾,他顺利进入了哥舒翰的麾下,远走边塞。
通往大唐西域哥舒翰幕府的路上,红日高悬,山川连绵,高适携着书剑,逐渐远离中原,沿着河西走廊西行,无穷无尽的戈壁和连绵不绝的山川,路似乎遥远得没有尽头,高适慷慨悲歌:
登陇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此时的他,已两鬓斑白、满面风霜,双眸却精光四射、神采奕奕。不再年轻的他,却好似天真无畏、意气风发的少年侠客。
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幕府担任掌书记。虽然这份工作让他精神焕发,摆在他面前的命运,却深不可测。还好,哥舒翰是个有勇有谋的将帅,也是个礼贤下士的好领导。高适骑着高头大马随军出征,战场雷鼓震天,旌旗蔽日,战况空前。只为一战成名,封侯拜相。他此时,慨当以慷写下: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好友再聚话沧桑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大唐诗人的命运被重新洗牌,高适得到了命运的青睐。
半年后潼关沦陷,哥舒翰军中几乎全军覆没。唐玄宗逃出长安,高适抄近路追上唐玄宗,向玄宗表忠心、献计策,并直言进谏,认为诸王分镇只会加重局势的不安,玄宗不听。
太子悄悄在甘肃自立为王,准备平叛战乱,大臣们都拥立他。高适再次拥有政治敏感度,向太子出谋划策,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受命唐玄宗分镇江南的永王就惨了,成了叛军。跟着永王的李白,此时还浑然不觉。
高适和李白久别重逢的剧本,竟是这般:贵为皇子的永王被部下残忍杀害,李白狼狈出逃,很快被抓捕。在狱中,李白写信求救于高适,高适却杳无音讯。
高适后又调到四川担任刺史,长达六年。高适展现出非凡才干,平定叛乱,理财整军,成为百姓眼中的好官。他打听到昔日好友杜甫在蜀中穷到吃土,立刻写信。草堂中的杜甫收到高适的来信,泪流不止。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广德二年,高适被召回京,升任刑部侍郎,封渤海县侯。
结语:
半生困顿为哪般,再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四十七岁考中进士,六十三岁最终封侯,相比那些年少成名的人,高适用人生的后半段证明了逆风起飞,依旧可以向阳而生。本可以彻底摆烂游戏人生,但偏要一鸣惊人。旧唐书曾记载“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为适而已。”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高适,没有李白浪漫的诗意,没有杜甫伤春悲秋的落寞,在时局巨变面前,在遭受了冷眼轻视不得志的落魄时,依旧坚强地拾起自信,做了一个顺势而为,积极进取的人。最后我想说,乾坤未定,你我皆为黑马,不负苦难之磨炼,不负人间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