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篇迟来的寒假总结,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就随便写一点留给自己看了。
关于听课
这个寒假过得比较匆忙,总觉得才放假就又快要开学了,期间我们听了五次课,全是 zhr 给我们讲的,内容是数学。前两次讲组合,后面数论、代数、多项式各一天。
怎么说呢?听完下来感觉都还好吧,肯定听懂了的,但在思考题目时总觉得自己老是会走弯路,并且有的思路都快走通了却丝毫没有发现;又或者自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切入。看着有人场切一道又一道,我倍感压力啊。自己会的大多都是以前做过的题,遇到一些稍微需要思考的自己有时都没能反应过来。
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这件事,我想过两三回也不明白啊。无能为力却又无可奈何,难受。
直到现在,我开始认为是我的题目技巧总结没有做到位。有人的这方面就做的特别好,他会把自己写代码不好的习惯、犯过的错都记录下来,并且不定期更新一些技巧类的知识。并且他对 oi 的热情大于我,这不得不承认。
于是我决定开始写一些技巧类的博客,或者记录一些灵感。这些东西我不一定要发到网上去,只是随时记录一下。
后面几天我开始尝试在上课的时候用 md 做笔记,欲以此代替下来整理的学习笔记。我体验了两天感觉效果还行,因为我本来不是特别想去写太多专门去讲东西的学习笔记。因为对我来说我的知识基本都成了体系,无论是代码能力还是知识的掌握相较以前都有不小的提升,所以对我来说写这类博客就感觉有一点浪费时间,我只想去写我想写的内容。但是我发现现在整理纯的知识也很无用,于是就在知识中穿插很多例题帮助自己理解并运用。这可能是有一些效果,但对我来说还远远不够。所以写一点技巧性强点的东西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关于考试
这个寒假考了几次试,也打了一点比赛。整体而言我打比赛的状态严格大于考试的状态,因为有一两次考试状态不好。其中一次是放寒假第二天当时快回老家了内心浮躁想玩,于是就只去写了前面两道题结果 B 还写挂了。后面才知道其他两道题也很简单。还有一次是寒假结束刚回来的时候,那天我肚子疼了一上午,有一点影响发挥,加上我认为题目都不算难就想着顺序做,结果中途一直没有调出题导致崩盘。
反观 CF 就好得多。打了几场 div2,有一场是所有题赛时都想出来但没写完,剩下的都起码写了四道以上。我觉得我应该去正视所有的测试,平等并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
以后也还是要养成敲部分分的好习惯,每次开始前稍微规划一下。争取在以后的测试中都能稳定在一个不错的水平。
关于自习
上课前的两天自习我一直在复习数学。准确来说是数论。我把以前会的不会的,写过板子的没写过的全部拉通过一遍,看了前几年跟数学有关的绝大部分课件讲稿。我重点看了数论,因为我认为我这方面稍有欠缺,加上这一部分算是 oi 在数学板块考得算多的地方,且容易掌握。
反正就是一天半的一通操作后我把所有东西除了 exlucas 全部掌握并能做一定运用。不弄 exlucas 是因为后面一定会讲,然后事实如此。
后来开始讲课了,下午晚上也有大把自习时间。但是我感觉我可能没有利用好,因为我多数时间拿去追赶题目进度,但是总结之类的东西写得就比较少,以后我需要在训练时注意这点,因为每天的总结还是真的非常重要的。
但总的说我姑且算比较认真,每天离开机房时间永远严格大于 22:00。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抓紧一点时间的,毕竟现在竞争对手也越来越高质量,若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优秀的执行力,又怎么去和别人竞技呢?
但是有时我在自习时候还是有些迷茫,原因是我没有做好精细的规划。之前建的计划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这一点很不好。我需要注意:不要去在乎过题数,它并不等于你的水平。真正有水平的应该是做完题后的总结。
我平时做题的总结都是间歇性复习题面,看代码,回忆思路,但是时间久了可能还是会遗忘,这种概率不大;更多的是会本末倒置,也许还会没有重点,这样的复习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关于假期
我觉得没有均衡好文化课的学习,回家有点贪玩。文化课就只是把英语作业做了,并且稍微复习了一点化学生物,其他都没管。然后手机或电脑的使用时间过多,本来说的补博客结果没有补完。
中途打了一些比赛做了一些练习也还是认真对待了的,反正假期是留给自己放松的嘛,只不过以后要找到更合理健康的方式。
后记
至于计划什么的我就不写在此了,然后总结啥之类的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后面可能还会写一篇寒假总结,计划会在那一片呈现。