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亚洲人群、免疫细胞多样性、单细胞测序、遗传变异、精准医学
摘要总结:
这篇文章是2025年3月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标题为“Asian diversity in human immune cells”。这篇文章通过构建覆盖5个亚洲国家的619名健康人群的单细胞免疫图谱(AIDA),探索了人群、遗传背景、年龄和性别对免疫细胞分子特征的影响,这对于理解亚洲人群疾病易感性差异、推动精准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
全球基因组学研究长期以欧洲人群为主,亚洲人群的免疫细胞多样性数据严重缺乏。既往研究表明,免疫细胞特征与疾病诊断、药物反应密切相关,但亚裔人群的免疫分子基线及其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分析
研究团队整合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和印度的619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样本,利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分析了126.5万个免疫细胞,结合基因分型和表型数据,系统解析了自我报告种族、遗传祖先、年龄和性别对免疫细胞丰度、基因表达及功能变异的影响,并对比了跨人群疾病相关位点的功能机制。
研究结果
- 免疫细胞亚型比例差异:研究发现,不同亚人群体在免疫细胞类型和分子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新加坡马来人群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泰国人群单核细胞比例较低,韩国人群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异常低,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风险相关。
- 年龄与性别效应:CD8+初始T细胞比例随年龄下降,女性B细胞比例高于男性,而NK细胞在男性中比例更高。
- 疾病相关遗传变异:发现7%的eQTL在非亚洲人群中罕见,如与哮喘相关的SMAD2变异、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HIF1A变异,为亚洲特异性疾病机制提供线索。
文章亮点
- 首个跨亚洲多国家的单细胞免疫图谱,填补亚洲人群免疫多样性数据空白;
-
- 揭示了亚洲不同人群免疫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特性差异,为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发现了与疾病相关的功能性遗传变异,有助于理解亚洲人群的疾病风险和病理机制。
研究局限
- 样本环境因素未完全量化,种族差异的遗传与环境贡献需进一步解析;
- 部分罕见细胞亚群样本量有限,可能影响统计效力;
- 研究主要集中在亚洲五个国家的人群,对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