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不太忙。居然看了一半时间的书,而且居然从零看了一半多了。
昨天晚上,一个偶然的原因,看了六层楼跟别人聊天的视频。其实上班之后已经蛮久都没有看他了,时间真的很稀缺。视频中提到了他写的书。
他本身表达能力就很好,我想着书应该也不差,就下了一本电子版。
刚开始我抱着看着玩儿的心态看,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学到多少新东西。毕竟自己甚至还有一点点医学知识。
但是我错了。我还是学到了挺多。看到后面越发地严肃了起来。
看到说白带的气味和无糖酸奶很类似的时候,我有些哭笑不得。想起我去年跑去斯少那里玩儿,他自己用超市里的牛奶发了一晚上的酸奶,叫我尝尝。
差点把我酸掉牙。
没有糖的纯发酵酸奶真的挺酸的。
不过我也没有闻到无糖酸奶有什么气味,好像就没有气味。
四大金刚中,妇产科学本来打算倒数第二个学,而且并不打算学产科,因为好像对我来说没什么用。妇科学可能稍微有点用?儿科学则是彻底没用了,所以放到了最后。
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太傲慢了些。
现在越发觉得,女生先天或后天地,时间需求要比我们多得多。自打留长发之后更是深有体会。原来平头的时候,我压根儿就不会有吹风机这种东西。更别说周期、化妆、花样繁多的衣服版型和装饰品等等这些东西了。可是每个人每天都只有 24 个小时。
扯远了。
昨天在舞蹈室里认认真真静下心练习了风车。不断尝试各种发力、各种要点之后,终于发现自己一直卡在哪儿。当初我直接跳过了 Freeze 转胯这一步,直接用惯性就推下去了。导致我现在接第二圈怎么都接不上,而且第一圈切手的时候也有些问题。甚至第一圈找感觉的时候,第一圈切手就又把左肩弄伤了。
没有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无意识的用左肩在地上擦过去然后切手,导致左肩一直紫青,就没好过。
找到这些问题之后,发现之前有非常非常长的时间,都是无效练习。长叹一口气。
自己还是太浮躁了,静不下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说过了。然而每次练习的时候,脑袋还是空空的。
或许是节能主义作祟吧(笑。
感觉沉着冷静地认真思考、反省所学所知,真的是一种很难得且很难学会的品质。太耗能量了。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去思考如何拓展外延、寻找另一种可能,脑袋大概就要爆炸了。
对我这种单线程生物来说挺难的。
今天还咨询了一下 Deepseek,综合各种信息来源下单了眉笔和照片悬挂绳。不过眉笔大概周末是送不到了。
认真整理了一下自己想挂起来的照片。几乎没有风景照不说,也几乎没有同性朋友……
我所记忆深刻的美好回忆,十有八九都是和异性朋友一起创造的。为此我还专门找了一下同性朋友间的美好回忆照片,发现几乎找不到。
可能男生就是不太爱拍照吧,也不太想出现在镜头里……
感觉自己目前的社交情况有点畸形…… 未来十年内可以预见地难以为继。
算了,先温水煮青蛙吧(笑。
今天无论是早上还是中午都醒得很早呢。
成功日记:
1. 《所有女生要知道》看到了 56%;
2. 工作上开始做一件自己之前觉得会很花时间的事情,但意外地做得很快。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3 月 27 日
封面图
实用类文本附加
《所有女生要知道》
女性一生一般只有 400~500 颗卵泡可以发育成熟,并且最终顺利排卵。看上去好像也不少,毕竟大多数人这一生真正使用的卵子数量只在个位数,还有一些人选择完全不使用。
但是,相对于卵巢中存在的卵泡来讲,这只占 0.1% 左右。因为女性到青春期的时候,卵巢中有 30 万~40 万颗卵泡。在这之前卵泡可能更多,只不过在发育过程中逐渐退化、减少,只剩下这些。
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卵泡的数量会有变化外,卵巢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女性成年之后,卵巢会慢慢进入成熟状态,大小基本就固定了,大致是 3 厘米 ×4 厘米 ×1 厘米,重量 5 克左右。当然,每个人还是有所不同的,大体上形态、结构健康,功能完善就可以了。这些数据只供参考。
等女性到了绝经的年龄,卵巢还会萎缩、变小(图 4)。很多老年人的卵巢会萎缩至一粒花生米大小,甚至更小、更薄。
卵巢可能面临的问题
前面讲了卵巢的形态和功能,相信大家大致明白了卵巢的重要性。紧接着,我们的问题就来了,既然卵巢那么重要,万一出现问题,该怎么办呢?
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卵巢可能发生哪些问题。
只有先看到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就算真的遇到了,也不用太害怕。所以,接下来会给大家重点讲讲常见的几种发生在卵巢上的疾病或问题。
●卵巢肿瘤
严格来讲,这是很大的一类疾病。只要是长在卵巢上的囊性肿瘤,都可以称为卵巢囊肿。如果是实心的,或者有部分实心的,那么就称为卵巢肿瘤。它们都可以被笼统地称为卵巢肿瘤。
这些肿瘤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而且还分为良性和恶性,甚至还有一类叫交界性肿瘤…… 所以,在这里咱们主要了解几个核心概念。
从发生概率来讲
大约有 1/7 的女性在一生中可能会发生一次卵巢肿瘤,其中有 1/70 是恶性的。值得注意的是,有 70% 左右的恶性卵巢肿瘤在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而这些恶性卵巢肿瘤在治疗后有 70% 的概率会复发。同时,恶性卵巢肿瘤患者 5 年内死亡率是 70% 左右。
从年龄分布来讲
卵巢肿瘤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肿瘤,会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多数发生在生育年龄。良性卵巢肿瘤大多发生于 20~44 岁的女性,恶性卵巢肿瘤多发生于 40~50 岁的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为卵巢肿瘤是成年人才会得的病。实际上,女童或青春期女孩也有可能患卵巢肿瘤。而且,在这个阶段发现的卵巢肿瘤还可能是恶性的。这可不是在吓唬大家,我在临床上确实遇到过因患盆腔巨大卵巢肿瘤而来就诊的初中生。虽然这种情况很少,但的确存在,也正是因为我见过这类病例,所以才要在一开始就跟大家讲清楚。
从发病原因来讲
整体来讲,卵巢肿瘤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病因,我们大致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遗传因素
20%~25% 的患者有家族史,有些患者的卵巢肿瘤是与生俱来的。比如,畸胎瘤患者可能一出生就有肿瘤,只不过它很小,很难被发现罢了。
2.内分泌因素
因为卵巢具有分泌激素和排卵的重要功能,所以需要快速地进行新陈代谢。尤其是排卵,卵巢一次次为排卵做准备,并且要反复修复、增殖。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形成肿瘤。
3.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
有研究表明,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作息紊乱、心理压力过大、精神状态不稳定等都是导致卵巢肿瘤发生的因素。同时,我们平时吃的保健品或者营养品中也可能存在提高发病率的成分。
从检查方法来讲
在临床上,检查卵巢肿瘤的方法是通过经腹部的妇科 B 超检查,从影像学上进行大致判断。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妇科 B 超检查结果,再结合激素水平检测等方法完成比较基础的判断。如果检查结果比较可疑,或者存在一些医生把握不准的复杂情况,就需要其他的检查手段,比如 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这些还只是无创的检查手段,如果通过这些检查手段都给不出明确的诊断,那就要考虑有创检查,比如手术活检。当然,这些都是由医生来安排的,咱们做到大致明白就行。虽然这些内容是给年轻女性看的,但其他年龄段的女性也可以用这些手段进行检查。
畸胎瘤
这种卵巢肿瘤经常在年轻女性身上出现。因为名字听着吓人,而且当中还有个 “胎” 字,所以大家总会有很多不好的联想。比如,它是由怀孕导致的,或者那是患者自己的弟弟或妹妹,只不过在患者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被患者吸收到体内,最终成了畸胎瘤…… 总之,这些联想都源于对这种病的不了解。
这种病的产生跟怀孕无关,跟性生活无关,也跟弟弟、妹妹没啥关系…… 学术界整体认为,这是源自胚胎性腺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类肿瘤。也就是说,从胚胎发育时期开始,这种病就可能存在了。
正如前面所讲的,这种肿瘤也分为良性和恶性,只不过这里的良性畸胎瘤叫作成熟畸胎瘤。这里的 “成熟” 是指细胞分化成熟。成熟畸胎瘤的特点就是肿瘤里会有不同的组织结构,有的里面有头发和油脂,有的里面还有牙齿和骨骼等。看着吓人,不过是良性的。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段,常见于 20~40 岁的女性。
另外一种恶性的畸胎瘤叫作未成熟畸胎瘤,跟它这个名字基本一致的是,好发于青春期,即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11~19 岁。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来看病的初中生就被查出患有这种肿瘤。
当然,查出来也不要害怕,越早查出来就越容易处理。通常采用的处理办法是做手术。对于成熟畸胎瘤患者来讲,做完手术基本就没事儿了,毕竟它是良性的。如果是未成熟畸胎瘤患者,就要好好跟医生沟通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还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的。
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
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儿陌生,但如果听到另外一个名字,大家恐怕就很熟悉了,这个名字就是巧克力囊肿。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囊肿里是巧克力,这只不过是研究人员给这个囊肿起的一个别称。说起来,医学界给疾病起名字是非常简单直接的。当初发现这种囊肿并将其切开后,看到流出来的是棕红色的黏稠液体,很像融化的巧克力,所以人们就决定将这种囊肿命名为巧克力囊肿,简称巧囊。还有很多类似的名字,比如靴形心,一种会导致心脏看上去像一只靴子的心脏疾病;梅毒,一种会使发病后的皮疹很像梅花的性传播疾病;黄体,卵泡排卵之后形成的新组织,将其切开可以发现里面是黄黄的…… 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讲到黄体,这里先铺垫一下名字,给大家卖个关子。
说回巧囊,这其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简单来讲,就是子宫内膜顺着输卵管来到盆腔。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专业名称是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这其实是一类疾病,就是内膜长到子宫腔以外的地方,随着月经周期生长和剥脱,常见发生位置有盆腔、卵巢等。
关于巧囊有几个知识点需要了解。
1.巧囊的主要症状是痛
主要表现为痛经,这种由疾病引起的痛经,被称为继发性痛经。有很多姑娘打从来月经开始就会有痛经的情况,这类姑娘最好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医院检查。如果患有巧囊,请尽快治疗,避免痛经。在临床上,很多患者从高中开始就一直痛经,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才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患有巧囊……
这种痛经与原发性痛经的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疼痛的程度,巧囊引起的疼痛往往比原发性痛经的疼痛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是疼痛的特点,原发性痛经是刚开始来月经就痛,疼痛主要集中在前两天,后面会有所缓解,而巧囊引起的痛经往往是越往后越痛,有时候月经结束后还会痛上几天。(关于原发性痛经,后面会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讲解。)
2.巧囊的病因并不明确
“经血逆流”是一种在很早之前就被推翻的说法,因为几乎所有女性在经期平躺着就会发生经血逆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患巧囊。目前,主流认同的病因是郎景和院士提出的 “在位内膜” 学说。当然,重点在于诊断和治疗,而不是寻找病因。因为预防不了,所以如果有情况,大家一定要去医院查一查。
3.巧囊的治疗分为两种
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使用各种药物(短效避孕药、GnRh-a 等)来延缓囊肿的发展,核心原理是抑制月经,只要能暂时不来月经就能抑制囊肿;手术治疗则直接通过做手术把囊肿剥除。
这部分内容确实需要女性长辈和你一起看,因为没准儿她们看了这部分内容后,会发现自己的痛经也跟巧囊相关,正好可以和你一起学习、一起健康。
黄体囊肿破裂
我们先来讲一讲什么叫黄体。黄体其实就是卵泡排出卵子之后,由剩下的组织形成的一个可以分泌孕激素的组织(图 6)。因为横切面是黄色的,所以它被起名为黄体。它分泌的激素叫孕酮(又称黄体酮),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孕激素。
每一次排卵之后,卵巢都会形成黄体,这就意味着每一个还在来月经的女性都有黄体破裂的风险。
但是不要慌张!
事实上,并非只要是黄体就一定会破裂,因为大多数黄体形成后会慢慢萎缩,只有极个别会长得特别大。比较大的能长到直径 4~6 厘米大小,有的甚至更大,类似一个囊肿,我们称之为黄体囊肿(图 7)。
图 6 卵泡发育和黄体形成
一般来讲,在排卵后一周左右,通常也就是下一次月经来之前的一周左右,是黄体囊肿长到最大的时候。此时的黄体囊肿 “个大皮薄”、血管丰富,最易发生破裂和扭转。
从发生时间看,黄体囊肿破裂跟痛经很好区分,而诱发黄体囊肿破裂的主要因素是腹部所受压力不均。举例来讲,剧烈运动(如奔跑、跳跃等)会给腹部带来压力,如果刚好受到挤压,黄体囊肿就有可能破裂。又如,排便时使劲儿,也会增加局部腹腔所受的压力。还有某些性行为体位,也会导致腹腔所受压力不均……
图 7 正常黄体与黄体囊肿
但是,每个人破裂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有一种是黄体囊肿内部的小血管破裂,这时小血管有可能会被血块堵住,避免了进一步出血。但如果持续出血,最后就可能把囊肿撑破。另一种则是黄体囊肿直接破裂。
总之,黄体囊肿破裂之后就会引起大量出血。这些血液流入盆腔、腹腔,会引起剧烈疼痛。这种疼痛是难以忍受的,痛到不太可能再翻书来现补这些知识点。而且,如果出血量很大的话,还会导致失血性休克。
所以,如果在下次月经来之前的一周左右,出现腹腔内剧烈疼痛,且疼痛难以忍受并持续存在,你就要高度怀疑是黄体囊肿破裂。千万不要犹豫,立马去急诊。如果实在没法行动,建议拨打 120,让急救车带你就近治疗。
还是要强调一下,黄体囊肿破裂并不常见,发生的概率是相对较低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及时,还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所以,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卵巢肿瘤蒂扭转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从名字上基本就能理解这种情况是卵巢肿瘤的并发症。其前提是本身有卵巢肿瘤,然后卵巢肿瘤发生了扭转…… 确实,就是这样的,大概有 10% 的卵巢肿瘤会并发蒂扭转,这个概率确实不低。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卵巢肿瘤都会发生蒂扭转,而是某一类肿瘤特别容易发生。这类肿瘤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肿瘤的 “蒂” 很长,是一条很长的带子,有点儿像手机的充电线(图 8)。那根线越长,肿瘤就越有可能发生扭转、弯折。
除此之外,这类肿瘤还有一些特点,比如大小中等,并且活动度比较好。同时,质地也不均匀,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软。其实也好理解,肚子里的空间本来就有限,如果肿瘤太大的话,估计也活动不开;质地不均匀才导致其有可能在肚子里滚来滚去…… 一个不大不小的球,滚来滚去的话,能不发生扭转吗?
图 8 卵巢肿瘤蒂扭转
通常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有咱们前面讲的畸胎瘤,它里面的质地确实是不均匀的。
一般发生卵巢肿瘤蒂扭转之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腹部疼痛,而且疼痛非常剧烈,还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出现这些情况时,患者必须尽快去医院。我们以前遇到过一个姑娘,她正上着体育课呢,突然肚子痛了起来。到医院一查,发现她的肚子里有个苹果大小的肿物,医生赶紧对她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术中,我们看到肿瘤因为扭转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处在极度充血状态,里面还有一些出血的情况。整个肿瘤看上去就像一个黑紫茄子,随时可能破裂…… 幸亏学校离我们医院不远,送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多囊卵巢综合征
开始之前,我猜你可能会说:“六老师,您是不是写错别字了啊?这里不应该是‘症’吗?您怎么写成‘征’了呢?”
哈哈,先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点,这里的 “征”,指的是一种以雄激素水平升高、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以及卵巢多囊样改变这三种情况为特征的病变。复杂的概念从侧面证明这是一种复杂的疾病。
一般来讲,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在 6% 左右。目前,其病因还不明确,主流学术界认为它主要跟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怎么说呢,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在我眼里,这基本上就等于啥也没说…… 在临床上,也确实对探索病因没有太多要求,通常更关注患者的诊断和症状。
其实,诊断的具体方向都写在前面的概念里了。主要症状如下。
雄激素水平升高
无论是化验检查结果显示 “雄激素水平升高”,还是身体出现一些雄激素水平升高的表现,这些现象都提示你可能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的表现如下。
1.痤疮
面部、前胸和后背等处连续 3 个月以上出现 3 个或 3 个以上痤疮。
2.多毛
类似私处的毛发(又黑又粗又硬)长在脸、乳晕、腹部、大腿前侧等部位。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一般指月经周期超过 35 天,然而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月经背后的排卵情况。这里须强调,月经周期超过 35 天并不能说明发生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周期延长但保持规律且可以正常排卵的人,不要对号入座。
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
卵巢多囊样改变是指 B 超检查提示,一侧或双侧卵巢中有 12 个以上直径为 2~9 毫米的卵泡,或卵巢体积不小于 10 立方厘米,整个卵巢看起来像是一串葡萄(图 9)。
图 9 卵巢多囊样改变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1)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不意味着卵巢不能排卵,有可能只是暂时的;
(2)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不是疾病诊断标准,也不是唯一的诊断标准。
从咱们国家遵循的诊断标准来看,只要雄激素水平升高、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这三项中有两项满足,我们就可以明确诊断…… 哦,等等,不是我们通过看书来明确诊断,而是由医生来做这件事情。我们并不需要熟练地掌握以上这些,但应该看看以下这三个特点:
异质性在临床症状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千人千面,表现多样,边界模糊,诊断困难。
不愈性目前认为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多个基因异常造成。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坚持治疗。
进展性疾病在缓慢地进展,患者需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配合治疗,控制到位的话就跟正常人一样。
看到这里,你应该也发现了,我们对这种疾病只能做到大致了解,剩下的还是得交给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表现以及严重程度(是否涉及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等)来诊断。再次强调,不要盲目地对号入座。这是比较复杂的疾病,如果有高度怀疑的情况,最好去公立的综合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检查。
对于这类疾病,更重要的是明确诊断后积极进行治疗。若有月经问题,就考虑用短效避孕药;有肥胖问题,就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改善;出现雄激素水平偏高,就降低雄激素水平;出现胰岛素抵抗,就用二甲双胍管一管;排卵不行,就进行以促排为主的综合管理…… 总之,有问题别害怕,我们有的是治疗方案。
也有患者问我:“六老师,可不可以不治疗啊?”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最大危害就是影响怀孕。因为排卵受影响,所以怀孕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影响。但是,如果患者目前根本没有生育打算,比如还是高中生或者大学生…… 那就需要医生评估一下其他方面的健康风险,如果都没什么问题的话,那确实就可以不治疗。说得稍微难听一点儿,除了月经不来,其他没啥问题,更可喜的是月经不来还省了卫生巾或卫生棉条的钱呢!
近几年,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咨询非常多,很多咨询者都还在上学。有的是因为自己没来月经,就认为自己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的是因为自己的皮肤不好,就怀疑自己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的是去医院做了 B 超检查,把医生说的卵巢多囊样改变当成严重的疾病…… 这些大多是自己吓唬自己。
我在网上也坦言,科普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我还是希望大家去医院检查。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可怕,自己吓唬自己才可怕。
●卵巢早衰
我原本不太确定这是不是你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需要了解的内容,因为一般都是 30 岁左右的女性才会关注这个问题,但奇怪的是,现在 25 岁左右的也开始担心这个问题了。最近,甚至有 20 岁左右的女性也来问我这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讲讲的。
卵巢早衰是指 40 岁之前由于卵巢内卵泡消耗殆尽或者卵巢上有医源性损伤,导致卵巢功能衰竭。一般表现为闭经。
是的,很多人来问自己是不是卵巢早衰就是因为出现了闭经的情况。但是,如果认真读了前面的内容,你就不难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也是闭经。所以,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一个概念,然后就将其套用到自己身上。
当然,这也是老六写这本书的意义。那就是推翻咱们过去那种道听途说的 “散装健康知识”,重新构建完整、详细的健康知识。
实际上,对于每个青春期女孩或者年轻女性来讲,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卵巢早衰的情况。但是出于严谨的态度,咱们还是说说卵巢早衰的具体影响。
卵巢早衰的影响
最大的影响就是生育困难。这是因为卵巢早衰会导致排卵障碍或者不排卵,如果排卵不顺利,生育自然也困难。当然,如果你暂时没有生育需求的话,这也不算什么影响。
此外,它对身体其他方面也有影响。比如,你可能会比同龄人更早出现更年期症状,包括潮热、出汗、脾气暴躁等;还可能会比同龄人更容易骨质疏松,因为你的骨密度在不断快速下降;还有,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看到这儿,你也不必过于惊慌。虽然卵巢早衰的危害不小,但只要我们学会正确对待卵巢早衰,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症治疗,把它对我们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
哦,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可不是去做什么 “卵巢保养”。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念叨念叨。
卵巢保养
首先,卵巢深藏在盆腔里,周围有骨盆保护,前后还有各种脏器和组织包绕…… 这么说吧,人类为了保护卵巢,进化出了一整套保护性结构,这就好像把卵巢放在了保险柜里。
人家好着呢,根本不用你保养,尤其不需要那种从外向内的所谓保养。
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就是在走下坡路,表现在激素分泌和排卵上。这个过程不可逆,也没必要折腾,折腾只会徒增焦虑…… 大多数时候,只要饮食健康、情绪稳定、作息规律、运动适量,就可以有效延缓这个过程,但也只是延缓。
最后,市面上那些卵巢保健品大多含有剂量不明的雌激素,有很大的健康隐患。美容院那些精油按摩的套路基本不可能对卵巢起作用,倒是有人因黄体囊肿被按破了,直接被救护车从美容院拉到急诊去了。还有那些理疗仪,也大多依靠 “高科技” 噱头骗钱…… 总之,就是花钱买个心理安慰。
虽然我知道你们大概率也没钱去做这个,但是我必须提前跟你们说说这个事儿,省得等你们长大了、挣钱了,都把钱花到这些不仅谋财,弄不好还可能害命的地方。
这些所谓的卵巢保养都是不可取的。我也确实害怕,不少人小时候接触到的观念,如果没有人帮忙纠正的话,等他们长大了可能就变成了根深蒂固的认知,到时候他们改起来就很难了。所以,趁早学习规范的知识或许可以让你在将来少走弯路。
好了,关于卵巢咱们就讲到这里,希望让你对卵巢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知。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