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算法简史:从美索不达米亚到人工智能时代06人工智能现身

news/2025/2/4 10:07:08/文章来源:https://www.cnblogs.com/lying7/p/18697856

1. 人工智能现身

1.1.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计算机在本质上被看成一种快速计算器

  • 1.1.1. 主机一个接一个地运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作业(job),不与用户发生交互

  • 1.1.2. 最终的大量打印结果由操作员按批次(batch)展示给他们心怀感激的客户

1.2. 在工业级算术的扩张过程中,个别有远见的人想知道计算机是否能做得更多

  • 1.2.1. 计算机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号操纵机

  • 1.2.1.1. 符号可以代表任何信息

  • 1.2.2. 如果对这些符号的操纵是正确的,计算机甚至可以执行在此之前必须人类智能才能做的任务

2. 克里斯托弗·斯特雷奇

2.1. 人工智能先驱

2.2. 1916年,斯特雷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

  • 2.2.1. 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获得物理学学位

  • 2.2.2. 后来成为牛津大学首位计算机科学教授

  • 2.2.3. 于1975年去世,终年58岁

2.3. 自动计算机(Automatic Computing Engine,ACE)

  • 2.3.1. ACE原本应该成为英国的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 2.3.2. 一项简单得多的设计——Pilot ACE最终在1950年投入使用

  • 2.3.2.1. 大多数初学者是从简单的编程任务开始

2.4. 美国国家研究开发公司(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NRDC)

  • 2.4.1. NRDC的职责是将政府部门的新技术转让给私营机构

2.5. 斯特雷奇最终在1952年完成了他的国际跳棋程序,并在一篇题为《逻辑或非数学程序》(Logical or Non-Mathematical Programmes)的论文中描述了它

  • 2.5.1. 游戏的目标是清除对手所有的棋子

  • 2.5.2. 斯特雷奇的算法用数字来记录棋局

  • 2.5.3. 轮到己方走棋时,算法会计算所有可能的下一步棋(走法平均有10种)

  • 2.5.4. 一个回合(move)包含两次走棋,每个玩家各走一次

  • 2.5.5. 单次走棋(或称半个回合)被称为一步(ply)

  • 2.5.6. 对于下一回合的每一种可能,算法都会评估对手的潜在应对方式

  • 2.5.7. 每一个棋局都是树上的一个节点(node),或称为分支点

  • 2.5.8. 前瞻预测的范围越大,树中的层就越多

  • 2.5.8.1. 对于前瞻预测结束时的节点,算法会计算每个玩家在棋盘上得以留存的棋子的数量

  • 2.5.8.2. 它以树的根部为起点,选择最优走法,该走法能为计算机在前瞻预测结束时带来最大的数值优势

2.6. 事后看来,该程序的前瞻预测深度不足,决策逻辑缺乏复杂性,对棋局的评估也不准确

  • 2.6.1. 计算机只用来制霸算术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了

  • 2.6.2. 这是人工智能(artifi cial intelligence,AI)的第一个实例

2.7. 玩国际跳棋需要逻辑推理和预见能力

  • 2.7.1. 斯特雷奇的成果就从手写的笔记转变成了一个可以运行的千行程序

  • 2.7.1.1. 这个程序解出了图灵设定的问题,并在完成后用计算机音响播放了英国国歌

  • 2.7.1.2. 这是由计算机播放出的第一首音乐

2.8. 尽管斯特雷奇是一位颇受尊敬的学者,但由于他对发表学术论文并不积极,他后来的许多工作并未得到认可

3. AI的麻烦

3.1. 1955年,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向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创造了“人工智能”一词

3.2. 大多数人会认同执行一个算法不需要智能

  • 3.2.1. 当下棋的算法未知时,玩跳棋需要智能

  • 3.2.2. 一旦知道了跳棋的算法,玩跳棋就不再需要智能了

3.3. 麦卡锡所定义的人工智能一直是未能解答的难题

  • 3.3.1. 一旦算法被知晓,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再需要智能了

  • 3.3.2. 我们感觉智能应该是用来解决计算机无法解决的智力任务的

  • 3.3.3. 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类似于舞台魔术

  • 3.3.3.1. 一旦我们知道魔术是如何做到的,它就不再是魔术了

3.4. 人类的智能是多方面且通用的,意思是我们的智能有很多方面的体现

  • 3.4.1. 我们可以学习、回忆、多任务并行、发明、应用专业知识、想象、感知、抽象等

  • 3.4.2. 人类的智能是通用的,因为我们可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

3.5. 与人类智能类似的那种智能,其恰当的术语是“人类级别的人工通用智能”(human-level artifi 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HLAGI)

  • 3.5.1. AI是一个科学事实,与HLAGI相去甚远

3.6. 麦卡锡AI定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从输出结果的角度来描述AI

  • 3.6.1. 只要机器产出了比得上人类的结果,那么他就认为人工智能达到了人类智能的水平

3.7. 如果有外星人来到地球,我们会仅仅因为它们是硅基生命,而非碳基生命就认为它们不能思考吗

  • 3.7.1. 思考的先决条件是智能加上意识

  • 3.7.2. 意识,即具有能自我感知的状态,允许有知觉的生物能“听到”自己在“思考”

  • 3.7.3. 对于图灵来说,如果机器的行为与人类的智能无法进行区分,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说机器能“思考”​

3.8. 机器是否“有感觉”这一点意义重大

  • 3.8.1. 如果机器有意识和情感,那么毫无疑问,我们对它负有道德责任

  • 3.8.2.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重要

4. 艾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与机器推理

4.1. 代数是研究包含未知值方程的数学分支

  • 4.1.1. 几千年来,操纵方程都是数学家的工作

  • 4.1.2. 这是算盘、计算器和早期计算机程序无法做到的

4.2. 兰德公司

  • 4.2.1. 在20世纪50年代,兰德公司的头号客户是美国空军

  • 4.2.2. 兰德公司是研究人员的天堂:学术自由、聪明的同事、充裕的预算、不需要教学

  • 4.2.3. 兰德公司的计算机JOHNNIAC是基于IAS蓝图搭建的

4.3. 两名美国科学家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和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公布了一种可以执行代数运算的计算机程序

  • 4.3.1. 通过代数的方法,可以对这样的方程进行操作,从而体现变量之间新的关系

  • 4.3.2. 从一组初始方程得出结论的一系列运算称为证明(proof)

  • 4.3.3. 其思想是,如果初始方程组是有效的,并且运算法则应用得当,那么结论也必然是有效的

  • 4.3.4. 开始的方程称为前提(premise),最后的结论称为推论(deduction)

  • 4.3.5. 程序回溯并输出连接推论到初始前提的那个方程转换链,将转换链作为证据呈现给用户

4.4. 开发了一个名为“逻辑理论家”的人工智能程序

  • 4.4.1. 由于CIT没有计算机,两人在教室里召集了一组学生,让他们模拟计算机的行为,以此来测试他们的程序

  • 4.4.2. 1955年12月15日,该团队宣布“逻辑理论家”可以运行

  • 4.4.3. 逻辑理论家”为经典教材《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中52个定理中的38个提供了一步一步的证明

  • 4.4.3.1. ​“逻辑理论家”的其中一个证明比教科书版本的更为优雅

4.5. 1959年,纽厄尔、肖和西蒙推出了一项新计划:​“通用问题求解者”

  • 4.5.1. “通用问题求解者”算法并不会尝试所有可能的操作

  • 4.5.2. 它对与期望推论相似的方程进行优先处理

  • 4.5.2.1. 这意味着它在探索无用的路径上花费的时间更少

  • 4.5.2.2. 由于速度快,规则引导搜索或者说启发式搜索(heuristic search)目前被广泛使用

  • 4.5.3. “通用问题求解者”模仿了人类的推理过程

  • 4.5.3.1. 人类有时通过试错得出正式的数学证明的方式与此确有相似之处

  • 4.5.3.2. 人类的推理似乎比“通用问题求解者”的推理方式更直觉化,也更不严谨

4.6. 人工智能的一整个子领域(符号推理,symbolic reasoning)都起源于将逻辑语句处理为符号列表的概念

4.7. 1967年,CIT与梅隆学院合并,成立了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MU)

  • 4.7.1. 纽厄尔和西蒙随后在CMU建立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研究小组

  • 4.7.2. 1975年,他们因在AI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工作被授予图灵奖

  • 4.7.3. 3年后,西蒙因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他的另一个研究兴趣所在

4.8. 纽厄尔于1992年去世,享年65岁

4.9. 西蒙于2001年去世,享年84岁

5. 亚瑟·塞缪尔与机器学习

5.1. 学习能力是人类智能的核心

  • 5.1.1. 学习能力是人类智能的核心

  • 5.1.2. 孩子通过模仿大人和反复试错来学习走路

5.2. 1956年2月24日,第一个用来展示学习能力的计算机程序在公共电视节目上公布

  • 5.2.1. 这个程序是由IBM的亚瑟·塞缪尔(Arthur Samuel)编写的

  • 5.2.2. 塞缪尔的程序和斯特雷奇的一样,也是玩国际跳棋

  • 5.2.3. 电视演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IBM的股价在第二天上涨了15个点

5.3. 1959年,塞缪尔终于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他的新国际跳棋程序

  • 5.3.1. 这篇文章的低调标题——《利用跳棋游戏进行机器学习的一些研究》(Some Studies in Machine Learning using the Game of Checkers)——掩盖了其思想的重要性

  • 5.3.2. 塞缪尔的算法比斯特雷奇的算法更为全面

  • 5.3.3. 它通过一种巧妙的评分算法来实现这一点

  • 5.3.3.1. 算法对各种会用到的特征(feature)进行打分

  • 5.3.3.2. 特征是指任何表明一个棋局的长处或弱点的东西

  • 5.3.3.3. 其中一个特征是两个对手棋盘上棋子数量的差异

  • 5.3.3.4. 权重决定了每个特征的相对重要性

>  5.3.3.4.1. 负权重意味着该特征降低了计算机获胜的可能性>  5.3.3.4.2. 权重越大,说明某一特征对总分的影响力越大

5.4. 塞缪尔的棋局评价方法工作原理

  • 5.4.1. 以一个棋局作为输入

  • 5.4.2. 将总分设置为零

  • 5.4.3. 对每个特征重复以下步骤

  • 5.4.3.1. 测量棋盘上的某个特征

  • 5.4.3.2. 计算该特征的得分

  • 5.4.3.3. 乘以特征的权重

  • 5.4.3.4. 把计算结果加到总分中

  • 5.4.3.5. 当所有特征都评分完成后,停止重复

  • 5.4.4. 输出总分

5.5. 随着游戏的进行,算法会调整权重,以便计算出的分数能更准确地预测游戏的结局

  • 5.5.1. 任何起到负面作用的权重都将降低

  • 5.5.1.1. 这强化(reinforce)了获胜行为

5.6. 与人工选择权重相比,塞缪尔的算法具有两方面的优势

  • 5.6.1. 计算机永远不会忘记

  • 5.6.1.1. 每一步棋都会影响到权重

  • 5.6.2. 计算机可以与自己进行多次游戏,远远超过人类能玩的次数

  • 5.6.3. 在学习过程当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5.7. 塞缪尔对机器学习的开发是颠覆性的

  • 5.7.1. 塞缪尔的程序所做的决策是由权重控制的,权重是简单的数值

  • 5.7.2. 程序的行为可以通过改变权重来调整

  • 5.7.3. 程序代码不需要修改

  • 5.7.4. 更改程序代码很困难,但更改几个权重数值是很容易的

5.8. 塞缪尔还加入了一个极小化极大(minimax)步骤来选择走法

  • 5.8.1. 在真实的游戏中,不太可能出现一些最高得分的棋局,因为它们是由对手特别糟糕的表现造成的

  • 5.8.2. 轮到自己走棋时,回溯算法会选择能够获得最高得分的走法

5.9. 极小化极大步骤

  • 5.9.1. 以可能走法的树作为输入

  • 5.9.2. 从倒数第二个层级开始

  • 5.9.3. 对每一层级重复以下步骤

  • 5.9.3.1. 对该层级的每个节点重复如下操作

>  5.9.3.1.1. 如果轮到计算机走棋,那么就选择得分最高的走法,否则选择得分最低的走法>  5.9.3.1.2. 将极小化极大得分值复制到当前节点>  5.9.3.1.3. 检查完这一层级中的所有节点后,停止重复
  • 5.9.3.2. 当到达树的根部时停止重复

  • 5.9.4. 输出具有最大回溯分数的走法

5.10. 为了高效利用可用的计算时间,塞缪尔的程序会根据一组规则(使用启发式搜索)调整前瞻预测的深度和宽

  • 5.10.1. 对解题过程进行剪枝(pruning),可以为评估更可能出现的场景让出更多的时间

  • 5.10.2. 为了进一步加快处理速度,塞缪尔的程序存储了常见棋局的极小化极大分数

  • 5.10.2.1. 这些分数不需要在程序运行期间重新计算,因为单纯从表里查找就足够了

5.11. 1966年,塞缪尔从IBM退休,进入斯坦福大学担任研究教授职位

  • 5.11.1. 在85岁高龄时仍在编程,但帕金森病最终迫使他停止工作

  • 5.11.2. 塞缪尔于1990年去世

5.12.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棋盘游戏算法的雏形可以在塞缪尔20世纪50年代的工作中找到

  • 5.12.1. 极小化极大、强化学习和自对弈几乎是所有现代国际跳棋、国际象棋和围棋AI的基础

  • 5.12.2. 在很多应用中,机器学习已被证明在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问题时极其有效

6. AI寒冬

6.1. 为什么那么多杰出的思想家都大错特错了?

  • 6.1.1. 预测没有一个成真

  • 6.1.2. 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傲慢

  • 6.1.3. 这些人都是数学家。对他们来说,数学是智能的巅峰

  • 6.1.4. 他们没有认识到现实世界的可变性和人类大脑的复杂性

  • 6.1.5. 事实证明,处理图像、声音和语言比处理方程式要复杂得多

6.2. 考虑到计算机性能的局限性,一些科学家尝试开发快速算法来解决重要但需要复杂计算的问题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qwc.cn/news/878490.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编程知识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2025 大盘

调整的差不多了 年后看3065附近

Qt展厅播放器/多媒体播放器/中控播放器/帧同步播放器/硬解播放器/监控播放器

一、前言说明 音视频开发除了应用在安防监控、视频网站、各种流媒体app开发之外,还有一个小众的市场,那就是多媒体展厅场景,这个场景目前处于垄断地位的软件是HirenderS3,做的非常早而且非常全面,都是通用的需求,这个场景需求,在播放这块,有几个明显的需求是,播放的视…

FFT+NTT入门

这是一个题图真的只是入门。 可能会接着更 分治FFT 或者 任意模数NTT? 前置知识 复数 也可以参考高中数学课本,这里只会介绍 fft 需要的(默认已经入门复数)。 多项式的相关概念。 点值表示法:假设 \(f(x)\) 是一个 \(n-1\) 次多项式,那么将 \(n\) 个 不同的 \(x\) 代入,…

Traefik新一代反代服务器,兼容所有主要的集群技术(二)

简介 笔记将记录如何使用docker配置traefik,代理一个gitea,自动申请tls证书,cloudflare反代80,443端口一系列实操。 daemon.json配置如下,主要是为了IPv6能访问,以及更改了主存储位置,配置了docker代理。{"data-root": "/storage/docker","ipv6…

macbookpro m3本地部署DeepSeek模型

macbookpro m3有着十分强大的性能。在deepseek如火如荼的当下,可以尝试在本地部署并使用。还可以将自己的文档作为语料喂给deepseek,使其能成为自己专属的AI助手。 本文介绍使用ollama在本地部署deepseek模型,并使用chatbox优化访问的步骤。 下载ollama https://ollama.com …

基于生成式AI的访问控制, 迁移传统安全策略到基于LLM的风险分类器

基于规则的风险分类风险分类是网络安全系统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将访问请求和命令映射到其风险级别/类别:高(High)、中(Medium)、低(Low)。目前,即便是在大规模环境中,风险分类器仍主要采用基于规则的系统实现。基于规则的分类器易于以符合人类直觉的方式定义——这也使…

坐标系与向量

坐标系规定 一般使用左手坐标系,+x,+y,+z分别指向右方、上方、前方。 多坐标系 世界坐标系:协议某个点为原点,其他所有点都有具体不变的坐标,能够用世界坐标系描述其他坐标系的位置,而不能使用更大的、外部的坐标系来描述世界坐标系。 物体坐标系:和物体相关联的坐标…

Netty实战入门教程

概述 Netty 是一个异步的、基于事件驱动的网络应用框架,用于快速开发可维护、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 Netty 在 Java 网络应用框架中的地位就好比:Spring 框架在 JavaEE 开发中的地位 以下的框架都使用了 Netty,因为它们有网络通信需求!Cassandra - nosql 数据库 Spark…

FFT入门

这是一个题图前置知识 复数 也可以参考高中数学课本,这里只会介绍 fft 需要的(默认已经入门复数)。 多项式的相关概念。 点值表示法:假设 \(f(x)\) 是一个 \(n-1\) 次多项式,那么将 \(n\) 个 不同的 \(x\) 代入,可以得到 \(n\) 个 \(y\)。这 \(n\) 个点对 \((x,y)\) 唯一…

GPUStack:一个开源的GPU集群管理和自动化部署大模型的LLM服务平台

正如我们以前文章中说过,在过去近两年中,AI发展速度超过任何历史时期,基于大模型的各类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大模型提高公司运营管理的能效。 阿里云 CTO 周靖人也说过““当下企业应用大模型存在三种范式:一是对大模型开箱即用,二是…

Deskflow:一个能在多个设备之间共享鼠标键盘的工具

有多台设备的同学肯定都感受过切换鼠标和键盘的痛苦。比如家里有个台式机配了键盘和鼠标,工作有台笔记本,但是如果想用家里的键盘和鼠标操作笔记本那么除了插拔线(蓝牙也一样),好像没有其他特别的办法。 以为我个人为例,插拔切换鼠标键盘,最头疼的就是以下两个点: 线缆…

DeepSeek + Dify :零成本搭建企业级本地私有化知识库保姆级喂饭教程

最近,DeepSeek大火,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各路媒体从各个方面报道了DeepSeek这家神秘的公司的各方面消息,这家低调的技术公司用一组硬核数据回应了所有关注: 千亿参数规模下实现0.5元/百万tokens的API调用成本,91.5%的中文基准测试得分,推理效率较传统架构提升5倍。 Dee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