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学研究所招生风云——高校招到好学生的不同策略
转置人家
2025年有很多高校题型和难度变化很大,似乎预示考研会越来越难;但还是要说不必焦虑可以多听一听,有些学校后面不会这样子大概率和华科哈工大一样闹个两三年就老实了。学生每一届整体水平其实差不多的,很难就说提高很大,题目提高难度就招的到好学生嘛?那中科院和中科大作为数学顶尖院校机构为啥不出难,年年高分高复试线,直逼400的复试线,其实放到复试再选不香嘛有人抱怨他们嘛。
这是因为考研不仅仅是院校选择学生不是高考统考模式,要出难就必须统考才行保证好学校招到前部学生;学生也会考虑院校招生情况,更重要的保证自己能不能上岸在这个社会形势下。高校如何吸引好学生才是关键问题,而且是足够的好学生才行,怎么保障当然是考的人多,怎么考的人多一招生多,二是题目不要太难。院校与学生往往是非合作博弈,你出题难招到好学生也难,这样看中科院和中科大才是有大智慧,年年报名火热,选择权把握在自己手里。当然那些出题难的,一般都是不愿招生的,比如南大,也有不装的如北大清华早就不招了,当然现在南大也不装了。所以出难题与院校招到好学生一定是建立在统一考改的情况下,听说重庆传出要数学统考也就是这么考虑来的,招考方式决定未来出题难度,不改变的话未来趋势不会出难,当然对于这一届报考学生个人是灾难性的,学校要改回来也要两三年撞撞南墙不会认错的所以要慎重。
真要说的话,初试题目不出太难也是对应届考生的一种保护,院校一般要年轻的你知道的。南京大学为什么也开始不招统考呢?南大出的题目一直都不简单特别是分析,我觉得本质上还是统考招不到好学生或者说至少招的大部分要是好学生,一直出题难陷入恶性循环,吃力不讨好招生的意愿也就越来越小,这件事还是需要引起注意值得去分析出题难真的能招到好学生嘛。也有人说南大数学学院不招生是因为校区分离,南大又不是不招数学推免给了一个呵呵哒的说法打发(非官方说法)。不招也许不是进步而是认识不足,当然在数学越来越追求推免直博和强基的情况下缩招明显,又加上前有北大清华不招考研统考的例子,有事有高个子顶着有本事和某俩top2说去,考研统招招生不多的南大似乎就将问题掩盖过去了。问题依然存在,出题难真的不一定招到好学生或者说老师想要的学生。如此说下去今年的同济大学和重庆大学也出题这么难,招个位数的考研生,未来不改变恶性循环下必然也是要停招的。当然这时候就要搬出复旦大学数学专业不是也招个位数考题内容多也不容易,这又怎么看?复旦去年复试进7却只要2个,招生名额可不是2个,宁缺毋滥。这恰恰验证了初试不容易没有意义,招不到好学生满意的学生,就如复旦去年录取的打败一众本科名校的,你吸引来的报考学生不行又有什么意义,想要都招不到。
这里还要说其实有一些院校不是特别强出题反而出的很难,也不是为了招调剂比如安徽大学除了命题老师实力强与要求严格,本质上学校能够同意这么做的原因也是可以招到好学生,这些学生当然和那些考数学强校的不构成竞争,学生的竞争力不同所以考核方式不同;出难题你只要解决其中一部分就可以,区分度很好。热门院校比如中科大你出难出简单都竞争大,区分度不大,出难对应届考生不好,所以造就院校实力与命题难度相反的现象。
这也符合社会规则,强的好的门槛不高竞争力大,低的门槛反而设置高没有高溢价。就如同古董好的东西起拍价和最后成交价看起来低的没法看,门槛就是低,最后却溢价那么多,产品本身竞争力与竞拍者竞争力也是大,double起来就是指数级增长;不好的的东西起拍价就设置高高的,一开始就要把利润放进去,没有什么溢价可以谈,当然也不是说没有价值。正如中科大与安大的培养与文凭如此而已。公务员考试你多想想是不是也是如此,好的岗位限制也不多。
招生不是一个数学问题,不是越难越好,怎么招到好学生才是真。对于各个高校采取不同策略。招生少的直接摆烂不招的如南大;竞争力爆满的数学强校如中科大,真是两个极端。如果招生30个以上的数学强校就应该学学中科大,对于个位数的招不招没有意义就算顶着数学前几如复旦也一样会陷入困境;比如南开就不如中科大考研热闹。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名校招生却如此难以形容,并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去促进发展。现在是越来越集中,数学不进名校几乎没有未来,就算要集中那名校也要扩大名额才是。强基之下的大幅度统考缩招也是解决不掉的乌云,又该如何辩证看待,最后估计又会吵到另一个话题是推免还是统考好。我觉得好的环境可能更要包容特别是数学,更多是学校对学生的包容,推免与统考都要的,我觉得中庸一点更好,推免太多(如中国海洋大学统考剩1个,川大)与统考不招(南大)都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好办法,也许你可以有一时之快,未来你也逃避嘛。
强基推免增加,统考缩招几乎腰斩的情况下考研已经进入一个极度内卷的环境,这绝不是一个好环境因为不会有正反馈。内卷的环境下只会有单一的方向,数学突破需要更多的包容环境。强校应该增加名额,才能够包容到许埈珥这样的天才进入好学校碰到好老师学习,这是我想的的环境,足够包容形成正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