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大模型指令对齐训练原理
- RLHF
- SFT
- RM
- PPO
- AIHF-based
- RLAIF
- 核心在于通过AI 模型监督其他 AI 模型,即在SFT阶段,从初始模型中采样,然后生成自我批评和修正,然后根据修正后的反应微调原始模型。在 RL 阶段,从微调模型中采样,使用一个模型来评估生成的样本,并从这个 AI 偏好数据集训练一个偏好模型。然后使用偏好模型作为奖励信号对 RL 进行训练
- RRHF
- RRHF(Rank Response from Human Feedback) 不需要强化学习,可以利用不同语言模型生成的回复,包括 ChatGPT、GPT-4 或当前的训练模型。RRHF通过对回复进行评分,并通过排名损失来使回复与人类偏好对齐。RRHF 通过通过排名损失使评分与人类的偏好(或者代理的奖励模型)对齐。RRHF 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同时作为生成语言模型和奖励模型使用。
- RLAIF
- SFT-only
- LIMA
- LIMA(Less Is More for Alignment) 即浅层对齐假说,即一个模型的知识和能力几乎完全是在预训练中学习的,而对齐则是教会它与用户交互时如何选择子分布。如果假说正确,对齐主要有关于学习方式,那么该假说的一个推论是,人们可以用相当少的样本充分调整预训练的语言模型。因此,该工作假设,对齐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模型学习与用户互动的风格或格式,以揭示在预训练中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 LTD Instruction Tuning
- LIMA
- Reward-only
- DPO
- DPO(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提出了一种使用二进制交叉熵目标来精确优化LLM的方法,以替代基于 RLHF 的优化目标,从而大大简化偏好学习 pipeline。也就是说,完全可以直接优化语言模型以实现人类的偏好,而不需要明确的奖励模型或强化学习。
- DPO 也依赖于理论上的偏好模型(如 Bradley-Terry 模型),以此衡量给定的奖励函数与经验偏好数据的吻合程度。然而,现有的方法使用偏好模型定义偏好损失来训练奖励模型,然后训练优化所学奖励模型的策略,而 DPO 使用变量的变化来直接定义偏好损失作为策略的一个函数。鉴于人类对模型响应的偏好数据集,DPO 因此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二进制交叉熵目标来优化策略,而不需要明确地学习奖励函数或在训练期间从策略中采样。
- RAFT
- DPO
- 参考文献
- 反思RLHF
- RLHF笔记
- hf-blog
- RLHF代码详解
- self-reward
- 自我奖励大语言模型是一种新型的智能体,不仅能生成对特定提示的响应,还能生成、评估新的指令执行示例来纳入自己的训练集中。模型的训练采用了一种可迭代的直接偏好优化框架,从一个基础模型开始,创建自我指令,模型为新生成的指令生成候选响应,由同一模型分配奖励。自我奖励模型的关键能力是自我指令创建和自我奖励。自我指令创建包括生成候选响应,以及随后利用模型自身来判断这些响应的质量,模型扮演自己奖励模型的角色,取代了外部奖励模型的需求。这是通过LLM-as-a-Judge机制实现的,即将响应评估表述为指令执行任务。自我奖励的能力指的是模型通过相同的生成机制改善其生成能力,并且作为自己的奖励模型,从而奖励模型可以通过这些迭代得到自身的改进。通过这种自我奖励的训练方式,模型不仅在指令执行能力上得到提升,而且在奖励建模能力上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