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14 2024-2025-2 《Python程序设计》实验二报告
课程:《Python程序设计》
班级: 2442
姓名: 张家乐
学号:20244214
实验教师:王志强
实验日期:2025年4月1日
必修/选修: 公选课
1.实验内容
(1)设计并完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完成加减乘除模等运算,功能多多益善。
(2)对基本语法、判定语句、循环语句、逻辑运算等知识点进行考核。
2. 实验过程及结果
(1)打开Pycharm应用,观察应用界面与功能,熟悉工作环境,创建工程项目。
(2)在Python中先定义一个函数“calculate(a,b,operator0)”,用于预备对数字的输入与运算。其中,“a”为第一个参与运算的数,“b”为第二个参与运算的数,“operator0”为运算符号。
(3)使用“if循环”,对不同的运算情况进行多分支的运算选择,使得该计算器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输入的数字返回到简单的加、减、乘、除、模、整除、乘方等运算后的结果。
(4)加入参数a、b,令a、b等于使用者输入的要求运算的数转化而成的整数,operator0为使用者输入的运算符。输出的内容为表示运算过程的字符与运算结果。
(5)为了使该计算器可以连续使用,在“输入”的代码前加上一个“while循环”,在每一次运算结束后,提示使用者是否继续计算,如果使用者输入“是”,则计算器继续运行;如果使用者输入“否”,则程序结束。
(6)为了达到功能多多益善的目的,在计算器的运算功能中加入阶乘运算与对数运算的功能。先在最开头使用“import math”导入math库,之后即可使用math库中的阶乘与对数运算函数,大大拓展了计算器的功能。
(7)考虑到复数运算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算,在计算器程序设计中再加入复数的运算。使用“if循环”让使用者在运算前可以选择计算复数还是实数,若选择复数,使用者输入的值将会被“complex”转化为复数,之后就可以运算了。
(8)为了使我们的计算器更加美观好看,并且让使用者知道该计算器的开发者信息,我们在开始之前先输出五角星装饰与程序相关信息,到此为止,一个较为完整的计算器就基本设计完成了。
(9)完成程序的调试和运行,将代码托管到码云。
3.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对复数的输入有些不清楚。
-
问题1解决方案:询问老师之后,很快得到了答案。
-
问题2: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循环出现问题,无法进行运算。
-
问题2解决方案:经过老师的检查之后,发现缩进有错误,经过修改与重新调试后,成功运行了程序。
-
问题3:对f-string的用法不了解。
-
问题3解决方案:在网上查找大量相关资料后,成功掌握了这个基本语法。
其他(感悟、思考等)
(1)有不懂的地方,如果自己实在解决不了,要积极向老师询问,可能很快就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2)积极在网上查阅一些实用、便捷的技巧,可以使我们编写程序更加方便。
(3)要积极去追求新的高度,不能只囿于一些简单的程序之中,要有突破和创新。
参考资料
- 《零基础学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